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剩三件東西,隻要能看對一個就結束。


    譚恩求和夏明德兩人對視了一眼,小聲說道。


    “老夏,這時候就要一致對外了吧。我倆誰贏都是贏,隻要不讓那小子贏就行了。”


    “你說得有道理,那小子不知道突然怎麽了,好像開竅了。”


    “隻有是運氣好,剛好碰上他熟悉的。每個鑒寶師都有自己熟悉的領域,隻可惜一直沒遇到書畫。”


    話音剛落,譚恩求就看到霍啟明打開倒數第三件物品。


    看到書畫的那一刻,他眼前一亮。


    終於輪到了自己擅長的領域。


    這家夥,輸定了!


    畫打開,譚恩求先是看到一堆鑒藏印,其中居然有五個都是乾隆的,這讓他的心情不免激動起來。


    如果是平時工作,有人拿著這樣一幅書畫來賣,他一定會研究很久。但現在是在比賽,要搶時間。


    他的大腦快速運轉,眼珠子先將所有鑒藏印都看了一遍:乾隆禦覽之寶、乾隆鑒賞、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鑒鉨、宜子孫、賜本、臣金士鬆敬藏、修養堂珍藏書畫印章。


    上邊有石渠寶笈的藏印,難不成是在《石渠寶笈》一書中被收錄的作品?


    《石渠寶笈》是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的大型著錄文獻,初編成書於乾隆十年,共編四十四卷,著錄了清廷內府所藏曆代書畫藏品。


    作為我國書畫著錄史上集大成者的曠古巨著,書中所著錄的作品匯集了清皇室收藏最鼎盛時期的所有作品,而負責編撰的人員均為當時的書畫大家或權威書畫研究專家。


    “老譚,我看這幅畫應該是乾隆皇帝的,要不然也不會同時出現五個乾隆皇帝的收藏印。”


    “非也非也,乾隆皇帝是出了名的收藏狂魔,也是蓋章狂魔。一幅作品中出現多個乾隆收藏印太正常不過,主要看題識和題跋是誰寫的,說不定就能知道是誰的作品。”


    周正給了他們反應時間,見他們碎碎念,那就不好意思了。


    “這是文徵明的書畫《秋山論道》。”


    霍啟明問道:“何以見得?”


    “徵明曾學文於吳寬,學書法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以歲貢生參加吏部考試,被授予翰林院待詔之職。嘉靖五年,文徵明辭官歸鄉,專事創作。


    嘉靖三十八年二月二十,文徵明去世,享年九十,其弟子私諡貞獻,著成書《壁詩》。


    這上邊的題識:山色參差亂碧蒼,溪流屈曲日湯湯。幽人坐對渾忘世,兩兩談心道味長。恰好就在《壁詩》之中,所以不難推斷這是文徵明的作品。


    文徵明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四絕,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在文學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乾隆在這上邊蓋滿五璽,足以看出他對此書畫的重視。”


    譚恩求那叫一個痛啊,深惡痛絕的痛。


    自己擅長的書畫,居然還是慢了一步。


    其實不是他慢,而是周正太快。


    若再給他一點時間,應該還是能看出來的。


    “你說乾隆對此書畫很重視,那為什麽未收入《石渠寶笈》中?”


    “皇宮收藏的曆代書畫並非都入選書中,比如避暑山莊的大部分藏品,以及宮殿內輪換張掛的部分書畫,還有一種情況是已經賞賜給親王或臣下的藏品。


    清代皇室經常在新年茶宴上賜臣下珍寶、藝術品和自己的書法作品。在康熙和乾隆時期,這種情況比較多。


    大收藏家宋權和宋犖父子的藏品,很大一部分就來自康熙帝的賞賜。即使癡迷於搜訪文玩的乾隆皇帝,有時也把藏品賜予臣下。”


    霍盈盈拍了拍手,“還有最後兩題了,兩位師傅要加油啊,別被周正厚積薄發了。”


    譚恩求和夏明德已經快要惱羞成怒。


    大起大落的滋味論誰也不好受。


    霍啟明也提醒道,“下一件東西是佛教物品,夏師傅,這是你擅長的。若你沒看出來,被小周看出來了,那麽下一件東西,你們必輸無疑。”


    “霍老大,話也不必說得這麽滿吧,哪有這麽絕對的。”夏明德很是不服。


    “因為最後一件東西,你倆絕對沒見過,我想周正應該見過。”


    雖然心中不服,但既然霍啟明這麽說,那絕對不是在亂說。


    夏明德將精神力集中到了極致,隻要拿下最後一個就贏了。


    隻是這一個總是可望而不可及。


    明明剛才就快要贏了,結果居然被那小子接連贏了幾輪。


    當霍啟明將布掀開,譚恩求故意使壞,擋在了周正麵前,不讓他看,給夏明德爭取更多觀察時間。


    這是一個金剛杵,顯然是佛教物品。


    要判斷這個東西是什麽物件,一般是看紋路。


    夏明德看著熟悉,好像是西夏時期的物件。就在他想再看看時,周正忽然冷冷笑出聲。


    “這是西夏遺珍傳世九股金剛杵。


    西夏是由黨項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


    西夏王朝的建立曆經了眾多磨難,從唐時黨項人在吐蕃勢力的擠壓下的多次輾轉遷徙。


    五代時期與諸藩鎮政權的周旋直到李元昊稱帝建立大夏國,西夏人民經曆了太多的顛沛流離和無盡的戰亂。


    他們希望有一種宗教能夠及時的解除心靈的苦難,舒緩精神的壓力。


    西夏社會的這種特征導致了西夏佛教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極強的實踐性和高度的包容性。


    這種佛教並不注重其遵行各種流派,奉行何種教義,而是強調通過直觀的可以操作的宗教儀式讓信徒取得行動後的精神安慰感。


    所以佛教同時將漢地佛教與藏傳佛教兼收並蓄地融合在一起,極為側重藏漢佛教中有關實踐的內容,並因此看重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中噶瑪噶舉派的教法具有明顯的實踐色彩,正好迎合了西夏佛教重儀軌重實踐輕理論的特點,使其在西夏朝野得以迅速的傳播。”


    夏明德瞪大眼睛,不可思議的回頭,倒吸一口涼氣。


    “你對佛教文化了解也這麽多?”


    “馬馬虎虎。”周正聳聳肩,身體繞過譚恩求來到遺珍傳世九股金剛杵前,顯然話還沒說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眼天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標並收藏神眼天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