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看出端倪
家道中落,嫡女要賺錢 作者:墨涵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錦行在寫這冊新的話本子時,並沒有刻意掩飾她對江妤的同情,也更沒有掩飾她對江二夫人的憤慨。
為了避免給自己和安定侯府惹來麻煩,顧錦行直接把江姓改成了薑姓,江二夫人成了薑二夫人,江二小姐成了薑二小姐,隻是她把江妤的名字換成了薑舒。
因為這本新書還涉及到了歐陽澄溪,所以,她稍微作了一下加工,把歐陽澄溪的名字改成了上官天,把他塑造成了一個既富貴風流,又俠肝義膽的世家公子。
顧錦行一邊塑造著歐陽澄溪這個人物,一邊又暗自唾棄自己。
以她的眼光看,她覺得歐陽澄溪其實就是一個浪蕩公子。
隻是為了能夠跟他順利地合作,賺更多的錢,也為了賄賂歐陽澄溪幫自己隱瞞身份,顧錦行才得不違心將他“美化”一番。
想到這裏,顧錦行暗暗“呸”了一聲,又自言自語吐槽了歐陽澄溪幾句。
不料她的這幾句話,以及這個動作都被隱在暗處的木乙和木丁看在眼裏,聽在耳中,同時也被歐陽澄溪暗中派來的隱衛看見聽到了。
木乙和木丁相視一笑,歐陽澄溪的隱衛自然趕緊跑回去打小報告。
當然,這些顧錦行就不知道了。
另外,顧錦行還把陳南風的名字改成了改成程豐。
顧錦行一邊寫她的話本子,一邊在心裏默默地念叨著:
她如今還人小力微,隻能通過這樣的方式替黃氏向江二夫人複仇,為當年的舊事給黃氏求一個公道,以慰告黃氏的在天之靈。
同時,顧錦行又想起了在她的頭腦中,那段已經塵封了很長時間的記憶。
當年,她的同胞兄長,黃氏唯一的嫡子在十歲那年夭折,人人都以為是死於意外,其實不是,隻有顧錦行知道,嫡親哥哥死於顧濤和顧媚的聯手算計之下。
顧錦行想了又想,把這一件舊事也想辦法添加進了新的內容中。
既然以她如今的力量無法再去仔細追究當年之事,但是為當事人收一些利息想必也不過分。
寫完之後,顧錦行立刻就派遣木乙把新書稿送去給了歐陽澄溪。
歐陽澄溪在看了書稿之後,照樣驚歎了一番,然後把書稿拿給陳慶火速印出了三千冊,給文寶齋送去兩千冊,餘下的一千冊又分給了京城其他書肆。
於是,繼話本子《姻緣錯》之後,作者署名為“百曉生”的另外一冊新的話本子《長恨天》再度火爆宋夏京城,所有高門貴婦、閨閣小姐幾乎人手一冊。
而且,據說這兩冊話本子,最後竟然還被送進了宮中,驚動來皇後、靜妃、淑妃、德妃等一幹人。
據說在得知這兩冊話本子都是歐陽澄溪讓人印的之後,靜妃特地讓人知會歐陽澄溪,給宮裏多做一些。
和《姻緣錯》一樣,《長恨天》也在國子監、白鹿書院等地被年輕的學子們暗中傳閱。
與此同時,在臨江侯府二房的院子中,江一山臉色鐵青地在書房裏來回踱步,坐立不安。
看著被自己扔在桌上,已經撕得七零八落的話本子《長恨天》,想到近日裏聽來的那些傳聞,江一山心裏的氣就不打一處出。
他越想越生氣,最後幹脆抓起書向江二夫人的房裏走去。
此時,江二夫人也剛剛聽完了李嬤嬤從外麵打探得來的消息。她的麵色一下就變得很難看,目光裏掠過掩飾不住的驚惶。
“嬤嬤……”江二夫人抓住李嬤嬤的手正想要說話,就見江一山突然而至,看向她的目光充滿火氣。
江一山是一個溫和的人,在江二夫人的印象中,他難得發一次脾氣。
所以,看見江一山很生氣,江二夫人隱約猜到了什麽,眼裏很快就流露出一絲畏懼情緒。
江二夫人顧不上和李嬤嬤要說的話,急忙起身相迎,“老爺,你今日不是去書院了嗎?怎麽這麽早就回來了?”
江一山將手中的話本子怒氣衝衝地砸向江二夫人:“你看看!你看看!你好生給我看看!這裏麵寫的是不是你和妤兒的事?!”
江二夫人大驚失色,嚇得渾身都哆嗦起來。
話說江一山又是怎麽將《長恨天》和江二夫人、江妤聯係起來的呢?這還得再說一下歐陽澄溪。
歐陽澄溪在暗處有一個情報網,京城許多事情,尤其涉及皇家、各家高門大戶,以及還很有可能會同他有牽連的一些事情,基本上都會被送上他的案頭。
因此,他對臨江侯府和江妤、顧家的那些事差不多都一清二楚。
當他一翻閱顧錦行新寫的話本子,頓時就明白過來。
於是,一雙狐狸眼睛轉了幾下後,本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精神,他很快就想出了一肚子“壞水”。
當然,也是為了給顧錦行新寫的話本子《長恨天》推波助瀾,歐陽澄溪讓人暗中把江二夫人、江妤和顧家的那些事散播到了書院。
還尤其重點傳了江二夫人和江妤在圓通寺裏對歐陽澄溪的那番算計。
江一山雖然出身臨江侯府,但是他隻喜歡念書,做一些學問,對功名沒有絲毫興趣。
在嫡兄江一清承襲了臨江侯府的爵位後,江一山就去了白鹿書院,做了書院裏的一名夫子。
自然,歐陽澄溪故意讓人散播到書院裏的那些事情,自然也是被江一山知曉了。
真正讓江一山感到困窘和羞恥的是:書院裏的人竟然很快就將歐陽澄溪故意散播進去的消息,同《姻緣錯》和《長恨天》這兩冊話本子聯係到了一起。
讀書人最擅長於引經據典,追根究底。於是,在歐陽澄溪的故意誘導下,他們很快就將目光聚焦到了臨江侯府的江二夫人、江二小姐身上。
江一山自然也清楚其中原委。初始時,他還不願意相信,以為這是臨江侯府的政敵抑或仇家故意整出來,其目的是為了用來惡心他們的一出鬧劇。
但是,當江一山自己將坊間傳聞同話本子中的內容結合起來審視時,他突然覺得這或許並非是一場空穴來風。
為了避免給自己和安定侯府惹來麻煩,顧錦行直接把江姓改成了薑姓,江二夫人成了薑二夫人,江二小姐成了薑二小姐,隻是她把江妤的名字換成了薑舒。
因為這本新書還涉及到了歐陽澄溪,所以,她稍微作了一下加工,把歐陽澄溪的名字改成了上官天,把他塑造成了一個既富貴風流,又俠肝義膽的世家公子。
顧錦行一邊塑造著歐陽澄溪這個人物,一邊又暗自唾棄自己。
以她的眼光看,她覺得歐陽澄溪其實就是一個浪蕩公子。
隻是為了能夠跟他順利地合作,賺更多的錢,也為了賄賂歐陽澄溪幫自己隱瞞身份,顧錦行才得不違心將他“美化”一番。
想到這裏,顧錦行暗暗“呸”了一聲,又自言自語吐槽了歐陽澄溪幾句。
不料她的這幾句話,以及這個動作都被隱在暗處的木乙和木丁看在眼裏,聽在耳中,同時也被歐陽澄溪暗中派來的隱衛看見聽到了。
木乙和木丁相視一笑,歐陽澄溪的隱衛自然趕緊跑回去打小報告。
當然,這些顧錦行就不知道了。
另外,顧錦行還把陳南風的名字改成了改成程豐。
顧錦行一邊寫她的話本子,一邊在心裏默默地念叨著:
她如今還人小力微,隻能通過這樣的方式替黃氏向江二夫人複仇,為當年的舊事給黃氏求一個公道,以慰告黃氏的在天之靈。
同時,顧錦行又想起了在她的頭腦中,那段已經塵封了很長時間的記憶。
當年,她的同胞兄長,黃氏唯一的嫡子在十歲那年夭折,人人都以為是死於意外,其實不是,隻有顧錦行知道,嫡親哥哥死於顧濤和顧媚的聯手算計之下。
顧錦行想了又想,把這一件舊事也想辦法添加進了新的內容中。
既然以她如今的力量無法再去仔細追究當年之事,但是為當事人收一些利息想必也不過分。
寫完之後,顧錦行立刻就派遣木乙把新書稿送去給了歐陽澄溪。
歐陽澄溪在看了書稿之後,照樣驚歎了一番,然後把書稿拿給陳慶火速印出了三千冊,給文寶齋送去兩千冊,餘下的一千冊又分給了京城其他書肆。
於是,繼話本子《姻緣錯》之後,作者署名為“百曉生”的另外一冊新的話本子《長恨天》再度火爆宋夏京城,所有高門貴婦、閨閣小姐幾乎人手一冊。
而且,據說這兩冊話本子,最後竟然還被送進了宮中,驚動來皇後、靜妃、淑妃、德妃等一幹人。
據說在得知這兩冊話本子都是歐陽澄溪讓人印的之後,靜妃特地讓人知會歐陽澄溪,給宮裏多做一些。
和《姻緣錯》一樣,《長恨天》也在國子監、白鹿書院等地被年輕的學子們暗中傳閱。
與此同時,在臨江侯府二房的院子中,江一山臉色鐵青地在書房裏來回踱步,坐立不安。
看著被自己扔在桌上,已經撕得七零八落的話本子《長恨天》,想到近日裏聽來的那些傳聞,江一山心裏的氣就不打一處出。
他越想越生氣,最後幹脆抓起書向江二夫人的房裏走去。
此時,江二夫人也剛剛聽完了李嬤嬤從外麵打探得來的消息。她的麵色一下就變得很難看,目光裏掠過掩飾不住的驚惶。
“嬤嬤……”江二夫人抓住李嬤嬤的手正想要說話,就見江一山突然而至,看向她的目光充滿火氣。
江一山是一個溫和的人,在江二夫人的印象中,他難得發一次脾氣。
所以,看見江一山很生氣,江二夫人隱約猜到了什麽,眼裏很快就流露出一絲畏懼情緒。
江二夫人顧不上和李嬤嬤要說的話,急忙起身相迎,“老爺,你今日不是去書院了嗎?怎麽這麽早就回來了?”
江一山將手中的話本子怒氣衝衝地砸向江二夫人:“你看看!你看看!你好生給我看看!這裏麵寫的是不是你和妤兒的事?!”
江二夫人大驚失色,嚇得渾身都哆嗦起來。
話說江一山又是怎麽將《長恨天》和江二夫人、江妤聯係起來的呢?這還得再說一下歐陽澄溪。
歐陽澄溪在暗處有一個情報網,京城許多事情,尤其涉及皇家、各家高門大戶,以及還很有可能會同他有牽連的一些事情,基本上都會被送上他的案頭。
因此,他對臨江侯府和江妤、顧家的那些事差不多都一清二楚。
當他一翻閱顧錦行新寫的話本子,頓時就明白過來。
於是,一雙狐狸眼睛轉了幾下後,本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精神,他很快就想出了一肚子“壞水”。
當然,也是為了給顧錦行新寫的話本子《長恨天》推波助瀾,歐陽澄溪讓人暗中把江二夫人、江妤和顧家的那些事散播到了書院。
還尤其重點傳了江二夫人和江妤在圓通寺裏對歐陽澄溪的那番算計。
江一山雖然出身臨江侯府,但是他隻喜歡念書,做一些學問,對功名沒有絲毫興趣。
在嫡兄江一清承襲了臨江侯府的爵位後,江一山就去了白鹿書院,做了書院裏的一名夫子。
自然,歐陽澄溪故意讓人散播到書院裏的那些事情,自然也是被江一山知曉了。
真正讓江一山感到困窘和羞恥的是:書院裏的人竟然很快就將歐陽澄溪故意散播進去的消息,同《姻緣錯》和《長恨天》這兩冊話本子聯係到了一起。
讀書人最擅長於引經據典,追根究底。於是,在歐陽澄溪的故意誘導下,他們很快就將目光聚焦到了臨江侯府的江二夫人、江二小姐身上。
江一山自然也清楚其中原委。初始時,他還不願意相信,以為這是臨江侯府的政敵抑或仇家故意整出來,其目的是為了用來惡心他們的一出鬧劇。
但是,當江一山自己將坊間傳聞同話本子中的內容結合起來審視時,他突然覺得這或許並非是一場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