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劉貴妃入局
家道中落,嫡女要賺錢 作者:墨涵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姓在宋夏朝也是一個大姓。像顧錦行的繼母劉氏、商郡王府庶三子商作之妻劉氏,她們雖然也姓劉,卻和劉貴妃並無半點關係。
因為“劉”姓早就已經在曆史的長河中被分成了許多宗。如今,他們雖然都姓劉,卻也早就出了五服,彼此是沒有任何血緣和宗族關係,八杆子都打不著的人。
不過,劉貴妃和先帝(德昭帝)的芳妃倒是沾了一點關係,她們都出自沒落的世家劉家。
劉家曾經一度獲罪,當年芳妃也是以罪奴之身入宮,憑借美貌被先帝看上,汲汲經營,才一步步爬到了妃位之上。
在芳妃封妃之後不久,劉家也因查出是受人諂害,才得以洗清冤屈,從流放之地回京。因是芳妃的母家,德昭帝給了賞賜,也給她父兄封了不大不小的官。
劉貴妃是芳妃的兄長的女兒,與芳妃一樣美貌,在一次宮宴之上被德昭帝賜給太子為良娣,憑著美貌和心機,也頗為受寵。
成昭帝登基,劉貴妃母憑子貴,成昭帝也附帶著提撥了她的父兄。如今,劉貴妃的父親劉富成被封了一個散騎常侍的官職。散騎常侍雖是閑職,卻也是正三品的京官。
劉貴妃的兄長倒是會讀書,考中了進士,還是前三甲,成昭帝讓他入了翰林。
不過,成昭帝此舉卻也養出了劉家的野心。成昭帝如今隻有兩個皇子,年紀稍長的隻有大皇子蒼峻,還是劉貴妃所出。
在劉家人的眼裏,貴妃再往前一步就是皇後。如今中宮空懸,劉貴妃暫理六宮的宮務,似乎劉貴妃做皇後已經是板上釘釘、順理成章之事。
劉貴妃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論美貌,她在後宮中是最拔尖的;論身份,她如今是貴妃,位列四妃之首;論寵愛,她最得成昭帝之心,侍寢最多;論依仗,她有大皇子蒼峻。
有了這些光環的加持,劉貴妃自謝雲瑤暴斃那天開始,就做好了隨時當皇後的準備。
可是,德昭帝卻遲遲沒有封她為皇後的意思。
如今,她隻是試探了一句,提出讓大皇子幫助皇帝打理朝政,就讓成昭帝拂袖而去,劉貴妃的心裏頓時瓦涼瓦涼的,她也吃不準成昭帝究竟是什麽心思,更多的是不甘心。
於是,第二日,劉貴妃就在景秀宮裏見了她的母親和大嫂。
“娘娘,臣婦正好也有一件事要告訴娘娘。”劉夫人帶著兒媳向劉貴妃行了禮問了安,被劉貴妃賜座之後,才朝殿內掃了一眼,謹慎地開口說道。
劉貴妃當即就明白了母親的意思。她把手一揮,讓殿內伺候的人全部都退下。
劉夫人見無關的人都退出了內殿,這才將身子微微前傾,靠近劉貴妃,壓低聲音道,“娘娘,前兩日清王讓人給你父親捎了一句話,讓轉告給娘娘……”
聽完了劉夫人的話,劉貴妃的麵色變得慎重起來,“母親,僅憑清王這一句話如何能夠相信?”
“是啊,原本我和你父親也是這樣說的,你父親也猶豫,不過後來你兄長說了一句話,我和你父親想了又想,也都覺得在理,”說到這裏,劉夫人止住話,捂著嘴唇低低咳了一聲。
接著,劉夫人朝周圍看了一眼,確認殿內再沒有其他人後,才又繼續目光灼灼地看著劉貴妃,“娘娘,富貴險中求啊!”
“這……如果讓皇上知道……”劉貴妃麵色有些發白,心裏舉棋不定。
劉貴妃的大嫂見了,猜出小姑子的心思,便又在旁邊添了一把火,“娘娘,臣婦倒覺得清王也是一番好心。
清王與皇上是兄弟,關心皇上乃天經地義。清王爺擔憂皇上對他有成見,平白無故惹來皇上的猜忌,這才想著借咱們的手,往皇上的身邊送兩個人,照顧皇上的飲食起居。
再說,皇上的身邊不僅有內侍宮人,還有帶刀侍衛,難不成這些人都是吃素的?清王送來的這兩個人,難道還能翻起什麽浪花不成?”
“可是本宮用什麽理由把人送去皇上身邊?”
“娘娘,這理由難道還不好找?皇上身邊的宮侍總有那麽一兩個不長眼的,待他們憊怠或者犯了錯,娘娘就找個由頭杖斃了,再讓內務府選兩個人送過去不就是了。”劉夫人笑道。
“是啊,娘娘,雖說您有大皇子,又有皇上的寵愛,可是咱們的家世到底比不上賢妃、德妃、淑妃。若是有清王出麵幫著說服宗室和朝臣,娘娘的後位和大皇子的太子之位定是十拿九急,指日可待啊!”
劉貴妃終於被自己的親娘和大嫂說服了,“那你們找個機會把人送進來,我先讓他們去內務府,等調教好後再往皇上身邊送。”
“娘娘,清王早就把物色好的人送到咱們府上了。臣婦這就回去安排,明兒一早想辦法讓他們隨采買的人進宮,娘娘隻要派人接應就是。”劉夫人立刻說。
劉貴妃點了點頭,“母親和嫂子回去給父親和兄長也說一聲,定會有人等著抓咱們的錯處,讓他們行事謹慎一些,莫要讓人抓住把柄!”
隨後,劉夫人和兒媳帶著劉貴妃的賞賜,歡歡喜喜地出宮了。
商翟離開之前,拔了三十名暗衛給顧錦行用。商翟離開之後,顧錦行在溫泉莊子上繼續住了十日,才回到京城的郡王府。
一進郡王府,她就被安嬤嬤請到了月華院。月華院裏,商郡王也在。
商郡王把一枚有著特殊標識的玉佩遞到她麵前,說:“這塊玉佩可以調動郡王府暗衛,你拿好,隻在性命攸關之時方可使用。”
顧錦行驚了一下。商翟在臨行前,隻說要給她一百名暗衛的調拔權。如今,郡王爺這是要把全部暗衛的調拔權都給她嗎?
商郡王似看透了顧錦行的心思,解釋道:“郡王府一千暗衛,最早是在你祖父尚公主之時,奉文昭帝之命組建的,目的是為了在暗處保護京畿和皇宮的安全。
後來,文昭帝又另外組建了大約有五千人的龍衛。
於是,在文昭帝薨逝之前,把五千人的龍衛直接傳給了下一任帝王武昭帝,而你祖父手中的這一千暗衛,文昭帝給了昭陽長公主,也就是你祖母。
雖然暗衛給了你祖母,但掌控暗衛的人還是你祖父。再後來,開了郡王府,你祖父和你祖母合計之後,就把暗衛交到我手中,正式歸屬於郡王府。
如今,作為郡王府真正的主人,我和你們的母妃,以及你和翟兒,我們四人都有調動郡王府暗衛之權。但是,暗衛之權絕不可濫用。”
“兒媳遵命!”顧錦行聽完商郡王的話,鄭重地接過玉佩。
因為“劉”姓早就已經在曆史的長河中被分成了許多宗。如今,他們雖然都姓劉,卻也早就出了五服,彼此是沒有任何血緣和宗族關係,八杆子都打不著的人。
不過,劉貴妃和先帝(德昭帝)的芳妃倒是沾了一點關係,她們都出自沒落的世家劉家。
劉家曾經一度獲罪,當年芳妃也是以罪奴之身入宮,憑借美貌被先帝看上,汲汲經營,才一步步爬到了妃位之上。
在芳妃封妃之後不久,劉家也因查出是受人諂害,才得以洗清冤屈,從流放之地回京。因是芳妃的母家,德昭帝給了賞賜,也給她父兄封了不大不小的官。
劉貴妃是芳妃的兄長的女兒,與芳妃一樣美貌,在一次宮宴之上被德昭帝賜給太子為良娣,憑著美貌和心機,也頗為受寵。
成昭帝登基,劉貴妃母憑子貴,成昭帝也附帶著提撥了她的父兄。如今,劉貴妃的父親劉富成被封了一個散騎常侍的官職。散騎常侍雖是閑職,卻也是正三品的京官。
劉貴妃的兄長倒是會讀書,考中了進士,還是前三甲,成昭帝讓他入了翰林。
不過,成昭帝此舉卻也養出了劉家的野心。成昭帝如今隻有兩個皇子,年紀稍長的隻有大皇子蒼峻,還是劉貴妃所出。
在劉家人的眼裏,貴妃再往前一步就是皇後。如今中宮空懸,劉貴妃暫理六宮的宮務,似乎劉貴妃做皇後已經是板上釘釘、順理成章之事。
劉貴妃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論美貌,她在後宮中是最拔尖的;論身份,她如今是貴妃,位列四妃之首;論寵愛,她最得成昭帝之心,侍寢最多;論依仗,她有大皇子蒼峻。
有了這些光環的加持,劉貴妃自謝雲瑤暴斃那天開始,就做好了隨時當皇後的準備。
可是,德昭帝卻遲遲沒有封她為皇後的意思。
如今,她隻是試探了一句,提出讓大皇子幫助皇帝打理朝政,就讓成昭帝拂袖而去,劉貴妃的心裏頓時瓦涼瓦涼的,她也吃不準成昭帝究竟是什麽心思,更多的是不甘心。
於是,第二日,劉貴妃就在景秀宮裏見了她的母親和大嫂。
“娘娘,臣婦正好也有一件事要告訴娘娘。”劉夫人帶著兒媳向劉貴妃行了禮問了安,被劉貴妃賜座之後,才朝殿內掃了一眼,謹慎地開口說道。
劉貴妃當即就明白了母親的意思。她把手一揮,讓殿內伺候的人全部都退下。
劉夫人見無關的人都退出了內殿,這才將身子微微前傾,靠近劉貴妃,壓低聲音道,“娘娘,前兩日清王讓人給你父親捎了一句話,讓轉告給娘娘……”
聽完了劉夫人的話,劉貴妃的麵色變得慎重起來,“母親,僅憑清王這一句話如何能夠相信?”
“是啊,原本我和你父親也是這樣說的,你父親也猶豫,不過後來你兄長說了一句話,我和你父親想了又想,也都覺得在理,”說到這裏,劉夫人止住話,捂著嘴唇低低咳了一聲。
接著,劉夫人朝周圍看了一眼,確認殿內再沒有其他人後,才又繼續目光灼灼地看著劉貴妃,“娘娘,富貴險中求啊!”
“這……如果讓皇上知道……”劉貴妃麵色有些發白,心裏舉棋不定。
劉貴妃的大嫂見了,猜出小姑子的心思,便又在旁邊添了一把火,“娘娘,臣婦倒覺得清王也是一番好心。
清王與皇上是兄弟,關心皇上乃天經地義。清王爺擔憂皇上對他有成見,平白無故惹來皇上的猜忌,這才想著借咱們的手,往皇上的身邊送兩個人,照顧皇上的飲食起居。
再說,皇上的身邊不僅有內侍宮人,還有帶刀侍衛,難不成這些人都是吃素的?清王送來的這兩個人,難道還能翻起什麽浪花不成?”
“可是本宮用什麽理由把人送去皇上身邊?”
“娘娘,這理由難道還不好找?皇上身邊的宮侍總有那麽一兩個不長眼的,待他們憊怠或者犯了錯,娘娘就找個由頭杖斃了,再讓內務府選兩個人送過去不就是了。”劉夫人笑道。
“是啊,娘娘,雖說您有大皇子,又有皇上的寵愛,可是咱們的家世到底比不上賢妃、德妃、淑妃。若是有清王出麵幫著說服宗室和朝臣,娘娘的後位和大皇子的太子之位定是十拿九急,指日可待啊!”
劉貴妃終於被自己的親娘和大嫂說服了,“那你們找個機會把人送進來,我先讓他們去內務府,等調教好後再往皇上身邊送。”
“娘娘,清王早就把物色好的人送到咱們府上了。臣婦這就回去安排,明兒一早想辦法讓他們隨采買的人進宮,娘娘隻要派人接應就是。”劉夫人立刻說。
劉貴妃點了點頭,“母親和嫂子回去給父親和兄長也說一聲,定會有人等著抓咱們的錯處,讓他們行事謹慎一些,莫要讓人抓住把柄!”
隨後,劉夫人和兒媳帶著劉貴妃的賞賜,歡歡喜喜地出宮了。
商翟離開之前,拔了三十名暗衛給顧錦行用。商翟離開之後,顧錦行在溫泉莊子上繼續住了十日,才回到京城的郡王府。
一進郡王府,她就被安嬤嬤請到了月華院。月華院裏,商郡王也在。
商郡王把一枚有著特殊標識的玉佩遞到她麵前,說:“這塊玉佩可以調動郡王府暗衛,你拿好,隻在性命攸關之時方可使用。”
顧錦行驚了一下。商翟在臨行前,隻說要給她一百名暗衛的調拔權。如今,郡王爺這是要把全部暗衛的調拔權都給她嗎?
商郡王似看透了顧錦行的心思,解釋道:“郡王府一千暗衛,最早是在你祖父尚公主之時,奉文昭帝之命組建的,目的是為了在暗處保護京畿和皇宮的安全。
後來,文昭帝又另外組建了大約有五千人的龍衛。
於是,在文昭帝薨逝之前,把五千人的龍衛直接傳給了下一任帝王武昭帝,而你祖父手中的這一千暗衛,文昭帝給了昭陽長公主,也就是你祖母。
雖然暗衛給了你祖母,但掌控暗衛的人還是你祖父。再後來,開了郡王府,你祖父和你祖母合計之後,就把暗衛交到我手中,正式歸屬於郡王府。
如今,作為郡王府真正的主人,我和你們的母妃,以及你和翟兒,我們四人都有調動郡王府暗衛之權。但是,暗衛之權絕不可濫用。”
“兒媳遵命!”顧錦行聽完商郡王的話,鄭重地接過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