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子弟校農場和清除計劃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 作者:撲爬跟鬥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要是別人家仿冒怎麽辦?”康曠明問。
“我媽飯館的麻辣魚、酸菜魚這些被假冒的還少了嗎?”劉曉玲安慰康曠明道:
“現在市場上就這麽幾家做飲食,誰家先做出來什麽菜大家都知道。就算後來的比最初做的味道還好,但大家依舊會說原先那家才是正宗。客人依舊會去正宗的那家。”
康曠明沒有這些經驗,自己想了下好像是這麽個理。
“油料這些可以來我媽這裏拿。她拿貨的時候幫你們進。這段時間派個人來跟我二哥學,專門就做這幾個菜。這幾個菜都是我們家還沒有推出的新菜。”
康曠明聽到這還能說啥,人家把自家的新菜都讓給自己了。
“一定要算你們家一股。”康曠明道。
“算了,我媽肯定也不會同意。門麵這些費用夠不夠?開始要用些錢哦。”
劉曉玲不想說感謝不感謝的話題。
她的想法很簡單,我願意幫的就一定幫,跟利益沒關係。她和邊月冰都已經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這就回去商量。謝謝你,謝謝邊阿姨。”康曠明站起身。
媛媛的性格看起來不愛說話,跟著站起來給劉曉玲鞠了個躬。劉曉玲阻攔不及也隻得苦笑了一下。
送走康曠明兩人,這時飯館裏隻有劉義信,劉玉霞和王芳一直在外麵等著。
“二哥,剛才的話你也聽到了,如果我那同學過來學做菜,你就多用點心教。”
“嗯,我曉得。”劉義信點頭。
三個人走在街上。劉曉玲突然感慨,道:“老六,你看嘛,幸福的人都是一樣的幸福,不幸的人則有各種的不幸。”
王芳點點頭。
隻聽劉曉玲又說道:“不管有多少的不幸,隻要努力,哪怕最後還是不幸,但我真的努力過。”
回去後,劉曉玲把康曠明的事給邊月冰講了。邊月冰點了點頭,沒有反對。
來了渝都,怎麽也要去那幾個紅色景點去打個卡。
第二天,劉曉玲帶著兩人就去了。
最後一天,為了彌補東泉泡溫泉的遺憾,劉曉玲帶著兩人去了南泉。
南泉的行道樹最有異國情調,全是高大的法國梧桐,都是渝都還是陪都的時候栽種的。
粗壯的樹幹,斑駁樹幹上的紋路,還有馬上就要來到的秋天黃葉與飄絮。
“這法國梧桐啊,一樹金黃、遍地黃葉、漫天飛絮,說起來詩情畫意,其實那飄絮討厭得很。”劉曉玲道。
剛從溫泉池子裏爬出來,三個人都是臉紅紅的。
“我見過更美的風景。”王芳道。
這時候,王芳想起了自己經曆過的那些艱難,但自己見過的風景也是她們沒見過的。
似乎,現在想起來也不是太難。
“是啊,你比我們爬過更多的山,走過更多的路。”劉曉玲道。
“明天我準備回去了。”王芳道。
“為啥不多耍幾天?難得出山一次。”劉玉霞問。
“我想明白了。剩下的假期我要回去多陪陪父母和爺爺婆婆。”王芳低頭道。
第二天早上,劉玉霞和王芳乘坐列車去了省城,劉曉玲也在中午回了廣明廠。
文藝匯演的事情結束了,郝敏現在又回到人事科。
沒有了組織節目這些事,郝敏覺得無聊。
康曠明現在完全不理自己,一到星期天就跑渝都,不用說也是去安慰自己的女朋友。
康曠明現在完全讓郝敏死了心。
她打了電話回家,說了廣明廠組織人員外出培訓的事,自己沒能被選上。
郝俊林安慰了她,然後讓她等消息。
這天,劉曉玲和邱紅梅走小路回寢室,剛跨過圍牆缺口,就看見山坡上都是學生。
“這是在幹什麽?”邱紅梅問劉曉玲,劉曉玲也不知道。
隨手拉過一個小朋友,劉曉玲問道:“小朋友,你們這是在做啥子?”
“學校集體上勞動課,這一片都是我們學校的小農場。”小朋友不到十歲的樣子,手裏還拿著一把小鋤頭。
或許是第一次上這樣的課,感到很新鮮,大眼睛都是亮晶晶的。
旁邊一個空手的小孩見小男孩正在與劉曉玲她們說話,偷偷地伸手把小鋤頭奪了過去就朝一邊跑,小男孩跟著就攆了過去。一邊的一個老師急忙叫喊著也追了過去,這要是出了事可不得了。
“紅梅你看看化英在不在?”劉曉玲看著追逐嬉笑的小孩對邱紅梅道。
“化英在前麵。”邱紅梅一直在看四周,這一下就看到了周化英。
兩人又走了一段路來到了周化英這裏。
“化英,你們今天搞得這麽熱鬧啊。”確實熱鬧。搞個勞動課,居然還帶了各色的彩旗出來插在山坡上。
“你這就冤枉我們何校長了。”周化英道。
“今天第一次來,彩旗是劃分各個班級的地塊的。”
周化英一向很崇拜他們的何校長,聽見劉曉玲這樣詆毀的語言,趕緊解釋道。
呃。劉曉玲有點不好意思,這是小人度君子之腹了。
看一向聰明的劉曉玲難得的被懟得無語,周化英和邱紅梅都笑了。
三人站在小路上說話,劉曉玲又發現了兩個問題。
學生中有許多說北方話的,想來都是北方師傅們帶過來的孩子,而以前農村裝扮的孩子卻看不見了。
“因為北方過來的學生多,聽說學校又接到了通知,今年開學就隻招收了廠裏的孩子。”周化英道。
“那附近的小孩上學怎麽辦?”邱紅梅問道。
“說是你們買肉的那個岔路口有個小學,都去那裏讀書。”周化英道。
“天呀!那不是6、7歲的孩子早上要走7、8裏路去上學?”邱紅梅道。
“7、8裏算什麽,聽說有些地方學生上學走十來裏的都有。”周化英畢竟在學校當老師,這些情況還是了解一些的。
“附近這些農民不鬧?”劉曉玲問道。
“怎麽不鬧?學校拿了上麵的通知出來,來學校的農民也怪不到我們學校。”周化英道。
附近社員被蓋著紅彤彤印章的通知勸回去後,現在正在串聯更多的社員,他們還是要繼續找學校說道說道的。
“化英,我們先回去了。小孩子手裏拿著東西不安全,你多看著些。”邱紅梅提醒周化英道。
“曉得了。晚上我回來吃,把我的飯煮起。”周化英對劉曉玲道。
“我媽飯館的麻辣魚、酸菜魚這些被假冒的還少了嗎?”劉曉玲安慰康曠明道:
“現在市場上就這麽幾家做飲食,誰家先做出來什麽菜大家都知道。就算後來的比最初做的味道還好,但大家依舊會說原先那家才是正宗。客人依舊會去正宗的那家。”
康曠明沒有這些經驗,自己想了下好像是這麽個理。
“油料這些可以來我媽這裏拿。她拿貨的時候幫你們進。這段時間派個人來跟我二哥學,專門就做這幾個菜。這幾個菜都是我們家還沒有推出的新菜。”
康曠明聽到這還能說啥,人家把自家的新菜都讓給自己了。
“一定要算你們家一股。”康曠明道。
“算了,我媽肯定也不會同意。門麵這些費用夠不夠?開始要用些錢哦。”
劉曉玲不想說感謝不感謝的話題。
她的想法很簡單,我願意幫的就一定幫,跟利益沒關係。她和邊月冰都已經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這就回去商量。謝謝你,謝謝邊阿姨。”康曠明站起身。
媛媛的性格看起來不愛說話,跟著站起來給劉曉玲鞠了個躬。劉曉玲阻攔不及也隻得苦笑了一下。
送走康曠明兩人,這時飯館裏隻有劉義信,劉玉霞和王芳一直在外麵等著。
“二哥,剛才的話你也聽到了,如果我那同學過來學做菜,你就多用點心教。”
“嗯,我曉得。”劉義信點頭。
三個人走在街上。劉曉玲突然感慨,道:“老六,你看嘛,幸福的人都是一樣的幸福,不幸的人則有各種的不幸。”
王芳點點頭。
隻聽劉曉玲又說道:“不管有多少的不幸,隻要努力,哪怕最後還是不幸,但我真的努力過。”
回去後,劉曉玲把康曠明的事給邊月冰講了。邊月冰點了點頭,沒有反對。
來了渝都,怎麽也要去那幾個紅色景點去打個卡。
第二天,劉曉玲帶著兩人就去了。
最後一天,為了彌補東泉泡溫泉的遺憾,劉曉玲帶著兩人去了南泉。
南泉的行道樹最有異國情調,全是高大的法國梧桐,都是渝都還是陪都的時候栽種的。
粗壯的樹幹,斑駁樹幹上的紋路,還有馬上就要來到的秋天黃葉與飄絮。
“這法國梧桐啊,一樹金黃、遍地黃葉、漫天飛絮,說起來詩情畫意,其實那飄絮討厭得很。”劉曉玲道。
剛從溫泉池子裏爬出來,三個人都是臉紅紅的。
“我見過更美的風景。”王芳道。
這時候,王芳想起了自己經曆過的那些艱難,但自己見過的風景也是她們沒見過的。
似乎,現在想起來也不是太難。
“是啊,你比我們爬過更多的山,走過更多的路。”劉曉玲道。
“明天我準備回去了。”王芳道。
“為啥不多耍幾天?難得出山一次。”劉玉霞問。
“我想明白了。剩下的假期我要回去多陪陪父母和爺爺婆婆。”王芳低頭道。
第二天早上,劉玉霞和王芳乘坐列車去了省城,劉曉玲也在中午回了廣明廠。
文藝匯演的事情結束了,郝敏現在又回到人事科。
沒有了組織節目這些事,郝敏覺得無聊。
康曠明現在完全不理自己,一到星期天就跑渝都,不用說也是去安慰自己的女朋友。
康曠明現在完全讓郝敏死了心。
她打了電話回家,說了廣明廠組織人員外出培訓的事,自己沒能被選上。
郝俊林安慰了她,然後讓她等消息。
這天,劉曉玲和邱紅梅走小路回寢室,剛跨過圍牆缺口,就看見山坡上都是學生。
“這是在幹什麽?”邱紅梅問劉曉玲,劉曉玲也不知道。
隨手拉過一個小朋友,劉曉玲問道:“小朋友,你們這是在做啥子?”
“學校集體上勞動課,這一片都是我們學校的小農場。”小朋友不到十歲的樣子,手裏還拿著一把小鋤頭。
或許是第一次上這樣的課,感到很新鮮,大眼睛都是亮晶晶的。
旁邊一個空手的小孩見小男孩正在與劉曉玲她們說話,偷偷地伸手把小鋤頭奪了過去就朝一邊跑,小男孩跟著就攆了過去。一邊的一個老師急忙叫喊著也追了過去,這要是出了事可不得了。
“紅梅你看看化英在不在?”劉曉玲看著追逐嬉笑的小孩對邱紅梅道。
“化英在前麵。”邱紅梅一直在看四周,這一下就看到了周化英。
兩人又走了一段路來到了周化英這裏。
“化英,你們今天搞得這麽熱鬧啊。”確實熱鬧。搞個勞動課,居然還帶了各色的彩旗出來插在山坡上。
“你這就冤枉我們何校長了。”周化英道。
“今天第一次來,彩旗是劃分各個班級的地塊的。”
周化英一向很崇拜他們的何校長,聽見劉曉玲這樣詆毀的語言,趕緊解釋道。
呃。劉曉玲有點不好意思,這是小人度君子之腹了。
看一向聰明的劉曉玲難得的被懟得無語,周化英和邱紅梅都笑了。
三人站在小路上說話,劉曉玲又發現了兩個問題。
學生中有許多說北方話的,想來都是北方師傅們帶過來的孩子,而以前農村裝扮的孩子卻看不見了。
“因為北方過來的學生多,聽說學校又接到了通知,今年開學就隻招收了廠裏的孩子。”周化英道。
“那附近的小孩上學怎麽辦?”邱紅梅問道。
“說是你們買肉的那個岔路口有個小學,都去那裏讀書。”周化英道。
“天呀!那不是6、7歲的孩子早上要走7、8裏路去上學?”邱紅梅道。
“7、8裏算什麽,聽說有些地方學生上學走十來裏的都有。”周化英畢竟在學校當老師,這些情況還是了解一些的。
“附近這些農民不鬧?”劉曉玲問道。
“怎麽不鬧?學校拿了上麵的通知出來,來學校的農民也怪不到我們學校。”周化英道。
附近社員被蓋著紅彤彤印章的通知勸回去後,現在正在串聯更多的社員,他們還是要繼續找學校說道說道的。
“化英,我們先回去了。小孩子手裏拿著東西不安全,你多看著些。”邱紅梅提醒周化英道。
“曉得了。晚上我回來吃,把我的飯煮起。”周化英對劉曉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