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買宅
家道中落,嫡女要賺錢 作者:墨涵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意坊是在兩年前開的,地點就在牌樓正街。
三年前,如意花結在汪家的胭脂鋪子裏賣火之後,汪祖南就有意單開一家鋪子來經營如意花結。
但是顧錦行深知“欲速不達”的道理,有意放慢了貨源的供給速度。
汪祖南見貨源跟不上,隻好作罷。
但是令汪祖南意外的是,鋪子裏的貨源越是緊缺,反倒賣得越好。
顧錦行每次讓人送來的新貨,幾乎都會在短短兩三天內售罄。
為了騰出自己的精力和時間,顧錦行把各種如意花結的編織方法,毫無保留地教給了身邊的四個大丫鬟。
在顧錦行的親自指點培訓之下,錦芳、錦瑟、柳梅、春杏很快出師,並挑起了為汪家商行供貨的大梁。
在這期間,顧錦行也在試圖賦予花結更多的用途和寓意,並研究出了一些新型花結的編織方法。
就像壽字結、福字結和蝙蝠結,小的可以用在衣裳上作佩飾,大的可以掛在戶牗、床幃上做裝飾,代表有福有壽,福壽雙全。
顧錦行還編出了囍字結。
囍字結一問世就大受歡迎,還在京城裏流行起來。
每家每戶辦喜事,都要在宅子和洞房裏掛上成雙成對的囍字結,以此圖個吉祥如意。
伴隨著囍字結問世的,還有石榴百子結、同心雙結、彩雲伴月結等,都很受歡迎。
同樣受歡迎的還有年年有餘、喜鵲登枝、蟾宮折掛、魚跳龍門、福桃、壽桃等如意花結。
總之,如意花結,事事如意,寄托了人們對生活、對人事的各種美好祝願和期待。
與此同時,顧錦行每日還會和嚴京、嚴?等人一起去嚴家學堂。
安定侯府重視子孫教育,不僅出資辦族學,還延請了知名大儒。
嚴家除了本家子弟,旁係族人都可以把孩子送進族學接受免費教育。
住在安定侯府中的顧錦行就順帶獲得了這項福利。
就在這樣的歲月靜好中,日子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經過摸索和積累,顧錦行已經能夠遊刃有餘地為汪家商行提供充足的貨源。
汪祖南再次起了單開一個鋪子來賣如意花結的念頭,恰好這時顧錦行也有了同樣的想法,便一拍即合。
經過一番商議,汪祖南負責鋪子和鋪子中的人手,顧錦行供給貨源,汪祖南占六成股,顧錦行占四成股。
俗話說,商人重利輕義。對於要不要把新鋪子的利多給顧錦行兩成,事實上汪祖南是猶豫過的。
但是,他想到顧錦行背靠安定侯府,或許還有些別的原因,汪祖南自己也說不清楚,他最終還是痛快地分出四成股給她。
對於汪祖南能夠分給自己四成股,其實顧錦行也是意外的。
在她的預想中,汪祖南能分給她兩成股就很不錯了。
顧錦行也不矯情,在簽訂契約時,她大大方方地收下了這四成股,順理成章地成為如意坊的二股東。
當時,正好在牌樓正街有一家成衣鋪經營不下去,貼出了租售告示,因其地理位置極好,價錢也合適,汪祖南就作主把它盤了下來,重新修整裝飾一番後,取名為“如意坊”。
如今,如意坊裏的生意已經穩定下來。
顧錦行把錦芳、錦瑟、柳梅和春杏,以及後加入的柳枝,組織成了一個如意花結的“生產團隊”,成為編織如意花結的主力軍。
於是,嚴二夫人又給了顧錦行四個丫鬟:香蘭、香荷、香桃、香菊。
多了四個丫鬟,顧錦行住著的抱廈裏就顯得有些擁擠。顧錦行便尋思著去侯府旁邊租賃一個小院用來作為她的工作室。
等她把這個想法說給嚴二夫人時,嚴二夫人倒也不反對。
“去旁邊租個院子也好,一來有侯府在,會安全一些;二來離我這裏近,若有什麽事情,我也能夠照應,你去來也方便;日後編花結的活計就在那裏做,你也自在一些。”嚴二夫人說。
“謝謝姨母。”顧錦行很感激嚴二夫人對她的理解和支持。
嚴二夫人拉著她的手,輕輕拍了拍,“不是姨母這裏容不得你,隻是你也知道,侯府裏麵畢竟人多嘴雜,也難保沒有別處的眼線,況且這侯府還是你大伯娘當家。你的生意如今也算不得小。要有合適的地方,早些搬出去,也省得你大伯母難做。”
顧錦行點點頭,“姨母,我能夠明白。我和弟弟們,日後都還要靠侯府和姨母的扶持。”
顧錦行仰頭看著嚴二夫人,目光裏流露出孺慕之情。
嚴二夫人的心酸酸澀澀的,“傻孩子,我跟你娘是親姐妹,你和安鴻、安飛是你娘的孩子,自然就是我的孩子。你娘不在了,我這個做姨母的照顧你們也是理所當然。”
隨後,嚴二夫人就讓阮嬤嬤去找外院管事打聽侯府周邊可有院子租賣。
兩日後,外院管事就給阮嬤嬤回了話,說是在距離安定侯府兩百米外的位置,剛好有一座三進的院落要賣出去。
這處三進院落是一位老翰林的宅子。老翰林致仕,準備舉家還鄉,京裏的這座宅子就要空置出來。老翰林便打算把這座宅子賣了換些銀子傍身。
阮嬤嬤回了嚴二夫人後,嚴二夫人當日就親自帶著顧錦行前去看宅子。
等到走進這座宅子,隻見草木葳蕤,一股清幽的氣息撲麵而來。
前院有水池假山,後院有花園菜圃。前後院落中還種植了幾株柿子樹、桂花樹,樹下有石桌石凳。
院子裏還種了葡萄,搭了葡萄架子。在院子的圍牆邊上還種植著許多的竹子。
顧錦行立刻就喜歡上了這裏。嚴二夫人也很是滿意。
“這座宅子要多少銀子?”嚴二夫人問。
“我家老爺打算賣兩千兩銀子。夫人如果誠心要,咱們價錢可以再商量。”梅家的管事說。
嚴二夫人想了想,便說道:“梅老夫人在世時,我與老夫人也見過幾麵,相談甚是得緣。梅老大人的官聲一向清正,我對老大人也很是敬仰。這樣吧,這座宅子我也不壓太多價,你且去問問老大人,一千五百兩銀子可願賣?如若老大人願意,我現在就給銀子。”
“請夫人在此稍候,小的即刻就去回稟老爺。”梅家管事說。
嚴二夫人拉著顧錦行在石凳上坐下來,“你去吧,我們在此歇一歇,賞賞這院中的景。”
於是,梅家的管事低頭告退。很快,梅家的下人又上了茶。
“你看看這裏可好?”嚴二夫人看著顧錦行,笑著問。
顧錦行毫不掩飾欣喜之情,卻又略有一絲遲疑,“姨母,這裏極好,我很喜歡,隻是……”
“無妨,你喜歡買下就是。這座宅子姨母送你!”嚴二夫人爽快地說。
“姨母,這怎麽行!”顧錦行擔心嚴二夫人誤會,急忙說,“姨母,我有銀子,我隻是擔心這宅子大,會不會礙了有心人的眼!”
有前世的經曆,顧錦行自然懂得官商一體的道理,故她對朝政一直暗中關注。
這位梅大人的官聲好,而且學富五車,算得上是當世名儒,在讀書人中聲望很高,一直都是皇子們的拉攏對象。
隻是梅大人在幾位皇子中一直保持中立,算是不折不扣的保皇黨。因此,這座宅子的歸屬不可能不受人關注。
況且這座宅子的位置又好,景色還佳,別說兩千兩銀子,隻要有心人肯要,三千兩銀子恐怕也能賣出去。
所以,顧錦行唯恐她買下這座宅子後會遭人覬覦。
再加上她手中還有如意坊……她還打算繼續做其他生意……
顧錦行把自己的擔憂低聲對嚴二夫人說了,嚴二夫人寬慰她道:“不妨事,你的背後有安定侯府,沒有人敢輕易打主意。”
接著,嚴二夫人又說:“雖然你隻是在侯府寄住,我也不當家,但這些年你大伯母怎樣待你,你也是清楚的。再說老夫人,縱然她待你不如她那幾個親孫女,可憑心而論,倒底也不算薄。所以,若真有那不長眼的撞到眼前來,侯府定會護著你。回頭我也給你姨父說一聲,讓你姨父在外頭替你多加留意打點。”
三年前,如意花結在汪家的胭脂鋪子裏賣火之後,汪祖南就有意單開一家鋪子來經營如意花結。
但是顧錦行深知“欲速不達”的道理,有意放慢了貨源的供給速度。
汪祖南見貨源跟不上,隻好作罷。
但是令汪祖南意外的是,鋪子裏的貨源越是緊缺,反倒賣得越好。
顧錦行每次讓人送來的新貨,幾乎都會在短短兩三天內售罄。
為了騰出自己的精力和時間,顧錦行把各種如意花結的編織方法,毫無保留地教給了身邊的四個大丫鬟。
在顧錦行的親自指點培訓之下,錦芳、錦瑟、柳梅、春杏很快出師,並挑起了為汪家商行供貨的大梁。
在這期間,顧錦行也在試圖賦予花結更多的用途和寓意,並研究出了一些新型花結的編織方法。
就像壽字結、福字結和蝙蝠結,小的可以用在衣裳上作佩飾,大的可以掛在戶牗、床幃上做裝飾,代表有福有壽,福壽雙全。
顧錦行還編出了囍字結。
囍字結一問世就大受歡迎,還在京城裏流行起來。
每家每戶辦喜事,都要在宅子和洞房裏掛上成雙成對的囍字結,以此圖個吉祥如意。
伴隨著囍字結問世的,還有石榴百子結、同心雙結、彩雲伴月結等,都很受歡迎。
同樣受歡迎的還有年年有餘、喜鵲登枝、蟾宮折掛、魚跳龍門、福桃、壽桃等如意花結。
總之,如意花結,事事如意,寄托了人們對生活、對人事的各種美好祝願和期待。
與此同時,顧錦行每日還會和嚴京、嚴?等人一起去嚴家學堂。
安定侯府重視子孫教育,不僅出資辦族學,還延請了知名大儒。
嚴家除了本家子弟,旁係族人都可以把孩子送進族學接受免費教育。
住在安定侯府中的顧錦行就順帶獲得了這項福利。
就在這樣的歲月靜好中,日子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經過摸索和積累,顧錦行已經能夠遊刃有餘地為汪家商行提供充足的貨源。
汪祖南再次起了單開一個鋪子來賣如意花結的念頭,恰好這時顧錦行也有了同樣的想法,便一拍即合。
經過一番商議,汪祖南負責鋪子和鋪子中的人手,顧錦行供給貨源,汪祖南占六成股,顧錦行占四成股。
俗話說,商人重利輕義。對於要不要把新鋪子的利多給顧錦行兩成,事實上汪祖南是猶豫過的。
但是,他想到顧錦行背靠安定侯府,或許還有些別的原因,汪祖南自己也說不清楚,他最終還是痛快地分出四成股給她。
對於汪祖南能夠分給自己四成股,其實顧錦行也是意外的。
在她的預想中,汪祖南能分給她兩成股就很不錯了。
顧錦行也不矯情,在簽訂契約時,她大大方方地收下了這四成股,順理成章地成為如意坊的二股東。
當時,正好在牌樓正街有一家成衣鋪經營不下去,貼出了租售告示,因其地理位置極好,價錢也合適,汪祖南就作主把它盤了下來,重新修整裝飾一番後,取名為“如意坊”。
如今,如意坊裏的生意已經穩定下來。
顧錦行把錦芳、錦瑟、柳梅和春杏,以及後加入的柳枝,組織成了一個如意花結的“生產團隊”,成為編織如意花結的主力軍。
於是,嚴二夫人又給了顧錦行四個丫鬟:香蘭、香荷、香桃、香菊。
多了四個丫鬟,顧錦行住著的抱廈裏就顯得有些擁擠。顧錦行便尋思著去侯府旁邊租賃一個小院用來作為她的工作室。
等她把這個想法說給嚴二夫人時,嚴二夫人倒也不反對。
“去旁邊租個院子也好,一來有侯府在,會安全一些;二來離我這裏近,若有什麽事情,我也能夠照應,你去來也方便;日後編花結的活計就在那裏做,你也自在一些。”嚴二夫人說。
“謝謝姨母。”顧錦行很感激嚴二夫人對她的理解和支持。
嚴二夫人拉著她的手,輕輕拍了拍,“不是姨母這裏容不得你,隻是你也知道,侯府裏麵畢竟人多嘴雜,也難保沒有別處的眼線,況且這侯府還是你大伯娘當家。你的生意如今也算不得小。要有合適的地方,早些搬出去,也省得你大伯母難做。”
顧錦行點點頭,“姨母,我能夠明白。我和弟弟們,日後都還要靠侯府和姨母的扶持。”
顧錦行仰頭看著嚴二夫人,目光裏流露出孺慕之情。
嚴二夫人的心酸酸澀澀的,“傻孩子,我跟你娘是親姐妹,你和安鴻、安飛是你娘的孩子,自然就是我的孩子。你娘不在了,我這個做姨母的照顧你們也是理所當然。”
隨後,嚴二夫人就讓阮嬤嬤去找外院管事打聽侯府周邊可有院子租賣。
兩日後,外院管事就給阮嬤嬤回了話,說是在距離安定侯府兩百米外的位置,剛好有一座三進的院落要賣出去。
這處三進院落是一位老翰林的宅子。老翰林致仕,準備舉家還鄉,京裏的這座宅子就要空置出來。老翰林便打算把這座宅子賣了換些銀子傍身。
阮嬤嬤回了嚴二夫人後,嚴二夫人當日就親自帶著顧錦行前去看宅子。
等到走進這座宅子,隻見草木葳蕤,一股清幽的氣息撲麵而來。
前院有水池假山,後院有花園菜圃。前後院落中還種植了幾株柿子樹、桂花樹,樹下有石桌石凳。
院子裏還種了葡萄,搭了葡萄架子。在院子的圍牆邊上還種植著許多的竹子。
顧錦行立刻就喜歡上了這裏。嚴二夫人也很是滿意。
“這座宅子要多少銀子?”嚴二夫人問。
“我家老爺打算賣兩千兩銀子。夫人如果誠心要,咱們價錢可以再商量。”梅家的管事說。
嚴二夫人想了想,便說道:“梅老夫人在世時,我與老夫人也見過幾麵,相談甚是得緣。梅老大人的官聲一向清正,我對老大人也很是敬仰。這樣吧,這座宅子我也不壓太多價,你且去問問老大人,一千五百兩銀子可願賣?如若老大人願意,我現在就給銀子。”
“請夫人在此稍候,小的即刻就去回稟老爺。”梅家管事說。
嚴二夫人拉著顧錦行在石凳上坐下來,“你去吧,我們在此歇一歇,賞賞這院中的景。”
於是,梅家的管事低頭告退。很快,梅家的下人又上了茶。
“你看看這裏可好?”嚴二夫人看著顧錦行,笑著問。
顧錦行毫不掩飾欣喜之情,卻又略有一絲遲疑,“姨母,這裏極好,我很喜歡,隻是……”
“無妨,你喜歡買下就是。這座宅子姨母送你!”嚴二夫人爽快地說。
“姨母,這怎麽行!”顧錦行擔心嚴二夫人誤會,急忙說,“姨母,我有銀子,我隻是擔心這宅子大,會不會礙了有心人的眼!”
有前世的經曆,顧錦行自然懂得官商一體的道理,故她對朝政一直暗中關注。
這位梅大人的官聲好,而且學富五車,算得上是當世名儒,在讀書人中聲望很高,一直都是皇子們的拉攏對象。
隻是梅大人在幾位皇子中一直保持中立,算是不折不扣的保皇黨。因此,這座宅子的歸屬不可能不受人關注。
況且這座宅子的位置又好,景色還佳,別說兩千兩銀子,隻要有心人肯要,三千兩銀子恐怕也能賣出去。
所以,顧錦行唯恐她買下這座宅子後會遭人覬覦。
再加上她手中還有如意坊……她還打算繼續做其他生意……
顧錦行把自己的擔憂低聲對嚴二夫人說了,嚴二夫人寬慰她道:“不妨事,你的背後有安定侯府,沒有人敢輕易打主意。”
接著,嚴二夫人又說:“雖然你隻是在侯府寄住,我也不當家,但這些年你大伯母怎樣待你,你也是清楚的。再說老夫人,縱然她待你不如她那幾個親孫女,可憑心而論,倒底也不算薄。所以,若真有那不長眼的撞到眼前來,侯府定會護著你。回頭我也給你姨父說一聲,讓你姨父在外頭替你多加留意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