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人生太不容易
大宋:我祖父是亡國之君 作者:爆炸的蒼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可怎麽辦呢?當時也是天氣炎熱,這眼看著回到遼國還要很遠的路途,總得想個辦法吧,就在大臣們都手足無措的時候,這個時候,一個廚師站了出來,他是平時給耶律德光做飯的禦廚,本來這皇帝已經死了,他就不用給皇帝做飯了,這馬上就要失業了。
但是他還是在遼國皇帝死的時候,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向大臣們建議,把耶律德光的內髒掏空,然後撒上鹽,把皇帝醃製成臘肉,這能防止屍體腐爛。
然後就可以運回遼國了,這個辦法雖然看起來有些不尊重這皇帝,但是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堂堂的大遼國的皇帝,如今成了一道菜了,這耶律德光要是知道自己是這個下場,就不會發動這場戰爭了。
這就是因為他是帝王,所以才有這樣的待遇,這才讓將領們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把他的屍體運回老家,要是普通小兵可沒這待遇,那一死就是成千上萬的死,哪裏來得及把這些屍體運回老家啊。
這古代帝王的屍體處理的典型,還有就是這明成祖朱棣,這人也不是個消停的主,也是在第五次征伐蒙古的時候,死在了路上,這親隨的太監也著急了,這皇帝死在路上,這大兵還得指望著皇帝當主心骨呢,他們當然不敢把皇帝已經死了的消息發布出去,這萬一引起士兵嘩變,他們這些人的小命偶讀不保了,所以他們想盡辦法,秘不發喪,還是吩咐那些下人照常的往大帳中給皇帝送飯,然後照樣還是代替皇上發布各種詔令。
但是這時間久了,屍體是要發出屍臭的,這些親隨太監也著急了 ,後來有人出主意,把朱棣的屍體放在錫棺中,這樣就不會散發出臭味了。
就這樣一路戰戰兢兢的,這些人將朱棣的屍體運回了京城,這兩種情況都是古代帝王戰死沙場或者是病死沙場的屍體的處理方式。
但是對於那些戰死沙場的小兵來說,就沒有這麽好的待遇了,他們通常是成千上萬的屍體,散落戰場上,別說運回家鄉了,采取的措施一般都是就地掩埋,但是想要把這些屍體一具一具的單獨掩埋,那也是不可能的,往往是挖一個很大的坑,把這些屍體都丟進去,集中掩埋起來。
戰死這些將士的屍體也是分等級的,要是將領的屍體,那就是單獨給挖個坑,單獨埋葬,要是條件允許,甚至還要給這些將士樹立一座墓碑。
但是對於那些小兵,死了就像是螻蟻一樣,根本沒有人記得他們,想念他們,把他們記掛在心上的,隻有他們的父母親人。
對於能入土為安的這些士兵,他們的待遇還算好的,要是發生了什麽疫病,那這些屍體就不能直接掩埋了,這是要進行火化的,最後把沒燒掉的骨頭渣子之類的挑出來,然後再進行掩埋。
對於古代入土為安思想非常嚴重的人來說,這種火化是不能被接受的,多數人都是希望被埋葬的。在古代被火化了的屍體都是那些橫死的人,就是不是正常死亡的,或者是那些在外做生意的商人,因為種種原因,死在了外邊,這屍體不能運回家鄉,因為古代的技術有限,這屍體在運輸的途中,就會腐爛發臭,這樣的話,一般會在當地焚燒,然後把焚燒之後的骨渣和骨灰帶回家鄉,也算是落葉歸根了。
這是勝利者的屍體有人管,對於那些在戰場戰敗的一方,這活著的人都忙著逃命,怎麽能有心思管自己戰場上的死去的那些戰友,這些人的屍體往往下場就非常的慘了。
剩下的事情隻有交給敵軍來處理了,也有敵方的將士來給這些人收屍的,本來就是敵對的兩方,他們會好心處理這些自己對手的屍體嗎。當然不會,他們往往都是把這些屍體堆在一起,堆成一座高高的小山,然後在上邊蓋上一層浮土,然後把這稱為“金棺”,任由這些屍體腐爛,發臭,鷹犬來叼啄食。
這種“金棺”往往是勝利者用來炫耀他們的勝利成果的,你看,我們多厲害,這是我們手下敗將,所以地方給你收屍,絕對不會讓你入土為安的,你想想,剛剛都是你死我亡的在戰場上互相要對方命的兩隊人,怎麽可能好好的對待你的屍體呢。
這要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現在你死了,我還能好好待你嗎,這敵軍的屍體就是勝利者的紀念碑,他們怎麽能把這些屍體給掩埋呢,那樣不就看不見了,他們還需要時時的看著這些屍體,來鼓勵他們的將士呢。
這種事情古來就有,長平之戰,白起坑殺趙軍四十萬降兵,這些屍體就被堆成了金棺,一直到了唐朝的時候,唐玄宗在做皇子的時候,一次出行路過長平,看到了這座骷髏塔,白骨堆,恐怖森森,當然他這個時代對那場戰鬥沒有任何的想法,他不禁感慨這些人,死的有多麽慘,這都多少年了,還沒有得到安葬,於是在他當上了皇帝之後,就命人把這些長平之戰中被白起做成屍棺的這些將士們的屍體進行掩埋,讓他們入土為安,並且為這些人建立了一座廟宇,春秋進行祭祀。
這些都是古代戰場的人對那些死去將士們的屍體進行處理的一些方法,趙諶不禁感歎,這戰爭實際上沒有贏家。尤其是對於那些小兵而言,一場戰鬥對他們來說,那可是九死一生,甚至在死了之後,這屍體也得不到很好的安葬。
趙諶看著那些運屍體的人,有些是雇傭來的民工,他們往往推著屍體往這屍山上推,直接就累倒在屍體上死了,看了也是十分觸目驚心。
趙諶不禁覺得這些人十分的可憐,他們本來可能身體就已經不適了,但是為了掙那點錢,或者就是給自己家裏死去的親人,已經沒有安葬的錢了,就把他們的屍體運送到這裏,然後自己再也回不去了,直接就倒在了這裏。
就在趙諶看著這些人間慘劇,眼睜睜的發生在自己的眼前,自己的心情越來越沉重,都快蕩到了穀底,他覺得這人生太不容易了,這在生死麵前,人是那麽渺小卑微。
但是他還是在遼國皇帝死的時候,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向大臣們建議,把耶律德光的內髒掏空,然後撒上鹽,把皇帝醃製成臘肉,這能防止屍體腐爛。
然後就可以運回遼國了,這個辦法雖然看起來有些不尊重這皇帝,但是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堂堂的大遼國的皇帝,如今成了一道菜了,這耶律德光要是知道自己是這個下場,就不會發動這場戰爭了。
這就是因為他是帝王,所以才有這樣的待遇,這才讓將領們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把他的屍體運回老家,要是普通小兵可沒這待遇,那一死就是成千上萬的死,哪裏來得及把這些屍體運回老家啊。
這古代帝王的屍體處理的典型,還有就是這明成祖朱棣,這人也不是個消停的主,也是在第五次征伐蒙古的時候,死在了路上,這親隨的太監也著急了,這皇帝死在路上,這大兵還得指望著皇帝當主心骨呢,他們當然不敢把皇帝已經死了的消息發布出去,這萬一引起士兵嘩變,他們這些人的小命偶讀不保了,所以他們想盡辦法,秘不發喪,還是吩咐那些下人照常的往大帳中給皇帝送飯,然後照樣還是代替皇上發布各種詔令。
但是這時間久了,屍體是要發出屍臭的,這些親隨太監也著急了 ,後來有人出主意,把朱棣的屍體放在錫棺中,這樣就不會散發出臭味了。
就這樣一路戰戰兢兢的,這些人將朱棣的屍體運回了京城,這兩種情況都是古代帝王戰死沙場或者是病死沙場的屍體的處理方式。
但是對於那些戰死沙場的小兵來說,就沒有這麽好的待遇了,他們通常是成千上萬的屍體,散落戰場上,別說運回家鄉了,采取的措施一般都是就地掩埋,但是想要把這些屍體一具一具的單獨掩埋,那也是不可能的,往往是挖一個很大的坑,把這些屍體都丟進去,集中掩埋起來。
戰死這些將士的屍體也是分等級的,要是將領的屍體,那就是單獨給挖個坑,單獨埋葬,要是條件允許,甚至還要給這些將士樹立一座墓碑。
但是對於那些小兵,死了就像是螻蟻一樣,根本沒有人記得他們,想念他們,把他們記掛在心上的,隻有他們的父母親人。
對於能入土為安的這些士兵,他們的待遇還算好的,要是發生了什麽疫病,那這些屍體就不能直接掩埋了,這是要進行火化的,最後把沒燒掉的骨頭渣子之類的挑出來,然後再進行掩埋。
對於古代入土為安思想非常嚴重的人來說,這種火化是不能被接受的,多數人都是希望被埋葬的。在古代被火化了的屍體都是那些橫死的人,就是不是正常死亡的,或者是那些在外做生意的商人,因為種種原因,死在了外邊,這屍體不能運回家鄉,因為古代的技術有限,這屍體在運輸的途中,就會腐爛發臭,這樣的話,一般會在當地焚燒,然後把焚燒之後的骨渣和骨灰帶回家鄉,也算是落葉歸根了。
這是勝利者的屍體有人管,對於那些在戰場戰敗的一方,這活著的人都忙著逃命,怎麽能有心思管自己戰場上的死去的那些戰友,這些人的屍體往往下場就非常的慘了。
剩下的事情隻有交給敵軍來處理了,也有敵方的將士來給這些人收屍的,本來就是敵對的兩方,他們會好心處理這些自己對手的屍體嗎。當然不會,他們往往都是把這些屍體堆在一起,堆成一座高高的小山,然後在上邊蓋上一層浮土,然後把這稱為“金棺”,任由這些屍體腐爛,發臭,鷹犬來叼啄食。
這種“金棺”往往是勝利者用來炫耀他們的勝利成果的,你看,我們多厲害,這是我們手下敗將,所以地方給你收屍,絕對不會讓你入土為安的,你想想,剛剛都是你死我亡的在戰場上互相要對方命的兩隊人,怎麽可能好好的對待你的屍體呢。
這要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現在你死了,我還能好好待你嗎,這敵軍的屍體就是勝利者的紀念碑,他們怎麽能把這些屍體給掩埋呢,那樣不就看不見了,他們還需要時時的看著這些屍體,來鼓勵他們的將士呢。
這種事情古來就有,長平之戰,白起坑殺趙軍四十萬降兵,這些屍體就被堆成了金棺,一直到了唐朝的時候,唐玄宗在做皇子的時候,一次出行路過長平,看到了這座骷髏塔,白骨堆,恐怖森森,當然他這個時代對那場戰鬥沒有任何的想法,他不禁感慨這些人,死的有多麽慘,這都多少年了,還沒有得到安葬,於是在他當上了皇帝之後,就命人把這些長平之戰中被白起做成屍棺的這些將士們的屍體進行掩埋,讓他們入土為安,並且為這些人建立了一座廟宇,春秋進行祭祀。
這些都是古代戰場的人對那些死去將士們的屍體進行處理的一些方法,趙諶不禁感歎,這戰爭實際上沒有贏家。尤其是對於那些小兵而言,一場戰鬥對他們來說,那可是九死一生,甚至在死了之後,這屍體也得不到很好的安葬。
趙諶看著那些運屍體的人,有些是雇傭來的民工,他們往往推著屍體往這屍山上推,直接就累倒在屍體上死了,看了也是十分觸目驚心。
趙諶不禁覺得這些人十分的可憐,他們本來可能身體就已經不適了,但是為了掙那點錢,或者就是給自己家裏死去的親人,已經沒有安葬的錢了,就把他們的屍體運送到這裏,然後自己再也回不去了,直接就倒在了這裏。
就在趙諶看著這些人間慘劇,眼睜睜的發生在自己的眼前,自己的心情越來越沉重,都快蕩到了穀底,他覺得這人生太不容易了,這在生死麵前,人是那麽渺小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