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是天意嗎?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 作者:撲爬跟鬥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曉玲思考如何提前重啟維生素生產新方法的研究。
既然所有科研人員全部回到了單位,劉曉玲現在隻能去生物所找人。或許也能去和保存菌株的製藥廠合作,憑自己手裏的資料跟製藥廠一起研發新的製藥工藝。
最終,劉曉玲還是決定去找生物所,她不能竊取這些科學家的研究成果。
盧俊回來了。
盧俊和劉曉玲去了蜀西後,蘇東來拿著劉曉玲寫的製藥廠的申請,要求在省城經濟園區增加一個製藥廠。
在歐主任的辦公室,蘇東來見到了工業局的趙局長。
趙局長對蘇東來說,上麵有些領導與兄弟省份一直對巴蜀引進外資表示不滿,認為過去趕走了資本家,現在又把資本家請進來,還以上賓對待是錯誤的。
但是引進的技術與產品對於國內發展又起了很大作用,感覺無法關閉和阻止。
省工業局和相關領導因此無法對普華公司做出親近與重視的舉動。連帶著,對一直推動和落實具體工作的省計委也沒有過多表示。
希望蘇東來能夠理解,最好把工業局對盧俊的歉意也轉告一下。
到現在為止,趙局長都沒有去過兩個經濟園區中的一個。有個官身,就不能隨心所欲。
歐主任看了眼蘇東來,心裏其實也是這樣想的。
能讓這麽多廠進駐經濟園區,不管是社辦的還是合資的都一路綠燈,其實已經很說明問題。
說明巴蜀省的上層對於引進外資、技術和發展工業是讚成的。
以前在鄉下,你發展就發展,大家可以裝聾作啞。但現在經濟園區就擺在了省城近郊,就是到了擺明態度的時候。
秋交會後,上麵專門來了個通知,要求巴蜀省把這兩年創辦經濟園區,引進外資,建立合資企業等情況做個專門報告。
報告已經送上去很久,上麵遲遲沒個態度。據說上麵爭論也很大,主要的爭論就是能不能在現在的體製中允許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存在。
“老蘇,製藥廠的立項還是等等吧。”
蘇東來著急又能怎麽樣?全部都在等消息。
“我過幾天去京城,你有時間沒有?”
“現在都沒啥緊要的事,你去哪我去哪。婦唱夫隨。”盧俊笑嗬嗬道。
“來給爸爸再見,給媽媽再見。”邊月冰搖著冬兒的小手給劉曉玲和盧俊再見。
看大女子和女婿又要離開,邊月冰真是不理解。
這次盧俊要去把自己手裏的事理一遍,劉曉玲回劉家壩。
“曉玲,圖紙和地勘都搞完了,卿先奎他們已經進場在開挖基礎。”劉仁友對劉曉玲道。
“你去現場看看不?”
“現在奎叔才是內行,我就不去添亂了。”劉曉玲笑笑道。
劉仁友看著劉曉玲,眼裏滿是欣賞。
該自信的時候自信,該謙虛的時候謙虛,多好的孩子。
“劉廠長,陳院長沒跟你一起回來啊?”張院長問劉曉玲。
“他和田老師被人留下了。”劉曉玲看看四周沒人,小聲道:“合作單位把他們留下來,研究這回帶去的資料。”
張院長點點頭,不再問陳院長的事。
“這幾天來了幾個人。因為你沒有見過,我們也沒有讓他們進研究所,都暫時住在鎮上宿舍。要不要通知他們過來你看看?”
“行,我在辦公樓那邊等他們。”
目前,研究所這邊的保密工作還是做得比較好的。尤其是現在這些專家們,完全把這當成了秘密基地一樣。
這裏是大家的樂園,大家都主動地維護它。
會議室裏麵坐了四個人,都是上次派人出去找來的。
“我叫譚平,研究高分子材料,不知道我這個專業在這能不能進行研究?”
“譚老師,你擬個實驗室設備清單給我。”劉曉玲道。
“這位老師呢?”劉曉玲看向下一位中年男人。
譚平愣了一下,隨即狂喜,這是說可以了啊。
中年男人有點緊張,開口道:“劉廠長,我是京城理工大學材料化學的教授。”
劉曉玲心中暗喜,這是撿到寶了。
“這位老師,怎麽稱呼?”
“我姓韓,叫韓武。”
“喔,韓老師,你有什麽要求?”劉曉玲問。
“沒有其他要求,隻要能繼續研究就行。”
“這個願望一定滿足。”劉曉玲微笑道。
“不過您實驗需要的設備我可買不全,您最好還是根據您的研究方向來列清單吧。我怕買不起啊。”
韓武聽了就知道眼前的劉廠長起碼是懂一點自己專業的,點點頭,開始寫自己的設備清單。
第三個人看見劉廠長看向自己,主動微笑了一下,對劉曉玲道:“劉廠長,我叫沈春木,以前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等等,這不是自己正準備去京城找的研究所嗎?真是瞌睡遇到枕頭了。
“嗬嗬,沈老師,您是好久被下派的?”劉曉玲問道。
“我是68年被下派的。”沈春木有點疑惑。別的人都是問什麽專業之後,就是提出自己研究所需要的設備清單,到自己這裏怎麽就不一樣了?
“您知道所裏的嚴老師,尹老師他們在研究什麽項目嗎?”
“劉廠長認識他們?”沈春木問。
“我不認識,但我聽說過,還有陶老師、徐老師是不是?”
“嗯。現在他們研究什麽項目我不知道。我被下派後就沒有再跟單位的人聯係。”
“這樣,沈老師,等會兒我們再詳細地談。”劉曉玲想,正愁怎麽和研究所搭上線,天上就掉下個沈老師。
“好的。”沈春木點頭。
接著是第四個。
柯均代,這是個研究水產養殖的專家。
這四個人都了解完了,劉曉玲便詢問其他們現在的住宿情況,來到巴蜀是不是習慣,是不是願意留下來,還有什麽要求等等。
談話結束,劉曉玲讓其他專家回家休息,帶著沈春木來到研究所這邊自己的辦公室。
“沈老師,事情是這樣的。我聽說你們所的幾位老師正在跟京城製藥廠一起研究一種維生素的新生產方法。現在這些老師都回了研究所,沒有再繼續這項研究。
一項即將成功的研究就這樣放在一邊我覺得很可惜。每年為了進口這種維生素,國家花費了大量寶貴的外匯。
我的想法是您能不能跟我一道回趟京城,去勸說下所領導繼續這項研究。如果缺資金,我這裏免費提供。”
既然所有科研人員全部回到了單位,劉曉玲現在隻能去生物所找人。或許也能去和保存菌株的製藥廠合作,憑自己手裏的資料跟製藥廠一起研發新的製藥工藝。
最終,劉曉玲還是決定去找生物所,她不能竊取這些科學家的研究成果。
盧俊回來了。
盧俊和劉曉玲去了蜀西後,蘇東來拿著劉曉玲寫的製藥廠的申請,要求在省城經濟園區增加一個製藥廠。
在歐主任的辦公室,蘇東來見到了工業局的趙局長。
趙局長對蘇東來說,上麵有些領導與兄弟省份一直對巴蜀引進外資表示不滿,認為過去趕走了資本家,現在又把資本家請進來,還以上賓對待是錯誤的。
但是引進的技術與產品對於國內發展又起了很大作用,感覺無法關閉和阻止。
省工業局和相關領導因此無法對普華公司做出親近與重視的舉動。連帶著,對一直推動和落實具體工作的省計委也沒有過多表示。
希望蘇東來能夠理解,最好把工業局對盧俊的歉意也轉告一下。
到現在為止,趙局長都沒有去過兩個經濟園區中的一個。有個官身,就不能隨心所欲。
歐主任看了眼蘇東來,心裏其實也是這樣想的。
能讓這麽多廠進駐經濟園區,不管是社辦的還是合資的都一路綠燈,其實已經很說明問題。
說明巴蜀省的上層對於引進外資、技術和發展工業是讚成的。
以前在鄉下,你發展就發展,大家可以裝聾作啞。但現在經濟園區就擺在了省城近郊,就是到了擺明態度的時候。
秋交會後,上麵專門來了個通知,要求巴蜀省把這兩年創辦經濟園區,引進外資,建立合資企業等情況做個專門報告。
報告已經送上去很久,上麵遲遲沒個態度。據說上麵爭論也很大,主要的爭論就是能不能在現在的體製中允許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存在。
“老蘇,製藥廠的立項還是等等吧。”
蘇東來著急又能怎麽樣?全部都在等消息。
“我過幾天去京城,你有時間沒有?”
“現在都沒啥緊要的事,你去哪我去哪。婦唱夫隨。”盧俊笑嗬嗬道。
“來給爸爸再見,給媽媽再見。”邊月冰搖著冬兒的小手給劉曉玲和盧俊再見。
看大女子和女婿又要離開,邊月冰真是不理解。
這次盧俊要去把自己手裏的事理一遍,劉曉玲回劉家壩。
“曉玲,圖紙和地勘都搞完了,卿先奎他們已經進場在開挖基礎。”劉仁友對劉曉玲道。
“你去現場看看不?”
“現在奎叔才是內行,我就不去添亂了。”劉曉玲笑笑道。
劉仁友看著劉曉玲,眼裏滿是欣賞。
該自信的時候自信,該謙虛的時候謙虛,多好的孩子。
“劉廠長,陳院長沒跟你一起回來啊?”張院長問劉曉玲。
“他和田老師被人留下了。”劉曉玲看看四周沒人,小聲道:“合作單位把他們留下來,研究這回帶去的資料。”
張院長點點頭,不再問陳院長的事。
“這幾天來了幾個人。因為你沒有見過,我們也沒有讓他們進研究所,都暫時住在鎮上宿舍。要不要通知他們過來你看看?”
“行,我在辦公樓那邊等他們。”
目前,研究所這邊的保密工作還是做得比較好的。尤其是現在這些專家們,完全把這當成了秘密基地一樣。
這裏是大家的樂園,大家都主動地維護它。
會議室裏麵坐了四個人,都是上次派人出去找來的。
“我叫譚平,研究高分子材料,不知道我這個專業在這能不能進行研究?”
“譚老師,你擬個實驗室設備清單給我。”劉曉玲道。
“這位老師呢?”劉曉玲看向下一位中年男人。
譚平愣了一下,隨即狂喜,這是說可以了啊。
中年男人有點緊張,開口道:“劉廠長,我是京城理工大學材料化學的教授。”
劉曉玲心中暗喜,這是撿到寶了。
“這位老師,怎麽稱呼?”
“我姓韓,叫韓武。”
“喔,韓老師,你有什麽要求?”劉曉玲問。
“沒有其他要求,隻要能繼續研究就行。”
“這個願望一定滿足。”劉曉玲微笑道。
“不過您實驗需要的設備我可買不全,您最好還是根據您的研究方向來列清單吧。我怕買不起啊。”
韓武聽了就知道眼前的劉廠長起碼是懂一點自己專業的,點點頭,開始寫自己的設備清單。
第三個人看見劉廠長看向自己,主動微笑了一下,對劉曉玲道:“劉廠長,我叫沈春木,以前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等等,這不是自己正準備去京城找的研究所嗎?真是瞌睡遇到枕頭了。
“嗬嗬,沈老師,您是好久被下派的?”劉曉玲問道。
“我是68年被下派的。”沈春木有點疑惑。別的人都是問什麽專業之後,就是提出自己研究所需要的設備清單,到自己這裏怎麽就不一樣了?
“您知道所裏的嚴老師,尹老師他們在研究什麽項目嗎?”
“劉廠長認識他們?”沈春木問。
“我不認識,但我聽說過,還有陶老師、徐老師是不是?”
“嗯。現在他們研究什麽項目我不知道。我被下派後就沒有再跟單位的人聯係。”
“這樣,沈老師,等會兒我們再詳細地談。”劉曉玲想,正愁怎麽和研究所搭上線,天上就掉下個沈老師。
“好的。”沈春木點頭。
接著是第四個。
柯均代,這是個研究水產養殖的專家。
這四個人都了解完了,劉曉玲便詢問其他們現在的住宿情況,來到巴蜀是不是習慣,是不是願意留下來,還有什麽要求等等。
談話結束,劉曉玲讓其他專家回家休息,帶著沈春木來到研究所這邊自己的辦公室。
“沈老師,事情是這樣的。我聽說你們所的幾位老師正在跟京城製藥廠一起研究一種維生素的新生產方法。現在這些老師都回了研究所,沒有再繼續這項研究。
一項即將成功的研究就這樣放在一邊我覺得很可惜。每年為了進口這種維生素,國家花費了大量寶貴的外匯。
我的想法是您能不能跟我一道回趟京城,去勸說下所領導繼續這項研究。如果缺資金,我這裏免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