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辛淮北的慘叫聲,槍聲在校園裏回蕩開來。


    劉曉玲轉身打開寢室門走了出去。


    學校裏頓時亂成一團。


    劉曉玲在京城待了十天。


    這十天,她確定辛淮北的右腿徹底廢了才離開京城。


    劉曉玲再次回到了省城,到了蘇麗麗家。


    當著關淩淩的麵,蘇麗麗絕口不問劉曉玲這幾天去了哪裏。她有種感覺,劉曉玲離開的這十來天一定是做了什麽事,而且十有八九跟自己有關。


    “麗麗,看你滿臉紗布的時候你不曉得我有多擔心。現在取了紗布,看起來恢複得還不錯。”


    蘇麗麗沒有回應劉曉玲的話,徑直問道:“曉玲,這些天你去了哪裏,是不是去了京城?”


    “是。”劉曉玲見蘇麗麗已有猜測也不瞞她。


    “辛淮北的右腿被人廢了,成了殘疾。”


    劉曉玲也沒說是自己幹的,蘇麗麗要怎麽猜她也不去管。


    “曉玲,好危險的……謝謝你!”


    “我不是好好的站在這裏的。再說我們是啥子關係?不要說謝字。你自己好生休養。


    喔,這段時間少吃醬油,聽人說皮膚結疤會變黑。”


    多年以後,蘇麗麗都覺得劉曉玲就是一個女中俠客,千裏獨行,就為了給朋友找回個公道。


    過了幾天,劉曉玲回了劉家壩。


    這一次出門就是將近二十天,劉仁友有好些事想問她,一直都沒回來。


    曉得劉曉玲回來後,拿著紙筆上門請教了好幾回。


    按照小隊現在的幹法,窩工的現象是解決了,但是知青那裏仍舊問題不斷。


    歸根到底,知青們不會幹農活。


    劉曉玲回憶了一下以前看過的網文看別的作者是怎麽解決的這個問題,又把劉家壩的情況理了理,心中大概有了主意。


    “十一伯,知青始終幹不來地裏的活路,就找些不下地的活路給他們幹。”


    劉仁友最佩服的就是劉曉玲跟別人的思路不一樣。


    關於知青不懂農活的事大家都曉得。一些人說知青幹活不自覺,幹這些年都不動腦筋,啥子時候種啥子,該咋個管理一概不過腦子,當然學不會。還有人就說,要對知青進行教育,要讓他們改變不求上進的思想,思想通了,才肯下力幹活。


    今天,劉曉玲拿了個新的想法出來。


    “十一伯,你問下公社能不能在縣城和鎮上開館子嘛。我媽暫時不回渝都去,她又是個耍不慣的。如果可以開館子,我媽幫到帶幾個學徒還是可以的。鎮上開一個、縣城開一兩個。如果能有渝都那麽大的名聲,去省城再開兩三個不就一下子把知青全都解決了?


    我看劉家壩附近有好多石穀子地,不能種菜、種糧食。是不是可以種些水果跟藥材來賣。


    今後集體有錢了,還可以辦個罐頭廠。對了,這次順便問下集體能不能辦罐頭廠。\\\"


    劉仁友興衝衝地走了。


    劉仁貴就很擔心。


    “大女子,你出的這些主意到底得行不哈?為了養豬,仁友上次跑到公社,硬是要公社到縣裏麵要了一個農學院下fang的教授負責喂豬。這會回你又要辦啥子罐頭廠。小隊沒得錢,你媽那點錢怕也辦不起罐頭廠。”


    “老漢,現在城裏麵走人戶,隻有到處買不到罐頭的,你怕賣不出去?”


    “那倒沒有。我是說你媽那點錢不夠幫補生產隊。”


    “你忘了洪縣的玻璃廠?先賒一些瓶子來就是了。真正要做水果罐頭,手工來做也得行,等有了錢再搞自動化。”


    劉仁貴聽了也說不出反對的話,這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見解跟想法。


    邊月冰在旁邊聽了也沒啥感覺。真要是請她教徒弟,她一天沒事做也願意找點事來做。她又不關心掙錢的事,有大女子在,擔心錢不夠用?


    劉仁友反饋的消息很快。


    開館子的事基本不行。


    集體開飯館設涉及的事項很多。糧食、油料的來源要報,沒得來源的還要當地糧食部門申請供應指標。現在這個經濟環境比三年自然災害時是好了很多,能保證百貨公司跟供銷社、工礦貿易商店的國營飯館就不錯了。


    小隊栽種果樹沒得問題,把自家生產的水果製作成罐頭賣也是可以的,上麵巴不得豐富市場供應。


    “那行,十一伯,就讓知青專門栽水果,今後讓他們生產水果罐頭。”


    “……”


    “嗨,十一伯,你都朝我媽開口借過錢了,咋個又還害羞了喃?”劉曉玲笑了起來。


    “你個死女子,就看不得老娘手裏頭有點錢是不是?”邊月冰看劉仁友有些尷尬的樣子,就在一邊笑罵了劉曉玲一句。


    “仁友,這回要借好多嘛?”劉仁貴好奇的問。


    “我也不曉得啊,光是聽曉玲說了。”


    “十一伯,你去問下有懂的人沒有,看這個石穀子地適合栽種啥子果樹,再估算下二十來個知青能養護多少果樹。等這些都搞伸(讀:撐)展(捋明白)了,再去問個價,才曉得要用好多錢。”


    對嘛,劉仁友就在想上次弄回來的那個農學院的教授,現在在劉家壩小隊養豬場上班,每天認真得很,那豬兒就是比自己這些人喂的長得快些。等會去養豬場問下他,看他們學校還有懂水果的教授莫得。


    對於劉仁友要回來的養豬的教授,劉曉玲是好奇得很。隻是前段時間去看蘇麗麗又跑了京城一趟,一直都沒見到,想哪天還是去看一下。


    “不管後來咋個弄,水果樹是肯定要種的,這幾天就讓知青來平整地。”劉仁友安排活路還是很有經驗,盡量不窩工。


    “那你盡快去問下,種啥子水果好些。”


    過了一天,劉仁友帶著一男一女兩個人來找劉曉玲。


    “這是楊教授,這是小馮,馮老師。”


    劉仁友指著年歲稍大的中年男人


    兩個人中楊教授歲數大一些,四十來歲,戴個眼鏡,身材瘦高,頭發亂糟糟的,還有股養豬場特有的味道。


    身邊那個小馮老師年輕許多,隻有30歲的樣子。本該是一張漂亮的臉上有些類似於高原紅的曬斑,看著劉曉玲臉上帶著微笑。劉曉玲怎麽看都覺得這微笑還有些諂媚的樣子。


    搞不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撲爬跟鬥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撲爬跟鬥的魚並收藏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