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霞從小就在巴蜀平原長大,工作後也在巴蜀平原,從沒有坐過如此顛簸的汽車,沒當場在車上吐出來都算身體素質好的。


    幹嘔了段時間加上腳踏實地了,劉玉霞恢複過來。


    “先去找旅館住下,今天是搞不贏了。”劉曉玲領頭去找旅館。


    到東泉這一路,整整花了近4個小時,劉曉玲都有些後悔來這裏的選擇。要是去南泉,說不定溫泉泡完現在都在吃晚飯了。


    這裏並沒有像南泉和北泉形成旅遊景點,溫泉都沒開發。好多溫泉池子就是當地人將就溫泉的出水口就地挖的土坑。


    這些土坑都不深,大部分坑中溫泉水都隻有腳踝或者膝蓋這麽高,男人或女人就蹲在土坑中洗浴。土坑周圍沒有一點點的遮擋。


    小河裏也有溫泉出水口,有些村民就直接在小河裏泡溫泉。


    當地泡溫泉也有規矩,池子這種地方規定了單雙日男女分別洗浴的時間,小河溝這種地方,就不分男女和時間。


    不知道當地裸浴的風氣是何時開始的,當地人已經形成了習慣。


    如果路過瞟一眼池中的風景沒人管你,要是駐足觀看肯定要被罵。要是被罵了還不離開繼續看,有時會有彪悍的女子們衝出浴池來追打。


    直到二十來年後,外地來的女幹部增多,這些人臉麵薄非要穿著泡溫泉,也影響了當地女子。後來,當地女子讀書的也多了,所謂的文明禮儀讓裸浴的人逐年減少。


    還在堅持的都是上了歲數的人,裸浴的風俗慢慢就成了曆史。


    在供銷社旅館辦好了入住手續,三個人準備去附近逛一逛,打聽下泡池子的時間。現在胃裏麵不舒服,不著急吃晚飯。


    東泉這裏是鄉政府的治所,雖有溫泉但交通不便,來玩的人少。


    在渝都,有溫泉的地方一般都是喀斯特地貌,土地較為貧瘠,產出不多,所以當地較為貧困。


    沒花多少時間三個人就把一條街逛完,因為是傍晚,菜市場一個人都沒有。


    遠遠看見一片建築物,向當地人打聽,才知道那裏有個絲廠。


    路上一個婆婆招呼三個人過去。


    “婆婆,有啥子事?”劉曉玲問。


    婆婆並不回答,隻叫她們三個進屋。


    進了院子,婆婆這才問她們吃不吃飯。這還是地下餐廳?


    “我們有紅穇,就是河溝裏麵的穇仔魚。上午才打的。”婆婆道。


    劉曉玲這才明白,原來這家人偷偷撈了小河溝裏麵的穇仔魚,看到不是外地來遊玩的人就來售賣。


    穇仔魚出水容易死,所以穇仔魚不好賣,一般都是找好了客人後馬上就做來吃。


    看來這叫紅穇的小魚是當地特產,那就嚐嚐。


    這年代,雖然劉曉玲她們三個女孩子,也不用太擔心是不是有蒙汗藥。


    去廚房看了下,紅穇很肥,普遍有17、8厘米長短,大的有超過20厘米的。


    劉玉霞和王芳就在堂屋裏桌子邊坐下,劉曉玲在廚房觀看婆婆如何做魚。


    婆婆稱魚劉曉玲看秤,一共5斤多。


    劉曉玲看沒有其他主菜,生怕這點魚的分量還不夠,奈何這些就是婆婆的所有。


    婆婆打開泡菜壇子,準備做泡椒味的。劉曉玲在一邊聞了泡菜壇子飄出的味道,就知道今天這頓魚絕對的好吃。


    因為泡菜的味道太正、太香了。


    巴蜀每家人都有一壇或兩壇的泡菜,各家有各家的獨特味道和鹹淡,但沒有怪味、異味是基本要求。


    “婆婆,你們用的哪點的水?”劉曉玲看婆婆是從水缸裏舀的水,就問她。


    “自己去擔的水。”


    這是正宗的礦泉水。


    不過喀斯特地貌的水礦物質含量太高,劉曉玲不喜歡,長期飲用容易得結石。


    幫著婆婆把弄好的魚裝在盆子裏端到桌子上,劉曉玲幾個抓起筷子就朝碗裏麵夾魚。


    紅穇魚肉細嫩,泡椒味十足,鹹淡正好……


    反正比自己弄得好吃。


    飯碗擱在一旁,沒有誰去吃飯,都隻管一條又一條的吃魚。


    “婆婆,你這個魚弄得太好吃了。”劉玉霞道。


    婆婆在一邊看著她們隻是笑,臉上的皺紋裏都是笑意。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過去的時光。


    臨走時,劉曉玲給了婆婆十元錢。


    婆婆嚇了一跳,無論如何都不要,最後沒拗過才收了。


    這頓飯,三個人一粒米飯都沒吃,光吃魚就撐著了。


    穇仔魚沒丟頭,一個人就吃了一斤多的魚。


    沒有直接回供銷社旅館,三個人決定沿著小河邊逛逛消食。


    走到半路,三個人就臉紅紅的回來了。


    路邊水塘,以為天晚沒有人經過了,幾個光赤溜溜的漢子正躺在腳踝高的水裏聊天。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還以為是晚歸的婆娘堂客些,混沒在意。


    結果,把劉曉玲三人給驚到了。


    幾年沒見,三個人的話很多,尤其是王芳這幾年都在野外作業,經曆的、聽說的各種奇譚讓劉曉玲和劉玉霞都被吸引了。


    第二天一大早,三個起來吃了早餐,又去農貿市場看了下。


    “這個咋個賣?”劉曉玲指著一盆青蛙問。


    “5角一斤。”社員看出來這是遊客,而且是穿得比較好的遊客。


    “3毛。”劉曉玲還價,她準備多買一些帶回渝都吃。


    “你要得到好多嘛?”社員問她。


    劉曉玲環顧四周,一共有四個社員在賣。大氣地道:“要好多?這,這,這些全都要了。”一邊說一邊伸手指向那幾個木盆或網兜。


    社員驚了,想來是從沒見過如此壕的人。


    “王二娃、李老幺,還有你,都過來。”社員站起身招呼其他幾個賣青蛙的。


    “這個妹兒今天包圓,3角錢幹不幹?”


    劉曉玲也是一驚,草率了!


    沒想到幾個社員也準備青蛙歐佩克一下,這個價格怕是降不下來了。


    誰知道幾個社員急忙點頭,把青蛙全部提了過來。遊客少,村民又不會買,趕緊出手才對。


    劉曉玲:這個價位高了?說出去的話沒得後悔藥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撲爬跟鬥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撲爬跟鬥的魚並收藏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