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圈子,衛星電話
重回過去,我做曹賊那些年 作者:南溪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新手開車走盤山道還是有些風險的,這也是張鐵軍要走在前麵的原因。
他壓著速度在前麵帶著,張爸隻管跟著就好,就不會荒神兒,等走一遍心裏就有底了。
“這電話能打不?”張鐵兵對衛星電話來了興趣兒。
“能,你要打給誰?”
幾台車的電話都已經開通了。這個年代衛星電話是頂級豪華車的標配,在國外還有導航係統,不過因為不適用,進口過來的都拆掉了。
大卡因為是使館自用車,開通沒花錢,皇冠是軍牌,花了幾千塊,隻有公爵花的多,寫個號就八萬多,還有手續費。
好處到也不是沒有,這會兒的大哥大都是郵電局的模擬網絡,車載衛星電話的信號強度和覆蓋麵兒要遠遠大於大哥大。
畢竟是衛星嘛,這個時代天上的衛星已經不少了。
主要是這個時期的車載天線比較強大,就是那種一打開收音機或者拿起車載電話就自動伸出來的粗壯拔節天線,是豪車的標配。
後來因為移動通訊的信號覆蓋越來越密集,廣播頻道越來越多,這種天線就取消了,變成了短波固定天線。
“我也不知道啊,現在感覺大哥大也沒啥用,你說是不是?都不知道打給誰,拿著也就是能裝裝逼了。”
“人群不同,不要用你狹隘的目光和見識去分析世界,所以你得多學習,以後要走出去見識外麵的世界和天地,要不斷提高層次。”
“那你說吧,有啥不同的?”
“我爸是工人,咱們從小到大接觸的都是工人,或者農民,這就是圈子。那些花幾萬塊買大哥大的都是什麽人?
排除一小部分就為了裝逼的,大部分都是公司老總政府官員還有特殊人士,他們接觸的都是同樣有大哥大或者隨時手邊都有電話的圈子。”
張鐵兵翻了翻眼睛:“就是有錢人交往的都是有錢人唄?”
“嗯,雖然這麽說有點片麵,但大其概的意思是對的。人是講圈子的,眼界閱曆經曆都不一樣,接觸到的東西也不一樣。”
“那怎麽才能換個圈子?去哪找啊?”
“圈子不是靠人主觀去換的,你那不叫換,叫硬擠,硬擠的有個屁用?要不就自己擠變形了成為笑話,要麽就是被擠碎了。
你得多看書多學習,讓自己成長起來,你有那個實力了自然就進入了那個圈子,那是根據你個人情況一點一點轉變的。
就比如你現在上初中,一起玩的就是咱們鄰居熟人還有同班同學處的好的,對吧?你想想,你要是好好學習考上重點了,身邊的人是不是就換了?
然後你要是在重點高中表現還是比較好,還能好好學習,身邊的人是不是也就都變成優秀的了?就是這麽個意思。”
張鐵兵有點似懂非懂,不過也大概明白哥哥話裏的意思,在那啾著嘴琢磨。
世界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所有人在你的生命中都是過客,身邊的人換掉一茬又一茬,越長大越孤獨。
隻有經曆過才知道那種滋味。
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也是主觀的,你存在它就存在,你不存在了它就消散了,而且不會因為你想怎麽樣就會改變。
恰恰相反,你越不想怎麽樣它就越會怎麽樣,就像生活就是在有意的折騰我們一樣。事實上也確實是這麽個樣子。
所以才有人說罪而為人,生來受苦。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難道不是好人早早的解脫,壞人隻能煎熬掙紮嗎?
生命終結了絕對不是消散。
車載電話咕咕,咕咕的叫起來,閃著提示光,張鐵兵一臉驚奇的指著電話:“它在叫。”
“你接。”張鐵軍笑了笑,一想就是後車老媽打的。老媽的好奇心其實比老爸要重的多,隻是很少表現出來。
生活的磨難讓她不得不沉穩下來,沒有人記得她曾經也是一個幸福快樂單純的小公主。
車載電話裏的聲音有點變聲,嗡聲嗡氣的,但聽得清楚。
“你爸說開的太慢啦,讓你們快一點兒。”
“哈哈哈,”張鐵兵笑起來:“竟然是我媽,這聲兒怎麽嗡了嗡了的,差點沒聽出來。”
“讓你哥開快一點兒。”張爸的聲音傳過來。
“我爸說讓你快點兒。”張鐵兵傳話。其實都聽著了。
這會兒不管什麽電話都沒有什麽保密性,像揚聲器似的,所以才有了保密電話的產生,放在一個隔音封閉的小屋子裏。
“不能開快,馬上開始全是上下坡大彎道了,我爸頭一回走得穩當點,讓他別急。”
張鐵兵就給複述一遍,也算是過了回打電話的癮,很快話題就扯到中午吃什麽去了,抱著新鮮的感覺娘倆就這麽嘮了起來。
順著長坡拐過兩個腸子彎就爬到了這邊山頂,順著山頂炸出來的淺口穿過去就看到了尾礦湖,從這裏開始就幾乎沒有直路了,彎來拐去的爬向更高的山。
山坡上一片凋零枯敗景象,一塊黃一塊褐的,大塊的山石泥土被裸露出來,公路邊的樹木都已經禿了頭,頂著幾個鳥窩在風中搖擺。
近處能看到一塊一塊的田地,也都是枯黃一片,也不知道是采了還是沒采。
過來能有個四五公裏,這裏的尾礦湖邊有一個小村子,也就是十幾戶人家的樣子,稀稀落落的,房子周圍都是菜地籬笆院子。
這裏的人家孩子也在選廠子弟小學上學,還有幾戶人家的男人在選廠上班,就是不知道為什麽非要在這麽偏僻的地方住,也許是實在沒有辦法吧。
本來隻需要二十幾分鍾的路程,張鐵軍壓著速度走了半個多小時才進入市區,過了千金溝林業檢查站的小橋,崩著的神經才算是鬆弛下來。
也沒在市裏停留,兩輛車直接穿過市區從威寧營過漫水橋跨過太子河。公路在在窯子口這裏分岔,向左是去沈陽,向右是去張爸張媽老家的縣城。
建國以前,本市是世界著名的煤鐵之城,有亞洲最大也是純度最高的煤礦和鐵礦。除了煤鐵之外,這裏的瓷器也是暢銷世界的產品。
那時候在威寧營一帶有著諸多的大瓷器窯口。
這裏燒出來的瓷器順著太子河被運到莊河青堆子碼頭出海,當時的瓷器生意相當興盛,客棧碼頭各種店鋪船隻從這裏一直排布到堿廠寨。
從窯子口右拐過來,順著兩山之間的小河一直走到窯子峪,過了煤礦,公路再次分出岔口,向左還是去往沈陽方向。
張鐵軍打著轉向帶著張爸右轉,順著山根底下一直走回到太子河邊。
到了這裏,張爸就認識路了,一路順著太子河向東北走就是當年張爸張媽年輕時候的人民公社所在地。這會兒叫鎮。
從鎮子中間穿過去再過一道嶺爬一座山,就是張爸張媽的老家。他們兩個人是從一個生產隊出來的,屬於青梅竹馬。
電話又響起來。
“叫你哥在鎮子裏停一下,就在鎮政府大院那裏。”
“哥,我媽叫你停車,在政府大院兒那裏。”
張鐵軍估計是要在這裏找人過去幹活立碑,點點頭,在鎮大院門口的小橋邊上把車停了下來:“姥,你還認識這裏不?”
老太太坐車竟然不睡覺,一直在打望著,聽到張鐵軍的話往兩邊看了看:“有點記性,記不大清了,這是公社吧?感覺像。”
“對,這就是原來的公社,現在叫鎮啦。下車活動活動,看看還能不能找著你熟悉的地方。”
“原來也不熟,統共也沒來過幾趟。”
張鐵兵已經開門蹦了下去,幫老太太打開車門扶著她下車,還知道給護著頭。懂事兒。
那個年代出門全靠走,從老太太她們生產隊走到公社得有十一公裏還多,幾十年裏來過的次數屈指可數,平時買賣東西都是到大隊的合作社。
其實張鐵軍小時候在姥姥家的那幾年也沒來過公社,都是去大隊合作社的,一個月總要去兩三趟。離老太太家能有個四公裏半。
開裁縫鋪那個姐姐的娘家就在從張鐵軍姥姥家到大隊的中間,那時候每次路過都會去歇個腳什麽的,相處的特別好。
這邊的空氣感覺就特別好,比選廠和市區那邊清爽了不知道多少倍。
雖然是鎮中心,大鵝和鴨子成群結隊大搖大擺的走在馬路上,狗吠聲聲,空氣中夾雜著燒木頭的香味兒,兩邊的山坡上是層層疊疊的玻璃(橡)樹和鬆樹林。
這邊山好水好,是最早的國家級自然風景區,以楓樹和地下河為最,也是道教的祖地。神山奇水、楓樹之都。
還有稀有的紅杉和紫椴,水曲柳等等。
老太太下了車手搭涼棚往四周看了一圈,張媽已經走了過來:“媽,還認識哪兒不?”
老太太指了指:“那個是百貨?那個是郵局不?”
“對,是。這裏一共也就那麽幾棟樓,都沒怎麽變樣。想去看看不?”
“不去。去找人吧,上山重要。”
“行,那咱們就先上山,回來再看。中午晌咱們還回這邊吃飯呢,你還記著小時候我想去飯店吃飯你不讓不?現在還開著的。”
“那是不讓啊?”老太太往那邊看了看:“那會兒哪來的錢?不餓死就好了,還飯店。”
“也就那一回唄,我記的可牢了。後來我過來上學糧不夠,餓的大半夜睡不著出來溜河邊子。”張媽歎了口氣,往學校那邊看了一眼。
其實什麽是糧不夠啊,一個孩子能吃多少?隻不過是學校收了糧不舍得給吃而已,老師校長什麽的都等著分了拿回家呢。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嘛。嗬嗬。
他壓著速度在前麵帶著,張爸隻管跟著就好,就不會荒神兒,等走一遍心裏就有底了。
“這電話能打不?”張鐵兵對衛星電話來了興趣兒。
“能,你要打給誰?”
幾台車的電話都已經開通了。這個年代衛星電話是頂級豪華車的標配,在國外還有導航係統,不過因為不適用,進口過來的都拆掉了。
大卡因為是使館自用車,開通沒花錢,皇冠是軍牌,花了幾千塊,隻有公爵花的多,寫個號就八萬多,還有手續費。
好處到也不是沒有,這會兒的大哥大都是郵電局的模擬網絡,車載衛星電話的信號強度和覆蓋麵兒要遠遠大於大哥大。
畢竟是衛星嘛,這個時代天上的衛星已經不少了。
主要是這個時期的車載天線比較強大,就是那種一打開收音機或者拿起車載電話就自動伸出來的粗壯拔節天線,是豪車的標配。
後來因為移動通訊的信號覆蓋越來越密集,廣播頻道越來越多,這種天線就取消了,變成了短波固定天線。
“我也不知道啊,現在感覺大哥大也沒啥用,你說是不是?都不知道打給誰,拿著也就是能裝裝逼了。”
“人群不同,不要用你狹隘的目光和見識去分析世界,所以你得多學習,以後要走出去見識外麵的世界和天地,要不斷提高層次。”
“那你說吧,有啥不同的?”
“我爸是工人,咱們從小到大接觸的都是工人,或者農民,這就是圈子。那些花幾萬塊買大哥大的都是什麽人?
排除一小部分就為了裝逼的,大部分都是公司老總政府官員還有特殊人士,他們接觸的都是同樣有大哥大或者隨時手邊都有電話的圈子。”
張鐵兵翻了翻眼睛:“就是有錢人交往的都是有錢人唄?”
“嗯,雖然這麽說有點片麵,但大其概的意思是對的。人是講圈子的,眼界閱曆經曆都不一樣,接觸到的東西也不一樣。”
“那怎麽才能換個圈子?去哪找啊?”
“圈子不是靠人主觀去換的,你那不叫換,叫硬擠,硬擠的有個屁用?要不就自己擠變形了成為笑話,要麽就是被擠碎了。
你得多看書多學習,讓自己成長起來,你有那個實力了自然就進入了那個圈子,那是根據你個人情況一點一點轉變的。
就比如你現在上初中,一起玩的就是咱們鄰居熟人還有同班同學處的好的,對吧?你想想,你要是好好學習考上重點了,身邊的人是不是就換了?
然後你要是在重點高中表現還是比較好,還能好好學習,身邊的人是不是也就都變成優秀的了?就是這麽個意思。”
張鐵兵有點似懂非懂,不過也大概明白哥哥話裏的意思,在那啾著嘴琢磨。
世界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所有人在你的生命中都是過客,身邊的人換掉一茬又一茬,越長大越孤獨。
隻有經曆過才知道那種滋味。
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也是主觀的,你存在它就存在,你不存在了它就消散了,而且不會因為你想怎麽樣就會改變。
恰恰相反,你越不想怎麽樣它就越會怎麽樣,就像生活就是在有意的折騰我們一樣。事實上也確實是這麽個樣子。
所以才有人說罪而為人,生來受苦。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難道不是好人早早的解脫,壞人隻能煎熬掙紮嗎?
生命終結了絕對不是消散。
車載電話咕咕,咕咕的叫起來,閃著提示光,張鐵兵一臉驚奇的指著電話:“它在叫。”
“你接。”張鐵軍笑了笑,一想就是後車老媽打的。老媽的好奇心其實比老爸要重的多,隻是很少表現出來。
生活的磨難讓她不得不沉穩下來,沒有人記得她曾經也是一個幸福快樂單純的小公主。
車載電話裏的聲音有點變聲,嗡聲嗡氣的,但聽得清楚。
“你爸說開的太慢啦,讓你們快一點兒。”
“哈哈哈,”張鐵兵笑起來:“竟然是我媽,這聲兒怎麽嗡了嗡了的,差點沒聽出來。”
“讓你哥開快一點兒。”張爸的聲音傳過來。
“我爸說讓你快點兒。”張鐵兵傳話。其實都聽著了。
這會兒不管什麽電話都沒有什麽保密性,像揚聲器似的,所以才有了保密電話的產生,放在一個隔音封閉的小屋子裏。
“不能開快,馬上開始全是上下坡大彎道了,我爸頭一回走得穩當點,讓他別急。”
張鐵兵就給複述一遍,也算是過了回打電話的癮,很快話題就扯到中午吃什麽去了,抱著新鮮的感覺娘倆就這麽嘮了起來。
順著長坡拐過兩個腸子彎就爬到了這邊山頂,順著山頂炸出來的淺口穿過去就看到了尾礦湖,從這裏開始就幾乎沒有直路了,彎來拐去的爬向更高的山。
山坡上一片凋零枯敗景象,一塊黃一塊褐的,大塊的山石泥土被裸露出來,公路邊的樹木都已經禿了頭,頂著幾個鳥窩在風中搖擺。
近處能看到一塊一塊的田地,也都是枯黃一片,也不知道是采了還是沒采。
過來能有個四五公裏,這裏的尾礦湖邊有一個小村子,也就是十幾戶人家的樣子,稀稀落落的,房子周圍都是菜地籬笆院子。
這裏的人家孩子也在選廠子弟小學上學,還有幾戶人家的男人在選廠上班,就是不知道為什麽非要在這麽偏僻的地方住,也許是實在沒有辦法吧。
本來隻需要二十幾分鍾的路程,張鐵軍壓著速度走了半個多小時才進入市區,過了千金溝林業檢查站的小橋,崩著的神經才算是鬆弛下來。
也沒在市裏停留,兩輛車直接穿過市區從威寧營過漫水橋跨過太子河。公路在在窯子口這裏分岔,向左是去沈陽,向右是去張爸張媽老家的縣城。
建國以前,本市是世界著名的煤鐵之城,有亞洲最大也是純度最高的煤礦和鐵礦。除了煤鐵之外,這裏的瓷器也是暢銷世界的產品。
那時候在威寧營一帶有著諸多的大瓷器窯口。
這裏燒出來的瓷器順著太子河被運到莊河青堆子碼頭出海,當時的瓷器生意相當興盛,客棧碼頭各種店鋪船隻從這裏一直排布到堿廠寨。
從窯子口右拐過來,順著兩山之間的小河一直走到窯子峪,過了煤礦,公路再次分出岔口,向左還是去往沈陽方向。
張鐵軍打著轉向帶著張爸右轉,順著山根底下一直走回到太子河邊。
到了這裏,張爸就認識路了,一路順著太子河向東北走就是當年張爸張媽年輕時候的人民公社所在地。這會兒叫鎮。
從鎮子中間穿過去再過一道嶺爬一座山,就是張爸張媽的老家。他們兩個人是從一個生產隊出來的,屬於青梅竹馬。
電話又響起來。
“叫你哥在鎮子裏停一下,就在鎮政府大院那裏。”
“哥,我媽叫你停車,在政府大院兒那裏。”
張鐵軍估計是要在這裏找人過去幹活立碑,點點頭,在鎮大院門口的小橋邊上把車停了下來:“姥,你還認識這裏不?”
老太太坐車竟然不睡覺,一直在打望著,聽到張鐵軍的話往兩邊看了看:“有點記性,記不大清了,這是公社吧?感覺像。”
“對,這就是原來的公社,現在叫鎮啦。下車活動活動,看看還能不能找著你熟悉的地方。”
“原來也不熟,統共也沒來過幾趟。”
張鐵兵已經開門蹦了下去,幫老太太打開車門扶著她下車,還知道給護著頭。懂事兒。
那個年代出門全靠走,從老太太她們生產隊走到公社得有十一公裏還多,幾十年裏來過的次數屈指可數,平時買賣東西都是到大隊的合作社。
其實張鐵軍小時候在姥姥家的那幾年也沒來過公社,都是去大隊合作社的,一個月總要去兩三趟。離老太太家能有個四公裏半。
開裁縫鋪那個姐姐的娘家就在從張鐵軍姥姥家到大隊的中間,那時候每次路過都會去歇個腳什麽的,相處的特別好。
這邊的空氣感覺就特別好,比選廠和市區那邊清爽了不知道多少倍。
雖然是鎮中心,大鵝和鴨子成群結隊大搖大擺的走在馬路上,狗吠聲聲,空氣中夾雜著燒木頭的香味兒,兩邊的山坡上是層層疊疊的玻璃(橡)樹和鬆樹林。
這邊山好水好,是最早的國家級自然風景區,以楓樹和地下河為最,也是道教的祖地。神山奇水、楓樹之都。
還有稀有的紅杉和紫椴,水曲柳等等。
老太太下了車手搭涼棚往四周看了一圈,張媽已經走了過來:“媽,還認識哪兒不?”
老太太指了指:“那個是百貨?那個是郵局不?”
“對,是。這裏一共也就那麽幾棟樓,都沒怎麽變樣。想去看看不?”
“不去。去找人吧,上山重要。”
“行,那咱們就先上山,回來再看。中午晌咱們還回這邊吃飯呢,你還記著小時候我想去飯店吃飯你不讓不?現在還開著的。”
“那是不讓啊?”老太太往那邊看了看:“那會兒哪來的錢?不餓死就好了,還飯店。”
“也就那一回唄,我記的可牢了。後來我過來上學糧不夠,餓的大半夜睡不著出來溜河邊子。”張媽歎了口氣,往學校那邊看了一眼。
其實什麽是糧不夠啊,一個孩子能吃多少?隻不過是學校收了糧不舍得給吃而已,老師校長什麽的都等著分了拿回家呢。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嘛。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