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周正明顯是有興趣,金曾連忙讓隨行的人拿出一個皮質箱子。


    博物館到處都有休息區,周正帶著他們來到其中一個休息區。


    現在還沒開業,所以沒什麽人。


    “打開看看。”周正淡淡說道。


    金肇航跟狗腿子似的,連忙將箱子給打開。


    剛才金曾並沒亂說,這些東西確實是動用了金家的全部人脈,才在如此短的時間找到這些東西。


    箱子打開,周正很專業的攤開畫。


    其材質是水墨絹本,有三個題識。


    前隔水舊書簽:晉右將軍會稽內史王羲之平安帖。


    黃絹隔水乾隆題:十二月六日,告薑道等,歲忽終,感歎情深,念汝不可徃,得去十月書,知薑等平安,眷故不平,複懸心,頃異寒。


    乾隆題:可亞時晴帖。


    蓋上了八征耄念和自強不息鈐印。


    這乾隆皇帝……可真是無處不在。


    周正在內心吐槽後,仔細打量這篇書法。


    時過一千六百年,王羲之直接手寫的原跡早已無存。其實,就在北宋時也隻有幾件視為原跡,如米芾曾獲得的《王略帖》。


    傳世的王羲之書跡有兩類,一是後人勾摹的墨跡本,一是石刻或者木刻的碑帖。


    碑帖從勾摹開始,經過上石、刊刻、捶拓,再經過裝裱的過程,書法原貌往往會打了折扣。


    墨跡摹本是從原跡上直接勾摹下來的,或者從唐摹本上再勾摹下來的,方法是雙勾廓填或者雙勾廓填兼臨寫。


    其中以唐代硬黃紙所摹為最精。


    在博物館中尚有王羲之9件15帖書法,都是唐人宋人臨摹的。


    《快雪時晴帖》、《遠宦帖》還有《奉桔帖》、《平安帖》、《何如帖》三帖合裝,在帝都博物院。


    《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三帖合裝,《孔侍中帖》、《頻有哀禍帖》二帖合裝和《遊目帖》在島國。


    《姨母帖》、《初月帖》在遼寧博物館。


    《寒切帖》在天津博物館。


    《行穰帖》在米國普林斯頓大學附屬美術館。


    帝都博物院的《平安帖》和這幅《平安帖》並不一樣。


    判定是否是真跡,通常需要可靠的題跋和印鑒以反映流傳曆史。


    “周爺,先驗驗真假。王羲之的真跡,我可隻見過一幅。”


    崔金牙所說的,就是他們從墓室中盜出來的《蘭亭序》。


    周正開啟神痛後,是真是假早已知曉。


    但他並沒直說,而是把吳天罡給叫了過來。


    “天罡,掌掌眼。”


    “這是什麽?”吳天罡接到周正電話就連忙過來,還不知道什麽情況。


    “他們說這是王羲之真跡《平安帖》,你鑒定一下。”


    “我次奧……王羲之真跡!”吳天罡吃了一驚。


    隨後,他便開始認真觀察。


    站在他的認知,還不知道周正手頭有《蘭亭序》。


    市麵上也從未出現過王羲之的真跡進行拍賣,都是臨摹本。


    所以聽說這是王羲之真跡時,但凡是從事跟古玩相關行業的……


    不,是但凡跟古董,文物沾邊的人,都會很激動。


    “這上邊有五個人的題跋。


    文徵明跋:右晉右軍將軍王羲之平安帖,是絹上書。


    餘所見右軍數帖,惟袁生、鶻等、此事帖,則紙書。


    而月半、眠食,及大令鴨頭丸帖,俱絹本。


    蓋晉人珍惜其書,故多用絹,至唐人猶然。


    今此帖已刻之絳帖中,驗之無豪發少異,疑即當時用以入石者。


    縫印有紹興三小璽,其簽題即思陵之筆,蓋思陵早歲嚐效元章書,故此猶帶米法也。


    又有駙馬都尉王晉卿‘妙絕古今’及‘書畫印’前後鉗記,而柯敬仲亦以墨印印之。


    二君藻鑒最精,當為真跡無疑。


    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麵,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


    我鑒定過不少書法,都有文徵明的題跋,字跡沒什麽問題。


    除此外,還有王穀祥的題跋。


    右軍真跡世所希覩,此帖為太史衡山先生所藏。


    先生出以示餘,相與鑒賞,晚學何幸覩此至寶,良深慶忭。


    因題名卷末,以識勝事,托不朽雲。


    王羲之曾任右軍將軍,所以也叫王右軍。


    再加上後麵的鈐印:王祿之印,確實是王穀祥的鈐印沒錯。


    唯一有個問題,我覺得讓我有點存疑。”


    周正微笑道:“什麽問題?”


    能看出這麽多,足以說明吳天罡的能力。


    把他從地下黑市帶出來,實在是最正確的決定。


    吳天罡認真說道。


    “這裏有個印章問題,文徵明跋講‘妙絕古今’、‘書畫印’兩印是王晉卿的。


    可據史料記載,王詵字晉卿,太原人,尚英宗女魏國大長公主,為利州防禦使,工書畫。


    他是北宋晚期人,本帖上古印‘妙絕古今’,可文徵明跋中以為王詵印,所以應非偽物。


    但‘書畫印’是元代柯九思的。


    在滬海博物館編《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中,根據是柯九思等六家墨竹合卷上出現此印。


    這二印實屬罕見,我之前從未遇到過,所以有待考證。”


    金曾和金肇航父子倆有點驚慌。


    好不容易弄來的王羲之真跡,怎麽會存在問題。


    “是不是弄錯了?這確實是王羲之真跡啊!”


    周正壓低聲音說道:“他沒說錯,此書法筆法圓勁古雅、意致優閑逸裕,頗合羲之草書法風格。


    刻意摹寫,呈現輕重濃淡,然不免有筆滯處,臨寫並勾描,留下細痕。


    據印鑒、題跋,本帖曾為柯九思、文徵明收藏。清代進入內府,後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時存養心殿。


    鑒於上述多方麵情況,本帖應為南宋時勾摹本。”


    金肇航傻傻問道:“勾摹本是什麽意思?”


    周正無語冷笑。


    “說太複雜,以你的智商可能聽不懂。簡單來說就是,這並不是王羲之的真跡。


    雖然王羲之的勾摹本也很稀有,但研究價值卻低了許多。你們想用勾摹本換傳家寶,真是麻雀啄了牛屁股,確實牛b!”


    金曾臉都綠了。


    吃了不懂古董的虧。


    他趕緊給金肇航說:“問問聯係的那個鑒寶專家什麽時候到,我們總不能一直被他們牽著鼻子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眼天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標並收藏神眼天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