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出嫁
家道中落,嫡女要賺錢 作者:墨涵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著顧錦行的托付,嚴二夫人用心替顧秀和顧麗尋了兩戶人家。
一個是名叫殷潤澤的舉人。
殷家原本也是顯貴人家,隻是後來家道中落。
如今,殷公子的父親是鴻臚寺右寺丞,從六品,正是鴻臚寺少卿嚴允正的下屬。
因此,殷夫人同嚴二夫人有些來往。每逢年節,殷夫人都要來侯府拜見嚴二夫人,送上各種節禮。
殷家雖然已經大不如從前,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家境還算得上富裕。
更重要的是,殷家後宅簡單。殷大人隻有一個正妻,沒有姨娘妾侍,膝下也隻有嫡出的一子一女。唯一的兒子便是殷潤澤。
殷潤澤有讀書天份,十五歲考進國子監,十七歲就中了舉人,正在準備三年後的會試。年紀也隻比顧秀、顧麗兩姐妹大一歲。
相看一番後,殷夫人便為兒子定下了顧秀,交換了八字庚貼,過了聘禮,約定在開春之後的三月將顧秀迎進門。
另一個是翰林苑編修陳大人家的小兒子陳恩書。
雖然陳大人的官職不高,但陳家世代都是讀書人,也是書香門第,清貴人家。
和殷家一樣,陳家也是勝在後宅幹淨。陳大人雖說有一名小妾,卻沒有庶子庶女,嫡妻當家,三個兒女也都是嫡出。
嚴二夫人正是看中這點,才將顧麗說給了陳家幼子陳恩書。陳恩書十八歲,長顧麗兩歲。
相過了親,陳夫人對顧麗也極滿意,又是嚴二夫人保媒,當場便交換了庚貼,數日後就過了聘禮,婚期也定在了來年開春之後。
因著顧秀、顧麗是雙生胎,在嚴二夫人的建議下,殷家和陳家便將婚期都定在了同一天。
顧秀、顧麗的親事定了下來,且許的又都是不錯的人家,夫家的家境殷實,嫁過去還都是為人正妻,肖姨娘自然很高興,
顧錦行倒也沒有食言,將顧秀和顧麗的婚事托付給了嚴二夫人後,她自己又為這兩個庶出的小姑姑各置辦了一些嫁妝。
殷家和陳家各給了十二抬聘禮,顧錦行讓肖姨娘將聘禮都充作嫁妝。肖姨娘另外給兩個女兒各備了八抬嫁妝,顧錦行又分別添了四抬,顧秀、顧麗兩姐妹就各有二十四抬嫁妝。
對殷家和陳家來說,二十四抬嫁妝已經不薄。
在二十四抬嫁妝之外,顧錦行又給顧秀、顧麗各補貼了一百兩銀子。
肖姨娘對顧錦行更加感激不盡。
隨後,顧秀、顧麗二人便忙著繡自己的嫁衣,肖姨娘時不時地也幫忙縫幾針線,繡幾針花樣。
德昭二十二年三月,春暖花開,顧秀和顧麗的婚期也到了。
顧之衍諸事不管,將顧秀和顧麗二人的婚事扔給繼妻劉氏操辦。
劉氏也不盡心。當顧錦行讓秦嬤嬤前去顧府查看時,見劉氏對二人大婚當日的諸多事宜都還未作安排。
顧錦行得知後,便同嚴二夫人商量,在顧宅旁邊另置了一座二進院落的小宅子,取名“錦園”,讓肖姨娘帶著顧秀、顧麗搬了進去。
顧之衍不管,劉氏自然巴不得肖姨娘從顧宅裏搬走,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嚴二夫人隨後安排了幾名婆子、丫鬟和管事前去幫忙操辦婚事,又給了三百兩銀子讓添置東西,終究是把顧秀、顧麗姐妹二人風風光光地嫁了出去。
顧秀和顧麗三日後回門,顧錦行一大早就帶著顧安鴻和顧安飛去了錦園。嚴二夫人放心不下,讓嚴鈺和嚴京也一起跟了過去。
顧秀、顧麗對顧錦行自然感激。
隻是顧錦行同這兩個庶出的小姑姑一向都沒怎麽相處過,又隔著輩份和年齡的差距,相見更覺得無話可說。
顧錦行隻是稍稍應酬了幾句,顧秀和顧麗倒也理解,寒喧之後就去同肖姨娘說私房話,留下顧錦行陪著顧安鴻和顧安飛玩。
殷潤澤和陳恩書兩位姑爺則由嚴鈺和嚴京陪著說話。
令顧錦行意外的是,顧家三房的顧昑、顧昕和顧珠兄妹竟然來了。
顧秀和顧麗出嫁時,顧之衍沒有來,劉氏也沒有來,也無人去通知二房和三房,顧秀和顧麗是被嚴鈺和嚴京送上花轎的。
兄妹三人進了宅子後,顧昑和顧昕直接被帶去了嚴鈺那邊,顧珠則被香蘭領著來見顧錦行。
“三妹,”顧珠先喚了她一聲。
顧錦行笑著望向她:“二姐姐怎麽來了?”
“我同兩位哥哥一起來的。兩位小姑姑成親,三妹也不告訴我們。”顧珠說。
顧錦行不疾不徐地回答道:“我原本是想告訴三叔和三嬸的,隻是肖姨奶奶不讓,她說兩個小姑姑本就是庶出,又分了家,不好再去叨擾三叔三嬸。”
“淨瞎說!庶出又怎樣?分了家又怎樣?那也是我和兩位哥哥的小姑姑。”顧珠似是不滿。
聽了她的話,顧錦行倒是發自真心地笑了,笑得眉眼彎彎。
“二姐姐莫生氣,日後若有事,錦行定會先遣人告知三叔三嬸,也定會讓二姐姐和兩位哥哥知曉。”
顧珠聽見這話便高興了,主動拉起顧錦行的走,“咱們都姓顧,即使分了家,也還是一家人。”
兩人正說著話,就見肖姨娘帶著顧秀和顧麗從廂房中出來。
顧珠忙上前見禮,“肖姨奶奶好,秀姑姑好,麗姑姑好。”
接著,顧珠從跟在身後的婆子手中接過兩個紅漆匣子。她把兩個匣子分別遞到顧秀和顧麗的手中。
“兩位小姑姑,這是父親和母親給你們的添妝。母親讓我對兩位小姑姑說,手頭緊沒有多餘的銀錢,一點微薄的心意還請兩位小姑姑不要嫌棄。”
顧秀、顧麗打開匣子,看見兩個匣子裏各放著一套頭麵、一對手鐲和一對耳墜。雖然東西算不得有多好,倒也是誠意十足。
“三夫人客氣了。請二小姐代我和秀兒、麗兒謝謝三夫人。”肖姨娘說。
隨後,幾人又在一處寒喧了一陣。
因為人少,回門宴也簡單,午時剛過眾人就用完了午膳。繼續歇了一會兒後,殷潤澤和陳恩書便提出告辭。
肖姨娘把顧秀和顧麗送到錦園門口,又是一番千叮嚀萬囑咐。
顧秀、顧麗拜別肖姨娘,又同顧錦行幾人道別後,便坐上馬車離去。
他們離開後不久,顧昑、顧昕、顧珠兄妹三人也告辭。
錦園裏安靜下來。
肖姨娘拿著一個雲錦花紋妝奩匣子來到顧錦行麵前,將匣子遞到顧錦行的手中。
“肖姨奶奶,這是……”顧錦行不解地看著她。
“錦丫頭,這裏麵是從前你祖父給妾身的一些首飾,也有一些是你祖母賞給妾身的,還有兩樣是你母親當年嫁進顧家時,給妾身的見麵禮。如今妾身都用不上了,想把它們都留給你,還望你不要嫌棄。”
“不……肖姨奶奶,你還是把它們分給兩位小姑姑吧。”顧錦行忙推辭。
肖姨娘固執地搖搖頭。
“錦丫頭,秀兒和麗兒能得到這兩門親事,多虧了你和你姨母。你還給了她們嫁妝,給了她們伴身的銀子,讓她們風光出嫁,做人正妻,妾身已經放心了。你和你姨母對妾身的恩情,妾身無以為報。這些東西恐也入不了你的眼。你留著,想你祖父、祖母、母親的時候,可以打開看看,就權當作個念想。”
“肖姨奶奶……”
肖姨娘繼續說:“你祖父走的時候,秀兒和麗兒才八歲,轉眼已經過去了七年。這七年裏,太夫人走了,大夫人也走了,顧家的天已經變了,妾身也不想再繼續留在這裏了。”
顧錦行吃了一驚,“肖姨奶奶想要去哪裏?”
“妾身想去玉靈庵。”肖姨娘輕身道。
“不行!”顧錦行脫口而出。
肖姨娘似是沒有想到顧錦行會反對,詫異地瞧著她。
顧錦行斟酌道:“肖姨奶奶,你惹是去了玉靈庵,日後你和兩位小姑姑要見麵恐怕不會太方便。肖姨奶奶日後不如就住在這裏,我再留個婆子在這裏陪你。”
肖姨娘很意外,有些不敢相信,“那……那怎麽行,這園子是你的……”
“肖姨奶奶,你就安心住在這裏。這園子我暫時也沒有別的用途,你就權當是在幫我看守園子。”
見肖姨娘神色猶豫,顧錦行明白她的心思,直接打消她的顧慮,一錘定音。
一個是名叫殷潤澤的舉人。
殷家原本也是顯貴人家,隻是後來家道中落。
如今,殷公子的父親是鴻臚寺右寺丞,從六品,正是鴻臚寺少卿嚴允正的下屬。
因此,殷夫人同嚴二夫人有些來往。每逢年節,殷夫人都要來侯府拜見嚴二夫人,送上各種節禮。
殷家雖然已經大不如從前,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家境還算得上富裕。
更重要的是,殷家後宅簡單。殷大人隻有一個正妻,沒有姨娘妾侍,膝下也隻有嫡出的一子一女。唯一的兒子便是殷潤澤。
殷潤澤有讀書天份,十五歲考進國子監,十七歲就中了舉人,正在準備三年後的會試。年紀也隻比顧秀、顧麗兩姐妹大一歲。
相看一番後,殷夫人便為兒子定下了顧秀,交換了八字庚貼,過了聘禮,約定在開春之後的三月將顧秀迎進門。
另一個是翰林苑編修陳大人家的小兒子陳恩書。
雖然陳大人的官職不高,但陳家世代都是讀書人,也是書香門第,清貴人家。
和殷家一樣,陳家也是勝在後宅幹淨。陳大人雖說有一名小妾,卻沒有庶子庶女,嫡妻當家,三個兒女也都是嫡出。
嚴二夫人正是看中這點,才將顧麗說給了陳家幼子陳恩書。陳恩書十八歲,長顧麗兩歲。
相過了親,陳夫人對顧麗也極滿意,又是嚴二夫人保媒,當場便交換了庚貼,數日後就過了聘禮,婚期也定在了來年開春之後。
因著顧秀、顧麗是雙生胎,在嚴二夫人的建議下,殷家和陳家便將婚期都定在了同一天。
顧秀、顧麗的親事定了下來,且許的又都是不錯的人家,夫家的家境殷實,嫁過去還都是為人正妻,肖姨娘自然很高興,
顧錦行倒也沒有食言,將顧秀和顧麗的婚事托付給了嚴二夫人後,她自己又為這兩個庶出的小姑姑各置辦了一些嫁妝。
殷家和陳家各給了十二抬聘禮,顧錦行讓肖姨娘將聘禮都充作嫁妝。肖姨娘另外給兩個女兒各備了八抬嫁妝,顧錦行又分別添了四抬,顧秀、顧麗兩姐妹就各有二十四抬嫁妝。
對殷家和陳家來說,二十四抬嫁妝已經不薄。
在二十四抬嫁妝之外,顧錦行又給顧秀、顧麗各補貼了一百兩銀子。
肖姨娘對顧錦行更加感激不盡。
隨後,顧秀、顧麗二人便忙著繡自己的嫁衣,肖姨娘時不時地也幫忙縫幾針線,繡幾針花樣。
德昭二十二年三月,春暖花開,顧秀和顧麗的婚期也到了。
顧之衍諸事不管,將顧秀和顧麗二人的婚事扔給繼妻劉氏操辦。
劉氏也不盡心。當顧錦行讓秦嬤嬤前去顧府查看時,見劉氏對二人大婚當日的諸多事宜都還未作安排。
顧錦行得知後,便同嚴二夫人商量,在顧宅旁邊另置了一座二進院落的小宅子,取名“錦園”,讓肖姨娘帶著顧秀、顧麗搬了進去。
顧之衍不管,劉氏自然巴不得肖姨娘從顧宅裏搬走,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嚴二夫人隨後安排了幾名婆子、丫鬟和管事前去幫忙操辦婚事,又給了三百兩銀子讓添置東西,終究是把顧秀、顧麗姐妹二人風風光光地嫁了出去。
顧秀和顧麗三日後回門,顧錦行一大早就帶著顧安鴻和顧安飛去了錦園。嚴二夫人放心不下,讓嚴鈺和嚴京也一起跟了過去。
顧秀、顧麗對顧錦行自然感激。
隻是顧錦行同這兩個庶出的小姑姑一向都沒怎麽相處過,又隔著輩份和年齡的差距,相見更覺得無話可說。
顧錦行隻是稍稍應酬了幾句,顧秀和顧麗倒也理解,寒喧之後就去同肖姨娘說私房話,留下顧錦行陪著顧安鴻和顧安飛玩。
殷潤澤和陳恩書兩位姑爺則由嚴鈺和嚴京陪著說話。
令顧錦行意外的是,顧家三房的顧昑、顧昕和顧珠兄妹竟然來了。
顧秀和顧麗出嫁時,顧之衍沒有來,劉氏也沒有來,也無人去通知二房和三房,顧秀和顧麗是被嚴鈺和嚴京送上花轎的。
兄妹三人進了宅子後,顧昑和顧昕直接被帶去了嚴鈺那邊,顧珠則被香蘭領著來見顧錦行。
“三妹,”顧珠先喚了她一聲。
顧錦行笑著望向她:“二姐姐怎麽來了?”
“我同兩位哥哥一起來的。兩位小姑姑成親,三妹也不告訴我們。”顧珠說。
顧錦行不疾不徐地回答道:“我原本是想告訴三叔和三嬸的,隻是肖姨奶奶不讓,她說兩個小姑姑本就是庶出,又分了家,不好再去叨擾三叔三嬸。”
“淨瞎說!庶出又怎樣?分了家又怎樣?那也是我和兩位哥哥的小姑姑。”顧珠似是不滿。
聽了她的話,顧錦行倒是發自真心地笑了,笑得眉眼彎彎。
“二姐姐莫生氣,日後若有事,錦行定會先遣人告知三叔三嬸,也定會讓二姐姐和兩位哥哥知曉。”
顧珠聽見這話便高興了,主動拉起顧錦行的走,“咱們都姓顧,即使分了家,也還是一家人。”
兩人正說著話,就見肖姨娘帶著顧秀和顧麗從廂房中出來。
顧珠忙上前見禮,“肖姨奶奶好,秀姑姑好,麗姑姑好。”
接著,顧珠從跟在身後的婆子手中接過兩個紅漆匣子。她把兩個匣子分別遞到顧秀和顧麗的手中。
“兩位小姑姑,這是父親和母親給你們的添妝。母親讓我對兩位小姑姑說,手頭緊沒有多餘的銀錢,一點微薄的心意還請兩位小姑姑不要嫌棄。”
顧秀、顧麗打開匣子,看見兩個匣子裏各放著一套頭麵、一對手鐲和一對耳墜。雖然東西算不得有多好,倒也是誠意十足。
“三夫人客氣了。請二小姐代我和秀兒、麗兒謝謝三夫人。”肖姨娘說。
隨後,幾人又在一處寒喧了一陣。
因為人少,回門宴也簡單,午時剛過眾人就用完了午膳。繼續歇了一會兒後,殷潤澤和陳恩書便提出告辭。
肖姨娘把顧秀和顧麗送到錦園門口,又是一番千叮嚀萬囑咐。
顧秀、顧麗拜別肖姨娘,又同顧錦行幾人道別後,便坐上馬車離去。
他們離開後不久,顧昑、顧昕、顧珠兄妹三人也告辭。
錦園裏安靜下來。
肖姨娘拿著一個雲錦花紋妝奩匣子來到顧錦行麵前,將匣子遞到顧錦行的手中。
“肖姨奶奶,這是……”顧錦行不解地看著她。
“錦丫頭,這裏麵是從前你祖父給妾身的一些首飾,也有一些是你祖母賞給妾身的,還有兩樣是你母親當年嫁進顧家時,給妾身的見麵禮。如今妾身都用不上了,想把它們都留給你,還望你不要嫌棄。”
“不……肖姨奶奶,你還是把它們分給兩位小姑姑吧。”顧錦行忙推辭。
肖姨娘固執地搖搖頭。
“錦丫頭,秀兒和麗兒能得到這兩門親事,多虧了你和你姨母。你還給了她們嫁妝,給了她們伴身的銀子,讓她們風光出嫁,做人正妻,妾身已經放心了。你和你姨母對妾身的恩情,妾身無以為報。這些東西恐也入不了你的眼。你留著,想你祖父、祖母、母親的時候,可以打開看看,就權當作個念想。”
“肖姨奶奶……”
肖姨娘繼續說:“你祖父走的時候,秀兒和麗兒才八歲,轉眼已經過去了七年。這七年裏,太夫人走了,大夫人也走了,顧家的天已經變了,妾身也不想再繼續留在這裏了。”
顧錦行吃了一驚,“肖姨奶奶想要去哪裏?”
“妾身想去玉靈庵。”肖姨娘輕身道。
“不行!”顧錦行脫口而出。
肖姨娘似是沒有想到顧錦行會反對,詫異地瞧著她。
顧錦行斟酌道:“肖姨奶奶,你惹是去了玉靈庵,日後你和兩位小姑姑要見麵恐怕不會太方便。肖姨奶奶日後不如就住在這裏,我再留個婆子在這裏陪你。”
肖姨娘很意外,有些不敢相信,“那……那怎麽行,這園子是你的……”
“肖姨奶奶,你就安心住在這裏。這園子我暫時也沒有別的用途,你就權當是在幫我看守園子。”
見肖姨娘神色猶豫,顧錦行明白她的心思,直接打消她的顧慮,一錘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