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宋徽宗趙佶猶豫的時間並沒有多久,他以為這以後的形勢還不知道怎麽樣呢,自己的宋朝的軍隊肯定是打不過那些人如虎,馬如龍的金兵的,自己這邊隻能是吃虧的一方,隻能是被打死的一方。


    所以作為當朝皇上,本來應該在國家危難的時候,站出來,指揮全國的軍隊,去抵禦金兵,這位藝術家皇帝,在國家遭受危難的時候,選擇的是躲起來,把皇位讓給沒有一點治國經驗的太子趙桓的手裏。


    這要是當時他膽子大一點,多一些擔當,組織全國兵馬抵抗金兵,那麽金兵可能會更快的退去,但是他膽子小的比老鼠都小,自己把責任甩給了沒有任何經驗的宋欽宗趙桓,自己則以為國家祈福為由,說是去為國家的存亡,去燒香拜佛去了,國家正在危難時刻,他此時去燒香拜佛,金兵已經兵臨城下,他想的不是去如何的抵禦金兵,而是躲起來,去求佛祖。


    老百姓都知道,遠水解不了近渴,這佛祖遠在天邊,他根本管不了這眼前的事,他也不能把金兵給勸退了,你以為對金兵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樣的勸阻就管用啊。


    真是太天真了,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宋徽宗是信了,他不顧大臣還有他的兒子趙桓苦苦的哀求,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大宋的首都開封城,自己拍拍屁股,而且還帶走了京城精銳的部隊,給自己保駕護航,自己跑路了。


    留下了一大堆的爛攤子,可以說之整個大宋,給他平時看都不願意 看上一眼的兒子,趙桓,趙桓當時真是接了個燙手山芋啊,在手裏接與不接,都是個愁,被迫接了之後,隻能是硬著頭皮在那裏挺著了,好在,這宋朝的一些大臣,像是李綱,宗澤這些人給力,誓死保衛首都開封,這才打退了金兵,還給大宋一個完整的江山。


    這金兵退了,宋欽宗趙桓可是鬆了一口氣了,當時有多麽的擔驚受怕,現在就有多放鬆,現在不高興的人,完全換了一個人,成了他的皇帝老爹宋徽宗趙佶了,他這個後悔啊,心裏也開始埋怨李綱等,這些當初勸他禪位給太子的這些人,這金兵也沒那麽可怕啊,這不是都被打退了嗎,這些人怎麽都說金兵是非常凶猛的呢。


    早知道金兵如此的好大,自己就不退位了,就在這個位置上再堅持堅持,現在好了,當初仰自己鼻息的太子,現在也是腰杆子硬了起來,再也不看自己的臉色了,甚至可以和自己對著幹了,那些曾經圍在他身邊的那些人,現在都轉到了他兒子身邊去了,再也不圍著自己轉了,這些人都去拍他兒子的馬屁去了,最主要的是,他壓根就沒看上這個兒子,他從來就沒有喜歡過這個兒子,現在自己居然在當時頭腦不清楚的時候,把自己的皇位讓給了自己的兒子。


    宋徽宗現在都想找個沒人的地方,狠狠的抽自己幾個大嘴巴 ,讓自己當時太衝動,誰讓自己沒好好想想,誰讓自己當時沒有冷靜冷靜,在趙桓拒絕的時候,就應該把位置傳給自己的三兒子趙楷,而不是硬拉著趙桓繼位。


    要是自己喜歡的三兒子趙楷繼位,肯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肯定比趙桓對自己好,而且他根本不愛看這個趙桓,但是人家現在是皇帝了,而且還是自己親手把這個皇位送到他的手裏的,現在不想看也得看啊,人家在那個高高的位置上坐著呢,沒有一個人看不到他,這讓趙佶覺得自己當時怎麽能那麽蠢呢,自己考慮問題太不周到了,也是,他的心思全都用在了研究藝術上去了,怎麽能想太多呢,腦子裏想的最多的都是關於藝術方麵的,對於別的事情,他當然就考慮的要少很多 ,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在一件事情上考慮多了,再另外一件事情上也會有太多的精力。


    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在藝術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然後有很高的造詣,然後在國家的治理上還有很好的精力,他注定隻能有時間和精力花費在一個領域上,不能有時間和精力上再另外的領域深耕。


    這樣就造成了宋徽宗趙佶在政治上,治理國家上,完全是門外漢,因為他把自己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去鑽研藝術了,就是他那種對藝術的執著的追求,放在任何的時代,那都是專家級別的了,就算是放在現代社會,那也是個頂級的藝術家。


    宋徽宗現在怎麽想,怎麽後悔,一個人既然這麽想了,他就會付諸行動,完全的就會在行動上體現出來,他不光是體現了出來,他開始還沒意識到自己的皇位沒了,隨之而來的權利也沒了,所以他表現的十分的明顯。


    還像之前那樣的發號詔令,這讓宋欽宗趙桓非常的反感,隻要他的父皇宋徽宗趙佶發出一道號令,他就立刻發出一道相反的詔令老駁斥他的父皇,就是讓民眾知道,現在誰才是這國家的皇帝,誰才是老大,民眾當然現在都是聽這個當今皇帝的了,盡管宋徽宗趙佶剛剛退位不久,但是畢竟也是退位了,退位了就不是皇帝了。


    雖然現在有了太上皇的頭銜,但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個虛的頭銜,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實權,所以在太上皇的詔令和皇帝的詔令互相違背的情況下,這些人當然是選擇站在皇帝的那一邊,選擇執行皇帝的詔令,當然對於宋徽宗趙佶的命令,那就是選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完全的忽略了,有些還做的沒有那麽的決,倒是選擇性的,在兩方都不得罪的情況下,適當的執行執行,但是當太上皇的詔令和皇帝的詔令完全不同的時候,他們也選擇沉默,或者幹脆就默默的執行當朝皇帝的詔令。


    宋徽宗趙佶怎麽能受得了這個,他根本就還沒轉過彎來,這個平時在自己麵前畏首畏尾,甚至連個屁都不敢放的兒子,現在居然有膽子和自己作對,公開的來反對自己的詔令,宋徽宗趙佶怎麽都想不通,也不甘心,之前他一度以為這個太子趙桓智商有點問題,是個傻子,要不然,他怎麽想盡辦法想要換掉這個太子呢,要不是換太子不容易,很多大臣都和他說,太子是國之儲君,這換太子,就是動搖國本,好多大臣知道他有換太子的想法之後,都是力勸他,不要輕易的動太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我祖父是亡國之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爆炸的蒼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爆炸的蒼耳並收藏大宋:我祖父是亡國之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