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肖姨娘
家道中落,嫡女要賺錢 作者:墨涵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顧家的境況,黃氏的喪事自然沒有大辦,除了尚有往來的人家,前來吊唁的人也不多。
嚴二夫人哭了兩場,終究不忍心喪事過於簡薄,便讓人請來圓通寺的法師做了三天道場。
黃氏落葬的前一日,顧錦行正在靈堂裏燒紙,不期然地看見劉全引著汪祖南走了進來。
汪祖南走進靈堂,率先對著黃氏的靈位燒了三柱香,拜了幾拜,才轉過身來看著顧錦行說:
“錦侄女節哀,令慈過世固然令人悲痛,你還是要快些振作起來,諸多的事還等你拿主意,相信令慈大人在天之靈,也不願見你頹廢下去。”
汪祖南的話說得委婉,但是顧錦行卻猶如被人當頭棒喝,醒悟過來。
顧府如今沒有了當家夫人,顧之衍也不問事,芳姨娘逢亂作妖,顧府下人幾乎可以說是亂作一團,幸好有嚴二夫人坐鎮彈壓,才勉強維持住了表麵的平靜。
顧錦行先前為黃氏的去世傷心,隻顧著自己悲痛,忽略了顧家還有許多事需要她出手料理:芳姨娘私吞的財物,柳枝的斷指,劉嬤嬤的枉死……她還有兩個幼弟要照顧……還有,多年前兄長的意外,這筆賬也要和二房清算,好讓母親走得安心!
“汪表舅放心,錦行知道該怎麽做,謝謝您的提醒。”顧錦行回答。
接著,顧錦行又向汪祖南行了個大禮,“汪表舅能親自前來吊唁家母,令錦行感激不盡。請汪表舅受錦行一禮!”
“錦侄女不必如此,”汪祖南扶住她,客氣地說,“家母曾經和顧太夫人有舊。當年顧太夫人仙逝,家母正抱恙在身,我也因事遠離京城,竟沒能親自送太夫人一程,實為憾事!今日登府也是奉家母之命,為彌補心中虧欠。”
“汪祖母和汪表舅都有心了,請表舅代為致謝汪祖母。待錦行送走家母,料理完其他諸事,會親自前往汪府叩謝老太太。”
“不急,不急!你先忙這邊的事情,如意坊那裏我會命人看著!”
汪祖南又與顧錦行寒喧一番,方才告辭離去。
汪祖南離開後,顧錦行繼續在靈前待了一會兒,才被秦嬤嬤和柳梅勸著去內室休息。
“小姐,您一宿沒睡,這樣下去哪裏熬得住?前頭有奴婢和秦嬤嬤守著,還有劉叔盯著,您放心,不會出亂子的!您先安心睡上一會兒,奴婢去給您熬點粥。”
柳梅把顧錦行扶到床榻上,強行按著她躺下,給她蓋上被子。
但是顧錦行哪裏睡得著。柳梅出去後,她在床上翻來覆去輾轉了一會兒,又坐了起來,隨後就下床。
她拿出黃氏臨終前留給她的那個盒子。盒子上有機關鎖。顧錦行琢磨了一會兒,發現倒是不難打開。
當機關鎖彈開後,顧錦行掀開蓋子,看見盒裏放著厚厚一遝銀票和鋪子、莊子的地契,莊子在城外,鋪子在城內,都是黃氏僅剩不多的嫁妝。
顧錦行又在盒子裏翻了兩下,竟意外翻出一枚玉佩。
玉佩看起來有些年頭了,式樣已經有些老舊,但是玉的水頭極好,是用一塊上等美玉雕琢出來的。
顧錦行的手指在玉佩上麵摸了摸,摸到了兩個小字。她拿起玉佩,迎著光線細辨,終於看清楚了那兩個小字——青行。
“青行?青行……”顧錦行喃喃道。
這塊玉佩顯然不是黃氏的,更不是顧之衍的,那麽究竟是誰的?青行又是何人?玉佩既然被黃氏放在這裏,對於黃氏的意義肯定也是極重的。
顧錦行不知道,也想不明白這塊玉佩同黃氏的牽連,不過她也沒有過多糾結,而是把玉佩重新放回盒子,然後將盒子妥善收藏了起來。
黃氏落葬後的第二日,顧錦行在禧福苑裏,見到了常年在菊霜苑中深居簡出的肖姨娘。
肖姨娘就是顧老太爺的小妾,顧秀和顧麗的生母。肖姨娘是主動過來找顧錦行的。
看見肖姨娘的那一刻,顧錦行才想起,除了肖姨娘,還有兩個尚未出嫁的小姑住在大房的宅子裏。
“大小姐!”肖姨娘見了顧錦行,倒是沒有端著長輩的架子,而是把顧錦行當主子,自覺地以侍妾的身份行了一個大禮。
“肖姨奶奶有話請講!”受著肖姨娘的禮,顧錦行倒是有些不太自在,畢竟她這具身體的年齡尚不及十歲,縱然靈魂是成年人,也依然隻能被視作小孩。
“大小姐,有件事情妾身想告訴您,和夫人有關!”肖姨娘低聲說。
顧錦行心中一動。“姨奶奶有話直說就是。”
肖姨娘卻沒有直接說,而是看了一眼伺奉在顧錦行身邊的秦嬤嬤和柳梅。顧錦行便道:“秦嬤嬤,柳梅,你們去守著門口,不要讓任何人靠近。”
“是,小姐!”秦嬤嬤和柳梅便一前一後出了內室。
“姨奶奶坐下說。”顧錦行盯著肖姨娘。
肖姨娘便側身坐在了旁邊的一張椅子上,“小姐,這件事情,妾身也是很偶然才聽到的……半年前,小姐回來,定然看見了這個院子後麵種植的幾樹紫荊花。”
肖姨娘對著顧錦行慢慢地說。顧錦行沒有理解她要說什麽,也不接話,隻是盯著她的眼睛。
“那幾樹紫荊,是芳姨娘讓人栽種的,說是孝敬給夫人的,妾身也是聽丫鬟說起來看過一眼,那花兒綻放的時候,煞是好看……”
說到這裏,肖姨娘停了停,捏著手中的絹帕拭了拭唇角。顧錦行仍然盯著她,沒有搭話。
“後來,有一天夜裏,禧秋苑的一個丫鬟來向妾身稟報,說秀兒病了。妾身放心不下,當即就穿上衣,走出菊霜苑,往禧秋苑去。小姐您知道,從菊霜苑到禧秋苑有兩條道,最近的那一條道會經過錦華閣。妾身當時很著急,就走了近道。”
聽到這裏,顧錦行的心竟急劇跳動起來,一種不好的直覺讓她屏息靜氣,將耳朵豎了起來。
“於是,妾身聽見從錦華閣外麵的一株桃樹下,傳來兩個人的對話聲。其中一個人,妾身聽出了她是芳姨娘的大丫鬟紅桃,另外一個卻是陌生男子。因為府裏的下人妾身都認識,妾身很肯定,那個聲音是陌生人的。當時……兩人仿佛是在私會。”
“他們……說了什麽?”顧錦行緊盯著肖姨娘的眼睛眯了眯。
“妾身聽見那名陌生男子說,將紫荊花的花粉采下,撒進寢居室,閉緊窗戶,能誘使咳嗽加劇,再配著什麽藥,後麵的妾身就沒再聽清……第二日,妾去求夫人給秀兒請大夫,正好見著夫人咳嗽……”
嚴二夫人哭了兩場,終究不忍心喪事過於簡薄,便讓人請來圓通寺的法師做了三天道場。
黃氏落葬的前一日,顧錦行正在靈堂裏燒紙,不期然地看見劉全引著汪祖南走了進來。
汪祖南走進靈堂,率先對著黃氏的靈位燒了三柱香,拜了幾拜,才轉過身來看著顧錦行說:
“錦侄女節哀,令慈過世固然令人悲痛,你還是要快些振作起來,諸多的事還等你拿主意,相信令慈大人在天之靈,也不願見你頹廢下去。”
汪祖南的話說得委婉,但是顧錦行卻猶如被人當頭棒喝,醒悟過來。
顧府如今沒有了當家夫人,顧之衍也不問事,芳姨娘逢亂作妖,顧府下人幾乎可以說是亂作一團,幸好有嚴二夫人坐鎮彈壓,才勉強維持住了表麵的平靜。
顧錦行先前為黃氏的去世傷心,隻顧著自己悲痛,忽略了顧家還有許多事需要她出手料理:芳姨娘私吞的財物,柳枝的斷指,劉嬤嬤的枉死……她還有兩個幼弟要照顧……還有,多年前兄長的意外,這筆賬也要和二房清算,好讓母親走得安心!
“汪表舅放心,錦行知道該怎麽做,謝謝您的提醒。”顧錦行回答。
接著,顧錦行又向汪祖南行了個大禮,“汪表舅能親自前來吊唁家母,令錦行感激不盡。請汪表舅受錦行一禮!”
“錦侄女不必如此,”汪祖南扶住她,客氣地說,“家母曾經和顧太夫人有舊。當年顧太夫人仙逝,家母正抱恙在身,我也因事遠離京城,竟沒能親自送太夫人一程,實為憾事!今日登府也是奉家母之命,為彌補心中虧欠。”
“汪祖母和汪表舅都有心了,請表舅代為致謝汪祖母。待錦行送走家母,料理完其他諸事,會親自前往汪府叩謝老太太。”
“不急,不急!你先忙這邊的事情,如意坊那裏我會命人看著!”
汪祖南又與顧錦行寒喧一番,方才告辭離去。
汪祖南離開後,顧錦行繼續在靈前待了一會兒,才被秦嬤嬤和柳梅勸著去內室休息。
“小姐,您一宿沒睡,這樣下去哪裏熬得住?前頭有奴婢和秦嬤嬤守著,還有劉叔盯著,您放心,不會出亂子的!您先安心睡上一會兒,奴婢去給您熬點粥。”
柳梅把顧錦行扶到床榻上,強行按著她躺下,給她蓋上被子。
但是顧錦行哪裏睡得著。柳梅出去後,她在床上翻來覆去輾轉了一會兒,又坐了起來,隨後就下床。
她拿出黃氏臨終前留給她的那個盒子。盒子上有機關鎖。顧錦行琢磨了一會兒,發現倒是不難打開。
當機關鎖彈開後,顧錦行掀開蓋子,看見盒裏放著厚厚一遝銀票和鋪子、莊子的地契,莊子在城外,鋪子在城內,都是黃氏僅剩不多的嫁妝。
顧錦行又在盒子裏翻了兩下,竟意外翻出一枚玉佩。
玉佩看起來有些年頭了,式樣已經有些老舊,但是玉的水頭極好,是用一塊上等美玉雕琢出來的。
顧錦行的手指在玉佩上麵摸了摸,摸到了兩個小字。她拿起玉佩,迎著光線細辨,終於看清楚了那兩個小字——青行。
“青行?青行……”顧錦行喃喃道。
這塊玉佩顯然不是黃氏的,更不是顧之衍的,那麽究竟是誰的?青行又是何人?玉佩既然被黃氏放在這裏,對於黃氏的意義肯定也是極重的。
顧錦行不知道,也想不明白這塊玉佩同黃氏的牽連,不過她也沒有過多糾結,而是把玉佩重新放回盒子,然後將盒子妥善收藏了起來。
黃氏落葬後的第二日,顧錦行在禧福苑裏,見到了常年在菊霜苑中深居簡出的肖姨娘。
肖姨娘就是顧老太爺的小妾,顧秀和顧麗的生母。肖姨娘是主動過來找顧錦行的。
看見肖姨娘的那一刻,顧錦行才想起,除了肖姨娘,還有兩個尚未出嫁的小姑住在大房的宅子裏。
“大小姐!”肖姨娘見了顧錦行,倒是沒有端著長輩的架子,而是把顧錦行當主子,自覺地以侍妾的身份行了一個大禮。
“肖姨奶奶有話請講!”受著肖姨娘的禮,顧錦行倒是有些不太自在,畢竟她這具身體的年齡尚不及十歲,縱然靈魂是成年人,也依然隻能被視作小孩。
“大小姐,有件事情妾身想告訴您,和夫人有關!”肖姨娘低聲說。
顧錦行心中一動。“姨奶奶有話直說就是。”
肖姨娘卻沒有直接說,而是看了一眼伺奉在顧錦行身邊的秦嬤嬤和柳梅。顧錦行便道:“秦嬤嬤,柳梅,你們去守著門口,不要讓任何人靠近。”
“是,小姐!”秦嬤嬤和柳梅便一前一後出了內室。
“姨奶奶坐下說。”顧錦行盯著肖姨娘。
肖姨娘便側身坐在了旁邊的一張椅子上,“小姐,這件事情,妾身也是很偶然才聽到的……半年前,小姐回來,定然看見了這個院子後麵種植的幾樹紫荊花。”
肖姨娘對著顧錦行慢慢地說。顧錦行沒有理解她要說什麽,也不接話,隻是盯著她的眼睛。
“那幾樹紫荊,是芳姨娘讓人栽種的,說是孝敬給夫人的,妾身也是聽丫鬟說起來看過一眼,那花兒綻放的時候,煞是好看……”
說到這裏,肖姨娘停了停,捏著手中的絹帕拭了拭唇角。顧錦行仍然盯著她,沒有搭話。
“後來,有一天夜裏,禧秋苑的一個丫鬟來向妾身稟報,說秀兒病了。妾身放心不下,當即就穿上衣,走出菊霜苑,往禧秋苑去。小姐您知道,從菊霜苑到禧秋苑有兩條道,最近的那一條道會經過錦華閣。妾身當時很著急,就走了近道。”
聽到這裏,顧錦行的心竟急劇跳動起來,一種不好的直覺讓她屏息靜氣,將耳朵豎了起來。
“於是,妾身聽見從錦華閣外麵的一株桃樹下,傳來兩個人的對話聲。其中一個人,妾身聽出了她是芳姨娘的大丫鬟紅桃,另外一個卻是陌生男子。因為府裏的下人妾身都認識,妾身很肯定,那個聲音是陌生人的。當時……兩人仿佛是在私會。”
“他們……說了什麽?”顧錦行緊盯著肖姨娘的眼睛眯了眯。
“妾身聽見那名陌生男子說,將紫荊花的花粉采下,撒進寢居室,閉緊窗戶,能誘使咳嗽加劇,再配著什麽藥,後麵的妾身就沒再聽清……第二日,妾去求夫人給秀兒請大夫,正好見著夫人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