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不知道出來走幾步都會引起別人如此多的內心戲,注意力全在眼前這個女子身上。看劉曉玲一舉一動都覺得是那麽賞心悅目。


    劉曉玲走呀走的就不開心了。


    眼前的房屋全都是茅草房,擱在後世全都是扶貧的對象。


    看到的人,就沒有一個能讓人懷疑患有\\\"三高\\\"症狀的。身上的衣服就極少沒有補丁。


    \\\"曉玲,散步哇。\\\"劉仁友放下手裏的鋤頭,看著走進的劉曉玲,又跟盧俊打了招呼。


    “嗯,家裏無聊,出來散散心。”


    “十一伯,那些都是知青嘜?”劉曉玲指了下遠處。


    “嗯,又不會幹活又愛湊一塊打堆。莫辦法,隻好給他們安排大活,總工分算給他們,他們自己分工分。”


    嗬,有點意思!就是可惜了那塊地。


    “哪裏會?明天就換社員接到幹的。”


    這就是俗話說的揩屁股?


    “地少人多。十一伯,為啥子不讓他們幹點其他活路?喔,我說的不是地裏麵的活。比如說讓他們養豬?”


    “讓他們養豬?就他們比豬還懶,不得把豬餓死。”


    拋開懶不懶的問題,知青們是真的不會養豬。


    “他們不會你就讓會的來養撒。總好過全都窩在土裏頭。田土的產出總就是那麽多點。”


    咦,說的好有道理。


    現在允許集體養豬也允許個人養殖,啷個就沒想到這個辦法喃。


    看劉仁友意動,劉曉玲接著道:“十一伯,我覺得就像牛圈一樣,把集體的豬弄到一起養。再有私人想喂豬沒得地方或者人力不足的,也可以跟集體一起養。不過先說好,豬草、人工這些要在賣豬肉的錢裏麵扣。”


    “等哈。”劉仁友把鋤頭把子扔開一邊,幹脆從地裏出來聽劉曉玲繼續講。


    盧俊在一旁也聽得津津有味。


    “其實大概就是這樣。我們不是有兩條小河溝撒,鴨棚子搞起來。鴨蛋可以賣,還可以包成皮蛋賣,做成鹹蛋賣……讓每家娃兒割點草送來,喂點兔子這些都是來錢的。到年底,各家也能有點收入。”


    “曉玲啊,你說十一伯活了這大把年紀,農村這點事咋還沒你想得明白。我回去好好想想,有不明白的地方再找你。”


    “要得。”


    劉曉玲說這番話完全是因為後世的見聞,一不小心就說出來了。私人養殖這事其實並不靠譜。因為沒過多久又會收緊。


    “曉玲,我回去算了下。如果把鴨棚子這些都攤開了整,確實可以讓好多的人不用下地,集體還可以增加收入。隻怕是會變啊。”


    劉仁友收工就過來找劉曉玲,盧俊隻得進了廚房。


    劉曉玲也意識到了存在的毛病,這裏隻得又改回來。


    “十一伯,既然怕變,那一開始就以集體的名義來幹。今後的售賣才能光明正大。”


    “小隊沒錢,公社也是一樣。”


    缺啟動資金?


    “一樣樣來。抓豬仔缺錢就向社員借。先說好咋個還,是給利息還是給本錢加工分等等,主要是不能違規。養豬的人要選擇好,要會養豬又勤快的。跟喂豬的社員要簽協議,不能喂死……”


    “那不會。把集體的豬喂死的,不是我們管不管的問題,上麵要判刑的。”


    這麽嚴的啊。劉曉玲真是沒想到。


    兩人一條條掰細了說,直到盧俊端了一手端了一碗番茄雞蛋麵過來。


    “啊!說這麽久了啊。”劉仁友站起來就要走,盧俊急忙拉住。


    “劉隊長,吃了再走。”


    劉仁友看了看桌子上兩碗麵,雞蛋麵的清香就飄過來讓他有些躊躇。


    “啊,廚房還有的。”盧俊看劉仁友有些遲疑,急忙把自己的那碗端出來。


    既然飯都吃了,劉仁友幹脆又問了一些才走。


    今天晚上劉仁貴跟邊月冰不會回來,農村人怕閑話。晚上8點過,劉曉蘭就過來,準備陪劉曉玲睡。


    盧俊一看,得。今晚上說說話都不行了,早早洗漱了睡覺。


    看盧俊陰沉個臉,劉曉玲暗自發笑。


    第二天,劉仁友就去了公社,說劉家壩小隊準備集體養豬,請示下是否同意。


    公社研究了一番覺得沒問題,同意了劉家壩小隊建立集體養豬場。


    劉仁友興高采烈地從公社回來,走到路口想了下,拐到劉曉玲家這條路上。


    邊月冰這次沒臉在大哥家多呆,畢竟把人家兒子丟了。第二天一大早拉著劉仁貴回了劉家壩。


    劉仁貴看見劉仁友進院子,還以為是找他的,連忙招呼。


    “三弟,我是找曉玲的。”


    劉仁貴摸不著頭腦,扭頭喊了聲。


    “大女子,你十一伯找你。”


    看到劉曉玲出來,劉仁友就說:“曉玲,今天一大早我就去公社,公社同意了。”


    “喔,那準備養好多豬?”


    劉仁貴正沒事幹,一聽來了興趣,連忙招呼劉仁友坐下慢慢說,他也在旁邊坐了下來。


    “今年小隊養豬的任務是6頭,現在已經養起的。我的想法是再抓6頭小豬來養……\\\"


    “十一伯,格局大點。要養就多養點,沒得規模效益差很多的。”


    劉仁友又聽不懂了。


    劉仁貴一樣。


    “十一伯,現在小隊有好多知青?”劉曉玲問。


    “一共有23個。”


    “我們不說那些了,我就想問下,8個人能喂幾頭豬?”


    “沒那麽大的豬圈。”劉仁友道。


    “好,這算個問題,場地問題。”劉曉玲道:“哎,盧俊,拿紙和筆來。”


    盧俊急忙進屋不一會拿了筆跟紙出來。


    劉曉玲拍拍身邊的條凳,對盧俊道:\\\"坐這裏,你來記錄。第一個問題,8個人,沒有場地。\\\"


    盧俊坐下來開始記錄。


    “鴨棚子準備弄幾個?”


    “一邊先弄一個。”這是指兩條小河溝,一邊算是一條。


    “要幾個人?”


    “4個。”


    “好,記下來。4個人,沒問題。”


    “再來,收零散的豬草隻能是補充。萬一下雨天都不出去,豬草就沒得了。所以要固定幾個人打豬草……”


    一條條說下來,還有8個人沒安排。


    “不用安排了。以後挑到城裏賣貨,包皮蛋、做鹽蛋準備材料等等都要人手。”


    劉仁友聽劉曉玲的安排井井有條不由得心服口服。大學生是不一樣哈。


    “曉玲,還有個大問題。”劉仁友有些為難道。


    “沒得錢?”劉曉玲猜就是,昨天劉仁友就有些想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撲爬跟鬥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撲爬跟鬥的魚並收藏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