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當無力供養時,量劫便隨之而來
洪荒:我在主神空間掠奪者氣運 作者:鈺鈺兒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罷了,既然看不清,便莫要浪費時日。
依我所見,那多寶不如舍棄。
你另尋他人加入西方教,屆時我自會調和,必使其成總教主。”
此事雖繁瑣,總好過揮霍鴻蒙之力。
況且未來難測,鴻鈞能預見、改變,旁人又何嚐不能?
“師尊此念甚是妥當,多寶當年乃是我 ** ,資質 ** ,若非您開恩讓他臥底,怕是至今仍在別處流浪。”
太上老君長舒一口氣,總算渡過難關。
旁邊元始天尊見局勢好轉,忙起身。
再不起身,怕是連站都困難。
在此地已跪三日三夜,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在這混沌之地,更是遠超三年。
外界十二金仙怨聲載道,太上老君門下徒子徒孫亦苦不堪言。
“何時方休?為何要跪這麽久,裏頭究竟如何?”
“不知,也不知師祖心意,此事何須思慮許久?師尊與師叔竟無一說服?”
此刻,眾人低聲議論,雖輕卻廣,人人皆參與其中。
太上老君座前,首座自是他的得意 ** 太白金星,其後跪伏著九曜星官,皆為其親信幕僚,昔日天庭赫赫有名的將領。
如今,他們卻被迫在此紫霄宮跪候,心中滿是憤懣,議論聲漸起。
“休得妄議,不可胡言亂語!”
太白金星喝止眾人,告誡他們切勿參與任何揣測,否則若惹怒鴻鈞老祖,他亦難以庇護眾人。
即便如此,議論之聲雖稍弱,仍有不少人心生憂慮。
“師兄,你不必強作鎮定。
我聽聞多寶如來已被逐出靈山,此等變故,想必正是諸位所憂心之事。”
四方與五星心下疑惑,再次向太白金星詢問緣由。
太白金星身為九曜星官之首,地位遠超其餘八位,昔日天庭時,他便是總管。
太上老君對太白金星頗為看重,傾囊相授,二人雖同列九曜星官,地位卻迥然不同。
說起九曜星官,便是指四方與五星,四方即東南西北,五星則為金木水火土。
當年太白金星恰屬金,原名李白,因此獲封太白金星之號。
此刻無人敢問大殿內究竟在商議何事,為何連日爭論竟無果。
大殿因鴻鈞老祖設下結界,即便內部喧囂不已,外界依舊無從得知。
“師尊,我有一人選,適合此次潛伏任務。”
元始天尊門下十二金仙包括廣成子、赤精子、黃龍真人、懼留孫、太乙真人、靈寶 ** 師、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虛道德真君。
其中四位後來加入西方教,分別是慈航道人、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懼留孫。
慈航道人即是現在的觀音菩薩,文殊廣法天尊成為文殊菩薩,普賢真人到西方後化為普賢菩薩,懼留孫自然也成為懼留孫古佛。
在元始天尊門下,有三位大 ** 堪稱四大菩薩,足見其教化之功。
遺憾的是,其中文殊與普賢兩位菩薩已遭蒙塵,如今被囚於幽冥深處。
除卻這四位,剩下的十二金仙尚存八位,然而自封神之後,許多人已轉世重生。
空缺的四個位置暫由一些無名小輩填補,與往昔盛況不可同日而語。
“是誰?”
鴻鈞與太上均對此人選感到疑惑。
“還能有誰?自然是三師弟通天教主。”
“這……”
“難道記錯了嗎?你們不是宿敵嗎?一旦放他出來,豈不是要吃掉你。”
兩人對視一眼,深知彼此所思。
“元始,何以認為通天合適?不妨直言。”
鴻鈞老祖皺眉問道。
“師尊,通天當年因封神之劫獲罪,蒙您將其拘禁至今。
百餘萬載光陰流逝,他該是悔過良久。
若能釋其自由,必感恩戴德,甘願效命。
況且世人皆知原委,他入西天教派也不會招疑。”
元始說完,太上追問:“你怎保他會聽你差遣?昔日仇怨未消啊。”
此言正中元始心病,他本想強作笑顏,卻難以維持。
“二師兄所言極是,封神之時,通天設萬仙陣,令我等損失慘重,確為勁敵。
但正如師尊所言,修道者須胸懷寬廣,否則何談修行。”
看來這老二悟性漸長,懂得包容他人了。
鴻鈞對此頗為欣慰,不願見兩位 ** 相爭。
“老二,你有所領悟,為師甚喜。
然此計多有瑕疵,通天能體諒你一番苦心否?”
元始搖頭道:“雖有破綻,卻是唯一之法。
老三神通蓋世,乃最佳人選。
況且多寶遭逐,他也麵上無光。”
此言有理,鴻鈞與太上皆認可。
未久,三人至通天囚處。
“老三,尚在惱怒?”
三人立於結界外,對麵端坐一白發老者,身著黑袍。
此人非別,正是開創截教的通天。
聞得鴻鈞聲音,通天睜開眼。
“是你等……終來探我。”
語帶埋怨。
“通天,對師尊這般說話?還不下跪!”
“通天教主,汝竟如此無禮,師尊親自前來,汝竟如此態度?”
“若非汝在此,我亦不會如此憤怒。”
話畢,通天忽而站起,直撲元始,欲將積怨全數發泄。
不曾想,兩人間有結界阻隔,徒勞無功。
“有種破除障礙,我要與你一較高下。”
“罷了,通天,莫要再耍性子了。
直說便是,你的 ** 多寶道人已被逐出靈山,不知所蹤。
為師命你前往靈山查明 ** ,潛伏其中,及時傳遞消息,你可願動身?”
通天教主聞言,往後退了幾步,眉心緊鎖,腦海中浮現出多寶道人的身影。
“這個逆徒,竟還沒死。
太上,此事是你促成的罷?你自行收拾爛攤子,我可沒空理會旁人之事。”
太上老君愣住,這本不該是他分內事,封神之戰並非他主導,罪責應歸鴻鈞老祖。
此事眾人皆心照不宣,卻無人挑明。
“何謂旁人之事?多寶乃你 ** ,如今被接引與準提驅逐,身為師父,你難道不覺羞愧?”
太上老君厲聲質問,許久未有如此情緒波動。
近來諸事不順,眾人皆憋著一口氣。
此刻終於爆發,心中稍安。
“我有何恥辱?他如此不堪,受你挑唆便叛教,我未追究已算寬容,還讓我去救他、當臥底?”
“莫非你心虛了?怕接引與準提取你性命?”
“放肆!我會懼怕那二人?聖人又如何,我不懼。”
“若真不懼,那你便去,驅逐西方二聖,否則休怪我不敬。”
太上老君毫不留情地逼問。
通天教主瞪眼回道:“去便去,誰怕誰?”
話音剛落,他便後悔了,中了太上的圈套。
“不對……”
“有何不對?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你通天豈能食言?”
太上老君緊追不舍地回應。
這下讓通天教主啞口無言,不知如何作答。
“我……你……”
鴻鈞老祖見太上老君所言奏效,滿意地開口:“你無需擔憂,裏麵還有老二的人在,觀音、懼留孫、文殊、普賢皆會相助於你。”
通天教主豁然開朗,仰天大笑:“原來如此,我怎就未曾想到?元始,你也有今日,四個叛教的 ** ,真是出乎意料。”
“你也不必自誇,彼此彼此,大家都有不足之處,何必洋洋得意。”
“聽你這麽說倒讓我暢快不少,我還以為那些救你之人投向了他教,如今看來,你那十二金仙竟去了三分之一,確實說明管教無方。”
元始天尊心中懊悔不已,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該推薦這麻煩之事。
“盡管笑吧,盡情發泄,笑完後,是不是該啟程了?”
通天教主笑聲驟停,轉向鴻鈞老祖問道:“師父,您真讓我去他教?難道那教派已強大到讓您憂慮了嗎?”
“為師並非擔憂他們,而是西遊之劫即將結束,一旦量劫終結,末日來臨,你我難逃其害。”
通天教主對末日量劫早已有所耳聞。
這種量劫終究會降臨,隻是早晚問題。
在末日量劫前,若想延緩時日,唯一途徑便是創造更多量劫。
天地萬物皆因果交織,有因必有果,因果相循。
無論佛門還是道門,都明白此理,也知曉終將麵臨無數量劫。
減少因果糾纏,通過引發量劫達成暫時均衡,正是龍漢、赤明、開皇等劫數產生的原因。
隨後又有封神、西遊等量劫相繼發生,西遊之後仍會有新的劫數。
鴻蒙之間,一切皆如夢幻泡影。
唯有過往不斷製造劫數,竊取功德,才有望突破重重阻礙。
這便是所謂聖人未絕,大盜不止。
聖人本就掠奪本屬於眾生的天道,將其集中於少數人手中。
當無力供養時,量劫便隨之而來。
聖 ** 求解脫,除卻量劫,唯有不斷變強,強至足以抵禦外來威脅。
此威脅來自鴻蒙之外的諸天萬界其他位麵。
對鴻蒙而言,洪荒與聖人皆不足為懼。
鴻鈞與諸聖不斷尋求突破,領悟更多法則,皆為逃避末日量劫的懲罰。
末日量劫一旦降臨,不僅洪荒,諸天萬界都將化為虛無。
維持西遊量劫的延續是鴻鈞的重要目標,一旦成功,便可延緩災禍。
每次量劫,都有眾多強者隕落。
這些隕落者的修為和力量,皆為聖人所覬覦。
聖人從不顧及諸天萬界眾生安危,唯以竊取天道壯大自身。
此時洪荒已有八聖,除鴻鈞外,還有太上老君、元始天尊、接引佛、準提佛、女媧、伏羲等。
依我所見,那多寶不如舍棄。
你另尋他人加入西方教,屆時我自會調和,必使其成總教主。”
此事雖繁瑣,總好過揮霍鴻蒙之力。
況且未來難測,鴻鈞能預見、改變,旁人又何嚐不能?
“師尊此念甚是妥當,多寶當年乃是我 ** ,資質 ** ,若非您開恩讓他臥底,怕是至今仍在別處流浪。”
太上老君長舒一口氣,總算渡過難關。
旁邊元始天尊見局勢好轉,忙起身。
再不起身,怕是連站都困難。
在此地已跪三日三夜,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在這混沌之地,更是遠超三年。
外界十二金仙怨聲載道,太上老君門下徒子徒孫亦苦不堪言。
“何時方休?為何要跪這麽久,裏頭究竟如何?”
“不知,也不知師祖心意,此事何須思慮許久?師尊與師叔竟無一說服?”
此刻,眾人低聲議論,雖輕卻廣,人人皆參與其中。
太上老君座前,首座自是他的得意 ** 太白金星,其後跪伏著九曜星官,皆為其親信幕僚,昔日天庭赫赫有名的將領。
如今,他們卻被迫在此紫霄宮跪候,心中滿是憤懣,議論聲漸起。
“休得妄議,不可胡言亂語!”
太白金星喝止眾人,告誡他們切勿參與任何揣測,否則若惹怒鴻鈞老祖,他亦難以庇護眾人。
即便如此,議論之聲雖稍弱,仍有不少人心生憂慮。
“師兄,你不必強作鎮定。
我聽聞多寶如來已被逐出靈山,此等變故,想必正是諸位所憂心之事。”
四方與五星心下疑惑,再次向太白金星詢問緣由。
太白金星身為九曜星官之首,地位遠超其餘八位,昔日天庭時,他便是總管。
太上老君對太白金星頗為看重,傾囊相授,二人雖同列九曜星官,地位卻迥然不同。
說起九曜星官,便是指四方與五星,四方即東南西北,五星則為金木水火土。
當年太白金星恰屬金,原名李白,因此獲封太白金星之號。
此刻無人敢問大殿內究竟在商議何事,為何連日爭論竟無果。
大殿因鴻鈞老祖設下結界,即便內部喧囂不已,外界依舊無從得知。
“師尊,我有一人選,適合此次潛伏任務。”
元始天尊門下十二金仙包括廣成子、赤精子、黃龍真人、懼留孫、太乙真人、靈寶 ** 師、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虛道德真君。
其中四位後來加入西方教,分別是慈航道人、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懼留孫。
慈航道人即是現在的觀音菩薩,文殊廣法天尊成為文殊菩薩,普賢真人到西方後化為普賢菩薩,懼留孫自然也成為懼留孫古佛。
在元始天尊門下,有三位大 ** 堪稱四大菩薩,足見其教化之功。
遺憾的是,其中文殊與普賢兩位菩薩已遭蒙塵,如今被囚於幽冥深處。
除卻這四位,剩下的十二金仙尚存八位,然而自封神之後,許多人已轉世重生。
空缺的四個位置暫由一些無名小輩填補,與往昔盛況不可同日而語。
“是誰?”
鴻鈞與太上均對此人選感到疑惑。
“還能有誰?自然是三師弟通天教主。”
“這……”
“難道記錯了嗎?你們不是宿敵嗎?一旦放他出來,豈不是要吃掉你。”
兩人對視一眼,深知彼此所思。
“元始,何以認為通天合適?不妨直言。”
鴻鈞老祖皺眉問道。
“師尊,通天當年因封神之劫獲罪,蒙您將其拘禁至今。
百餘萬載光陰流逝,他該是悔過良久。
若能釋其自由,必感恩戴德,甘願效命。
況且世人皆知原委,他入西天教派也不會招疑。”
元始說完,太上追問:“你怎保他會聽你差遣?昔日仇怨未消啊。”
此言正中元始心病,他本想強作笑顏,卻難以維持。
“二師兄所言極是,封神之時,通天設萬仙陣,令我等損失慘重,確為勁敵。
但正如師尊所言,修道者須胸懷寬廣,否則何談修行。”
看來這老二悟性漸長,懂得包容他人了。
鴻鈞對此頗為欣慰,不願見兩位 ** 相爭。
“老二,你有所領悟,為師甚喜。
然此計多有瑕疵,通天能體諒你一番苦心否?”
元始搖頭道:“雖有破綻,卻是唯一之法。
老三神通蓋世,乃最佳人選。
況且多寶遭逐,他也麵上無光。”
此言有理,鴻鈞與太上皆認可。
未久,三人至通天囚處。
“老三,尚在惱怒?”
三人立於結界外,對麵端坐一白發老者,身著黑袍。
此人非別,正是開創截教的通天。
聞得鴻鈞聲音,通天睜開眼。
“是你等……終來探我。”
語帶埋怨。
“通天,對師尊這般說話?還不下跪!”
“通天教主,汝竟如此無禮,師尊親自前來,汝竟如此態度?”
“若非汝在此,我亦不會如此憤怒。”
話畢,通天忽而站起,直撲元始,欲將積怨全數發泄。
不曾想,兩人間有結界阻隔,徒勞無功。
“有種破除障礙,我要與你一較高下。”
“罷了,通天,莫要再耍性子了。
直說便是,你的 ** 多寶道人已被逐出靈山,不知所蹤。
為師命你前往靈山查明 ** ,潛伏其中,及時傳遞消息,你可願動身?”
通天教主聞言,往後退了幾步,眉心緊鎖,腦海中浮現出多寶道人的身影。
“這個逆徒,竟還沒死。
太上,此事是你促成的罷?你自行收拾爛攤子,我可沒空理會旁人之事。”
太上老君愣住,這本不該是他分內事,封神之戰並非他主導,罪責應歸鴻鈞老祖。
此事眾人皆心照不宣,卻無人挑明。
“何謂旁人之事?多寶乃你 ** ,如今被接引與準提驅逐,身為師父,你難道不覺羞愧?”
太上老君厲聲質問,許久未有如此情緒波動。
近來諸事不順,眾人皆憋著一口氣。
此刻終於爆發,心中稍安。
“我有何恥辱?他如此不堪,受你挑唆便叛教,我未追究已算寬容,還讓我去救他、當臥底?”
“莫非你心虛了?怕接引與準提取你性命?”
“放肆!我會懼怕那二人?聖人又如何,我不懼。”
“若真不懼,那你便去,驅逐西方二聖,否則休怪我不敬。”
太上老君毫不留情地逼問。
通天教主瞪眼回道:“去便去,誰怕誰?”
話音剛落,他便後悔了,中了太上的圈套。
“不對……”
“有何不對?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你通天豈能食言?”
太上老君緊追不舍地回應。
這下讓通天教主啞口無言,不知如何作答。
“我……你……”
鴻鈞老祖見太上老君所言奏效,滿意地開口:“你無需擔憂,裏麵還有老二的人在,觀音、懼留孫、文殊、普賢皆會相助於你。”
通天教主豁然開朗,仰天大笑:“原來如此,我怎就未曾想到?元始,你也有今日,四個叛教的 ** ,真是出乎意料。”
“你也不必自誇,彼此彼此,大家都有不足之處,何必洋洋得意。”
“聽你這麽說倒讓我暢快不少,我還以為那些救你之人投向了他教,如今看來,你那十二金仙竟去了三分之一,確實說明管教無方。”
元始天尊心中懊悔不已,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該推薦這麻煩之事。
“盡管笑吧,盡情發泄,笑完後,是不是該啟程了?”
通天教主笑聲驟停,轉向鴻鈞老祖問道:“師父,您真讓我去他教?難道那教派已強大到讓您憂慮了嗎?”
“為師並非擔憂他們,而是西遊之劫即將結束,一旦量劫終結,末日來臨,你我難逃其害。”
通天教主對末日量劫早已有所耳聞。
這種量劫終究會降臨,隻是早晚問題。
在末日量劫前,若想延緩時日,唯一途徑便是創造更多量劫。
天地萬物皆因果交織,有因必有果,因果相循。
無論佛門還是道門,都明白此理,也知曉終將麵臨無數量劫。
減少因果糾纏,通過引發量劫達成暫時均衡,正是龍漢、赤明、開皇等劫數產生的原因。
隨後又有封神、西遊等量劫相繼發生,西遊之後仍會有新的劫數。
鴻蒙之間,一切皆如夢幻泡影。
唯有過往不斷製造劫數,竊取功德,才有望突破重重阻礙。
這便是所謂聖人未絕,大盜不止。
聖人本就掠奪本屬於眾生的天道,將其集中於少數人手中。
當無力供養時,量劫便隨之而來。
聖 ** 求解脫,除卻量劫,唯有不斷變強,強至足以抵禦外來威脅。
此威脅來自鴻蒙之外的諸天萬界其他位麵。
對鴻蒙而言,洪荒與聖人皆不足為懼。
鴻鈞與諸聖不斷尋求突破,領悟更多法則,皆為逃避末日量劫的懲罰。
末日量劫一旦降臨,不僅洪荒,諸天萬界都將化為虛無。
維持西遊量劫的延續是鴻鈞的重要目標,一旦成功,便可延緩災禍。
每次量劫,都有眾多強者隕落。
這些隕落者的修為和力量,皆為聖人所覬覦。
聖人從不顧及諸天萬界眾生安危,唯以竊取天道壯大自身。
此時洪荒已有八聖,除鴻鈞外,還有太上老君、元始天尊、接引佛、準提佛、女媧、伏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