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集資建房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 作者:撲爬跟鬥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院長、龔明超這些老人跟劉曉玲熟悉些,有些話由他來說就比較合適。陳院長德高望重,但與劉曉玲接觸的時間短,其實相互還有個摸底的過程。
“主要是怕兩點。一是我們這些人的身份,誰都沒有個職務,這兩年全靠大家齊心協力,按照既定的方向前進。這個方向還是小劉你最初定下來的。”
劉曉玲插話道:“張院長,你這就是抬舉我了。我人都沒在廠裏麵。”
“真的,我一點都沒有胡說。”張院長道。
“還有一點就是農機廠進出這麽大的金額,實在是擔心這方麵出問題。”張院長道。
“這兩年我們也沒研究出來啥成果,但總歸不是渾渾噩噩,苟且生活。雖然,才被下派時我們都曾經這樣悲觀過……”
張院長說到這裏,語氣有些哽咽。
陳院長輕輕拍了拍張院長的後背,讓他不要再說了。
“陳院長、張院長,我想繼續擴大研究所。還要多找人來,增加其他的研究項目。”劉曉玲宣布道。
劉曉玲還準備謙虛一下的,又覺得不如直接把打算說出來,讓大家的精神振奮些。
“好啊!”下麵有人道。
“小劉,不知道你是怎麽具體打算的,能不能說說?”陳院長問。
“這裏要繼續招人。像陳斌教授、馮濤老師他們這樣的要招進來,各地被下派的專家也要派人出去再去找點。”劉曉玲道。
陳院長和張院長他們點點頭,他們也都認識一些其他專業的專家,就是不知道劉曉玲最終能確認下來不。
“對於需要專門設備的項目,譬如特殊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化工等項目,我們要派人去聯係國內的研究機構,跟他們合作研究。簽訂協議後,資料和資金我們都可以提供。
張院長、陳院長,我期待您們到了港島能有很好的研究成果。”
劉曉玲接著道:“劉家壩……嗯,向陽公社現在總的發展趨勢是好的,但確實也有些問題存在。”
“劉廠長,我覺得劉隊長在思想上還是有些保守。”當初設計白馬村儲氣罐的朱正坤發言道。
劉仁友作為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農村小隊幹部,能支持劉曉玲提出的想法已經是很不錯了。當劉曉玲離開劉家壩後,憑他的能力能勉力維持到現在,實屬不易。
張院長聽到這裏打斷朱正坤道:“其實劉隊長真心不錯。換個人,光是麵對農機廠這麽大的資金往來不動心的,還能找得出來人不?”
朱正坤見自己的意思有被誤解的可能,急忙道:“老張,我沒有別的,我想說的是劉隊長文化程度低了,再加上公社領導也不思進取,所以,這兩年向陽公社整體的發展實際上是停滯了。全靠普華公司這幾個企業招工,解決了公社很大部分的閑散勞力。”
陳院長對於這類話題從來不參與,以前吃的虧夠沉痛的了。
龔明超在一旁笑道:“好在現在小劉回來了,農機廠終於有了主心骨。向陽公社嘛,今後被劉家壩小隊倒逼著,肯定也能改變現在的局麵。”
聽了這話,大家的臉上都浮現出了笑容,老龔這話說得,真tm有道理啊。
“大家真的這麽信任我?”劉曉玲也笑道。
看大家點頭,劉曉玲道:“經濟園區建了好幾個廠,確實如朱老師說的,隻是解決了富裕勞力的就業。
省城在近郊的利安縣又建了個經濟園區,不僅上馬了新工廠,還在附近建了省屬的變壓器廠,又在建省屬的一次性打火機廠。
這說明省領導也看出來了,引進外資的同時還可以引進先進的技術,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
聽到這,在座的專家們都忍不住微笑,彼此低聲議論起來。這說明終於有人開始重視起知識的重要性了。
下午,陳斌和楊教授、馮濤來了劉曉玲辦公室。
“我的想法是把您們也調到農機廠來。”劉曉玲看著眼前三位老熟人,請他們坐下來。
“曉玲,你這裏是農機廠,我和陳教授還有小馮對這些都是一竅不通的啊。”楊教授感到疑惑不解,其他兩位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劉曉玲把研究所擴大研究範圍的想法再次解說了一次。
“曉玲,啊,劉廠長,你的想法是真的?我們可以繼續我們的研究?”楊教授道。
“是的。你們跟張院長他們一樣都是研究所的一員,隻是專業不同罷了。”
楊教授本身就是劉家壩小隊的,到農機廠來給劉仁友知會一聲就行。陳斌和馮濤現在是罐頭廠的人,要來農機廠還得征得盧彩霞的同意才行。
“陳教授、馮老師,你們還是知青罐頭廠的人,這點要跟盧廠長說清楚。不過工作地點是研究所。你們的工作還是研究種養植和罐頭生產的新技術,最終都還是為了罐頭廠今後的發展。”劉曉玲道。
陪著三人出了農機廠,劉曉玲去小隊辦公室找劉仁友。
“電梯房的事我已經安排卿先奎去辦了。”劉仁友笑道。
“十一伯,我想了下,這次罐頭廠建宿舍樓不能隻讓農機廠出錢。小隊和罐頭廠、醬菜廠都要出點。”劉曉玲道。
小隊也有其他的產業。養豬場和其他副業收入也是小隊在統一管理和分配。
劉家壩小隊在變壓器廠等合資企業中也都有點股份。當初合資建廠時,經濟園區在自己的股份中給了被占地的向陽公社一點,公社又分攤了一點到小隊。
不過都過於零散,所以劉曉玲建議小隊作為一份,加上醬菜廠、罐頭廠和農機廠一起出資建造電梯房。
“曉玲,你這樣做是為了啥子?”劉仁友粗一聽還沒想明白,接著他就明白了。
說是罐頭廠的宿舍樓,那今後其他的人還能不能住進去?就跟現在的罐頭廠宿舍樓一樣,都是罐頭廠的職工在住。
這肯定不可能。既然是小隊集體的樓,憑什麽隻讓農機廠出錢?以後農機廠說是他的宿舍樓又該怎麽辦?
“那我在小隊開個會,商量下出資的比例。”劉仁友道。
“要得。”劉曉玲道。
“主要是怕兩點。一是我們這些人的身份,誰都沒有個職務,這兩年全靠大家齊心協力,按照既定的方向前進。這個方向還是小劉你最初定下來的。”
劉曉玲插話道:“張院長,你這就是抬舉我了。我人都沒在廠裏麵。”
“真的,我一點都沒有胡說。”張院長道。
“還有一點就是農機廠進出這麽大的金額,實在是擔心這方麵出問題。”張院長道。
“這兩年我們也沒研究出來啥成果,但總歸不是渾渾噩噩,苟且生活。雖然,才被下派時我們都曾經這樣悲觀過……”
張院長說到這裏,語氣有些哽咽。
陳院長輕輕拍了拍張院長的後背,讓他不要再說了。
“陳院長、張院長,我想繼續擴大研究所。還要多找人來,增加其他的研究項目。”劉曉玲宣布道。
劉曉玲還準備謙虛一下的,又覺得不如直接把打算說出來,讓大家的精神振奮些。
“好啊!”下麵有人道。
“小劉,不知道你是怎麽具體打算的,能不能說說?”陳院長問。
“這裏要繼續招人。像陳斌教授、馮濤老師他們這樣的要招進來,各地被下派的專家也要派人出去再去找點。”劉曉玲道。
陳院長和張院長他們點點頭,他們也都認識一些其他專業的專家,就是不知道劉曉玲最終能確認下來不。
“對於需要專門設備的項目,譬如特殊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化工等項目,我們要派人去聯係國內的研究機構,跟他們合作研究。簽訂協議後,資料和資金我們都可以提供。
張院長、陳院長,我期待您們到了港島能有很好的研究成果。”
劉曉玲接著道:“劉家壩……嗯,向陽公社現在總的發展趨勢是好的,但確實也有些問題存在。”
“劉廠長,我覺得劉隊長在思想上還是有些保守。”當初設計白馬村儲氣罐的朱正坤發言道。
劉仁友作為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農村小隊幹部,能支持劉曉玲提出的想法已經是很不錯了。當劉曉玲離開劉家壩後,憑他的能力能勉力維持到現在,實屬不易。
張院長聽到這裏打斷朱正坤道:“其實劉隊長真心不錯。換個人,光是麵對農機廠這麽大的資金往來不動心的,還能找得出來人不?”
朱正坤見自己的意思有被誤解的可能,急忙道:“老張,我沒有別的,我想說的是劉隊長文化程度低了,再加上公社領導也不思進取,所以,這兩年向陽公社整體的發展實際上是停滯了。全靠普華公司這幾個企業招工,解決了公社很大部分的閑散勞力。”
陳院長對於這類話題從來不參與,以前吃的虧夠沉痛的了。
龔明超在一旁笑道:“好在現在小劉回來了,農機廠終於有了主心骨。向陽公社嘛,今後被劉家壩小隊倒逼著,肯定也能改變現在的局麵。”
聽了這話,大家的臉上都浮現出了笑容,老龔這話說得,真tm有道理啊。
“大家真的這麽信任我?”劉曉玲也笑道。
看大家點頭,劉曉玲道:“經濟園區建了好幾個廠,確實如朱老師說的,隻是解決了富裕勞力的就業。
省城在近郊的利安縣又建了個經濟園區,不僅上馬了新工廠,還在附近建了省屬的變壓器廠,又在建省屬的一次性打火機廠。
這說明省領導也看出來了,引進外資的同時還可以引進先進的技術,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
聽到這,在座的專家們都忍不住微笑,彼此低聲議論起來。這說明終於有人開始重視起知識的重要性了。
下午,陳斌和楊教授、馮濤來了劉曉玲辦公室。
“我的想法是把您們也調到農機廠來。”劉曉玲看著眼前三位老熟人,請他們坐下來。
“曉玲,你這裏是農機廠,我和陳教授還有小馮對這些都是一竅不通的啊。”楊教授感到疑惑不解,其他兩位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劉曉玲把研究所擴大研究範圍的想法再次解說了一次。
“曉玲,啊,劉廠長,你的想法是真的?我們可以繼續我們的研究?”楊教授道。
“是的。你們跟張院長他們一樣都是研究所的一員,隻是專業不同罷了。”
楊教授本身就是劉家壩小隊的,到農機廠來給劉仁友知會一聲就行。陳斌和馮濤現在是罐頭廠的人,要來農機廠還得征得盧彩霞的同意才行。
“陳教授、馮老師,你們還是知青罐頭廠的人,這點要跟盧廠長說清楚。不過工作地點是研究所。你們的工作還是研究種養植和罐頭生產的新技術,最終都還是為了罐頭廠今後的發展。”劉曉玲道。
陪著三人出了農機廠,劉曉玲去小隊辦公室找劉仁友。
“電梯房的事我已經安排卿先奎去辦了。”劉仁友笑道。
“十一伯,我想了下,這次罐頭廠建宿舍樓不能隻讓農機廠出錢。小隊和罐頭廠、醬菜廠都要出點。”劉曉玲道。
小隊也有其他的產業。養豬場和其他副業收入也是小隊在統一管理和分配。
劉家壩小隊在變壓器廠等合資企業中也都有點股份。當初合資建廠時,經濟園區在自己的股份中給了被占地的向陽公社一點,公社又分攤了一點到小隊。
不過都過於零散,所以劉曉玲建議小隊作為一份,加上醬菜廠、罐頭廠和農機廠一起出資建造電梯房。
“曉玲,你這樣做是為了啥子?”劉仁友粗一聽還沒想明白,接著他就明白了。
說是罐頭廠的宿舍樓,那今後其他的人還能不能住進去?就跟現在的罐頭廠宿舍樓一樣,都是罐頭廠的職工在住。
這肯定不可能。既然是小隊集體的樓,憑什麽隻讓農機廠出錢?以後農機廠說是他的宿舍樓又該怎麽辦?
“那我在小隊開個會,商量下出資的比例。”劉仁友道。
“要得。”劉曉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