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開門見山地說道:“大人,有件事情,咱們得提前想辦法了。”


    李曉明茫然道:“什麽事?”


    “咱們縣裏雖然人口翻了一番,但兩年免賦稅,這兩年可沒有任何進項。


    老蒲和孫文宇卻一個勁的招兵,如今縣兵已近兩千人了,不知大人算過這個賬沒有?”


    李曉明詫異道:“有什麽問題嗎?


    之前繳獲陳家寨的糧食還有上百萬斤,再加上黑苗的數十萬斤,還有倉庫的銅錢不是還有七、八千貫左右嗎?”


    劉新苦笑道:“這些看起來很多,但根本不足以支撐兩年。


    不算縣裏的其他開支,就光是兩千當兵的吃飯,勉強按每人每天三斤算,一年就得兩百多萬斤糧食。


    咱們這七、八千貫錢,之前老朱已經還給郡裏四千貫了,還得再還四千貫,算下來咱們能動的也隻有三千多貫。


    這一百多萬斤糧食加上三千多貫的銅錢,就是咱們的全部家底。


    可是連縣裏一年的開支都不夠呀!”


    李曉明一聽,頓時一個頭兩個大,腦瓜子嗡嗡的。


    嘴裏喃喃地道:“士兵吃這麽多的麽?也是哦,漢斤三斤才不到一公斤。”


    “趕快給蒲榮,孫文宇說,立即停止招兵。”


    沒想到縣裏開支居然這麽大,原以為很富裕了,誰知道再過個半年就要破產了。


    我還打算再鑄幾十門炮呢!


    沒想到是這個局麵了。


    這怎麽辦?


    “不是有鹽井嗎?趕快弄鹽,賣鹽呀!”


    劉新苦笑道:“鹽倒是有,隻是賣給誰呢?”


    李曉明懵逼了,什麽叫賣給誰?“原來賣給誰就賣給誰呀!”


    “曹安大人在時,縣裏隻負責產鹽,往各處販賣是鹽幫的事。


    後來黑苗占了縣城,他們自己產鹽,自己乘船去販賣。


    如今鹽幫和黑苗都沒有了,不知道到底運到哪裏去賣。”


    李曉明剛開始一聽縣衙收支逆差如此大,心裏很急躁。


    但又想想畢竟破產還沒到眼前,短暫的思考後,逐漸冷靜下來了。


    心想:“這倒不是問題,商路都是摸索出來的,況且是鹽這種硬通貨。


    越是亂世,鹽賣的越貴,上哪賣不得?


    倒是這安全問題是最重要的,這年頭要是拉一車鹽出去做生意,估計出門不到十裏就得被人嘎了。


    之前就曾考慮過這個問題,商隊護衛太多,純屬招災惹禍。


    人數太少,又起不到保護的作用。


    這年月,可不光是土匪強盜會打劫。


    萬一辛辛苦苦賺了一堆錢,半路上讓人打劫了,破財倒是小事,小命大概率也得丟了。”


    這個問題還得再想想,於是安慰劉新說:“沒什麽大事,劉主簿,咱們近期就能組建商隊去販鹽。


    你現在就開始安排人手製鹽吧,工錢該給給,要不了多久就有源源不斷的錢進來了。”


    劉新見縣令說的如此自信,料想陳縣令入仕之前大概率做過買賣,於是放下心來,去安排鹽井開工的事去了。


    剛走出幾步,看到八仙桌上的半成品被子,好奇地問昝瑞:“這是蓋在身上睡覺用的麽?”


    昝瑞笑道:“是呀,太爺說這叫被子,晚上睡覺蓋上就不冷了。”


    劉新拿起一角來,捏在手裏,誇道:“唔,是怪厚的,外麵這一層是絹吧!


    這個蓋在身上肯定舒服,小瑞,這個要多少錢?給你劉哥也做一條吧!”


    昝瑞笑著說:“好呀,也不很貴,太爺說隻要一千多錢。”


    劉新聽了,如同燙著了手一般,扔下被子,頭也不回地走了。


    兩人的蘆花大被一直縫到晚上才算製成,蓋在身上一試,果然是久違的感覺,溫暖舒適。


    雖然到北方的冬天可能仍然撐不住,但在巴地零上的氣溫,足夠啦!


    對於人類的生存質量來說,有時候睡好覺比吃好飯還重要。


    躺在舒服的被窩裏,李曉明內心極其滿足,必竟是自己動手做成的。


    美美地睡了一覺,第二天起了個大早,打算去鹽井看看。


    臨走時,昝瑞還在被窩裏犯迷糊。


    李曉明特意交代,讓他別忘了帶幾匹布,把製好的被子拿到裁縫鋪。


    讓裁縫照樣子再縫製幾條,回頭給蒲榮他們一人一條。


    平常一個人出門的機會並不多,今天想自己逛逛,於是也沒帶護衛,就一個人溜溜達達地出了門。


    當初之所以把漢複縣選址到這個地方,主要是為了這三口自流鹽泉。


    鹽泉在縣城最東南端,離居住區不過一、二裏。


    鹽泉再往東南便是絕壁懸崖,因此進出縣城隻有西北一個通道。


    當初本意是,縣衙獨占著鹽泉,省得外人覬覦。


    但由於最早的那批縣衙的領導班子,考慮不夠周密,離鹽泉太近了。


    每日熬鹽要燒大量木材,導致夏日東南風起的時候,整個縣城都被煙氣籠罩,反為不美之處。


    李曉明信步往鹽泉方向走去,也不著急,想順便看看縣城民生情況。


    剛出居民區不過百步,見江邊青石台階下,停著數條小船,圍著一、二十個人。


    想必是個魚市。


    漁民們通常劃著小船,半夜出發,順烏江南下打魚,清晨回來在魚市把打的魚兌給魚販。


    自己就可以直接回家睡覺了,一覺睡到下午,不耽誤起床再忙活一些其他生計。


    釣魚佬都有個共同的習慣,每見有人捕魚,必要上前看看魚貨。


    李曉明也不例外,快步走下青石台階,看漁夫和魚販往岸上送魚。


    此地果然物產豐富,漁夫從船艙裏提出來的都是大魚,個個鮮活蹦跳。


    且魚價極賤,一名漁夫賣給魚販十幾條大魚,隻得錢三、四十文。


    李曉明看得非常羨慕,心想在現代時,野河邊苦熬一夜,釣幾個巴掌大的鯽魚,都得發個朋友圈炫耀一下。


    哪天得了空,一定得想辦法自己做套漁具,好好在這裏過個癮。


    一名魚販朝著一名漁夫問道:“老王,今日怎麽隻打得這麽幾條?”


    那老王歎道:“別提了,昨夜倒黴,正上魚時,網裏鑽進了個海豬子,撞破了網,因此早早就回來了。”


    李曉明在旁邊聽到此言,忍不住驚奇地問道:“老哥,你說的海豬子,可是江豚。”


    老王笑罵道:“正是那東西,我們這裏便稱海豬子,隻因力大,往往破了網,卻難逮上來。”


    李曉明歎道:“可惜了,要是能逮上來玩玩就好了。”


    老王捕魚除了為換些錢,顯然也是個愛好,見李曉明對他的行當頗感興趣,便把船拴了,跳上岸來跟李曉明打招呼。


    “咦,尊駕看起來這麽麵熟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至暗時代:五胡十六國曆險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台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台僧並收藏至暗時代:五胡十六國曆險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