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義律兄妹倆和李許、公主兄妹倆,跟著船隊享福,啥心不操,一路吃喝全靠李曉明張羅供應。


    船隊一路向西,迤邐而行了七、八天,


    最後的兩日,幾乎一半路程靠拉纖而行,盡管曆盡艱辛,然終於還是到了梓潼郡。


    本計劃過了梓潼郡,最後一站去最西端的汶山郡,再折轉回旁邊的廣漢郡。


    可是看這個樣子,汶山郡是去不成了,


    船隊能逆流而行到梓潼郡已是極限,內江(涪江)上遊地勢落差太大,水流湍急,根本無法行船了。


    李曉明讓王吉取了銅錢,先去郡裏買了許多米酒,還牽回一頭肥豬,


    在岸邊就著江水將肥豬宰剝了,剁成小塊在船上煮熟,讓大家先吃喝一頓,補補身體虧虛。


    又向大家許諾,梓潼這邊要是賣的好,先每人發一百錢作為獎金。


    眾人原本因疲乏勞累,有些士氣萎靡,


    但一聽除工錢外,竟然還有這許多獎勵錢,頓時又都歡呼雀躍起來。


    這年頭又沒地去打工,哪有賺閑錢的機會?千裏奔波不就為了這個麽?


    況且跟著太爺又能混到酒肉,要是老老實實蹲在家裏,吃糠喝稀還要聽老婆子的難聽話。


    眾人大嚼豬肉的同時,也都暗下決心,


    要好好巴結帶隊的王吉王祥二位遊徼,爭取下次販鹽還能帶上自己。


    眾人吃飽喝足,美美地睡了一大覺,


    第二天,大家都起了個大早,卸了一千斤鹽,用小車推到梓潼郡四門販賣,


    隻是要到這郡裏做生意,路過城門口時竟要交稅,這還是第一次遇見。


    一共十輛小車,好說歹說每輛車還是交了十文。


    進了梓潼郡,李曉明驚異地發現,


    這座郡城雖不大,但裏麵卻熱鬧非凡,來往行人摩肩擦踵、熙熙攘攘。


    看看來往過客,容貌服飾各異,不少都是外族,甚至有些高鼻紅發的西域、塞外商人。


    這些人有推車的,有騎驢的,有一行數人擔著挑子、腰間鼓起似暗藏利刃的。


    李曉明心想,雖是亂世,然而隻要有利可逐,商賈之業仍是斷絕不了。


    正在安排眾人擺上攤位,隻見李許帶著公主和郡主過來了,拓跋義律也在後麵跟著。


    李許微笑著向李曉明打了聲招呼,


    笑道:“你們在這裏賣鹽,不妨加些價錢,一定能賣的好的。”


    李曉明不解問道:“殿下,這是為何?”


    李許微微露出些自豪之意,故作博學多識狀,


    向李曉明賣弄解釋道:“陳縣令有所不知呀,咱們大成以巴蜀之地建國。


    多的是險山峻嶺,從古至今,通往漢中外部,隻有兩條路,一曰米倉道,二曰金牛道。


    米倉古道乃是上古武王伐紂時期初建,


    據說是為了讓“巴人”能有路,前往牧野參戰,用了上萬先民之力,在米倉山開鑿數年方成。


    “米倉道”一成,武王得巴人相助,實力大漲,終於在牧野一戰而滅商紂,建立了八百年的周朝。


    但因米倉道過於險峻狹窄,無法容納後世大兵團進出,


    秦惠王時,又在巴蜀西側,嘉陵江畔的大山之中開鑿了金牛道,


    此道一成,秦國大軍得以自由往返巴蜀之地,最終助力秦王滅六國,一統天下,


    以後咱們成朝大軍也要從此道而出,一統天下呢!”


    李曉明心想,這李許倒不是一般的紈絝皇族,還是有些知識哩!


    不過要想出金牛道一統天下,嗬嗬,曆史上可沒有這樣寫你李家呀!


    李許見眾人洗耳恭聽,禁不住洋洋得意,


    又笑道:“從此處再往北,過了武連,便是天下有名的劍門關,


    這梓潼郡算得上是,扼守“金牛道”中部關卡,前些年是不允許外國人由此處經過的,


    不過是這兩年聖上加恩,考慮到民生不易,才重啟這條商道,


    除匈奴趙國外,西涼、西域各國隻要向咱大成稱藩,就允他們的商人由這條路往來交易。”


    “如今北方大亂,已無商路可言,這金牛道商路,雲集了周邊國家商賈,可說是天下第一也不為過,


    所以我說讓你加些價錢賣鹽,也能賣的好。”


    李許說完,笑咪咪地環視一周。


    李曉明連忙撩起袖子,伸出大拇指,誇讚道:“殿下精通地理,卑職受教了。”


    說完,開始急急忙忙把鹽攤子擺好,招攬鹽販。


    這時隻聽拓跋義律跟李許說道:“大成國若有心一統天下,恐怕隻憑一國之力,難以為之呀!


    想那強秦滅六國之初,尚與齊國結盟,先滅韓、趙等國,才徐圖天下,


    如今成國難道不行合縱連橫之道乎?”


    李許聞言一愣,笑道:“單於說的是呀,如今天下,暫時處於多方鼎足之勢,


    我剛才所言一統天下之事,也不過是有些朦朧想法,不知單於有何見教?”


    拓跋義律笑道:“市集熱鬧,殿下,咱們往裏麵逛逛,邊走邊聊。


    請......”


    “單於請......”


    二人向李曉明眾人道別,帶著公主郡主徑去逛街去了。


    李曉明心想,這拓跋義律倒是心急了,還沒見太子、皇帝,就先忍不住遊說起李許了。


    此時鹽攤逐漸被各路鹽販圍了起來,李曉明哪裏還顧得上考慮其他,一心討價還價,賣起鹽來。


    要說這金牛古道果然名不虛傳,各路鹽販雲集,李曉明忙的嘴角冒泡,左遮右攔。


    不到中午,一千斤鹽賣的幹幹淨淨,且均價達到了三十文以上。


    其中,從西涼來的一支商隊,直接按三十五文一斤要了五百斤。


    付款的銅錢抬來了一大麻袋。


    李曉明急令王祥帶著人,又去船上用小車推來兩千斤擺上,中午飯都沒顧上吃,


    大秤都撅折了兩杆,李曉明心急火燎,也沒地方去修秤,秤都沒了怎麽賣鹽呢?


    最後看看天色將晚,鹽販子們也急了,出了個主意,讓用麻袋裝著,詁堆賣,


    就是這樣,也把這兩千斤鹽賣完了。


    李曉明累的一屁股坐倒在地,看著地上裝滿銅錢的幾個大麻袋,欣慰地笑了。


    隻粗略地算算,也得有一百來貫,從出發到現在,已經賣了近二百貫錢了。


    這一萬斤賣完,估計三四百貫錢是在手心裏了,


    這要是一月來一趟,那還得了?


    光這一個路線,除去吃喝花銷,鹽坊工人的工錢,一年最少都能賺四千貫左右。


    三條路線加起來,年入萬貫不是夢呀!


    況且,看現在的情況,這一萬斤絕逼撐不到成都。


    他打算再賣兩天,如果還是這樣的銷量,


    就讓一部分人回去,再運一萬斤鹽過來,要賺就賺個盆滿缽滿。


    (李曉明和昝瑞當時刺殺刀疤臉將軍,在大巴山裏亂摸亂撞,最後和孫文宇一起去涪陵上任的,那條入蜀路線,就是後世的“荔枝道”,唐朝時專門給楊貴妃運荔枝的通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至暗時代:五胡十六國曆險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台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台僧並收藏至暗時代:五胡十六國曆險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