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襄王府出來,劉師爺的臉色就變得有些捉摸不定。他原本是一名落魄的秀才,隻因有幾分才,被人推薦入了秦國公府。


    老秦國公待他不薄,他感激老秦國公的知遇之恩,因此十年前,當老秦國公提出要他舉家遷來襄州,入安襄王府為慕僚,為皇上做臥底時,他才會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如今,他在這襄州城裏已經待了十年了。在這十年間,他靠著自己的幾分本事,已經成為了蒼琨身邊最為信重的幕僚之一。


    當然,在這十年間裏,他也沒少向京城那邊遞送情報,而皇上通過秦國公府,或者秦國公府私下交給他的事情,他也沒有少做,甚至手上還沾染了不少人命。


    如今,他按照秦慕白的意思,打算一步步算計著,把顧錦行弄進安襄王府為妾,隻是不知為何,他這心裏卻總有些不太踏實的感覺。


    況且,蒼琨既然把這件事情交給他來辦,可他一個男人又怎麽好去上門給一個女子說媒?而且他和顧錦行無親無故,連認識都說不上,這讓他怎麽入手?


    劉師爺的性子本就謹慎,他思來想去,反複權衡利弊,最後覺得此事還是得打著王府的旗號,最好借助老王妃的手來辦,這才是名正言順,也最為穩妥的做法。


    然而,劉師爺並不敢把這個想法明確告訴給蒼琨,畢竟蒼琨隻是交待他親自去辦,而沒有讓他找老王妃出麵。


    另外,劉師爺不想直接出手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不願為此去得罪安定侯府。


    劉師爺也不蠢,早在十年前混跡於京城時,他就把京城世家之間的那些事兒,了解得一清二楚。


    顧錦行來到襄州開鋪子,高調成立錦溪商會,與柳家結仇之時,劉師爺見蒼琨關注到她,也迅速把顧錦行的底細打探清楚了。


    因此,劉師爺知道安定侯府的二房夫人與顧錦行有親,且還把顧錦行護得跟眼珠子似的。


    並且侯府二房的兩位公子,甚至據他打探得來的消息,就連歐陽七公子和那位商郡王府的冷麵戰神,似乎同她的交情也都還不錯。


    因此,劉師爺也不作他想,就主觀臆斷為皇上和秦國公府為了敲打侯府,故意設下的這一個計策。


    劉師爺一回到府邸,就立刻叫來了自己的發妻張氏,“老王妃素日裏喜歡吃杏花齋的點心,你明日去買上兩盒,親自去王府一趟,陪老王妃說說話。”


    張氏是個賢良的女子,一向唯夫命是從。她知劉師爺在安襄王的手下謀生,但安襄王並不是一個好相處的人,所以時不時地也需要她去老王妃麵前露露臉,周旋一二,走一走後宅外交。


    張氏一邊點頭應下,一邊又問:“老爺可還有別的事情要交待妾身?”


    劉師爺仔細斟酌了一番才說:“王爺的年紀不小了,早該為王府開枝散葉,想必老王妃也心急了。好在王爺已經定下要納許家嫡女為側妃,想必老王妃很快也能心想事成。”


    張氏聽不太懂劉師爺這些彎彎繞繞的話,不過她還是一字不落地聽著劉師爺把話說完,並沒有出聲打斷他。


    劉師爺又繼續說:“為了王爺和王府的子嗣著想,你見機勸勸老王妃,可以趁著王爺迎娶側妃之際,幫著王爺多納幾房美妾!”


    張氏這才知道了劉師爺的意思。她原本也不蠢,稍作點撥自然也就明白過來,“夫君可是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想要送進王府?”


    劉師爺讚賞地看了她一眼,“知我者不愧是夫人!隻是此事你我都不宜直接出麵,為夫思來想去,覺得還是借老王妃的手更好。”


    “夫君想要怎麽做,不妨與妾身詳細說說,妾身定當竭力配合好夫君。”張氏說道。


    於是,劉師爺就把京城秦國公府的來信,以及自個兒的謀劃說了出來。


    “過幾日就是老王妃的生辰,王爺會大擺筵席。你明日去了王府,見機勸老王妃多下幾張帖子,把襄州城內有頭有臉的人家,不拘於官宦還是富商,隻要家中有適齡未婚配小女娘的,不妨都一並請到王府,借老王妃的生辰宴替王爺一並相看了。”


    “那夫君想要送進王府的究竟是哪家女子?”張氏忙問。


    劉師爺擺了擺頭,“她非襄州人氏,就是在襄州城內新開張不久,如今生意正紅火的錦年妝樓的東家顧錦行。”


    “顧錦行?”張氏一聽倒是有些詫異,“錦年妝樓的東家,竟然是一個未曾婚配的小女娘?”


    劉師爺點點頭,“夫人切莫小看她,自她來了襄州,不足半年時間,就已經連續開了多家鋪子酒樓,且生意都不差,還搞了一個錦溪商會,把許家也拉了過去。”


    張氏這才相信,隻是神色仍然顯得有些不敢置信。


    劉師爺又說,“你明日去了王府,一定要想辦法告訴老王妃,這位顧小姐芳齡十五、六歲,秀色可餐,尚未許人家。雖然京城顧家落魄,可她是安定侯府二房夫人的侄女,還擅長經商,手中握有不少賺錢的產業,對王爺是極好的助力。”


    “老爺,既如此,何不讓王爺直接將她抬入王府,何苦要費這番周折?”張氏有些不解。


    畢竟,妾不同於妻。娶妻,尤其王爺娶正妃,要經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需要有三媒六聘,有著極為繁瑣的流程和儀式。


    若劉師爺是為了王爺謀娶正妃,才作如此縝密的考慮和安排,張氏倒也能理解。


    可既然顧錦行隻是入府為妾,那又何必要搞得如此複雜?


    迎著妻子問詢的目光,劉師爺沉沉地歎口氣,“此事,為夫亦不知何故,心中直打鼓,著實有些不安呐!還是由老王妃出麵比較妥當。”


    “那又為何偏要借老王妃的生辰宴?”張氏了解自己的丈夫,她不相信劉師爺這麽做沒有目的。


    “為夫是在想,生辰宴上容易動手腳。若顧錦行願意入王府為妾,那就皆大歡喜;若她不願入王府,就隻能先在生辰宴上讓她和王爺把生米煮成熟飯,那也就由不得她了。”


    為了完成秦慕白交待下來的任務,劉師爺也算是殫精竭慮了。


    果然,張氏第二日進安襄王府見了老王妃之後,先陪著老王妃說了一會兒話,接著就在不知不覺中,把話題繞到了給安襄王娶側妃一事上。


    “王妃娘娘,依民婦看,不如就趁著小王爺納側妃,再多給小王爺添幾位紅顏知己、如花美眷,也好早些為王府開枝散葉,讓王妃娘娘早日抱上金孫。”張氏討好地說。


    因劉師爺隻是安襄王府的一名幕僚,並無官身,所以她隻能自稱“民婦”。尊著老王妃的輩分,因此又稱蒼琨為小王爺。


    聽了張氏的話,老王妃甚是舒心:“你說得是不錯,我也早有這想法,隻是……哎,兒孫自有兒孫福,如今他翅膀硬了,我也管不了他了!”


    “王妃娘娘,恕民婦直言,您這話就差了!據民婦所知,小王爺是寧缺勿濫之人,是想挑對自個兒,對王府有助力的。不瞞王妃娘娘,民婦這裏還真有一個合適的人選。”


    “哦?誰?你且說說看。”老王妃頓時來了興趣。


    “王妃娘娘,您可知襄州城如今哪家的首飾和脂粉賣得最好?”張氏賣了一個關子。


    老王妃的好奇心果然被激了起來,“我倒是沒有關心過這些,你且說來我聽聽。”


    “王妃娘娘,您知道京城安定侯府吧?侯府二房夫人有一個親妹子,多年前去世了,留下一個女兒寄養在侯府。


    那位侯府二夫人對這個侄女甚是疼愛,偏巧這孩子也是個聰慧的,擅長經商,小小年紀就開鋪子,經營了不少產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道中落,嫡女要賺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涵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涵宸並收藏家道中落,嫡女要賺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