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從港島運送了一些基建設備過來,就是為了加快施工速度。有時候社員們收工後盧俊他們確實還在施工,但也沒有幹到影響社員休息的時間那麽晚。而且,那時候的人就很少有人阻攔過施工。


    盧俊也知道是當地有人想薅點羊毛,心裏也理解。


    盧俊主動找到當地公社表示以後在下午六點前不再施工,還拿了300元出來交給公社袁書記,表示這是給受影響社員的補償,請袁書記代為發放。


    袁書記笑嗬嗬點頭答應處理這事,才過幾天居然又出現了阻攔施工的事。


    “老板,這一次是趙隊長帶人來的。說是施工揚起的塵土把附近水稻、蔬菜和果樹的葉子遮蓋,這些農作物都要死了。”王同勝道。


    盧俊正要說話,感覺懷中的劉曉玲坐直了身子。


    “農作物要死了?這是來要賠償的嗎?”劉曉玲插話問道。


    “嗯。因該就是這樣。”盧俊點點頭。


    “盧俊,工地上應該請得有當地社員吧?”劉曉玲問。


    “有啊,我們的人大都是操控設備和現場技術人員,再就是老錢和小張他們幾個專家。”


    劉曉玲看了看王同勝,問道:“真麻煩呢,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事。王同勝,你看怎麽辦,給個建議。”


    王同勝沒想到劉曉玲會突然把這個問題交到了自己手上,一時間緊急開動起腦筋來。


    自己努力在老板麵前爭取表現是為了什麽?不就是為了現在這一刻麽。


    王同勝確實腦筋轉得快,不一會就開口道:“我有個不成熟的想法,請兩位領導看合適不?”


    盧俊也沒想到王同勝真的這麽短時間就有了處理這件事的辦法,在心裏不由得對劉曉玲看人的眼光點了個讚。


    “不論好壞你都先說說看。”劉曉玲鼓勵道。


    “趙小隊長是第一次帶人來鬧事,無論多少必須要給點好處,要不他在社員麵前沒有麵子。”王同勝道,同時他看了看眼前這夫妻二人。


    兩人都沒說話,俱都是笑吟吟地看著他,等著他繼續說。


    “真能穩!好可怕的夫妻!”王同勝心道。


    “我們這邊的人和平整土地的社員聊天的時候就說,就說老板對於來鬧事的社員很不高興。今後廠子建起來招工的時候,凡事來廠裏鬧過事的人家都不會招人進廠,就是一些臨時幫忙的事也不會找這些人家……”


    王同勝這主意在劉曉玲聽來真特麽絕絕子。


    盧俊聽了也是喜歡,這辦法比什麽紅道黑道管用得多,自己是絕想不到這樣的主意的。


    看一眼王同勝又看一眼劉曉玲,心中對劉曉玲識人的能耐更加佩服。


    看劉曉玲沒說話,盧俊對王同勝鼓勵了幾句,摸出200元來準備交給他,讓他去和趙小隊交涉。


    “等等。”劉曉玲攔住了盧俊。


    “我有零錢。”


    劉曉玲一邊去挎包裏拿零錢一邊感歎王同勝的想法。真要這麽做了,不僅是趙小隊今後叫不來人鬧事,就連公社想什麽幺蛾子也沒有了群眾基礎。


    這人還真是個人才,今天撿到寶了。


    看王同勝拿著錢走了,劉曉玲和盧俊相視一笑。


    “盧俊,好人不能讓手下人全當了。今後時不時找個理由約周圍社員吃個酒、發點港島那邊的小玩意,但現錢千萬不能再給。”


    盧俊笑笑點頭,伸手抓過劉曉玲一隻手握在掌中。


    劉曉玲不要盧俊再拿現錢出來,一是覺得貪腐賄賂這風氣要不得,再就是怕拿錢出來的事今後爆雷,把自己炸傷了劃不來。


    第二天跟著盧俊去了趟施工現場。


    這一次電子遊戲機廠和日化廠的地盤是同時動工平整,劉曉玲不由得歎了口氣。


    要說這個生產洗滌劑(或者還要生產洗發水、沐浴露等)的日化廠雖說沒有太大汙染,但建在工業園區內始終還是不太妥當啊。


    “盧俊,你能不能跟葉省長提出來,日化廠另外找個地方選址?建在工業園區內不太合適。”劉曉玲對盧俊道。


    “我去跟葉省長說沒問題,隻是工業園區就一個電子遊戲機廠是不是有點名不符實?”盧俊問劉曉玲道。


    “你隻要能說服葉省長在外地招有文化的年輕人,我就在這再建個照相機廠。”劉曉玲對盧俊道。


    “真的?”


    “嗯。”


    劉曉玲看看盧俊心道:盧俊還是太老實,電子遊戲機各個生產鏈條中選一個出來,哪樣不能再建個廠?就連日化廠旁邊也能再建個塑料製品廠,專門為電子遊戲機配套。那麽多機殼、卡帶盒、手柄……多了去了。


    “對了,盧俊啊,我回去後問下鄺院長,幹脆在這園區再建個電子計算器廠?”


    “搞這麽大?”盧俊問道。


    “哪有多大,是計算器不是計算機。”劉曉玲知道盧俊肯定搞混了。


    說到這,劉曉玲靈光一閃,這裏幹脆建成國內第一家電子工業園區算了。既有別於其他工業園區,葉省長那裏上報成績時也能獨樹一幟。


    “對,盧俊你可以這樣跟葉省長匯報。我去聯係一下,把數控電話係統的一些配套產品的生產都進駐到這個電子工業園區。”


    劉曉玲不建議電子元件和電子芯片在這個園區建廠,還是因為閩省的交通實在有些不便,特別是這方麵的人才也難尋。


    這類工廠還是建在京城和魔都等大城市周邊好些。


    兩人談完這些就在周圍逛了一圈。


    也難怪趙小隊長會來薅羊毛,這周邊的環境確實有些差。雖說是靠近省城邊,這附近的村民的生活也趕不上建立知青罐頭廠之前的劉家壩。


    光看這些住房,好多連巴蜀的茅草屋都趕不上,這是真窮啊。


    好歹巴蜀的茅草屋大多是泥土做的“幹打壘”,牆壁是夯土,這裏好多的房屋就是找些竹竿、樹幹插在地上一排用繩子捆上就算是牆了。


    “盧俊,你聯係一下趙小隊,我想跟他談談。”


    “?”盧俊。


    “這裏百姓太窮了,我想幫幫他們。”


    “好。晚上我讓村民帶話約個時間。”盧俊點頭道。


    “明天。”劉曉玲道。


    晚上收工,劉曉玲跟著盧俊回了鎮上。因為有機器設備,還有港島過來的部分人在那邊守著,這些人住在帳篷裏。


    在鎮供銷社旅館,盧俊有單獨的房間,晚上吃過飯兩人便早早進屋歇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撲爬跟鬥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撲爬跟鬥的魚並收藏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