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喬喬看著自家的地窖有些恍惚。
這個地窖兩個月前還堆滿了銀子,這兩個月裏,顧玄知在幾個後半夜神不知鬼不覺的把銀子都拉走了,又按陳喬喬的要求運輸進了一千斤糧食。
除了這些,陳喬喬手裏還有房契兩張,分別在鎮子裏和縣城分別是陳喬生和陳喬梁的名字。
縣城裏一間不起眼的倉庫也落到了陳喬喬名下,倉庫裏堆滿了不少的糧食。
不愧是京城來的,辦事真是幹淨又利落,這些事要是陳喬喬來做,沒個一年半載真做不來。
這兩個月來顧玄知自己也沒閑著,手下派出去的人帶回的消息匯總到一起就一句話, 去年的整個冬天,大部分地區降雪量偏低,入春到現在隻下了兩場小雨。
京城裏司農監的信件和書籍也到了,幹旱和蝗災是相伴的, 顧玄知不得不相信陳喬喬那個夢的真實性了。
第二天顧知把手裏整理好的資料還有寫好的奏折一起交給了手下鐵風!
“務必呈上奏折,得到回複後火速歸來!”
如果沒有緊急情況,顧玄知是不願意啟動手下這些人的,馬上就農耕了,如果能根據得到的信息調整耕種的作物 ,可以降低大部分損失。
這是關係到三分之一大康朝人的生計,顧選知不敢冒險。
隆景帝見到奏折的時候已經是三天後了。鐵風親自呈上的奏折,並說明了 顧玄知的要求,必須得到回複後方能歸去。
隆景帝是難得的好皇帝,他一向重視農事。顧玄知的奏折裏有北方各省去年的降雪情況和今年開春後的降雨情況。還有曆年雨雪情況對比,為了讓隆景帝重視,顧玄知還通過司農監調閱了前朝那場蝗災的數據。
隆景帝越看臉色越難看。
“蝗災!我大康朝又要經曆一次了嗎。”
一旁的小太監縮了縮脖子,並不敢言語。
“召集丞相,內閣大臣司農監,尚書房議事!”
丞相陸炳已經頭發花白,年近八旬,走起路來卻並不慢。
內閣的幾位大臣早就到了,都在議論著皇帝如此召集,是有什麽大事。
司農監的監首蔡祥微閉著雙眼,心裏多少有些底,該是那件事了。
“給丞相看坐,其它愛卿也不必拘束。安通,把奏折發下去給諸位愛卿看一眼。”
大太監安通連忙拿起早就準備好的折子,恭敬的遞給了下首的丞相大人。
丞相幾個人越看臉色越凝重,他們並不知道這奏折是何人呈上來的,這奏折是隆景帝找人抄寫的。
“皇上,這才開春,這奏折有些言過其實了吧!難不成這人還能預知未來之事。”
內閣大臣劉永呈皺起了眉來,現在這地方要起錢來也是花樣百出了。
“劉大人慎言,這奏折寫的清楚,並不是信口開河,曆年的數據都十分清晰,去年到如今的降雨量和降雪量卻是有些少了。”
老丞相縷著胡子,一臉的高深莫測,聲音不大,每一個字緩緩的從嘴裏吐出來卻十分清晰,讓人聽著十分的舒服。
“丞相大人,這蝗災是天災人禍,曆年大大小小的也經曆了不少,這,這不是人力能改變的呀,這。。。治理蝗災的方子就那麽幾個,左不過得等這害人飛出來了才行!”
內閣的徐老頭有點著急了,這折子所說的事可大可小,就算有蝗災,又能如何,不讓農民種地嗎?
曆年的蝗災,朝廷也束手無策。除了組織農民用火燒,用土掩埋,抓一些喂雞喂鴨,還能怎麽樣。
再就是搶收糧食,可這糧食不熟要怎麽收?
“蔡監首,你可有什麽要說的。”
隆景帝聽膩了這幾個老頭的話,一指旁邊的蔡祥。
蔡祥自從收到了顧玄知的密函就 一直查閱曆史典籍,思考這治理蝗災的方法特別是有沒有什麽方法能提前預防的。可這蝗災次次來的突然,一個幹旱就讓朝廷苦不堪言了,哪有功夫研究蝗災。
“陛下,這蝗災可大可小,按奏折裏所述,這蝗災範圍卻是不小。微臣近來看了不少這方麵的典籍!裏麵說道,這蝗災一般多發生在秋冬季節,可用雄黃驅散,也可以以火攻之。而且這蝗蟲可入藥,也可以著人捕捉。”
“另外,可選一些早熟作物,這樣也可減少部分損失。”
丞相聽了微微點頭。
“蔡大人說的是,這蝗災曆朝曆代都有,屬實是難以根治。且這蝗蟲沒有長成之時又極難被發現,這預防起來也甚是困難,耗費人力物力不說,如果這蝗災沒有發生這。。。。”
隆景帝擺了擺手。
“眾位愛卿再看看這一封折子。”
安通又把另外一封折子遞到了丞相等人手裏。
“這封折子是顧玄知上的另一封折子裏麵說了一些預防措施。”
“蝗蟲多發於幹旱之地,夏季少雨,河床必然裸露在外,成為蝗蟲產卵的巢穴,可組織地方官員以及各個村莊自行組織人員,隨時檢查,一經發現蟲卵巢穴, 可以燙水令其無法存活。”
之後顧玄知還列舉了一些其它蝗蟲幼崽有可能產卵的地方。
“可命農戶多養雞鴨,雞鴨生蛋可為糧食 ,雞鴨本身也可食用。另外雞鴨喜食蝗蟲以及其它一些害蟲!如此可減少蝗蟲數量。”
“宣傳蝗災危害,種植蝗蟲所不喜之物,如大豆等。番薯為早熟作物,儲存好了可經年之久,可推廣大麵積種植,在蝗災來臨前,即可收貨,且番薯又比較耐旱。”
“蝗蟲可為藥,亦可為食!蝗蟲以各種糧食為食,其乃為大補之物。”
最後顧玄知還附加了一些小字解釋各個方法的操作細節,以及蝗蟲的製作方法。
“陛下!這封奏折是何人所奏?此子大才也!”
老丞相一連看了幾遍,越看越激動,這些方法看似簡單,可如果不懂農事的人根本想不到。
“陛下,如果真按奏折上所說,哪怕蝗災來了,也定能大大的減少損失!”
“陛下,丞相所言甚是!”
內閣大臣和司農監的蔡祥也都一並跪了下來。
蔡祥沒想到顧玄知手下還有這等能人。
這些方法看似簡單,可如果不是常年和土地打交道的人是絕對想不出來這樣的辦法的。
“哼,孤和諸位愛卿許久不出這朝堂了。”
隆景帝隻說了這一句,就離開了上書房,留下了跪了一地的大臣。
這個地窖兩個月前還堆滿了銀子,這兩個月裏,顧玄知在幾個後半夜神不知鬼不覺的把銀子都拉走了,又按陳喬喬的要求運輸進了一千斤糧食。
除了這些,陳喬喬手裏還有房契兩張,分別在鎮子裏和縣城分別是陳喬生和陳喬梁的名字。
縣城裏一間不起眼的倉庫也落到了陳喬喬名下,倉庫裏堆滿了不少的糧食。
不愧是京城來的,辦事真是幹淨又利落,這些事要是陳喬喬來做,沒個一年半載真做不來。
這兩個月來顧玄知自己也沒閑著,手下派出去的人帶回的消息匯總到一起就一句話, 去年的整個冬天,大部分地區降雪量偏低,入春到現在隻下了兩場小雨。
京城裏司農監的信件和書籍也到了,幹旱和蝗災是相伴的, 顧玄知不得不相信陳喬喬那個夢的真實性了。
第二天顧知把手裏整理好的資料還有寫好的奏折一起交給了手下鐵風!
“務必呈上奏折,得到回複後火速歸來!”
如果沒有緊急情況,顧玄知是不願意啟動手下這些人的,馬上就農耕了,如果能根據得到的信息調整耕種的作物 ,可以降低大部分損失。
這是關係到三分之一大康朝人的生計,顧選知不敢冒險。
隆景帝見到奏折的時候已經是三天後了。鐵風親自呈上的奏折,並說明了 顧玄知的要求,必須得到回複後方能歸去。
隆景帝是難得的好皇帝,他一向重視農事。顧玄知的奏折裏有北方各省去年的降雪情況和今年開春後的降雨情況。還有曆年雨雪情況對比,為了讓隆景帝重視,顧玄知還通過司農監調閱了前朝那場蝗災的數據。
隆景帝越看臉色越難看。
“蝗災!我大康朝又要經曆一次了嗎。”
一旁的小太監縮了縮脖子,並不敢言語。
“召集丞相,內閣大臣司農監,尚書房議事!”
丞相陸炳已經頭發花白,年近八旬,走起路來卻並不慢。
內閣的幾位大臣早就到了,都在議論著皇帝如此召集,是有什麽大事。
司農監的監首蔡祥微閉著雙眼,心裏多少有些底,該是那件事了。
“給丞相看坐,其它愛卿也不必拘束。安通,把奏折發下去給諸位愛卿看一眼。”
大太監安通連忙拿起早就準備好的折子,恭敬的遞給了下首的丞相大人。
丞相幾個人越看臉色越凝重,他們並不知道這奏折是何人呈上來的,這奏折是隆景帝找人抄寫的。
“皇上,這才開春,這奏折有些言過其實了吧!難不成這人還能預知未來之事。”
內閣大臣劉永呈皺起了眉來,現在這地方要起錢來也是花樣百出了。
“劉大人慎言,這奏折寫的清楚,並不是信口開河,曆年的數據都十分清晰,去年到如今的降雨量和降雪量卻是有些少了。”
老丞相縷著胡子,一臉的高深莫測,聲音不大,每一個字緩緩的從嘴裏吐出來卻十分清晰,讓人聽著十分的舒服。
“丞相大人,這蝗災是天災人禍,曆年大大小小的也經曆了不少,這,這不是人力能改變的呀,這。。。治理蝗災的方子就那麽幾個,左不過得等這害人飛出來了才行!”
內閣的徐老頭有點著急了,這折子所說的事可大可小,就算有蝗災,又能如何,不讓農民種地嗎?
曆年的蝗災,朝廷也束手無策。除了組織農民用火燒,用土掩埋,抓一些喂雞喂鴨,還能怎麽樣。
再就是搶收糧食,可這糧食不熟要怎麽收?
“蔡監首,你可有什麽要說的。”
隆景帝聽膩了這幾個老頭的話,一指旁邊的蔡祥。
蔡祥自從收到了顧玄知的密函就 一直查閱曆史典籍,思考這治理蝗災的方法特別是有沒有什麽方法能提前預防的。可這蝗災次次來的突然,一個幹旱就讓朝廷苦不堪言了,哪有功夫研究蝗災。
“陛下,這蝗災可大可小,按奏折裏所述,這蝗災範圍卻是不小。微臣近來看了不少這方麵的典籍!裏麵說道,這蝗災一般多發生在秋冬季節,可用雄黃驅散,也可以以火攻之。而且這蝗蟲可入藥,也可以著人捕捉。”
“另外,可選一些早熟作物,這樣也可減少部分損失。”
丞相聽了微微點頭。
“蔡大人說的是,這蝗災曆朝曆代都有,屬實是難以根治。且這蝗蟲沒有長成之時又極難被發現,這預防起來也甚是困難,耗費人力物力不說,如果這蝗災沒有發生這。。。。”
隆景帝擺了擺手。
“眾位愛卿再看看這一封折子。”
安通又把另外一封折子遞到了丞相等人手裏。
“這封折子是顧玄知上的另一封折子裏麵說了一些預防措施。”
“蝗蟲多發於幹旱之地,夏季少雨,河床必然裸露在外,成為蝗蟲產卵的巢穴,可組織地方官員以及各個村莊自行組織人員,隨時檢查,一經發現蟲卵巢穴, 可以燙水令其無法存活。”
之後顧玄知還列舉了一些其它蝗蟲幼崽有可能產卵的地方。
“可命農戶多養雞鴨,雞鴨生蛋可為糧食 ,雞鴨本身也可食用。另外雞鴨喜食蝗蟲以及其它一些害蟲!如此可減少蝗蟲數量。”
“宣傳蝗災危害,種植蝗蟲所不喜之物,如大豆等。番薯為早熟作物,儲存好了可經年之久,可推廣大麵積種植,在蝗災來臨前,即可收貨,且番薯又比較耐旱。”
“蝗蟲可為藥,亦可為食!蝗蟲以各種糧食為食,其乃為大補之物。”
最後顧玄知還附加了一些小字解釋各個方法的操作細節,以及蝗蟲的製作方法。
“陛下!這封奏折是何人所奏?此子大才也!”
老丞相一連看了幾遍,越看越激動,這些方法看似簡單,可如果不懂農事的人根本想不到。
“陛下,如果真按奏折上所說,哪怕蝗災來了,也定能大大的減少損失!”
“陛下,丞相所言甚是!”
內閣大臣和司農監的蔡祥也都一並跪了下來。
蔡祥沒想到顧玄知手下還有這等能人。
這些方法看似簡單,可如果不是常年和土地打交道的人是絕對想不出來這樣的辦法的。
“哼,孤和諸位愛卿許久不出這朝堂了。”
隆景帝隻說了這一句,就離開了上書房,留下了跪了一地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