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汪姨娘病重
家道中落,嫡女要賺錢 作者:墨涵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嚴疇的親事是嚴老夫人做主定下來的。
嚴疇雖然是庶出,但是三老爺嚴允亮卻是從嚴老夫人肚子裏爬出來的親生嫡子。
再加上嚴疇在嚴老夫人麵前素來謹慎仔細、孝順討喜,嚴老夫人倒也不吝嗇自己的慈愛,一向把嚴疇視作嫡孫般疼愛。
按理說,一個庶子的親事自有他的嫡母和父親作主,還輪不到嚴老夫人操心,隻是嚴老夫人知曉陸氏極不待見這個庶子,甚至想要壞了庶子的姻緣,這卻是嚴老夫人不能容忍的。
為了敲打警告陸氏,更為了不讓陸氏有空子可鑽,嚴老夫人便幹脆包攬了嚴疇的親事。
所以,在嚴老夫人親自過問下,嚴疇和國子監監正魏史征家的庶女魏玉簫定了親。
魏史征雖有兩房小妾,幾個庶子女,但是魏家世代詩書傳家,家風極嚴,而魏史征的嫡妻也是一個賢良大度的人,從不苛待庶出的子女。
因此,魏家庶子女的教養如同嫡子女。魏玉簫自小就在家塾裏接受啟蒙,飽讀詩書,明理知趣,性子也極為柔婉,跟著嫡母學掌中饋,理家也是一把好手。
嚴老夫人相中了魏玉簫,也懶得去管陸氏和三老爺嚴允亮同不同意,一錘定音,直接就與魏家交換了婚書。
陸氏得知,自然在心裏恨得發狂,可她到底拿嚴老夫人無法。
嚴疇和魏玉簫的婚期原本訂在次年的五月。然而,因三皇子叛亂,京城人人自危,魏史征有意辭去國子監監正一職,打算帶著全家人遷回祖籍避禍。
不過,魏家的祖籍卻遠在南疆的一個小邊鎮,這一離京之後,要再歸來隻恐會遙遙無期。
魏家便有意將庶女的婚期提高,魏夫人特地派人遞上帖子,親自到侯府拜見嚴老夫人。
嚴老夫人也知形勢未明,來年是個什麽情形如今也未可知,唯恐生意外,魏夫人一說,她當即就點頭同意了。
所以,嚴疇和魏玉簫在一個月之前就成了親。
一個是侯府三房的庶子,一個是家中庶女,比起嫡出,婚禮的排場自然小得多。再加上時局敏感,嚴疇和魏玉簫成婚當日,侯府也沒有請太多客人。
在世子夫人王氏的操持下,侯府置辦了幾桌酒席,除了侯府三房的人,再就是嫁出去的嚴晶、嚴妍、嚴嫿、嚴?等人各自帶著姑爺和孩子回家聚了聚,陪著熱鬧了一場。
汪姨娘親眼看著嚴疇成了親,兒子娶了一個性情溫順、知書識理,讓自己滿意的兒媳,一顆懸著的心這才徹底放下了。
結果汪姨娘這一放鬆,竟一下就病倒了,且痌情來勢洶洶。
汪姨娘一病,急壞了嚴疇和魏玉簫。二人親自守候在病榻前,衣不解帶地侍疾。
可是大半個月過去,大夫看了好幾個,藥也喝了不少,汪姨娘的病不僅絲毫未見好轉,反而有日漸加重之勢。
在嚴疇的懇求下,嚴允亮親自去請來了太醫。
太醫給汪姨娘把完脈後,說她是因從前憂思過重,鬱結於肝;再加上汪姨娘以前對自己的一些小病諱疾忌醫,久而久之,小病便累積成了大病。
最後,太醫說,汪姨娘的身體已是油枯燈盡,隻怕不好,讓提前準備好後事。
太醫說完,隻簡單開了幾副無關痛癢的溫補之藥便離去。嚴疇拿著藥方,跪伏在汪姨娘的床沿邊上痛哭一場。
“夫君,姨娘正睡著,莫要把她吵醒了。”魏氏跪坐在嚴疇旁側,小聲勸道。
嚴疇這才止住哭聲,睜著一雙失神的眼睛看著魏氏道:“給妹妹遞個信,讓她回來看看。姨娘必定想她。”
說完這句話,嚴疇再度哽咽。
“夫君放心,妾這就讓人去何家送信。”魏氏邊說邊站起身來。
嚴?嫁進何家,因她性情好,人也能幹,又有兒女傍身,得公婆和夫君看重,日子過得稱心如意。
接到魏氏身邊的婆子送來的口信,得知汪姨娘不太好,急忙一邊讓人套馬車,一邊去稟明了婆婆,隨後就坐上馬車回來了。
嚴?剛進屋,就看見汪姨娘已經醒來了,正枕著軟墊半倚在床榻上。魏氏端著一碗藥,正要伺候著她喝。
“弟妹,我來吧!”嚴?上前,從魏氏的手中接過了藥碗,側身坐在床沿上,
“?兒!”汪姨娘看見女兒回來了,眼裏多了些神采。
“姨娘,您先喝藥吧,喝完藥再說話。”嚴?溫聲道。
她用湯匙舀了一勺藥,先放在自己的唇邊試了試藥溫,然後才送到汪姨娘的嘴邊。
但是汪姨娘的吞咽已經極為困難,隻勉強喝了小半碗藥就喝不下去了。嚴姨也不強迫她,放下藥碗,服侍著汪姨娘漱了口,又從旁側案上的碟子裏拈了一粒蜜餞喂進汪姨娘的嘴裏。
“?兒,疇兒,我這輩子有你們,死也瞑目了!”汪姨娘喘著氣,艱難地說。
“姨娘,你這是說的什麽話!你的好日子還在後頭呢!”嚴?忍住眼淚,“弟弟剛成親,你看弟妹多孝順,等明年弟妹就能為你生個孫子,你還要抱孫子呢!”
“是啊,姨娘,你別多想,好生養病,兒媳會好好孝順你的!”魏氏也開口道。
汪姨娘看了看嚴?,又看了看魏氏,“你去把疇兒叫來,我有話要交待你們!”
聽了汪姨娘的話,魏氏含淚去尋嚴疇。
嚴疇正親自守在小廚房的爐灶旁邊為汪姨娘熬藥膳。
汪姨娘的院子裏,原本有兩個婆子和兩個丫鬟。兩個婆子,一個負責灑掃,一個專門負責小廚房做飯;兩個丫鬟都是近身伺候的。
隻是兩個丫鬟的年紀都大了,被打發去配了人。陸氏一向忌恨汪姨娘,也不過問她院子裏的事,汪姨娘一時半會兒又沒能尋到合適的婢子。
而兩個婆子,一個本就是陸氏的眼線。汪姨娘病後,她就尋了個借口離開了;管廚房專門負責做飯的婆子是從前汪祖南特地尋來的。
汪家失勢,汪祖南離京之後,薛氏欺汪姨娘沒有了倚仗,又見婆子飯做得好,就隔三差五來向汪姨娘借人。這不,前幾日,薛氏又尋了個借口把人要了去。
魏氏嫁過來,也帶著自己的奴婢。因她是家中庶女,嫁的又是庶子,所以陪房並不多,隻有兩個丫鬟和兩個婆子。
汪姨娘生病後,魏氏特地拔了一個婆子和一個丫鬟過來伺候。但是丫鬟和婆子對汪姨娘的飲食口味都不熟悉,嚴疇不放心,這才時不時地親自去看守著爐灶。
嚴疇對婆子交待了兩句,便攜著魏氏的手一起回到汪姨娘的床榻前。
嚴疇雖然是庶出,但是三老爺嚴允亮卻是從嚴老夫人肚子裏爬出來的親生嫡子。
再加上嚴疇在嚴老夫人麵前素來謹慎仔細、孝順討喜,嚴老夫人倒也不吝嗇自己的慈愛,一向把嚴疇視作嫡孫般疼愛。
按理說,一個庶子的親事自有他的嫡母和父親作主,還輪不到嚴老夫人操心,隻是嚴老夫人知曉陸氏極不待見這個庶子,甚至想要壞了庶子的姻緣,這卻是嚴老夫人不能容忍的。
為了敲打警告陸氏,更為了不讓陸氏有空子可鑽,嚴老夫人便幹脆包攬了嚴疇的親事。
所以,在嚴老夫人親自過問下,嚴疇和國子監監正魏史征家的庶女魏玉簫定了親。
魏史征雖有兩房小妾,幾個庶子女,但是魏家世代詩書傳家,家風極嚴,而魏史征的嫡妻也是一個賢良大度的人,從不苛待庶出的子女。
因此,魏家庶子女的教養如同嫡子女。魏玉簫自小就在家塾裏接受啟蒙,飽讀詩書,明理知趣,性子也極為柔婉,跟著嫡母學掌中饋,理家也是一把好手。
嚴老夫人相中了魏玉簫,也懶得去管陸氏和三老爺嚴允亮同不同意,一錘定音,直接就與魏家交換了婚書。
陸氏得知,自然在心裏恨得發狂,可她到底拿嚴老夫人無法。
嚴疇和魏玉簫的婚期原本訂在次年的五月。然而,因三皇子叛亂,京城人人自危,魏史征有意辭去國子監監正一職,打算帶著全家人遷回祖籍避禍。
不過,魏家的祖籍卻遠在南疆的一個小邊鎮,這一離京之後,要再歸來隻恐會遙遙無期。
魏家便有意將庶女的婚期提高,魏夫人特地派人遞上帖子,親自到侯府拜見嚴老夫人。
嚴老夫人也知形勢未明,來年是個什麽情形如今也未可知,唯恐生意外,魏夫人一說,她當即就點頭同意了。
所以,嚴疇和魏玉簫在一個月之前就成了親。
一個是侯府三房的庶子,一個是家中庶女,比起嫡出,婚禮的排場自然小得多。再加上時局敏感,嚴疇和魏玉簫成婚當日,侯府也沒有請太多客人。
在世子夫人王氏的操持下,侯府置辦了幾桌酒席,除了侯府三房的人,再就是嫁出去的嚴晶、嚴妍、嚴嫿、嚴?等人各自帶著姑爺和孩子回家聚了聚,陪著熱鬧了一場。
汪姨娘親眼看著嚴疇成了親,兒子娶了一個性情溫順、知書識理,讓自己滿意的兒媳,一顆懸著的心這才徹底放下了。
結果汪姨娘這一放鬆,竟一下就病倒了,且痌情來勢洶洶。
汪姨娘一病,急壞了嚴疇和魏玉簫。二人親自守候在病榻前,衣不解帶地侍疾。
可是大半個月過去,大夫看了好幾個,藥也喝了不少,汪姨娘的病不僅絲毫未見好轉,反而有日漸加重之勢。
在嚴疇的懇求下,嚴允亮親自去請來了太醫。
太醫給汪姨娘把完脈後,說她是因從前憂思過重,鬱結於肝;再加上汪姨娘以前對自己的一些小病諱疾忌醫,久而久之,小病便累積成了大病。
最後,太醫說,汪姨娘的身體已是油枯燈盡,隻怕不好,讓提前準備好後事。
太醫說完,隻簡單開了幾副無關痛癢的溫補之藥便離去。嚴疇拿著藥方,跪伏在汪姨娘的床沿邊上痛哭一場。
“夫君,姨娘正睡著,莫要把她吵醒了。”魏氏跪坐在嚴疇旁側,小聲勸道。
嚴疇這才止住哭聲,睜著一雙失神的眼睛看著魏氏道:“給妹妹遞個信,讓她回來看看。姨娘必定想她。”
說完這句話,嚴疇再度哽咽。
“夫君放心,妾這就讓人去何家送信。”魏氏邊說邊站起身來。
嚴?嫁進何家,因她性情好,人也能幹,又有兒女傍身,得公婆和夫君看重,日子過得稱心如意。
接到魏氏身邊的婆子送來的口信,得知汪姨娘不太好,急忙一邊讓人套馬車,一邊去稟明了婆婆,隨後就坐上馬車回來了。
嚴?剛進屋,就看見汪姨娘已經醒來了,正枕著軟墊半倚在床榻上。魏氏端著一碗藥,正要伺候著她喝。
“弟妹,我來吧!”嚴?上前,從魏氏的手中接過了藥碗,側身坐在床沿上,
“?兒!”汪姨娘看見女兒回來了,眼裏多了些神采。
“姨娘,您先喝藥吧,喝完藥再說話。”嚴?溫聲道。
她用湯匙舀了一勺藥,先放在自己的唇邊試了試藥溫,然後才送到汪姨娘的嘴邊。
但是汪姨娘的吞咽已經極為困難,隻勉強喝了小半碗藥就喝不下去了。嚴姨也不強迫她,放下藥碗,服侍著汪姨娘漱了口,又從旁側案上的碟子裏拈了一粒蜜餞喂進汪姨娘的嘴裏。
“?兒,疇兒,我這輩子有你們,死也瞑目了!”汪姨娘喘著氣,艱難地說。
“姨娘,你這是說的什麽話!你的好日子還在後頭呢!”嚴?忍住眼淚,“弟弟剛成親,你看弟妹多孝順,等明年弟妹就能為你生個孫子,你還要抱孫子呢!”
“是啊,姨娘,你別多想,好生養病,兒媳會好好孝順你的!”魏氏也開口道。
汪姨娘看了看嚴?,又看了看魏氏,“你去把疇兒叫來,我有話要交待你們!”
聽了汪姨娘的話,魏氏含淚去尋嚴疇。
嚴疇正親自守在小廚房的爐灶旁邊為汪姨娘熬藥膳。
汪姨娘的院子裏,原本有兩個婆子和兩個丫鬟。兩個婆子,一個負責灑掃,一個專門負責小廚房做飯;兩個丫鬟都是近身伺候的。
隻是兩個丫鬟的年紀都大了,被打發去配了人。陸氏一向忌恨汪姨娘,也不過問她院子裏的事,汪姨娘一時半會兒又沒能尋到合適的婢子。
而兩個婆子,一個本就是陸氏的眼線。汪姨娘病後,她就尋了個借口離開了;管廚房專門負責做飯的婆子是從前汪祖南特地尋來的。
汪家失勢,汪祖南離京之後,薛氏欺汪姨娘沒有了倚仗,又見婆子飯做得好,就隔三差五來向汪姨娘借人。這不,前幾日,薛氏又尋了個借口把人要了去。
魏氏嫁過來,也帶著自己的奴婢。因她是家中庶女,嫁的又是庶子,所以陪房並不多,隻有兩個丫鬟和兩個婆子。
汪姨娘生病後,魏氏特地拔了一個婆子和一個丫鬟過來伺候。但是丫鬟和婆子對汪姨娘的飲食口味都不熟悉,嚴疇不放心,這才時不時地親自去看守著爐灶。
嚴疇對婆子交待了兩句,便攜著魏氏的手一起回到汪姨娘的床榻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