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搬新宿舍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 作者:撲爬跟鬥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一張調令,這些人拖家帶口來到異地他鄉。此一別,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就隻有4年一次的探親假才能相見。
到退休時,許多人都想回去家鄉。上麵也給了政策,給願意回去的辦理了戶口遷移。來時一頭青絲,再回到家鄉已是白發蒼蒼。
但幾十年過去,家鄉也是物是人非。
在老家又掛念那個工廠和共事的工友。時不時,就有一些老人,又回來看看,看看他們曾經奉獻過青春,拋灑過熱汗的地方。
又扯遠了。
北方過來的多是各專業的大師傅,今後要由他們帶徒弟,支撐起這個廠。
這些人都是財富、寶貝!
由於住宿條件緊張起來,廠裏麵決定暫時把建築重心放到了家屬區樓房上。
也不用考慮甲醛指標,這年頭家具都是實木的,用清漆的時候較多,沒那麽多的甲醛。
終於在學校放暑假後沒幾天,女單工宿舍開始分配了。
大家都搬進了6層高的宿舍樓。
基建科負責安排房間,在分配寢室的時候把劉曉玲叫了過去。
“小劉,你看三樓行不行?”問她的是基建科的趙科長趙亮。
技術科大樓共五層,現在有好幾個部門共用這棟樓,基建科也在這棟樓。
劉曉玲怔了怔,她剛才在下樓時遇到了趙科長,趙科長就把她叫到了基建科的辦公室。
趙科長這是讓自己選房間啊。
因為使用碎石機,趙科長帶人請劉曉玲去講解過機器的使用注意事項和維修,所以兩人認識。
單工宿舍樓在山上生活區,一側通走廊的結構,檔頭是洗漱和衛生間。如果住在301 就會很吵,302 跟檔頭隔了一個房間就沒有那麽吵鬧,方便什麽的也很方便。
劉曉玲選了302房間。
因為宿舍是四個人一個房間,劉曉玲、邱紅梅跟周化英也才三人,還差一個人。
劉曉玲想了下,把電話班的梁豔也報給了趙科長。
“就是這4個人?”趙科長問。
“嗯。”
單工宿舍跟工礦貿易商店是公路對麵,朝下走不到一百米就是糧站和菜市場,這下子買東西就很方便。
搬家是一個周末下午,平常往來的大學生們都來幫她們搬家。
搬完了家,就在商店的飯館請大家吃了晚飯。
梁豔也一起搬了進來,四個人終於住進了正經的房間。
邱紅梅跟周化英上下鋪,劉曉玲和梁豔一個鋪。梁豔因為要三班倒,主動住了下鋪。
等幾個人把床都鋪好,周化英倒在鋪上說道:“這一下晚上不用提著鐵鍁看風景了。”
三個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劉曉玲其實不想搬,一個人住平房她就願意,反正進空間。實在是江邊環境太安逸了,隻要去附近搭一個旱廁就能解決方便的問題。然而單位要收回那邊平房,本來就有其他用途。
這裏是山上,下去的路原本隻有兩條能通汽車的水泥路,但現在山坡上已經被抄近路的人踩出了好多條小路,走小路下去上班還是很近。
上次拿回來的蚊帳寬了,單身床擺不下。劉曉玲抽時間將架子拆了,把蚊帳改了改,又在牆上釘了兩顆釘子,做成了簡易的蚊帳,效果不錯。其他三個人都沒有蚊帳,便要劉曉玲回渝都幫她們帶蚊帳回來。
搬過來後,勞新他們過來就不方便了。夏天,姑娘們的穿著都很清涼,整兩棟樓都是花季少女,讓小夥子們眼睛都不知道看哪裏。
砸石子的隊伍解散後,陳萍和馬麗華分別進了其他車間,這一次沒分在一間寢室。陳萍住在這棟樓,馬麗華則住在後麵一棟。
郝敏就在後麵這棟樓住,也是3樓。劉曉玲她們的窗戶正對著郝敏的房間,樓間相距不到二十米。
劉曉玲的煤球爐也搬過來了,就放在走道上。考慮到上麵還住得有人,走廊欄杆上也經常晾曬衣物,多半不會再使用。
這天正在上班,勞新找了過來。
“你要借煤球爐?”
“嗯。”勞新點頭道。
最近因為劉曉玲搬家,他好久都沒去女生宿舍。單獨約周化英出來,兩人好像還沒到那個程度。他就想把煤球爐借出來,借聚餐的機會多和周化英接觸。
勞新現在還在車間配套房暫住,男單工宿舍沒建好幾棟,都暫時拿給北方來的師傅們住下了。
劉曉玲暫時也沒法用煤球爐,便答應了。
晚上,勞新帶了一個大學生過來把煤球爐抬走了。
“你會弄菜麽?”周化英看著正在給煤球爐捆繩子的勞新道。
“我……”顯然勞新真不會。
劉曉玲在一邊打圓場道:“有了爐子就有了實踐的機會。相信過不了多久,勞新炒菜的技術就能超過我了。”
勞新看著劉曉玲急忙點頭。
邱紅梅也道:“化英,為了盡快提高勞新他們的廚藝,我覺得,反正買菜方便,平常多買些菜讓他們實踐,廚藝肯定漲得飛快。”
周化英道:“現在我放假了沒事幹。我決定每天下午都拿菜去,督促你們的進步。”
勞新一聽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反倒苦著臉道:“還要每天督促啊?”
周化英得意道:“我還能指導指導你們。”
劉曉玲和邱紅梅相互看了一眼,都忍不住的笑。
勞新和那個男生聽了,立刻精神百倍,立馬抬著煤球爐就下樓去了。
“哼!人家曉玲一隻手就提上來三樓,兩個大男人還抬得黑左、黑左的。沒用!”
邱紅梅就來捂周化英的嘴,咋個該說不該說的都在說呢。
啥叫一隻手就提上三樓?
女漢子嗎?
郝敏心裏對劉曉玲說不出的膩味,暫時又拿劉曉玲沒辦法。每天看著對麵的窗戶,就想怎麽讓劉曉玲不得好。
秦書記那裏該說的也都說了,劉曉玲設計出來碎石機也沒有幫劉曉玲獲得更多的好處,不過這也是極限。隻要秦書記心裏有這道坎,劉曉玲也別想得到啥好處。
確實,因為秦書記的態度,劉曉玲“發明”了碎石機,僅僅是在廠廣播表揚了兩天接下來風平浪靜。
況大勇表示看不明白,但也知道秦書記怕是對劉曉玲有不好的看法。
都是暗搓搓的事,擺不到明麵上。
到退休時,許多人都想回去家鄉。上麵也給了政策,給願意回去的辦理了戶口遷移。來時一頭青絲,再回到家鄉已是白發蒼蒼。
但幾十年過去,家鄉也是物是人非。
在老家又掛念那個工廠和共事的工友。時不時,就有一些老人,又回來看看,看看他們曾經奉獻過青春,拋灑過熱汗的地方。
又扯遠了。
北方過來的多是各專業的大師傅,今後要由他們帶徒弟,支撐起這個廠。
這些人都是財富、寶貝!
由於住宿條件緊張起來,廠裏麵決定暫時把建築重心放到了家屬區樓房上。
也不用考慮甲醛指標,這年頭家具都是實木的,用清漆的時候較多,沒那麽多的甲醛。
終於在學校放暑假後沒幾天,女單工宿舍開始分配了。
大家都搬進了6層高的宿舍樓。
基建科負責安排房間,在分配寢室的時候把劉曉玲叫了過去。
“小劉,你看三樓行不行?”問她的是基建科的趙科長趙亮。
技術科大樓共五層,現在有好幾個部門共用這棟樓,基建科也在這棟樓。
劉曉玲怔了怔,她剛才在下樓時遇到了趙科長,趙科長就把她叫到了基建科的辦公室。
趙科長這是讓自己選房間啊。
因為使用碎石機,趙科長帶人請劉曉玲去講解過機器的使用注意事項和維修,所以兩人認識。
單工宿舍樓在山上生活區,一側通走廊的結構,檔頭是洗漱和衛生間。如果住在301 就會很吵,302 跟檔頭隔了一個房間就沒有那麽吵鬧,方便什麽的也很方便。
劉曉玲選了302房間。
因為宿舍是四個人一個房間,劉曉玲、邱紅梅跟周化英也才三人,還差一個人。
劉曉玲想了下,把電話班的梁豔也報給了趙科長。
“就是這4個人?”趙科長問。
“嗯。”
單工宿舍跟工礦貿易商店是公路對麵,朝下走不到一百米就是糧站和菜市場,這下子買東西就很方便。
搬家是一個周末下午,平常往來的大學生們都來幫她們搬家。
搬完了家,就在商店的飯館請大家吃了晚飯。
梁豔也一起搬了進來,四個人終於住進了正經的房間。
邱紅梅跟周化英上下鋪,劉曉玲和梁豔一個鋪。梁豔因為要三班倒,主動住了下鋪。
等幾個人把床都鋪好,周化英倒在鋪上說道:“這一下晚上不用提著鐵鍁看風景了。”
三個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劉曉玲其實不想搬,一個人住平房她就願意,反正進空間。實在是江邊環境太安逸了,隻要去附近搭一個旱廁就能解決方便的問題。然而單位要收回那邊平房,本來就有其他用途。
這裏是山上,下去的路原本隻有兩條能通汽車的水泥路,但現在山坡上已經被抄近路的人踩出了好多條小路,走小路下去上班還是很近。
上次拿回來的蚊帳寬了,單身床擺不下。劉曉玲抽時間將架子拆了,把蚊帳改了改,又在牆上釘了兩顆釘子,做成了簡易的蚊帳,效果不錯。其他三個人都沒有蚊帳,便要劉曉玲回渝都幫她們帶蚊帳回來。
搬過來後,勞新他們過來就不方便了。夏天,姑娘們的穿著都很清涼,整兩棟樓都是花季少女,讓小夥子們眼睛都不知道看哪裏。
砸石子的隊伍解散後,陳萍和馬麗華分別進了其他車間,這一次沒分在一間寢室。陳萍住在這棟樓,馬麗華則住在後麵一棟。
郝敏就在後麵這棟樓住,也是3樓。劉曉玲她們的窗戶正對著郝敏的房間,樓間相距不到二十米。
劉曉玲的煤球爐也搬過來了,就放在走道上。考慮到上麵還住得有人,走廊欄杆上也經常晾曬衣物,多半不會再使用。
這天正在上班,勞新找了過來。
“你要借煤球爐?”
“嗯。”勞新點頭道。
最近因為劉曉玲搬家,他好久都沒去女生宿舍。單獨約周化英出來,兩人好像還沒到那個程度。他就想把煤球爐借出來,借聚餐的機會多和周化英接觸。
勞新現在還在車間配套房暫住,男單工宿舍沒建好幾棟,都暫時拿給北方來的師傅們住下了。
劉曉玲暫時也沒法用煤球爐,便答應了。
晚上,勞新帶了一個大學生過來把煤球爐抬走了。
“你會弄菜麽?”周化英看著正在給煤球爐捆繩子的勞新道。
“我……”顯然勞新真不會。
劉曉玲在一邊打圓場道:“有了爐子就有了實踐的機會。相信過不了多久,勞新炒菜的技術就能超過我了。”
勞新看著劉曉玲急忙點頭。
邱紅梅也道:“化英,為了盡快提高勞新他們的廚藝,我覺得,反正買菜方便,平常多買些菜讓他們實踐,廚藝肯定漲得飛快。”
周化英道:“現在我放假了沒事幹。我決定每天下午都拿菜去,督促你們的進步。”
勞新一聽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反倒苦著臉道:“還要每天督促啊?”
周化英得意道:“我還能指導指導你們。”
劉曉玲和邱紅梅相互看了一眼,都忍不住的笑。
勞新和那個男生聽了,立刻精神百倍,立馬抬著煤球爐就下樓去了。
“哼!人家曉玲一隻手就提上來三樓,兩個大男人還抬得黑左、黑左的。沒用!”
邱紅梅就來捂周化英的嘴,咋個該說不該說的都在說呢。
啥叫一隻手就提上三樓?
女漢子嗎?
郝敏心裏對劉曉玲說不出的膩味,暫時又拿劉曉玲沒辦法。每天看著對麵的窗戶,就想怎麽讓劉曉玲不得好。
秦書記那裏該說的也都說了,劉曉玲設計出來碎石機也沒有幫劉曉玲獲得更多的好處,不過這也是極限。隻要秦書記心裏有這道坎,劉曉玲也別想得到啥好處。
確實,因為秦書記的態度,劉曉玲“發明”了碎石機,僅僅是在廠廣播表揚了兩天接下來風平浪靜。
況大勇表示看不明白,但也知道秦書記怕是對劉曉玲有不好的看法。
都是暗搓搓的事,擺不到明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