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萬民同心
大荒故事見聞,山海沉舟 作者:樹下沐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十七章 萬民同心
江沉舟從寒潭底歸來後,立即著手籌備一場足以改變山海格局的集會。他向四方門派發出的請柬別具匠心——以北海玄冰雕刻成薄如蟬翼的信箋,上麵用青丘靈草汁液書寫文字,遇熱則顯,遇冷則隱,暗含“陰陽調和,萬物共生”之意。
三個月後,昆侖天樞閣的白玉廣場上,一場盛大的集會拉開帷幕。廣場中央矗立著九根巨大的石柱,每根石柱都由整塊昆侖白玉雕琢而成,高九丈九尺,象征著天地至尊。石柱表麵采用了“浮雕嵌金”工藝,將江沉舟、洛冰璃、葉青崖、蕭玉衡以及四方門派曆代英雄的事跡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這些浮雕不僅是藝術的呈現,更是運用了“靈氣共鳴”之法,當觀者心懷敬意靠近時,浮雕中的人物便會發出低沉的講述聲,重現當年的英勇事跡。
廣場四周,玄冥宗帶來了以寒冰雕成的十二座冰燈,每座冰燈都雕刻成不同的瑞獸形態,內部放置著能散發暖意的“融雪珠”,既美觀又實用;青丘坊布置了三百六十個靈花拱門,拱門由會自動開合的靈花組成,當有人經過時,便會灑下花瓣,花瓣落地即化作晶瑩的露珠;不周盟則展示了他們鍛造的巨型熔岩燈,這些燈以火山岩為燈座,以熔岩為燈油,火焰呈現出奇異的藍色,照亮了整個廣場;天樞閣的星燈最為玄妙,它們懸浮在空中,通過精密的機關裝置,模擬出星辰運行的軌跡,與天空中的繁星遙相呼應。
“各位,我們守護山海多年,但僅憑門派之力遠遠不夠。”江沉舟站在高台上,手中捧著從寒潭底得來的玉簡,聲音沉穩而有力,“江離前輩曾說,真正的和平需要萬民同心。我提議,設立‘山海萬民會’,讓普通百姓也能參與守護這片土地。”
洛冰璃身著玄冥宗宗主華服,銀發間點綴著冰棱發飾,優雅地走上前來:“玄冥宗願開放冰心學堂,教導百姓基礎防身之術與辨認靈草的知識。學堂會采用‘因材施教’之法,根據學員的資質與需求,製定不同的學習計劃。”她身後的玄冥宗弟子展示了新編寫的教材,這些教材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呈現,通俗易懂,便於百姓學習。
葉青崖穿著一襲青紗長裙,九條狐尾若隱若現,她微笑著點頭:“青丘坊可以提供靈草種子,幫助村民改善生活。同時,我們將在坊市設立‘靈草義診’,為百姓免費診治疾病。”她手中的玉瓶輕輕晃動,灑出一些靈草種子,這些種子落地後,瞬間生根發芽,開出五彩斑斕的花朵。
蕭玉衡則是一身勁裝,腰間別著標誌性的短劍,豪爽地大笑:“不周盟的礦脈豐富,願意為百姓打造農具和兵器。我們還會開設鍛造工坊,傳授百姓鍛造技藝。”她身後的不周盟工匠現場演示了鍛造過程,他們運用獨特的“熔岩淬火”之法,打造出的農具既堅固又輕便。
很快,“山海萬民會”在各地生根發芽。在青丘坊周邊的村落,村民們學會了種植靈草。青丘坊的工匠們為他們建造了特殊的靈草種植棚,這種棚子采用了“透光保溫”的設計,頂部覆蓋著靈蠶絲編織的紗網,既能保證陽光充足,又能保持棚內溫度恒定。村民們用收獲的靈草換取生活用品,生活逐漸富足起來。
北海的漁民在玄冥宗弟子的幫助下,掌握了“冰係捕魚術”。玄冥宗的弟子們為他們建造了“寒冰漁船”,這種漁船以玄冰為船身,采用了“流線破冰”的設計,船頭尖銳,可輕鬆破開冰層。船上還配備了“凝冰漁網”,漁網由寒蠶絲編織而成,遇水即冰,能迅速將魚群困住,既能保護海洋生態,又能提高產量。
西嶺的山民跟著不周盟的工匠,學會了利用火山熱能鍛造工具。不周盟的工匠們在火山口附近建造了“熔岩鍛造坊”,采用了“地火循環”的工藝,將火山熱能引入鍛造坊,用於加熱金屬。他們還教導山民們使用“淬火秘術”,使鍛造出的工具更加耐用。
江沉舟則親自遊曆四方,在各地設立“滄浪武館”。武館的建築風格統一為白牆黛瓦,飛簷翹角,門前懸掛著“以武修心,以德服人”的匾額。武館內部設有練功場、藏書閣、議事廳等區域。練功場的地麵采用了“柔石鋪就”之法,既保證了彈性,又能防止學員受傷;藏書閣中收藏了各種武學典籍和修身書籍,供學員們借閱;議事廳則是一個圓形建築,象征著“團結一心”,廳內擺放著圓桌和蒲團,方便學員們交流心得。
在武館教學中,江沉舟不僅傳授滄浪劍法,還教導人們以武修心。他根據百姓的特點,將滄浪劍法簡化為適合日常練習的招式,並賦予每一招式深刻的含義。例如,“滄浪蕩寇”一式,寓意著麵對困難要勇敢無畏;“碧波寧心”一式,則教導人們在浮躁時保持內心的平靜。武館的牆上刻著一句話:“持劍不是為了戰鬥,而是為了守護。”無論是挑水的農夫,還是織布的婦人,都能在這裏學到實用的防身技巧和做人的道理。
隨著萬民會的發展,一股新的力量在山海間悄然崛起。普通百姓不再是旁觀者,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家園。當有山匪騷擾村落時,村民們會用在武館學到的陣法共同禦敵;當某地發生天災,各地的百姓會自發運送物資,攜手救災。而在這過程中,一些平凡百姓的故事也逐漸流傳開來,為這片山海增添了更多溫暖與感動……
江沉舟從寒潭底歸來後,立即著手籌備一場足以改變山海格局的集會。他向四方門派發出的請柬別具匠心——以北海玄冰雕刻成薄如蟬翼的信箋,上麵用青丘靈草汁液書寫文字,遇熱則顯,遇冷則隱,暗含“陰陽調和,萬物共生”之意。
三個月後,昆侖天樞閣的白玉廣場上,一場盛大的集會拉開帷幕。廣場中央矗立著九根巨大的石柱,每根石柱都由整塊昆侖白玉雕琢而成,高九丈九尺,象征著天地至尊。石柱表麵采用了“浮雕嵌金”工藝,將江沉舟、洛冰璃、葉青崖、蕭玉衡以及四方門派曆代英雄的事跡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這些浮雕不僅是藝術的呈現,更是運用了“靈氣共鳴”之法,當觀者心懷敬意靠近時,浮雕中的人物便會發出低沉的講述聲,重現當年的英勇事跡。
廣場四周,玄冥宗帶來了以寒冰雕成的十二座冰燈,每座冰燈都雕刻成不同的瑞獸形態,內部放置著能散發暖意的“融雪珠”,既美觀又實用;青丘坊布置了三百六十個靈花拱門,拱門由會自動開合的靈花組成,當有人經過時,便會灑下花瓣,花瓣落地即化作晶瑩的露珠;不周盟則展示了他們鍛造的巨型熔岩燈,這些燈以火山岩為燈座,以熔岩為燈油,火焰呈現出奇異的藍色,照亮了整個廣場;天樞閣的星燈最為玄妙,它們懸浮在空中,通過精密的機關裝置,模擬出星辰運行的軌跡,與天空中的繁星遙相呼應。
“各位,我們守護山海多年,但僅憑門派之力遠遠不夠。”江沉舟站在高台上,手中捧著從寒潭底得來的玉簡,聲音沉穩而有力,“江離前輩曾說,真正的和平需要萬民同心。我提議,設立‘山海萬民會’,讓普通百姓也能參與守護這片土地。”
洛冰璃身著玄冥宗宗主華服,銀發間點綴著冰棱發飾,優雅地走上前來:“玄冥宗願開放冰心學堂,教導百姓基礎防身之術與辨認靈草的知識。學堂會采用‘因材施教’之法,根據學員的資質與需求,製定不同的學習計劃。”她身後的玄冥宗弟子展示了新編寫的教材,這些教材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呈現,通俗易懂,便於百姓學習。
葉青崖穿著一襲青紗長裙,九條狐尾若隱若現,她微笑著點頭:“青丘坊可以提供靈草種子,幫助村民改善生活。同時,我們將在坊市設立‘靈草義診’,為百姓免費診治疾病。”她手中的玉瓶輕輕晃動,灑出一些靈草種子,這些種子落地後,瞬間生根發芽,開出五彩斑斕的花朵。
蕭玉衡則是一身勁裝,腰間別著標誌性的短劍,豪爽地大笑:“不周盟的礦脈豐富,願意為百姓打造農具和兵器。我們還會開設鍛造工坊,傳授百姓鍛造技藝。”她身後的不周盟工匠現場演示了鍛造過程,他們運用獨特的“熔岩淬火”之法,打造出的農具既堅固又輕便。
很快,“山海萬民會”在各地生根發芽。在青丘坊周邊的村落,村民們學會了種植靈草。青丘坊的工匠們為他們建造了特殊的靈草種植棚,這種棚子采用了“透光保溫”的設計,頂部覆蓋著靈蠶絲編織的紗網,既能保證陽光充足,又能保持棚內溫度恒定。村民們用收獲的靈草換取生活用品,生活逐漸富足起來。
北海的漁民在玄冥宗弟子的幫助下,掌握了“冰係捕魚術”。玄冥宗的弟子們為他們建造了“寒冰漁船”,這種漁船以玄冰為船身,采用了“流線破冰”的設計,船頭尖銳,可輕鬆破開冰層。船上還配備了“凝冰漁網”,漁網由寒蠶絲編織而成,遇水即冰,能迅速將魚群困住,既能保護海洋生態,又能提高產量。
西嶺的山民跟著不周盟的工匠,學會了利用火山熱能鍛造工具。不周盟的工匠們在火山口附近建造了“熔岩鍛造坊”,采用了“地火循環”的工藝,將火山熱能引入鍛造坊,用於加熱金屬。他們還教導山民們使用“淬火秘術”,使鍛造出的工具更加耐用。
江沉舟則親自遊曆四方,在各地設立“滄浪武館”。武館的建築風格統一為白牆黛瓦,飛簷翹角,門前懸掛著“以武修心,以德服人”的匾額。武館內部設有練功場、藏書閣、議事廳等區域。練功場的地麵采用了“柔石鋪就”之法,既保證了彈性,又能防止學員受傷;藏書閣中收藏了各種武學典籍和修身書籍,供學員們借閱;議事廳則是一個圓形建築,象征著“團結一心”,廳內擺放著圓桌和蒲團,方便學員們交流心得。
在武館教學中,江沉舟不僅傳授滄浪劍法,還教導人們以武修心。他根據百姓的特點,將滄浪劍法簡化為適合日常練習的招式,並賦予每一招式深刻的含義。例如,“滄浪蕩寇”一式,寓意著麵對困難要勇敢無畏;“碧波寧心”一式,則教導人們在浮躁時保持內心的平靜。武館的牆上刻著一句話:“持劍不是為了戰鬥,而是為了守護。”無論是挑水的農夫,還是織布的婦人,都能在這裏學到實用的防身技巧和做人的道理。
隨著萬民會的發展,一股新的力量在山海間悄然崛起。普通百姓不再是旁觀者,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家園。當有山匪騷擾村落時,村民們會用在武館學到的陣法共同禦敵;當某地發生天災,各地的百姓會自發運送物資,攜手救災。而在這過程中,一些平凡百姓的故事也逐漸流傳開來,為這片山海增添了更多溫暖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