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德王蒼泊
家道中落,嫡女要賺錢 作者:墨涵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曲水流觴處,兩名青年男子相對席地而坐。他們之間的地麵上,擺放著一個棋盤。棋盤上,黑子白子你來我往,互不相讓。棋局已過半,勝負仍未分。
“子集兄,我聽說貴府有意為你聘娶樂寧縣主為妻,不知此事可當真?”一身玄色長袍的人開口問道。
對麵的白衣男子聞言,麵色毫無波瀾,平靜應道:“家母確有這打算。”
“那不知子集兄是何想法?”玄衣男子又問。
白衣男子執黑子在棋盤上走了一步,心知玄衣男子詢問此事必有緣由,便道:“殿下有何高見?”
“高見談不上,隻是念在你我相交一場,前兩日我從宮中得知了一個消息,想與子集兄說說!”玄衣男子落下手中黑子,順手從身側的矮幾上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白衣男子看了他一眼,“殿下素來爽快,你我交情亦非尋常,有話直說無妨。”
玄衣男子放下手中茶杯,“皇上後宮的四妃位中,尚有兩妃位空缺,皇上有意在兩大超品世家中擇選。”
白衣男子聽了,麵上仍無表情。玄衣男子見他神色淡漠:“你就不問問皇上有意何人?”
“這有何難猜!無非就是看誰更易掌控,誰能給皇家帶來更多利益罷了。”白衣男子不以為然。
“你能這樣想最好,對你來說,那樂寧縣主可不算是良配。”玄衣男子搖著頭說。
白衣男子沉默半晌,“子集多謝殿下提點。這份心意子集記下了。”
“既然你已有主見,那我也無需多言。”玄衣男子道。
“聽說殿下不日就要奉旨出京前往隨州賑災,不知是否準備妥當?可否需要在下幫忙?”
“此事我還應付得來!暫時不需你出手。今日就到這裏吧,我還要回去陪我母妃用膳。”玄衣男子說完,扔下手中的棋子,起身就要離去。
白衣男子見此,也跟著起身,“我送送你。”
這名白衣男子便是益親王世子蒼頤,字子集;玄衣男子是德王蒼泊。益親王是德眧帝的堂兄,蒼泊是德昭帝的九皇子,兩人其實也算是堂兄弟的關係。
益親王世子比德王年長十歲,但蒼泊自幼便與蒼頤投緣。
德昭帝在位時,益親王府站隊太子,蒼泊醉心於機巧之術,無心於皇位之爭,故爾,蒼頤對蒼泊也一向親近,頗多照拂。
身處權力中心,天家的兄弟姊妹之間往往親情寡薄,更多的都利益糾葛,因此,若論關係,也隻數蒼泊和蒼頤最為要好。
蒼頤把蒼泊送到府門前,拱手行了告別禮,“殿下保重!”
蒼泊點了點頭,騎馬揚塵而去。
成昭帝登基之後,德昭帝的眾妃嬪升為太妃、太嬪,淑太妃搬出皇宮住進了德王府。靜太妃也離開皇宮,去了清王蒼勁的封地。
德太妃沒有皇子,隻有一個二公主福月,依然留在宮中養老。好在她和諸葛太後的關係一直都不錯,頗得太後照拂。
蒼泊回到德王府時,天色已晚。他下了馬,換了衣裳,就去見淑太妃。淑太妃見他回來,喜上眉梢,立刻吩咐身邊的嬤嬤傳晚膳。
宮婢們很快就送來了八菜一湯,這是王府的規製。
母子兩人早已養成了食不語的習慣,安靜地用完了膳,宮婢撤下用剩的飯食,端上漱口水。母子兩人漱了口,才開始捧著熱茶說話。
“泊兒,今日侯府來人,說你外祖母的身子愈發不好。我讓夏嬤嬤從庫房裏拿了些藥材,你去瞧瞧你外祖母,順便把藥材送過去。”淑太妃說。
“兒子明日就去看外祖母。”蒼泊立刻說。隨後,他頓了頓,又問:“母親可想回侯府看看?”
淑太妃略微有些遲疑。她出自安定侯府,是嚴老夫人的嫡親女兒。她的心自然是向著侯府,念著嚴老夫人的。她自然想時常回侯府去看看。
雖然現在離開了皇宮,自由了許多,但諸多規矩在那擺著,侯府也並不是她想回就能回去的。
她若是以太妃的身份回侯府,不僅要擺出太妃的儀仗,侯府也要按迎太妃的規製迎接她,偶爾一兩次還行,若時常回去,對她和對侯府都是麻煩事。而她在前不久剛去了侯府一趟。
她若是便服隱匿出行,同樣逃不過宮中的眼晴。若她經常回侯府,那位豈不是要猜疑她和兒子同侯府勾結,有不臣之心?
淑太妃記得,她離宮那日,前去壽康宮與諸葛太後辭行,遇見了皇上。成昭帝同她客氣了一番,而她從成昭帝的話語和眼神中,捕捉到了他對安定侯府的忌憚。
安定侯府掌有兵權。雖然如今握在手中的數量不多,但也足以讓帝王猜疑。何況安定侯府還是德王蒼泊的外家。
就算蒼泊無心於皇權之爭,也架不住有心之人的憑空構陷和莫須有罪名。
淑太妃自己無所謂,她一個女人,也不懼帝王的猜疑。隻是她有兒子。為了兒子,行事就不得不謹慎周全。
淑太妃閉了閉眼睛,壓下內心翻湧的思緒。
“我數日前剛去過侯府,這次就不去了。你代我問你外祖母安,讓你外祖母好生將養身體。等過些日子,我進宮見太後,向太後請一道懿旨回侯府小住,或者把你外祖母接來王府。”
有太後的懿旨,相當於過了皇帝的明路,淑太妃再正大光明奉旨回侯府住了一段時間,或者把嚴老夫人接進王府長住,才不易落人口實。
蒼泊也知淑太妃的顧慮,沉默著沒再說話。
德昭帝的幾個兒子,二皇子早已經廢了,三皇子和十皇子都死了,八皇子被貶為庶人趕出了宮,如今已不知所蹤。
四皇子與成昭帝同為中宮嫡出,一母同胞,成昭帝尚是太子時,四皇子也唯兄長馬首是瞻,他大約是能被成昭帝唯一善待的人。
五皇子清王、六皇子謙王都是靜太妃所出。清王曾經和成昭帝爭過儲位,謙王也是支持清王的,就算成昭帝能容下他們,隻怕心裏也早就埋下了一根刺,指不定哪天就會因為某件事情惹禍上身。
好在清王和謙王雖然和歐陽家族有血脈牽連,但是一直沒有得到過現任家主歐陽澄溪的支持。因此,歐陽家族的資源並不能為他們所用。否則,隻怕在當年的儲位之爭中,成昭帝能坐穩東宮太子之位就不是一件易事。
想必歐陽家族日後更不會給予清王和謙王任何支持。
至於七皇子廉王,生母是陳太嬪。陳太嬪母家勢微,母子兩人也不受德昭帝寵愛,廉王性情懦弱膽小,對成昭帝根本不構成威脅。
所以,成昭帝最忌憚的是自己的九弟,德王蒼泊。
繞是安定侯一向以純臣自居,既不親近任何一個皇子,也不陷黨爭,從不站位,成昭帝還是擔心他會偏向於德王。這或許是絕大多數帝王的通病。
“泊兒,你的年歲已經不小,該定下正妃了,你可以中意的人家?”淑太妃又說。
蒼泊朝屋子裏看了一眼,見除了淑太妃的心腹嬤嬤,並無旁人,便道:“兒子沒有想過,任憑母妃做主,隻要她知書明事理,能孝順母妃就好。”
淑太妃聽了便笑,“我上回進宮,在太後那裏遇到了都軍侯夫人和她的嫡次女,就是那個叫商婉清的孩子,在宮宴上你也見到過。那是個不錯的孩子,我很喜歡。你若同意,我就進宮去求太後賜婚。”
蒼泊搖頭,輕聲道:”母妃,商家的小姐還是算了,皇兄不會應允的。就算皇兄能夠答應,那也是在把兒子架火上烤。”
蒼泊的話音一落,淑太妃就變了臉色,“你和他都是先皇的親兒子,他都已經得了皇位,難不成連你娶個高門貴女都容不下?”
“母妃慎言!”蒼泊忙道。
接著,蒼泊歎了口氣,“母妃,大舅是侯爺,表兄在南疆領兵,外祖家在軍中根基深厚;都軍侯府也掌兵,且都軍侯府和商郡王府還有血脈親緣,商翟又是驃騎將軍,您想想,兒子若是娶了商婉清,隻怕皇兄會睡不好覺,遲早會容不下兒子!”
淑太妃聽了,細想一下,雖然心裏直道可惜,但也覺得兒子說得有道理,隻好先把讓蒼泊娶商婉清的想法壓下。
“子集兄,我聽說貴府有意為你聘娶樂寧縣主為妻,不知此事可當真?”一身玄色長袍的人開口問道。
對麵的白衣男子聞言,麵色毫無波瀾,平靜應道:“家母確有這打算。”
“那不知子集兄是何想法?”玄衣男子又問。
白衣男子執黑子在棋盤上走了一步,心知玄衣男子詢問此事必有緣由,便道:“殿下有何高見?”
“高見談不上,隻是念在你我相交一場,前兩日我從宮中得知了一個消息,想與子集兄說說!”玄衣男子落下手中黑子,順手從身側的矮幾上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白衣男子看了他一眼,“殿下素來爽快,你我交情亦非尋常,有話直說無妨。”
玄衣男子放下手中茶杯,“皇上後宮的四妃位中,尚有兩妃位空缺,皇上有意在兩大超品世家中擇選。”
白衣男子聽了,麵上仍無表情。玄衣男子見他神色淡漠:“你就不問問皇上有意何人?”
“這有何難猜!無非就是看誰更易掌控,誰能給皇家帶來更多利益罷了。”白衣男子不以為然。
“你能這樣想最好,對你來說,那樂寧縣主可不算是良配。”玄衣男子搖著頭說。
白衣男子沉默半晌,“子集多謝殿下提點。這份心意子集記下了。”
“既然你已有主見,那我也無需多言。”玄衣男子道。
“聽說殿下不日就要奉旨出京前往隨州賑災,不知是否準備妥當?可否需要在下幫忙?”
“此事我還應付得來!暫時不需你出手。今日就到這裏吧,我還要回去陪我母妃用膳。”玄衣男子說完,扔下手中的棋子,起身就要離去。
白衣男子見此,也跟著起身,“我送送你。”
這名白衣男子便是益親王世子蒼頤,字子集;玄衣男子是德王蒼泊。益親王是德眧帝的堂兄,蒼泊是德昭帝的九皇子,兩人其實也算是堂兄弟的關係。
益親王世子比德王年長十歲,但蒼泊自幼便與蒼頤投緣。
德昭帝在位時,益親王府站隊太子,蒼泊醉心於機巧之術,無心於皇位之爭,故爾,蒼頤對蒼泊也一向親近,頗多照拂。
身處權力中心,天家的兄弟姊妹之間往往親情寡薄,更多的都利益糾葛,因此,若論關係,也隻數蒼泊和蒼頤最為要好。
蒼頤把蒼泊送到府門前,拱手行了告別禮,“殿下保重!”
蒼泊點了點頭,騎馬揚塵而去。
成昭帝登基之後,德昭帝的眾妃嬪升為太妃、太嬪,淑太妃搬出皇宮住進了德王府。靜太妃也離開皇宮,去了清王蒼勁的封地。
德太妃沒有皇子,隻有一個二公主福月,依然留在宮中養老。好在她和諸葛太後的關係一直都不錯,頗得太後照拂。
蒼泊回到德王府時,天色已晚。他下了馬,換了衣裳,就去見淑太妃。淑太妃見他回來,喜上眉梢,立刻吩咐身邊的嬤嬤傳晚膳。
宮婢們很快就送來了八菜一湯,這是王府的規製。
母子兩人早已養成了食不語的習慣,安靜地用完了膳,宮婢撤下用剩的飯食,端上漱口水。母子兩人漱了口,才開始捧著熱茶說話。
“泊兒,今日侯府來人,說你外祖母的身子愈發不好。我讓夏嬤嬤從庫房裏拿了些藥材,你去瞧瞧你外祖母,順便把藥材送過去。”淑太妃說。
“兒子明日就去看外祖母。”蒼泊立刻說。隨後,他頓了頓,又問:“母親可想回侯府看看?”
淑太妃略微有些遲疑。她出自安定侯府,是嚴老夫人的嫡親女兒。她的心自然是向著侯府,念著嚴老夫人的。她自然想時常回侯府去看看。
雖然現在離開了皇宮,自由了許多,但諸多規矩在那擺著,侯府也並不是她想回就能回去的。
她若是以太妃的身份回侯府,不僅要擺出太妃的儀仗,侯府也要按迎太妃的規製迎接她,偶爾一兩次還行,若時常回去,對她和對侯府都是麻煩事。而她在前不久剛去了侯府一趟。
她若是便服隱匿出行,同樣逃不過宮中的眼晴。若她經常回侯府,那位豈不是要猜疑她和兒子同侯府勾結,有不臣之心?
淑太妃記得,她離宮那日,前去壽康宮與諸葛太後辭行,遇見了皇上。成昭帝同她客氣了一番,而她從成昭帝的話語和眼神中,捕捉到了他對安定侯府的忌憚。
安定侯府掌有兵權。雖然如今握在手中的數量不多,但也足以讓帝王猜疑。何況安定侯府還是德王蒼泊的外家。
就算蒼泊無心於皇權之爭,也架不住有心之人的憑空構陷和莫須有罪名。
淑太妃自己無所謂,她一個女人,也不懼帝王的猜疑。隻是她有兒子。為了兒子,行事就不得不謹慎周全。
淑太妃閉了閉眼睛,壓下內心翻湧的思緒。
“我數日前剛去過侯府,這次就不去了。你代我問你外祖母安,讓你外祖母好生將養身體。等過些日子,我進宮見太後,向太後請一道懿旨回侯府小住,或者把你外祖母接來王府。”
有太後的懿旨,相當於過了皇帝的明路,淑太妃再正大光明奉旨回侯府住了一段時間,或者把嚴老夫人接進王府長住,才不易落人口實。
蒼泊也知淑太妃的顧慮,沉默著沒再說話。
德昭帝的幾個兒子,二皇子早已經廢了,三皇子和十皇子都死了,八皇子被貶為庶人趕出了宮,如今已不知所蹤。
四皇子與成昭帝同為中宮嫡出,一母同胞,成昭帝尚是太子時,四皇子也唯兄長馬首是瞻,他大約是能被成昭帝唯一善待的人。
五皇子清王、六皇子謙王都是靜太妃所出。清王曾經和成昭帝爭過儲位,謙王也是支持清王的,就算成昭帝能容下他們,隻怕心裏也早就埋下了一根刺,指不定哪天就會因為某件事情惹禍上身。
好在清王和謙王雖然和歐陽家族有血脈牽連,但是一直沒有得到過現任家主歐陽澄溪的支持。因此,歐陽家族的資源並不能為他們所用。否則,隻怕在當年的儲位之爭中,成昭帝能坐穩東宮太子之位就不是一件易事。
想必歐陽家族日後更不會給予清王和謙王任何支持。
至於七皇子廉王,生母是陳太嬪。陳太嬪母家勢微,母子兩人也不受德昭帝寵愛,廉王性情懦弱膽小,對成昭帝根本不構成威脅。
所以,成昭帝最忌憚的是自己的九弟,德王蒼泊。
繞是安定侯一向以純臣自居,既不親近任何一個皇子,也不陷黨爭,從不站位,成昭帝還是擔心他會偏向於德王。這或許是絕大多數帝王的通病。
“泊兒,你的年歲已經不小,該定下正妃了,你可以中意的人家?”淑太妃又說。
蒼泊朝屋子裏看了一眼,見除了淑太妃的心腹嬤嬤,並無旁人,便道:“兒子沒有想過,任憑母妃做主,隻要她知書明事理,能孝順母妃就好。”
淑太妃聽了便笑,“我上回進宮,在太後那裏遇到了都軍侯夫人和她的嫡次女,就是那個叫商婉清的孩子,在宮宴上你也見到過。那是個不錯的孩子,我很喜歡。你若同意,我就進宮去求太後賜婚。”
蒼泊搖頭,輕聲道:”母妃,商家的小姐還是算了,皇兄不會應允的。就算皇兄能夠答應,那也是在把兒子架火上烤。”
蒼泊的話音一落,淑太妃就變了臉色,“你和他都是先皇的親兒子,他都已經得了皇位,難不成連你娶個高門貴女都容不下?”
“母妃慎言!”蒼泊忙道。
接著,蒼泊歎了口氣,“母妃,大舅是侯爺,表兄在南疆領兵,外祖家在軍中根基深厚;都軍侯府也掌兵,且都軍侯府和商郡王府還有血脈親緣,商翟又是驃騎將軍,您想想,兒子若是娶了商婉清,隻怕皇兄會睡不好覺,遲早會容不下兒子!”
淑太妃聽了,細想一下,雖然心裏直道可惜,但也覺得兒子說得有道理,隻好先把讓蒼泊娶商婉清的想法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