第994章 哈飛鬆花江
重回過去,我做曹賊那些年 作者:南溪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拜年,祝所有書友老賊們新年暴富,夜夜新歡。求催更)
那哥仨小步快跑的出了飯店,一溜煙就跑沒影了。
蔣衛紅回到桌上對張鐵軍說了一下:“估計回去弄錢去了,能把前麵的賬都結一結。”
“嚇唬一下也好,”張鐵軍點點頭:“以後大昌也能省點心。以後有什麽事兒大昌你就給小明打電話,讓小明通知安保過來。”
“我打個毛啊,”大昌說:“以為我像你們一個一個手機帶著,我這連固定電話都沒有,花錢都裝不上。”
這邊相對來說有點偏遠了,電話到不是說裝不上,是需要格外交一大筆錢,然後還得排號。性價比實在是太低了。
“沒事兒,你好好幹掙錢還不快,”小明安慰了他一句:“有事兒你過街裏的時候去店裏找我,我要是不在你就讓店長給我打電話。”
小明這個人說起來,有一點薄情,對人不是那麽太講情分,從小到大除了張鐵軍他和誰也就那樣,能這麽說都是看在張鐵軍的麵子上。
這個到也說不上好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
“你們現在店都不看了唄?都是雇人幹?”大昌看了看小明:“那能行嗎?不能密你點錢啥的呀?”
“那要是照你這麽說,那些大公司大廠子都不能幹了個屁的,”小明斜了大昌一眼:“那不都得從外麵招人呐?”
大昌喝了口啤酒,吧嗒吧嗒嘴:“要不怎麽說你們幹的就大呢,我可不行,我肯定是不放心。主要是我現在掙的太少,不像你們都能耐。”
“這有什麽能耐不能耐的,都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鐵軍你現在住在哪兒?”大昌問張鐵軍。
“京城。”
“你不在沈陽啦?靠,我還以為你一直住在沈陽呢,怎麽又跑去京城了呢?那你家張叔張嬸不還是在市裏嗎?”
“嗯,他們在市裏,我爸還得上班呢。”
“真行。那你現在官也當了錢也有了,還讓張叔上什麽班啊?就讓他在家待著唄,舒舒服服的。”
“我能管得了我爸呀?你也太高看我了,他願意上。”
“那是,”小明笑著說:“張叔那脾氣,沒等說二句呢巴掌就得上來,我記著原來在舍宅那會兒鐵軍總挨打。”
“可拉倒吧,”大昌撇了撇嘴:“你家在最後麵知道個啥?俺家就在鐵軍家後麵,啥動靜聽不著?
再說了,他挨打還有我挨的多呀?”
張鐵軍笑起來。
要是這麽去比較的話,那他確實不行,要說張爸是隔三岔五的修理他一頓的話,那大昌小時候就幾乎是天天得挨揍。
是真揍,那打的爹一聲媽一聲的慘叫,胳膊腿天天都是青一塊紫的塊的。
那時候家家都是兩個三個孩子,像他們這種家裏全是男孩子的家庭就沒有不打孩子的,夏天的晚上一到飯前飯後那個時間,像比賽似的。
淘嘛,不是弄一身沙子就是弄一身稀泥的,要不就是禍禍東西。那個時候窮啊,什麽都是寶貝,什麽弄壞了都得心疼。
偏偏大昌又是個好動閑不住的,手也欠,給他把小刀他能給你刻出來一座江山。
三個人開始回憶,說起小時候在舍宅那個時候的事情。
他們三個都是在那裏出生的,到八三年搬遷上樓住了整整十幾年,從咿牙學語到成為少年,在那裏留下了太多的故事。
上樓的那一年是他們小學四年級上學期,秋天,天已經有些涼了,剛搬到樓上的時候連電都沒有,晚上要點蠟寫作業。
那一片三十六家,和他們差不多大的孩子有二十多個,他們一個班就有十一個。兩個女生。
他們那裏從小男孩和女孩就不在一起玩兒,甚至連話都不說,分的清清楚楚各玩各的。
十幾個孩子天天一起上學一起放學,一起到處瘋跑惹禍,一起挨打,想一想也是挺有意思的事情。
哪怕是打架這會兒想起來都感覺挺美好的。
打啪嘰,彈玻璃球,滾鐵環,崩槍,摔哇哇響,冬天打冰尜玩爬犁,自製冰鞋,搖火爐,跑到工地或者荒地上去燒火。
一起去大鍋爐撿焦子,撿白菜葉,一起去廠裏洗澡,一起去河邊,一起爬山一起玩沙子。
搬上樓以後,漸漸的就不再像小時候那麽紮堆了,雖然就是挨在一起的幾棟樓也不遠,但是好像就和小時候不一樣了。
張鐵軍和大昌,小明三家在一棟樓,他們三個在一起玩的時間就更多一些。
等上了初中,大家就更分散了,小明他們幾個去了七中,張鐵軍和大昌還有另外幾個在六中。
初中畢業以後,小夥伴們之間的差距就更大了,上技校的,讀高中的,在家裏混的,務農的,漸漸拉開了距離。
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圈子。
十幾年時間轉瞬就過去了,現在都長大成人已經快要到當初他們相識的時候,他們父母的那個年紀。
回憶總是快樂的,略帶著些微的觸動。
三個人的媳婦兒和蔣衛紅他們幾個就默默的陪著,聽著他們小時候可笑的故事。
不知不覺的,等撤了桌子換上茶水,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個多小時。兩個孩子都睡了。
給大昌弄的車子也送到了,是一台全新的大眼睛鬆花江麵包,這車在九六年這會兒四萬多一點,後驅零點八的排量。
哈飛鬆花江一代,標誌性的大眼睛
鬆花江麵包車是哈飛汽車就鬆花江微貨之後推出來的又一款爆火車型,風靡大江南北。
哈飛汽車是在九十年代軍轉民大潮中最成功的企業,最早成功的企業,可以說引領了一代風騷,一直到兩千年以後,才被長安取代。
哈飛的成功在於勇氣和眼光,在於勇於突破,而它的失敗則是因為,不夠黑心,沒弄懂利潤的換算和分配方式。
哈飛的優點就是皮實耐操,便宜,它也是最早推出國產小轎車的汽車廠家,售價僅僅幾萬塊。
它也是當時唯一不合資而是采用聯合開發的方式造車的企業,這也是導致它沒落的一個主要原因。
那款車就是中意。中國和意大利聯合開發。
後來它又推出了麵向工薪階層的轎車,哈飛路寶。
但是並沒有像想象中那樣火爆,甚至可以說是遇冷,原因也相當簡單,太便宜了。
人們都習慣了動輒十幾二十萬幾十萬的車價,感覺賣這麽便宜肯定不行。沒有人去想這才是轎車真正真實的,應該的售價。
價格低,利潤就低,利潤低,稅收和分潤的就少,就不受待見。啥也不懂的老百姓也跟著瞎起哄,更願意去花冤大頭錢。
這是另外一種的劣幣驅逐良幣。價格殺。在國人的思維裏,永遠都是貴的才是好的,質量先不說,首先它牛逼。
咱們向來都不是以實用為參考條件的,首先都是需要先獲得心理上的虛榮的滿足。
這也是為什麽後來那些奢侈品明知道質量不行樣子也醜但仍然被大眾追捧的原因。都被人家玩明白了。
人家甚至都懶得解釋,他知道他越高傲越是瞧不起這些人,這些人就會越瘋狂越願意掏錢。
哈飛也讓國內的這些車廠看明白了這一點,於是價格隻有更高沒有最高。
他們明白了,在國內賣車,隻要外觀弄的花裏胡哨叫價高一點,發動機質量什麽的並沒有人在意。
在利益的推動下,哈飛成為眾矢之的被圍剿,市場被各種擠壓,一邊是市場買不到,一邊是去不到市場上。
最後由長安出手把它殺死。套路相當熟悉,拆解,裁員,擱置,壓縮生產研發成為代工廠,剝離利潤債滾債。
“走,看看你的座駕。”張鐵軍把鑰匙扔給大昌,大家來到外麵看車。
九六年這會兒,麵包車市場除了鬆花江,還有天津大發,沈陽金杯和江西昌河,五菱麵包這會兒年產量不足三萬,還是地方小企業。
長安汽車主要還在生產微貨,麵包車的產量和市場占有率還相當低。
在金杯和鬆花江之間,替張鐵軍去買車的支隊長選擇了鬆花江,不是因為金杯要貴一些,而是鬆花江更小更省油,實用性更高。
“瞅著還行哈?”小明繞著麵包車轉了一圈,笑著回頭問大夥:“不醜,拉個貨也方便。”
周可麗笑著說:“你才醜呢,這倆大眼睛多好看呐。”
幾個人都笑起來,張鐵軍衝大昌比劃了一下:“上去試試,敢開不?”
“這有啥不敢的。”大昌壓抑著興奮的心情帶著激動過去打開車門坐上駕駛室,這裏摸摸那裏看看,調了調座椅和後視鏡,試了試刹車。
張鐵軍點了點頭,還行,還是挺熟練的,沒因為激動就亂了方寸。
“油門試著給。”張鐵軍提醒了他一聲,拉著幾個女的往後退,雖然感覺還行,還是小心一點為好,離遠點安全。
“我陪他開一圈吧。”送車過來的支隊長拉開副駕坐了上去。
還行,雖然有些生疏,但是中規中矩,轉了一圈回來穩穩的停到飯店門口。
“可以,”支隊長下了車衝張鐵軍點點頭:“生疏了點,操作上沒問題,熟悉一下就好了。”
“確實有點生了,”大昌紅著臉承認:“好幾年沒摸過車了,再說在部隊上開的都是大解放,頭回開小車。”
“行,慢慢熟練,別開快車,”張鐵軍拍了拍大昌的肩膀:“時時刻刻不要忘了安全第一,更不能酒後開車。”
嘿嘿,大昌傻樂:“這車算我借你的,我慢慢還。”
“說的屁話,我差你這一台麵包?送你好的怕你燒的慌,這車平時跑跑夠你用了,扛造,省油,拉貨也方便。好好幹吧。”
“那肯定的。”大昌咧著嘴笑,合都合不上。
“以後有事你就找小明,別悶著,小明,你解決不了的找他。”張鐵軍指了指支隊長,和小明說了一聲。
“行,我就是聯絡員唄,沒問題。”小明點點頭答應下來。
“那行吧,咱們就回吧,要起風了。”張鐵軍看了看天:“大昌,你可別有個車就得瑟啊,別去爬南天門,別忘了咱們初中畢業那一出。”
大昌這個人好動,性子特別皮,不囑咐點他真能幹得出來。
“肯定不能。”大昌有點不好意思起來。
初中畢業的時候,張鐵軍和大昌麗君他們十幾個同學一起來南天門玩兒,野餐。
當時都騎的自行車,沒有自行車的同學就由騎車的帶著,大昌騎的是二八杠,帶了兩個人。
那個年代,這樣出行都是嘎嘎牛逼的,大部分人連自行車也沒有
結果這哥們彪勁就上來了,在南天門胳膊肘彎上麵那條斜坡大直道上逞能,騎的飛快,等到了胳膊肘彎那裏刹不住了。
當時把所有同學都嚇的出了一身冷汗。
還好,他還沒嚇傻,關鍵時刻硬拽著車把倒下摔了一跤,避免了連人帶車從懸崖上飛出去的後果。
當時坐在後座的小不點摔出去得有十多米遠。
好好的出來玩一趟,結果弄出來三個傷員,手掌胳膊肘波了蓋,腿上身上全是擦傷。
那玩藝兒,哪怕是已經過去了這麽多年,想一想還是有點後怕。
不過怎麽說呢,現在他也大了,媳婦孩子都有了,估計也不會再那麽逞勝了。
張鐵軍記著後來大昌還是相當沉穩的。
上輩子一七年張鐵軍回來礦區,十幾個同學聚了一下,那個時候大昌和小時候簡直是兩個人,一點都看不出來他原來會那麽皮。
“行了,那就走吧。”張鐵軍招呼大家上車。
“你們哪天在哪辦呐?”大昌問了一句。
“不大辦,就是親戚朋友擺幾桌,主要是她家這邊,你們就不用來了,今天就頂了。”
張鐵軍說:“咱們之間也不差這個,你好好幹就行了,媳婦孩子都有了,以後紮實點兒。”
“那肯定的。”大昌抓了抓頭皮,嘿嘿樂著回頭看了看媳婦孩子。
張鐵軍去車裏拿了一紮錢出來,塞到大昌媳婦抱著的孩子懷裏:“這是我們幾個給孩子的,生的時候也不知道,今天補上。”
“別,不能要。太多了。”大昌媳婦就看大昌。
“算了,他給咱們就收著吧,他倆現在都有錢,咱記心裏頭。”大昌感覺這會兒在媳婦麵前嘎嘎有麵子,大氣的擺手讓她收下。
以他和張鐵軍的友誼,也確實不用在乎這一點錢。
“大昌,你收拾個地方出來,離著火遠點,隔幾天我把油給你送過來。”小明上了車,打開車窗喊了一聲:“記著離火得遠點兒。”
“有,後麵有倉房。它不凍吧?”
張鐵軍也上車:“汽油凝點低,這溫度沒事兒,你自己平時也要加小心。行了回吧,走了。”
汽油實際上來說,它就沒有凝固點,不會凍,不過到了零下七十多度會呈蠟狀,像蜂蜜似的。零下二三十度沒啥變化。
幾輛車直接調頭開到公路上,擺擺手走了。
大昌和媳婦站在那看著車走遠了,這才回了屋裏。
“這錢就這麽留下啦?”他媳婦把孩子捧著玩的錢拿過來遞給大昌:“一萬呢,太嚇人了。”
“留著吧,以後他有事兒咱們別落下就行了,和他咱不用分啥,從小到大的。”
“是挺夠意思,沒想到你還有這樣的朋友。”
“他倆可不是朋友,是哥們,從懂事兒就在一起了,那能一樣嗎?”
“你就得瑟吧,看以後怎麽還,還和人家吹牛逼說一年能掙一萬多,你拿出來我看看?”他媳婦瞪了他一眼。
嘿嘿,大昌抓了抓腦袋:“那就是挑好聽的說唄,那我還能說不掙錢哪?一年下來不也幾千塊掙著,也差不多。”
“在哪了?那些賬要不回來掙個基巴掙,不虧就是好的。”
“……我年前再去要一圈,不能夠。能要回來。”
那哥仨小步快跑的出了飯店,一溜煙就跑沒影了。
蔣衛紅回到桌上對張鐵軍說了一下:“估計回去弄錢去了,能把前麵的賬都結一結。”
“嚇唬一下也好,”張鐵軍點點頭:“以後大昌也能省點心。以後有什麽事兒大昌你就給小明打電話,讓小明通知安保過來。”
“我打個毛啊,”大昌說:“以為我像你們一個一個手機帶著,我這連固定電話都沒有,花錢都裝不上。”
這邊相對來說有點偏遠了,電話到不是說裝不上,是需要格外交一大筆錢,然後還得排號。性價比實在是太低了。
“沒事兒,你好好幹掙錢還不快,”小明安慰了他一句:“有事兒你過街裏的時候去店裏找我,我要是不在你就讓店長給我打電話。”
小明這個人說起來,有一點薄情,對人不是那麽太講情分,從小到大除了張鐵軍他和誰也就那樣,能這麽說都是看在張鐵軍的麵子上。
這個到也說不上好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
“你們現在店都不看了唄?都是雇人幹?”大昌看了看小明:“那能行嗎?不能密你點錢啥的呀?”
“那要是照你這麽說,那些大公司大廠子都不能幹了個屁的,”小明斜了大昌一眼:“那不都得從外麵招人呐?”
大昌喝了口啤酒,吧嗒吧嗒嘴:“要不怎麽說你們幹的就大呢,我可不行,我肯定是不放心。主要是我現在掙的太少,不像你們都能耐。”
“這有什麽能耐不能耐的,都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鐵軍你現在住在哪兒?”大昌問張鐵軍。
“京城。”
“你不在沈陽啦?靠,我還以為你一直住在沈陽呢,怎麽又跑去京城了呢?那你家張叔張嬸不還是在市裏嗎?”
“嗯,他們在市裏,我爸還得上班呢。”
“真行。那你現在官也當了錢也有了,還讓張叔上什麽班啊?就讓他在家待著唄,舒舒服服的。”
“我能管得了我爸呀?你也太高看我了,他願意上。”
“那是,”小明笑著說:“張叔那脾氣,沒等說二句呢巴掌就得上來,我記著原來在舍宅那會兒鐵軍總挨打。”
“可拉倒吧,”大昌撇了撇嘴:“你家在最後麵知道個啥?俺家就在鐵軍家後麵,啥動靜聽不著?
再說了,他挨打還有我挨的多呀?”
張鐵軍笑起來。
要是這麽去比較的話,那他確實不行,要說張爸是隔三岔五的修理他一頓的話,那大昌小時候就幾乎是天天得挨揍。
是真揍,那打的爹一聲媽一聲的慘叫,胳膊腿天天都是青一塊紫的塊的。
那時候家家都是兩個三個孩子,像他們這種家裏全是男孩子的家庭就沒有不打孩子的,夏天的晚上一到飯前飯後那個時間,像比賽似的。
淘嘛,不是弄一身沙子就是弄一身稀泥的,要不就是禍禍東西。那個時候窮啊,什麽都是寶貝,什麽弄壞了都得心疼。
偏偏大昌又是個好動閑不住的,手也欠,給他把小刀他能給你刻出來一座江山。
三個人開始回憶,說起小時候在舍宅那個時候的事情。
他們三個都是在那裏出生的,到八三年搬遷上樓住了整整十幾年,從咿牙學語到成為少年,在那裏留下了太多的故事。
上樓的那一年是他們小學四年級上學期,秋天,天已經有些涼了,剛搬到樓上的時候連電都沒有,晚上要點蠟寫作業。
那一片三十六家,和他們差不多大的孩子有二十多個,他們一個班就有十一個。兩個女生。
他們那裏從小男孩和女孩就不在一起玩兒,甚至連話都不說,分的清清楚楚各玩各的。
十幾個孩子天天一起上學一起放學,一起到處瘋跑惹禍,一起挨打,想一想也是挺有意思的事情。
哪怕是打架這會兒想起來都感覺挺美好的。
打啪嘰,彈玻璃球,滾鐵環,崩槍,摔哇哇響,冬天打冰尜玩爬犁,自製冰鞋,搖火爐,跑到工地或者荒地上去燒火。
一起去大鍋爐撿焦子,撿白菜葉,一起去廠裏洗澡,一起去河邊,一起爬山一起玩沙子。
搬上樓以後,漸漸的就不再像小時候那麽紮堆了,雖然就是挨在一起的幾棟樓也不遠,但是好像就和小時候不一樣了。
張鐵軍和大昌,小明三家在一棟樓,他們三個在一起玩的時間就更多一些。
等上了初中,大家就更分散了,小明他們幾個去了七中,張鐵軍和大昌還有另外幾個在六中。
初中畢業以後,小夥伴們之間的差距就更大了,上技校的,讀高中的,在家裏混的,務農的,漸漸拉開了距離。
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圈子。
十幾年時間轉瞬就過去了,現在都長大成人已經快要到當初他們相識的時候,他們父母的那個年紀。
回憶總是快樂的,略帶著些微的觸動。
三個人的媳婦兒和蔣衛紅他們幾個就默默的陪著,聽著他們小時候可笑的故事。
不知不覺的,等撤了桌子換上茶水,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個多小時。兩個孩子都睡了。
給大昌弄的車子也送到了,是一台全新的大眼睛鬆花江麵包,這車在九六年這會兒四萬多一點,後驅零點八的排量。
哈飛鬆花江一代,標誌性的大眼睛
鬆花江麵包車是哈飛汽車就鬆花江微貨之後推出來的又一款爆火車型,風靡大江南北。
哈飛汽車是在九十年代軍轉民大潮中最成功的企業,最早成功的企業,可以說引領了一代風騷,一直到兩千年以後,才被長安取代。
哈飛的成功在於勇氣和眼光,在於勇於突破,而它的失敗則是因為,不夠黑心,沒弄懂利潤的換算和分配方式。
哈飛的優點就是皮實耐操,便宜,它也是最早推出國產小轎車的汽車廠家,售價僅僅幾萬塊。
它也是當時唯一不合資而是采用聯合開發的方式造車的企業,這也是導致它沒落的一個主要原因。
那款車就是中意。中國和意大利聯合開發。
後來它又推出了麵向工薪階層的轎車,哈飛路寶。
但是並沒有像想象中那樣火爆,甚至可以說是遇冷,原因也相當簡單,太便宜了。
人們都習慣了動輒十幾二十萬幾十萬的車價,感覺賣這麽便宜肯定不行。沒有人去想這才是轎車真正真實的,應該的售價。
價格低,利潤就低,利潤低,稅收和分潤的就少,就不受待見。啥也不懂的老百姓也跟著瞎起哄,更願意去花冤大頭錢。
這是另外一種的劣幣驅逐良幣。價格殺。在國人的思維裏,永遠都是貴的才是好的,質量先不說,首先它牛逼。
咱們向來都不是以實用為參考條件的,首先都是需要先獲得心理上的虛榮的滿足。
這也是為什麽後來那些奢侈品明知道質量不行樣子也醜但仍然被大眾追捧的原因。都被人家玩明白了。
人家甚至都懶得解釋,他知道他越高傲越是瞧不起這些人,這些人就會越瘋狂越願意掏錢。
哈飛也讓國內的這些車廠看明白了這一點,於是價格隻有更高沒有最高。
他們明白了,在國內賣車,隻要外觀弄的花裏胡哨叫價高一點,發動機質量什麽的並沒有人在意。
在利益的推動下,哈飛成為眾矢之的被圍剿,市場被各種擠壓,一邊是市場買不到,一邊是去不到市場上。
最後由長安出手把它殺死。套路相當熟悉,拆解,裁員,擱置,壓縮生產研發成為代工廠,剝離利潤債滾債。
“走,看看你的座駕。”張鐵軍把鑰匙扔給大昌,大家來到外麵看車。
九六年這會兒,麵包車市場除了鬆花江,還有天津大發,沈陽金杯和江西昌河,五菱麵包這會兒年產量不足三萬,還是地方小企業。
長安汽車主要還在生產微貨,麵包車的產量和市場占有率還相當低。
在金杯和鬆花江之間,替張鐵軍去買車的支隊長選擇了鬆花江,不是因為金杯要貴一些,而是鬆花江更小更省油,實用性更高。
“瞅著還行哈?”小明繞著麵包車轉了一圈,笑著回頭問大夥:“不醜,拉個貨也方便。”
周可麗笑著說:“你才醜呢,這倆大眼睛多好看呐。”
幾個人都笑起來,張鐵軍衝大昌比劃了一下:“上去試試,敢開不?”
“這有啥不敢的。”大昌壓抑著興奮的心情帶著激動過去打開車門坐上駕駛室,這裏摸摸那裏看看,調了調座椅和後視鏡,試了試刹車。
張鐵軍點了點頭,還行,還是挺熟練的,沒因為激動就亂了方寸。
“油門試著給。”張鐵軍提醒了他一聲,拉著幾個女的往後退,雖然感覺還行,還是小心一點為好,離遠點安全。
“我陪他開一圈吧。”送車過來的支隊長拉開副駕坐了上去。
還行,雖然有些生疏,但是中規中矩,轉了一圈回來穩穩的停到飯店門口。
“可以,”支隊長下了車衝張鐵軍點點頭:“生疏了點,操作上沒問題,熟悉一下就好了。”
“確實有點生了,”大昌紅著臉承認:“好幾年沒摸過車了,再說在部隊上開的都是大解放,頭回開小車。”
“行,慢慢熟練,別開快車,”張鐵軍拍了拍大昌的肩膀:“時時刻刻不要忘了安全第一,更不能酒後開車。”
嘿嘿,大昌傻樂:“這車算我借你的,我慢慢還。”
“說的屁話,我差你這一台麵包?送你好的怕你燒的慌,這車平時跑跑夠你用了,扛造,省油,拉貨也方便。好好幹吧。”
“那肯定的。”大昌咧著嘴笑,合都合不上。
“以後有事你就找小明,別悶著,小明,你解決不了的找他。”張鐵軍指了指支隊長,和小明說了一聲。
“行,我就是聯絡員唄,沒問題。”小明點點頭答應下來。
“那行吧,咱們就回吧,要起風了。”張鐵軍看了看天:“大昌,你可別有個車就得瑟啊,別去爬南天門,別忘了咱們初中畢業那一出。”
大昌這個人好動,性子特別皮,不囑咐點他真能幹得出來。
“肯定不能。”大昌有點不好意思起來。
初中畢業的時候,張鐵軍和大昌麗君他們十幾個同學一起來南天門玩兒,野餐。
當時都騎的自行車,沒有自行車的同學就由騎車的帶著,大昌騎的是二八杠,帶了兩個人。
那個年代,這樣出行都是嘎嘎牛逼的,大部分人連自行車也沒有
結果這哥們彪勁就上來了,在南天門胳膊肘彎上麵那條斜坡大直道上逞能,騎的飛快,等到了胳膊肘彎那裏刹不住了。
當時把所有同學都嚇的出了一身冷汗。
還好,他還沒嚇傻,關鍵時刻硬拽著車把倒下摔了一跤,避免了連人帶車從懸崖上飛出去的後果。
當時坐在後座的小不點摔出去得有十多米遠。
好好的出來玩一趟,結果弄出來三個傷員,手掌胳膊肘波了蓋,腿上身上全是擦傷。
那玩藝兒,哪怕是已經過去了這麽多年,想一想還是有點後怕。
不過怎麽說呢,現在他也大了,媳婦孩子都有了,估計也不會再那麽逞勝了。
張鐵軍記著後來大昌還是相當沉穩的。
上輩子一七年張鐵軍回來礦區,十幾個同學聚了一下,那個時候大昌和小時候簡直是兩個人,一點都看不出來他原來會那麽皮。
“行了,那就走吧。”張鐵軍招呼大家上車。
“你們哪天在哪辦呐?”大昌問了一句。
“不大辦,就是親戚朋友擺幾桌,主要是她家這邊,你們就不用來了,今天就頂了。”
張鐵軍說:“咱們之間也不差這個,你好好幹就行了,媳婦孩子都有了,以後紮實點兒。”
“那肯定的。”大昌抓了抓頭皮,嘿嘿樂著回頭看了看媳婦孩子。
張鐵軍去車裏拿了一紮錢出來,塞到大昌媳婦抱著的孩子懷裏:“這是我們幾個給孩子的,生的時候也不知道,今天補上。”
“別,不能要。太多了。”大昌媳婦就看大昌。
“算了,他給咱們就收著吧,他倆現在都有錢,咱記心裏頭。”大昌感覺這會兒在媳婦麵前嘎嘎有麵子,大氣的擺手讓她收下。
以他和張鐵軍的友誼,也確實不用在乎這一點錢。
“大昌,你收拾個地方出來,離著火遠點,隔幾天我把油給你送過來。”小明上了車,打開車窗喊了一聲:“記著離火得遠點兒。”
“有,後麵有倉房。它不凍吧?”
張鐵軍也上車:“汽油凝點低,這溫度沒事兒,你自己平時也要加小心。行了回吧,走了。”
汽油實際上來說,它就沒有凝固點,不會凍,不過到了零下七十多度會呈蠟狀,像蜂蜜似的。零下二三十度沒啥變化。
幾輛車直接調頭開到公路上,擺擺手走了。
大昌和媳婦站在那看著車走遠了,這才回了屋裏。
“這錢就這麽留下啦?”他媳婦把孩子捧著玩的錢拿過來遞給大昌:“一萬呢,太嚇人了。”
“留著吧,以後他有事兒咱們別落下就行了,和他咱不用分啥,從小到大的。”
“是挺夠意思,沒想到你還有這樣的朋友。”
“他倆可不是朋友,是哥們,從懂事兒就在一起了,那能一樣嗎?”
“你就得瑟吧,看以後怎麽還,還和人家吹牛逼說一年能掙一萬多,你拿出來我看看?”他媳婦瞪了他一眼。
嘿嘿,大昌抓了抓腦袋:“那就是挑好聽的說唄,那我還能說不掙錢哪?一年下來不也幾千塊掙著,也差不多。”
“在哪了?那些賬要不回來掙個基巴掙,不虧就是好的。”
“……我年前再去要一圈,不能夠。能要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