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用的,我勸你們還是省省心。”


    “王羲之的《蘭亭序》怎麽可能會有真跡,早被破壞掉了。”


    “你們不會不知道溫韜吧?就是那個賊頭,早把《蘭亭序》盜出來了。”


    “不過這家夥不識貨,肯定沒保存下來。”


    燕小丙插著褲兜,說得非常堅定。


    “唐末五代時,軍閥溫韜在陝西關中一帶任節度使的七年時間裏,唐帝之陵墓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唐太宗的昭陵自然難以幸免。


    昭陵被打開時,那些陪葬的鍾繇、王羲之等人的書法真跡都在,而且鍾王筆跡,紙墨如新,韜悉取之,遂傳人間。被溫韜盜掘出來的一些書法珍品,宋朝時還有人說見過。”


    立馬就有專家反駁道。


    “你這個說法完全是從野史聽說,照你這麽說,還有野史說,溫韜的寶物清單上並沒有《蘭亭序》。


    也有野史說,《蘭亭序》並未隨李世民埋藏到昭陵之中,而是埋在唐高宗李治的陵墓之中。


    這些都是不成立的,所以還得從文物本身下手,來研究到底是不是真跡。”


    這時候,對《蘭亭序》越了解的人,顯然待會就能得到單獨見識真跡的機會。


    所以越來越多的專家站出來,倒是有種百家爭鳴的樣子。


    “剛才我雖然沒有看得仔細,可是有個細節很重要,上邊有李世民的鑒藏印。


    李世民在治國安邦之餘,還是個傑出的文藝青年,很多文藝事件都跟他有關。


    貞觀兩字小璽,是其自民間收集各類書畫作品之後,用於鑒別真偽判斷藝術水平高低的鑒賞印。


    簡單說,就是蓋上這對小璽,是經李世民禦用專家組判別的高級藝術真品。


    跟蓋章狂魔乾隆皇帝不一樣,唐太宗李世民的這個鑒藏章隻有1.5厘米,既能起到收藏的作用,也不會無損書畫。”


    另一位專家推了推眼鏡,更是說出了一個驚人發現。


    “你們這些都不算什麽,剛才我把上邊所有鑒藏印都看了一遍。


    一代雄主的李隆基,自己也有個鑒藏印,也就是開元小璽。比起李世民的鑒藏印要稍微大一些。


    這個也是有科學依據,因為當時以胖為美,所以這枚璽也顯得渾圓了些。


    而這上邊,除了李世民的小璽外,李治,李隆基這些人的鑒藏印都沒在上邊。


    好像也能驗證李世民非常喜歡王羲之的這幅《蘭亭序》,將其代入了自己的墓中。”


    一群人開啟了學術討論,其餘的人從中選出了幾位感覺最靠譜的人。


    周正將這幅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從展櫃中取出,帶到了單獨的房間,讓他們進行研究。


    在此之前,他對燕小丙問道:“待會這幾位專家的研究結果,你認不認?”


    “國內五大博物院的人,代表了古董最高端的學術,我怎麽會不認。


    倒是你,若待會鑒定結果出來,隻是哪位文學家的仿品。當著這麽多人的麵,隻怕是你就糗大了。”


    站在燕小丙的認知中。


    王羲之的《蘭亭序》是絕對絕對失傳了的。


    因為華人古董聯盟會與全球各地大的收藏家,平日都有走動。


    那些人手頭沒有,也就排除了聯軍搶走,還有小鬼子搶走的可能性。


    至於國內的收藏大家,華人古董聯盟會也或多或少有聯係。


    將這兩個可能性排除後,總不能被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人收藏。


    這麽重要的東西,是他們的話,早拿出來賣了。


    拍出十億,甚至二十億,都是有可能的。


    不可能一直收藏這麽久,市麵上一點消息都沒有。


    所以,《蘭亭序》絕對絕對是在傳承的過程中丟失或者被損壞。


    燕小丙冷笑出聲。


    “我剛才已經看到新聞了,疑似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現世,究竟是真跡,還是另一幅仿品,暫未有所結論。


    待會等這些專家鑒定完,當著這麽多媒體的麵,說出你的私人博物館,鎮館之寶隻是一幅《蘭亭序》仿品。


    而且還不知道是誰所仿,那你就會成為全同行嘲笑的對象,因為沒人把仿品當作鎮館之寶。”


    與此同時,吳天罡等人,已經把王羲之的《蘭亭序》帶到了單獨的房間中。


    幾位代表著國內對《蘭亭序》研究最權威的人,已經戴上手套,做好了準備。


    他們的心情既激動,又忐忑。


    一旦確定這就是真跡,那麽他們都是見證者。


    可如果又是一幅仿品,那估計真跡,真的可能已經在傳承的過程中毀壞。


    這將會是莫大的遺憾!


    也是全世界的遺憾!


    “在蘭亭八柱中,保存最好的褚摹本就在帝都博物院。我曾經無數次站在那幅書法前欣賞,上邊的任何細節,我都記得清清楚楚。


    褚摹本太過於經典,並且字法完備,氣息一以貫之,所以很多人認為此卷乃是唐太宗墓中出土的版本。


    可是後麵經過多人細看,還是發現其細微的用筆也與王羲之的風格有較大差異。”


    幾位專家幾乎動用了所有人脈,將蘭亭八柱的版本,每個字每個字與這幅進行對比,包括檢查絹紙等等細節。


    漫長的兩個小時過去。


    外邊的人就快要不耐煩。


    陳若菊聽說了博物館的事,便招呼莊園的服務員,給那些老板們端茶倒水,總之服務得非常不錯。


    “這莊園還真不錯啊,老板有眼力勁,服務員的服務態度也很好,而且這茶好像是極品毛尖,價格可不便宜。”


    “陳老板和周館長聽說是好友,物以類聚,周館長人品不錯,陳老板自然也不會差。”


    “隻不過這次華人古董聯盟會又來找茬兒,倘若那幅王羲之的《蘭亭序》是仿品,那這次周館長可就丟人丟大了,畢竟那麽多媒體都在。”


    “哎,我雖然也很佩服周館長,年紀輕輕就有這樣的成就。但是這次的《蘭亭序》真跡,我看懸,估計又是哪位文學大家的仿品罷了。”


    就在眾人激烈討論之際。


    有人看到,帝都博物院的龐教授,氣喘籲籲跑出來。


    什麽話都沒說,隻是一直在狂笑。


    周正看到此幕,嘴角微微上揚。


    “好戲,要開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眼天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標並收藏神眼天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