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草草的吃了一下母子三人就上了床,屋外蛐蛐跟蛙叫聲此起彼伏似要爭個高下,溫清林拽了拽溫晴的衣襟,小聲說道:
“娘,我興奮的睡不著。”
“不睡覺明天就沒精神玩了哦。”
說罷溫晴轉過身去,輕輕的拍著溫清林的後背,哼著輕柔的小曲,溫清林聽著聽著迷迷糊糊的睡著了,睡眼朦朧的時候還在想:這曲子真好聽。
“你哼《七裏香》當搖籃曲?”9527懷疑統生
“別的我也不會啊,要什麽自行車,哦對差點忘了,還好你說話提醒我了,定個四點半的鬧鍾,不要嗶嗶聲!”
“....(′д` )…彡…彡。”
盡管9527滿臉不情願,但是還是盡職盡力的叫醒了溫晴,畢竟它現在可占著百分之五十的分成,它也不想受這個委屈啊,但是對方給的實在是太多了。
溫晴把原身藏在土炕裏層的銀子拿出來,拿了10兩小碎銀子,帶了200文銅錢,一臉暴發富的姿態,要知道,這麽一個土房子院子也不過20兩,貼身放好,然後裝了點水,幹糧沒有不要緊,咱有朋友不是。
溫清林把水拿著,溫晴抱著女兒來到了趙虎家,王氏已經往牛車上放好了準備去集市上要換的東西。
“溫妹子來啦。”
“麻煩你們了,咳,趙嫂子能賣給我一些多餘的幹糧嗎?”溫晴隱隱約約還是有一些尷尬的。
“說啥賣不賣的,你之前還塞給我...早上煎餅正好做的也多,我拿給你們,路上吃。”王氏連忙阻止溫晴遞給自己銅錢,趕忙去廚房裝了六塊煎餅給溫晴。
“走啦。”趙虎衝著她們喊了一聲就趕著牛車往外走,溫情林興奮的爬上牛車,村裏有牛的人家並不多,牛可是現在農家最金貴的東西,一頭牛要6-9兩銀子,普通的佃農一年務農收入也才8-9兩銀子,所以大多數人家也舍不得花這麽多錢買一頭牛,畢竟莊稼人身上有的就是力氣,苦一點沒關係。趙虎從他爹開始就做的是趕集的買賣,除了自己去趕集,偶爾也接送人去城裏的活,所以家裏才有牛。
牛車搖搖晃晃,趙虎不時的吆喝一聲,倆團子第一次走出村子,啃著煎餅左顧右盼,好像看到根草都覺得新鮮,溫晴不時幫孩子擦擦腮幫子上的煎餅渣滓,溫晴則跟王氏閑聊,
“妹子,你去市集幹嘛啊?”
“想買點米麵什麽的,總是跟村裏人換太麻煩了。”
“麻煩什麽呀,都是莊稼人哪有去市集花錢買的道理,我們家今年打下來的穀米還在呢。”
溫晴謝絕了王氏的好意,不想她到時候被婆婆訓斥,被別人孤立。
終於在天大亮的時候到了市集,市集並不大,但麻雀雖小卻賣什麽的都有,溫晴本以為她們來的已經夠早了,沒想到已經很多人開始擺攤子了,趙虎兩口子熟練的找了個地方擺好東西準備叫賣,溫晴則打算帶著孩子去市集逛逛。
“我們申時往回走,你看著點時辰,”王氏對溫晴囑咐道。
“我醒得。”
溫晴左手抱著媛媛,右手牽著清林,
“清林不能走出娘的視線哦,人太多了,萬一擠丟了怎麽辦,”溫清林雖然很想放風,但是還是懂事的點點頭,溫晴感覺手背一涼,尋思也沒下雨啊哪來的水,一看小女兒口水吧唧吧唧的往下掉,順著溫媛媛眼巴巴的眼神看過去,原來是一個小孩在那舔糖葫蘆,小丫頭雖然沒吃過,但是不妨礙她覺得很好吃,溫晴被逗笑了,用汗巾擦了擦溫媛媛的嘴巴,點了一下團子的鼻子“小饞貓,”然後帶著二人去找到了叫賣糖葫蘆的小販,
“糖葫蘆怎麽賣啊?”
“1文錢一串~咱們家的糖葫蘆保證新鮮酸甜!”
“來兩串,”
“好嘞,您拿好。”
給倆孩子一人一串,溫清林剛拿到手咽著口水對溫晴說:“娘,我一個人吃不掉,你先吃點,然後再給我吧。”
小丫頭則兩隻手舉著棒子就往溫晴嘴邊塞:
“囊,吃。”溫晴象征性的碰了下糖葫蘆,摸了摸溫清林的頭,“娘不愛吃甜食,你自己吃吧,吃不掉就隻能丟咯。”
“娘我能吃掉。”說著就急急地一口咬了上去,第一次吃糖葫蘆的兩個團子,感覺被甜到了心裏,也學著看到的那個孩子小心地舔著糖衣。
溫晴歎了口氣,原身想用50兩把倆孩子養大,所以過的格外的拮據,結果誰成想存下來的錢都便宜了張癩子。
溫晴一路走過去,問了幾家米麵,貨比三家,挑了家最便宜質量看著也不錯的,分別買了六鬥米,六鬥麵粉,麵粉比米貴些,米一鬥五文錢,麵粉一鬥9文錢,一共花了84文,對方都是老實佃農,看溫晴帶著倆孩子不好拿這麽些東西,拎著東西跟著溫晴找到趙虎的攤子那,將東西放再牛車上,王氏看著乍舌:
“你怎麽買了這麽多糧食啊?”
“我想著清林要啟蒙了,想把他送到村裏的私塾裏,這不多備點給夫子做束修。”
“清林?”
“是的王姨,我娘給我起的名字,溫清林,好聽吧~”溫清林第一次聽到除了自己娘以外的人叫自己名字,“百忙之中”抽出空來顯擺一下。
“yu 媛媛!”小丫頭揚起滿是糖漬的腮幫子,不甘示弱緊隨其後。
溫晴:這倆孩子得瑟的性格隨誰啊?
9527:你說呢?
王氏吃驚的看著溫晴,村裏的私塾說是私塾,其實趙老地主請的夫子,本來隻是教家中子弟做個家學的,但是夫子覺得教幾個人也是教,教一群人也是教,於是幹脆想開個學堂,老地主尊重夫子的意思,所以才辦起來的。
可惜趙家村畢竟是種田為生的,雖然知道讀書人有前途,但是耕讀世家說說容易,想要供出一個讀書人那是要有破釜沉舟的魄力的,所以趙家村真正送孩子去上學的寥寥無期,去的都是附近幾個村子家境殷實的人家,王氏沒想到溫晴孤兒寡母的竟然想送兒子去讀書。
“娘,我興奮的睡不著。”
“不睡覺明天就沒精神玩了哦。”
說罷溫晴轉過身去,輕輕的拍著溫清林的後背,哼著輕柔的小曲,溫清林聽著聽著迷迷糊糊的睡著了,睡眼朦朧的時候還在想:這曲子真好聽。
“你哼《七裏香》當搖籃曲?”9527懷疑統生
“別的我也不會啊,要什麽自行車,哦對差點忘了,還好你說話提醒我了,定個四點半的鬧鍾,不要嗶嗶聲!”
“....(′д` )…彡…彡。”
盡管9527滿臉不情願,但是還是盡職盡力的叫醒了溫晴,畢竟它現在可占著百分之五十的分成,它也不想受這個委屈啊,但是對方給的實在是太多了。
溫晴把原身藏在土炕裏層的銀子拿出來,拿了10兩小碎銀子,帶了200文銅錢,一臉暴發富的姿態,要知道,這麽一個土房子院子也不過20兩,貼身放好,然後裝了點水,幹糧沒有不要緊,咱有朋友不是。
溫清林把水拿著,溫晴抱著女兒來到了趙虎家,王氏已經往牛車上放好了準備去集市上要換的東西。
“溫妹子來啦。”
“麻煩你們了,咳,趙嫂子能賣給我一些多餘的幹糧嗎?”溫晴隱隱約約還是有一些尷尬的。
“說啥賣不賣的,你之前還塞給我...早上煎餅正好做的也多,我拿給你們,路上吃。”王氏連忙阻止溫晴遞給自己銅錢,趕忙去廚房裝了六塊煎餅給溫晴。
“走啦。”趙虎衝著她們喊了一聲就趕著牛車往外走,溫情林興奮的爬上牛車,村裏有牛的人家並不多,牛可是現在農家最金貴的東西,一頭牛要6-9兩銀子,普通的佃農一年務農收入也才8-9兩銀子,所以大多數人家也舍不得花這麽多錢買一頭牛,畢竟莊稼人身上有的就是力氣,苦一點沒關係。趙虎從他爹開始就做的是趕集的買賣,除了自己去趕集,偶爾也接送人去城裏的活,所以家裏才有牛。
牛車搖搖晃晃,趙虎不時的吆喝一聲,倆團子第一次走出村子,啃著煎餅左顧右盼,好像看到根草都覺得新鮮,溫晴不時幫孩子擦擦腮幫子上的煎餅渣滓,溫晴則跟王氏閑聊,
“妹子,你去市集幹嘛啊?”
“想買點米麵什麽的,總是跟村裏人換太麻煩了。”
“麻煩什麽呀,都是莊稼人哪有去市集花錢買的道理,我們家今年打下來的穀米還在呢。”
溫晴謝絕了王氏的好意,不想她到時候被婆婆訓斥,被別人孤立。
終於在天大亮的時候到了市集,市集並不大,但麻雀雖小卻賣什麽的都有,溫晴本以為她們來的已經夠早了,沒想到已經很多人開始擺攤子了,趙虎兩口子熟練的找了個地方擺好東西準備叫賣,溫晴則打算帶著孩子去市集逛逛。
“我們申時往回走,你看著點時辰,”王氏對溫晴囑咐道。
“我醒得。”
溫晴左手抱著媛媛,右手牽著清林,
“清林不能走出娘的視線哦,人太多了,萬一擠丟了怎麽辦,”溫清林雖然很想放風,但是還是懂事的點點頭,溫晴感覺手背一涼,尋思也沒下雨啊哪來的水,一看小女兒口水吧唧吧唧的往下掉,順著溫媛媛眼巴巴的眼神看過去,原來是一個小孩在那舔糖葫蘆,小丫頭雖然沒吃過,但是不妨礙她覺得很好吃,溫晴被逗笑了,用汗巾擦了擦溫媛媛的嘴巴,點了一下團子的鼻子“小饞貓,”然後帶著二人去找到了叫賣糖葫蘆的小販,
“糖葫蘆怎麽賣啊?”
“1文錢一串~咱們家的糖葫蘆保證新鮮酸甜!”
“來兩串,”
“好嘞,您拿好。”
給倆孩子一人一串,溫清林剛拿到手咽著口水對溫晴說:“娘,我一個人吃不掉,你先吃點,然後再給我吧。”
小丫頭則兩隻手舉著棒子就往溫晴嘴邊塞:
“囊,吃。”溫晴象征性的碰了下糖葫蘆,摸了摸溫清林的頭,“娘不愛吃甜食,你自己吃吧,吃不掉就隻能丟咯。”
“娘我能吃掉。”說著就急急地一口咬了上去,第一次吃糖葫蘆的兩個團子,感覺被甜到了心裏,也學著看到的那個孩子小心地舔著糖衣。
溫晴歎了口氣,原身想用50兩把倆孩子養大,所以過的格外的拮據,結果誰成想存下來的錢都便宜了張癩子。
溫晴一路走過去,問了幾家米麵,貨比三家,挑了家最便宜質量看著也不錯的,分別買了六鬥米,六鬥麵粉,麵粉比米貴些,米一鬥五文錢,麵粉一鬥9文錢,一共花了84文,對方都是老實佃農,看溫晴帶著倆孩子不好拿這麽些東西,拎著東西跟著溫晴找到趙虎的攤子那,將東西放再牛車上,王氏看著乍舌:
“你怎麽買了這麽多糧食啊?”
“我想著清林要啟蒙了,想把他送到村裏的私塾裏,這不多備點給夫子做束修。”
“清林?”
“是的王姨,我娘給我起的名字,溫清林,好聽吧~”溫清林第一次聽到除了自己娘以外的人叫自己名字,“百忙之中”抽出空來顯擺一下。
“yu 媛媛!”小丫頭揚起滿是糖漬的腮幫子,不甘示弱緊隨其後。
溫晴:這倆孩子得瑟的性格隨誰啊?
9527:你說呢?
王氏吃驚的看著溫晴,村裏的私塾說是私塾,其實趙老地主請的夫子,本來隻是教家中子弟做個家學的,但是夫子覺得教幾個人也是教,教一群人也是教,於是幹脆想開個學堂,老地主尊重夫子的意思,所以才辦起來的。
可惜趙家村畢竟是種田為生的,雖然知道讀書人有前途,但是耕讀世家說說容易,想要供出一個讀書人那是要有破釜沉舟的魄力的,所以趙家村真正送孩子去上學的寥寥無期,去的都是附近幾個村子家境殷實的人家,王氏沒想到溫晴孤兒寡母的竟然想送兒子去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