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當和尚任何事情都沒耽誤啊,看來是自己瞎操心了,覺得人家當和尚委屈了,現在看來,人家一定都不委屈,該幹的都幹了,酒色財氣一個都沒落下,這特麽人生贏家啊,隻不過他這些財富來路不正,都是建立在坑蒙拐騙上的。


    當今皇上正要抓一個典型呢,這位玄空正好撞到槍口上了,必須嚴懲,被下入了大理寺大牢,三日後斬首,這就給那些想要趁著這股子妖風,想要騙錢的人看看,造謠生事的下場。


    宋欽宗趙桓覺得這些沒事了,萬事大吉了,但是趙諶卻向他提議道“父皇,要想徹底解除百姓心中的恐慌,還得要做一件事。”


    宋欽宗趙桓“還要做什麽?”


    趙諶“父皇還要請高僧來開壇做法,驅除邪魔。”


    趙諶雖然知道這世界上根本沒有鬼怪一說,但是這古代的人根本不知道這回事啊,你和他們說這世界上沒有鬼神,他們根本就不信,起碼大多數人都不會信,所以要讓這些人信服,這鬼真的被驅走了,那還得真的找這個時代的得道高僧,來做一些法事,這樣那些百姓才能相信,這鬼真的被驅走了。


    宋欽宗趙桓也自己做了一番深刻的反省,下了類似罪己詔之類的詔書,說朕有些做的不對的地方,以後一定好好改正,然後又大赦天下,把牢獄裏的一些被冤枉的一些犯人給翻翻案,清查了一番。


    這事經過這一番操作以後,不但沒有壓製住,這股子風還愈發的刮的猛烈了,一直鬧到了黃淮之地,事情鬧到了南京應天府。


    但是這個南京應天府尹並沒有像其他地方的地方官,對於這些造謠傳謠的都抓起來,然後一頓嚴刑拷打,關進大牢,他還是采取了趙諶的作法,對於那些說看到妖怪的人,必須詳細的說明在哪裏看到的妖鬼,什麽時間看到的,長得什麽樣,必須詳細描述看到妖怪的來龍去脈,要是講不清楚,那麽就是妖言惑眾,這官府就得把你抓進大牢了。


    就在全國各地這個吸血怪的事情傳得沸沸揚揚,按下葫蘆起了瓢的時候,天空中又不失時機的出現了掃把星,這讓宋欽宗趙桓坐在龍椅上的屁股又感到不安穩了。


    這太空中出現這種不吉之像,這說明皇帝德行有虧啊,這要是在這個時候,有那心思活絡的人,此時振臂一呼,這要是站出來,說現在的皇帝不配在這個位置,必須要推翻他,這老天都出警示了,這肯定會有人應聲的。


    宋欽宗趙桓也非常的害怕啊,他害怕這種事情,哪個皇帝不害怕呢,於是宋欽宗趙桓趕緊說這朕這德行肯定有虧啊,大臣們趕緊提意見吧,看看有什麽需要改正的地方,這大臣們趁機就提出一些不痛不癢的意見,宋欽宗在經過大臣們的策劃,進行一些操作,正好趁著這個機會還把太上皇從泰山給叫了回來。


    因為這要規範德行,這皇室子孫必須都在皇宮中,這太上皇也不能在外邊啊,不愧為太上皇趙佶的兒子,這對付太上皇還是有一套的。


    這父子倆都非常的了解對方,這互相製約的套路還是滿滿的。


    不知不覺春暖花開了,西夏和宋軍交戰的延州,有人派人送來信,說那裏出現了大量的瘟疫,死了好多人。


    宋欽宗趙桓接到這封奏章之後,趕緊召開了群臣大會,看看大臣們都有什麽辦法,大臣們也都議論紛紛,這事情不應該啊,這延州之前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件啊,這原來都是南方濕熱地區容易發生瘟疫,一般都是發生大的水災之後,才會有瘟疫發生,像是現在這樣,那裏也沒下大雨,黃河也沒泛濫,怎麽會突然有瘟疫呢。


    李棁“皇上,微臣以為陛下可派人去現場查看下,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宋欽宗趙桓“依照李愛卿的建議,這派誰去合適呢?”


    李棁“微臣以為,去過那裏的人最合適!”


    聽了李棁這句話,趙諶怎麽覺得自己脊背有些發涼呢,這人肯定沒有憋好屁。果然李棁接下來的話,印證了趙諶的想法。


    李棁“微臣認為瓊王去那裏最合適不過了。”那個地方正在鬧瘟疫,此時讓趙諶過去,那可是九死一生,最後是死在那裏,因為李棁這個人不光是個小人,而且還是個小氣鬼,對他來說,上次趙諶把他推到戰場上的這筆賬,他一定要算,要不然他咽不下這口氣,上次不光是讓自己嚇尿了,還差點要了他的命,還好他命大,自己救了自己,這要不是自己暈倒在戰場上,還不得真被殺死在戰場啊。


    雖然自己出了那麽大的糗,還好自己福大命大,臉皮夠厚,要不然自己都羞臊死一百次了,就這也樣還總有那些和自己意見不和的時不時的提起自己尿褲子這件事呢,自己這糗事都成了酒桌上的談資了,現在哪個酒桌上不談論自己的那點糗事啊。


    現在害得自己,什麽飯局都不敢參加了,老覺得有人在背後指指點點,對自己評頭論足,當然全都是笑話自己的,其實這些人去了戰場,沒準還不如他呢,還在這裏笑話他,但是都怪趙諶,造成目前他窘境的,都是趙諶,他正愁沒有機會報複呢。


    現在好了,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啊,機會說來就來,這不就來了,他李棁可不能放過,他當然要把這事做的十分的合情合理,讓任何人都看不出來這是他在報複,還得讓人覺得他這是為皇家好,替皇上考慮。


    於是當李棁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大臣們沒有一個站出來反對的,李棁還添油加醋的誇獎了趙諶一番“瓊王一向足智多謀,就是因為瓊王建議的皇上要禦駕親征,才能戰勝西夏那些蠻夷之人。瓊王真是博學多才,去了一定能查出原因。”


    宋欽宗對其他大臣說道“眾位愛卿,還有什麽良策?”


    大臣們要麽不說話,因為他們也沒啥好意見,要麽就隨聲附和“李棁大人說的對,這事情還得要有人去現場查看下,這才清楚事情的原因,僅憑這州知府的一封奏章,也不了解實際的情況,這事就不好出解決方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我祖父是亡國之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爆炸的蒼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爆炸的蒼耳並收藏大宋:我祖父是亡國之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