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報恩寺之行
家道中落,嫡女要賺錢 作者:墨涵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出了京城,抵達玉靈山後,馬車繼續往前再行約半個時辰,就是首陽山。
相比於玉靈山的盛名,首陽山倒顯得寂寂無名。平日裏來這裏的遊人也很稀少。但實際上,此山的鍾靈毓秀、宜人景致,並不遜色於玉靈山。
而且,在首陽山的山穀中,四季霧靄繚繞,綠植青蓊,溪石山泉,別有雅趣,其中還隱藏著一座恢宏的寺廟,這就是報恩寺。
這座報恩寺是宋夏朝的開國太祖皇帝下旨修建。
據說太祖皇帝出身於農家,他的生母早逝。後來,太祖皇帝打下江山,為了感念母親的生育之恩,就讓風水先生尋址,要為母親建廟供奉香火。
風水先生就尋到了首陽山,選中了這處山穀。太祖皇帝就下旨在山穀中建起這座寺廟,賜名為“報恩寺”。
因此,報恩寺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皇家寺廟。此後,宋夏朝的曆代太後、皇後、妃嬪,乃至皇帝、皇子和公主,祈福都是來這裏。
因為寺廟裏來來去去的隻有皇室中人,再加上人們普遍都對皇室懷有畏懼之心,所以它的名氣並不像玉靈山上的圓通寺那樣大,香火也不如圓通寺那般鼎盛。
不過,報恩寺的方丈,卻是宋夏朝赫赫有名的得道高僧普濟大師。
顧錦行在馬車裏昏昏欲睡。
除了她坐的這輛馬車,後麵還跟著一輛馬車。後麵的馬車裏裝載著五百個供餅。
顧錦行不想走這一趟,但是她又不想得罪了太子蒼舒。雖然明知道太子讓她來見一麵可能沒有安什麽好心,但她還是來了。
因為,有些事情是躲不過的。
三皇子蒼北莫名其妙地失蹤,湯太師和他的嫡孫湯煒也一夜蒸發,緊接著汪祖南舉家離京,要說這裏麵沒有關聯,顧錦行是絲毫不信的。
這些原本也同她無關。
隻是,汪祖南離京前,把如意坊的部分股份轉到了她的名下,顧錦行一躍成為如意坊的大股東。隨後,她就發現在如意坊的周圍,布滿東宮的眼線。
不止如意坊,還有錦味軒、什錦鹵味坊、錦茗閣的周圍都有東宮的眼線。
織錦坊和霓裳閣,因為都有歐陽澄溪的股份,東宮也許是忌憚歐陽家,才沒有明目張膽布下眼線。
太子,他究竟要做什麽?
顧錦行旋即又想到諸葛家,還有那個已經瘋了的諸葛蓉。好吧,她和諸葛家已經結下了仇,這是不是意味著她已經和皇後、太子也結下了仇?
要為諸葛蓉報仇麽?想必東宮不會那麽蠢吧!
顧錦行的馬車剛行駛到首陽山的山麓,還未抵達山門,就被人攔了下來。
木鳳掀開車簾,朝攔車的人望了一眼,迅速放下車簾,附在顧錦行的耳邊小聲道:“小姐,是宮中的侍衛。”
顧錦行點了點頭,“那就在這裏下車吧。”
顧錦行戴上幕籬,從馬車上下來,果然看見一名身穿皇宮侍衛服,挎著腰刀的人攔在前麵。
顧錦行朝皇宮侍衛走去,在距離對方約一米處停下,微微福了福:“這位大哥,民女受人所托,有一車供餅要送去廟裏供佛,能否請大哥行個方便?”
宮中侍衛疑惑地盯著她。
顧錦行轉頭,示意後麵的馬車駛上前來。然後,她掀起車簾,隻見馬車內重疊著五層木箱,每一層木箱裏都整整齊齊地碼放著一百個要用來做供餅的鮮花餅。
“大哥,你看,這些都是要送去報恩寺供佛的。”顧錦行說。
侍衛顯然不知道有這件事,還在猶豫,顧錦行也不著急。她緊了緊身上的披風,就立在馬車旁邊等答複。
就在這裏,她看見一個嬤嬤從山門內走出來,正是五日前見過的那位東宮的徐嬤嬤。
“不必攔著,顧小姐是自己人。”聽了徐嬤嬤的話,宮中的侍衛這才退到一邊。
徐嬤嬤走到顧錦行麵前,客氣地說:“顧小姐,主子正在等你,快快隨我來吧。”
“嬤嬤,你看這一車供餅……”顧錦行為難地指了指馬車。
“哎喲,老奴還差點忘記了,顧小姐,得虧你提醒!”
徐嬤嬤拍了拍自己的腦門,隨即招呼侍衛把五箱供餅直接送進廟裏的佛堂。
“顧小姐,請隨老身來!”徐嬤嬤笑容可掬地道。
顧錦行撩起幕籬下的麵紗,轉頭朝木鳳和木青二人使了個眼色。於是,木鳳跟在顧錦行身後,隨著徐嬤嬤往山門內走去。
木青則退至一旁,趁著無人注意之時隱身而去。
因為受皇家寺廟的加持,首陽山長年都有人打理,每一處布局都不失園林的精致典雅。而且上山下山的道路也被修建得平整開闊。
跟著徐嬤嬤,走進半山腰處的一座涼亭,“顧小姐,你先在這裏歇一歇。娘娘正在祈福,老奴先去看一看。”
“不礙事,嬤嬤你去忙吧。”顧錦行溫聲道。
“顧小姐放心,老奴去去就來。”徐嬤嬤說完後就匆匆走了。
顧錦行摘下頭上的幕籬,尋了一個視野開閣的角度坐了下來。首陽山並不高,從這裏既能一覽無餘地俯瞰山穀,也能毫無阻礙地仰觀山巔。
而此時的山穀中,從那座氣勢恢宏的寺廟裏,傳出了鍾聲、唱經聲,能看見繚繚飄出的香霧。
這時,從顧錦行身後背對的林子裏傳出兩聲鳥叫。木鳳警惕地朝四周看了一眼。隨後又是數聲鳥叫。
木鳳彎腰附在顧錦行的耳邊,“小姐,木青傳信,山中四處都有宮中侍衛。咱們盡量離山門近些,方便脫身。”
顧錦行點點頭,重新戴上幕籬,起身又沿著來時的路往山門處走去。
她也是頭一回來首陽山。進了山門之後,才驚覺自己實在是太大意,太冒險了。因為這裏四周都是東宮和皇後的人,竟見不著一個尋常百姓,由不得顧錦行不防。
但是,顧錦行還沒走出多遠,就被攔下了。
“顧小姐請留步。”太子蒼舒站在了她的麵前。
看見太子並不意外,畢竟是他約她來此見麵的,不過顧錦行的心裏還是稍微有些緊張。
“太子殿下,”她朝蒼舒福了福身。
蒼舒望著她,目光看似無害,實則在無形中讓顧錦行感覺到了一種陰鷙的威壓。
“還未見著孤,顧小姐何故就要離去?”蒼舒問。
顧錦行迅速讓自己鎮定下來,“太子殿下,您誤會了,民女不是要離去,隻是初次來這裏,想要在四周好生看一看。”
相比於玉靈山的盛名,首陽山倒顯得寂寂無名。平日裏來這裏的遊人也很稀少。但實際上,此山的鍾靈毓秀、宜人景致,並不遜色於玉靈山。
而且,在首陽山的山穀中,四季霧靄繚繞,綠植青蓊,溪石山泉,別有雅趣,其中還隱藏著一座恢宏的寺廟,這就是報恩寺。
這座報恩寺是宋夏朝的開國太祖皇帝下旨修建。
據說太祖皇帝出身於農家,他的生母早逝。後來,太祖皇帝打下江山,為了感念母親的生育之恩,就讓風水先生尋址,要為母親建廟供奉香火。
風水先生就尋到了首陽山,選中了這處山穀。太祖皇帝就下旨在山穀中建起這座寺廟,賜名為“報恩寺”。
因此,報恩寺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皇家寺廟。此後,宋夏朝的曆代太後、皇後、妃嬪,乃至皇帝、皇子和公主,祈福都是來這裏。
因為寺廟裏來來去去的隻有皇室中人,再加上人們普遍都對皇室懷有畏懼之心,所以它的名氣並不像玉靈山上的圓通寺那樣大,香火也不如圓通寺那般鼎盛。
不過,報恩寺的方丈,卻是宋夏朝赫赫有名的得道高僧普濟大師。
顧錦行在馬車裏昏昏欲睡。
除了她坐的這輛馬車,後麵還跟著一輛馬車。後麵的馬車裏裝載著五百個供餅。
顧錦行不想走這一趟,但是她又不想得罪了太子蒼舒。雖然明知道太子讓她來見一麵可能沒有安什麽好心,但她還是來了。
因為,有些事情是躲不過的。
三皇子蒼北莫名其妙地失蹤,湯太師和他的嫡孫湯煒也一夜蒸發,緊接著汪祖南舉家離京,要說這裏麵沒有關聯,顧錦行是絲毫不信的。
這些原本也同她無關。
隻是,汪祖南離京前,把如意坊的部分股份轉到了她的名下,顧錦行一躍成為如意坊的大股東。隨後,她就發現在如意坊的周圍,布滿東宮的眼線。
不止如意坊,還有錦味軒、什錦鹵味坊、錦茗閣的周圍都有東宮的眼線。
織錦坊和霓裳閣,因為都有歐陽澄溪的股份,東宮也許是忌憚歐陽家,才沒有明目張膽布下眼線。
太子,他究竟要做什麽?
顧錦行旋即又想到諸葛家,還有那個已經瘋了的諸葛蓉。好吧,她和諸葛家已經結下了仇,這是不是意味著她已經和皇後、太子也結下了仇?
要為諸葛蓉報仇麽?想必東宮不會那麽蠢吧!
顧錦行的馬車剛行駛到首陽山的山麓,還未抵達山門,就被人攔了下來。
木鳳掀開車簾,朝攔車的人望了一眼,迅速放下車簾,附在顧錦行的耳邊小聲道:“小姐,是宮中的侍衛。”
顧錦行點了點頭,“那就在這裏下車吧。”
顧錦行戴上幕籬,從馬車上下來,果然看見一名身穿皇宮侍衛服,挎著腰刀的人攔在前麵。
顧錦行朝皇宮侍衛走去,在距離對方約一米處停下,微微福了福:“這位大哥,民女受人所托,有一車供餅要送去廟裏供佛,能否請大哥行個方便?”
宮中侍衛疑惑地盯著她。
顧錦行轉頭,示意後麵的馬車駛上前來。然後,她掀起車簾,隻見馬車內重疊著五層木箱,每一層木箱裏都整整齊齊地碼放著一百個要用來做供餅的鮮花餅。
“大哥,你看,這些都是要送去報恩寺供佛的。”顧錦行說。
侍衛顯然不知道有這件事,還在猶豫,顧錦行也不著急。她緊了緊身上的披風,就立在馬車旁邊等答複。
就在這裏,她看見一個嬤嬤從山門內走出來,正是五日前見過的那位東宮的徐嬤嬤。
“不必攔著,顧小姐是自己人。”聽了徐嬤嬤的話,宮中的侍衛這才退到一邊。
徐嬤嬤走到顧錦行麵前,客氣地說:“顧小姐,主子正在等你,快快隨我來吧。”
“嬤嬤,你看這一車供餅……”顧錦行為難地指了指馬車。
“哎喲,老奴還差點忘記了,顧小姐,得虧你提醒!”
徐嬤嬤拍了拍自己的腦門,隨即招呼侍衛把五箱供餅直接送進廟裏的佛堂。
“顧小姐,請隨老身來!”徐嬤嬤笑容可掬地道。
顧錦行撩起幕籬下的麵紗,轉頭朝木鳳和木青二人使了個眼色。於是,木鳳跟在顧錦行身後,隨著徐嬤嬤往山門內走去。
木青則退至一旁,趁著無人注意之時隱身而去。
因為受皇家寺廟的加持,首陽山長年都有人打理,每一處布局都不失園林的精致典雅。而且上山下山的道路也被修建得平整開闊。
跟著徐嬤嬤,走進半山腰處的一座涼亭,“顧小姐,你先在這裏歇一歇。娘娘正在祈福,老奴先去看一看。”
“不礙事,嬤嬤你去忙吧。”顧錦行溫聲道。
“顧小姐放心,老奴去去就來。”徐嬤嬤說完後就匆匆走了。
顧錦行摘下頭上的幕籬,尋了一個視野開閣的角度坐了下來。首陽山並不高,從這裏既能一覽無餘地俯瞰山穀,也能毫無阻礙地仰觀山巔。
而此時的山穀中,從那座氣勢恢宏的寺廟裏,傳出了鍾聲、唱經聲,能看見繚繚飄出的香霧。
這時,從顧錦行身後背對的林子裏傳出兩聲鳥叫。木鳳警惕地朝四周看了一眼。隨後又是數聲鳥叫。
木鳳彎腰附在顧錦行的耳邊,“小姐,木青傳信,山中四處都有宮中侍衛。咱們盡量離山門近些,方便脫身。”
顧錦行點點頭,重新戴上幕籬,起身又沿著來時的路往山門處走去。
她也是頭一回來首陽山。進了山門之後,才驚覺自己實在是太大意,太冒險了。因為這裏四周都是東宮和皇後的人,竟見不著一個尋常百姓,由不得顧錦行不防。
但是,顧錦行還沒走出多遠,就被攔下了。
“顧小姐請留步。”太子蒼舒站在了她的麵前。
看見太子並不意外,畢竟是他約她來此見麵的,不過顧錦行的心裏還是稍微有些緊張。
“太子殿下,”她朝蒼舒福了福身。
蒼舒望著她,目光看似無害,實則在無形中讓顧錦行感覺到了一種陰鷙的威壓。
“還未見著孤,顧小姐何故就要離去?”蒼舒問。
顧錦行迅速讓自己鎮定下來,“太子殿下,您誤會了,民女不是要離去,隻是初次來這裏,想要在四周好生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