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的烤鴨還沒有片完,劉曉玲已經查到了這個轟動70年代並一直延續80年代的案件情況。


    這個案犯姓李,十年前後共作案380多起,還不包括那些被他忘記未供述的和受害者選擇打落牙齒和血吞的案件。


    “麗麗,鴨架煮湯。我出去打個電話。”劉曉玲來到街上,找到一個郵局,但裏麵有很多人排隊打電話。


    劉曉玲不想等,幹脆去了一家百貨公司。


    “我要打報警電話。”


    成經理看看眼前的姑娘,有些疑惑。


    “報警?報什麽警?”


    “老師,麻煩您幫我查查朝陽區公安局的電話。我有案件線索需要告訴公安局。”


    成經理一聽這還是真的報警,趕緊拿過電話本開始翻。


    “對,我知道。您記好咯,案犯叫李某某,三間房鄉的農民,個子不到一米七。我是誰?我是朝陽群眾。”


    劉曉玲打完電話就走。剛才那一聲“朝陽群眾”說出來後自己差點笑出聲。


    回到全某德,就看見蘇麗麗伸長脖子正朝著大廳門口看呢。


    “快點來啊,都涼了。”看見劉曉玲,蘇麗麗急忙招手。


    “嗯,打電話的人太多了。”劉曉玲坐下來開始品嚐烤鴨的味道。


    不得不說,這時候的烤鴨肉肥皮脆真是香啊,價格還便宜。今天這頓一隻烤鴨加上加工費和其他菜,20元不到。


    在街上閑逛,劉曉玲再次提出要打電話。


    “我陪你去吧,我也要給單位打個電話請假。”蘇麗麗道。


    劉曉玲是給鄺院長單位打電話。


    “鄺院長,我是陳某某院長的學生。他有很重要的事讓我帶話給你。您看什麽時間在什麽地方見個麵,陳院長還有封信要交給你。”劉曉玲心裏有些忐忑,鄺院長這樣的人四周一定有安保,一般人是挨不上邊的。


    鄺院長沉吟了許久,說了一個地址。


    “明天晚上見。”鄺院長答應了。


    鄺院長知道陳院長被下派的消息,不過他非常想了解陳院長目前的情況。


    劉曉玲也沒想到這麽容易就聯係上了。心情愉快的她跟著蘇麗麗到處遊玩。


    那時候,京城市區的老城牆也都拆沒了。能去遊玩的還是那些天壇、地壇和月壇等老地方。


    劉曉玲不停地按動快門,出現在鏡頭下的人和物都是曆史。


    第二天下午,兩人提早吃過晚飯。因為劉曉玲跟蘇麗麗說她要出去見人談工作。


    劉曉玲坐公交車來到了約定的地點。


    這裏今後算是市二環內,現在不過是城鄉結合部。


    一座小院坐落在城區公路一側,貌似城市和農村的分界線。公路對麵便是大片的菜地和數間農家土屋。


    敲開院門,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開了門。


    “我姓劉。”劉曉玲對這個女人道。


    “進來吧,我爸說有人要找他,是你?”女人請劉曉玲進去。


    “嗯,我和鄺院長約好的。”


    劉曉玲被請進堂屋坐下,女子給劉曉玲端上一杯茶水去了廂房。


    不一會,院門有人進來。女子出去和進來的說話,然後兩人徑直去了廂房。


    又過不久,院子裏又有人進來,然後先前那個女子帶著一位五十來歲的男人進了堂屋。


    “爸,我們等你吃飯。”


    男人點點頭,坐在了劉曉玲對麵。


    “您是?”劉曉玲也看向男人。


    “我就是鄺耀衡。”男人對劉曉玲緩緩道。


    劉曉玲拿出陳院長在港島時寫給鄺院長的信交給了他。


    “嗯?”


    打開信,鄺院長目光掃過幾行就不由得發出了聲音。


    這老家夥,居然偷偷跑去了港島?


    接著看完,鄺院長又看了一遍,不說話,一隻手摸出包香煙來。


    劉曉玲拿出一次性打火機打上火,遞向鄺院長。


    鄺院長看著一次性打火機愣了一下,低頭接上了火。


    “小劉?你就是劉廠長?”


    “是的。鄺院長。”劉曉玲把打火機遞給了鄺院長。


    鄺院長伸手接過,隨手放在眼前的桌子上。


    “現在老陳是個什麽情況?”


    “在那邊過得很充實。白天去合資廠上班,晚上和同道商量討論。”劉曉玲道。


    鄺院長點點頭,看來眼前這人是真知道老陳在哪兒。


    “小劉,老陳的想法你知道麽?”


    “我知道。就是不知道鄺院長怎麽想的?”劉曉玲問道。


    “這件事太大,我自己做不了主。照我看,就算是報上級也很難得到批準。”鄺院長也想得到外來的資助。


    研究光刻機實在是太花錢了,電子元件和輔助材料都需要從國外購買,偏偏國家現在最差的就是錢。


    要是能保證采購不斷,研究經費有保證,研究速度起碼快一倍以上。


    劉曉玲知道空口白話顯然是不行了,那怕鄺院長想要資金也不敢拋開組織和她私下進行。


    “其實公司這邊對於盈利沒有太多想法,主要還是希望國家在光刻機製造領域內能不落後於世界。”劉曉玲開始做鄺院長的思想工作。


    “本公司在內地有好幾個合資廠,所有的盈利一分錢都沒有拿回港島。所有專利技術都是無限製地讓國內使用……


    港島數控機床跟外國合資,就是為了能學習吸收先進的技術。但光刻機特殊,不能采用這種方式。如果這方麵有突破、能領先,必須得我們國家自己擁有……


    有您們這些優秀的專家,不能因為資金的原因造成光刻機研究的落後。未來對於光刻機的需求將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哦,看不出來小劉對於光刻機的認識這麽深刻。”鄺院長終於對劉曉玲有刮目相看的感覺。


    “其實很容易理解,鄺院長。今後電子芯片的運用將會普及到各領域,而光刻機的分辨率決定了電子芯片功能強大與否。”劉曉玲道。


    “小劉,你是學什麽專業的?”鄺院長饒有興趣地看向劉曉玲。


    “我學的船舶動力。”劉曉玲道。


    “難得啊!”


    鄺院長正色問道:“小劉,現在不要說聯合研製,就是你們提供資金給我們也不行。接下來你有什麽打算?”


    鄺院長真的舍不得放過這次機會,但研究院在資金上缺口很大,無法保證電子元件和材料的采購,嚴重影響到了研究進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撲爬跟鬥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撲爬跟鬥的魚並收藏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