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植之前也聯絡過宋朝過來的官員,也是明裏暗裏的向宋朝的官員透露過這樣的心思,但是那些官員都不搭理馬植這茬,有的裝作沒聽懂,有的就說“咱們宋遼兩國都和平相處了將近百年了,沒必要再挑起戰爭了。”


    就算是金國人出兵,隻要咱們宋朝參與了,那戰爭一旦打起來,還是要勞民傷財的,所以宋朝人天生骨子裏是不想和外地打仗的。


    盡管馬植進行了多次的嚐試都失敗了,但是他沒有放棄自己,所以說馬植也是個有毅力的人,他從來不氣餒,每次宋朝來官員,他都去溝通,隻不過他都是找準機會,有的他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有的他看著人根本就不鳥他,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咽回去了,隻是隨便客套客套。


    但是今天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了,他覺得他遇到了這麽多年來最大的一次機會,果然,他一說,得到的童貫的回答,不像是事前那些宋朝的使者那樣的打哈哈,而是看出來童貫的認可。


    童貫不禁同意了馬植的意見,而且覺得馬植就是人才,還特意把馬植帶回了宋朝,並且向宋徽宗極力 誇讚馬植是多麽多麽的忠於宋朝,雖然人在遼國做官員,那也是遼國人逼迫的 。


    不是馬植的本性,馬植一直心係宋朝。


    宋徽宗一聽童貫這麽誇獎馬植,也是很高興,還給馬植賜了趙姓。這可是皇族的姓氏,可見宋徽宗對這個馬植有多麽的重視,還給取了名字“趙良嗣”意思是趙家的好兒孫的意思。


    這名字起的也夠別扭的,但是馬植很是喜歡,也相當高興,後來金朝果然出兵攻打遼國,這時候童貫和馬植就開始在宋徽宗的耳邊吹耳邊風。


    說什麽咱們可以聯合金朝,攻打遼朝,咱們可以趁機向金朝提出條件,那就是如果咱們聯合金國打敗了遼國,咱們可以要回遼國占領的幽雲十六州。


    宋徽宗本來是對聯金滅遼不感冒的,畢竟這也是要打仗的,雖然打仗的主力不是自己的,但是也是要打的,雖然是助攻,輔助,但是那也是要輸出的,這戰爭可不是玩遊戲,那可是要真刀真槍的,也是要花費大量的真金白銀的。宋徽宗可不想浪費錢在戰爭上邊,那可是血腥的遊戲。


    他不一樣,他喜歡搞藝術,你想想,一個藝術家怎麽會喜歡戰爭呢,但是聽說能趁機收回幽雲十六州,這可是光宗耀祖,揚名立萬 事情啊,這宋朝的開國皇帝都沒做到事情,這要是他這裏做到了,那他豈不是會青史留名。


    雖然宋徽宗不喜歡戰爭,對戰爭一點都不感冒,但是他對青史留名還是很感興趣的,人都有虛榮心,即使是宋徽宗這樣的政治廢物,政治弱智,他也想名垂千古,也想有個好名聲,讓後世的人記住自己,雖然他做的那些事情,都是讓後世人罵自己和嘲笑自己的。


    但是在他的世界觀裏,和是非觀裏 ,當時不是這樣的,老百姓也 不敢說出真心話,畢竟誰敢給皇帝提反對意見啊,誰敢說皇上,你這不對,那不對。關鍵是宋徽宗整個人都有問題,他這個人本身就不適合當皇帝,他就是一個搞藝術的,所以他的思維就不是帝王的思維。


    那皇帝說什麽都不對,哪個大臣敢這樣的批判皇上呢,尤其是當朝的皇帝,如果是前朝的皇帝還可以,對當今皇帝指手畫腳,這是不想活了的節奏啊。


    大臣們還都不傻,知道命重要。就算是曆史上有直言進諫的大臣,像是魏征和唐太宗那樣的君臣關係,那也是僅有的那麽幾個例子,那不知道多少和皇帝直言進諫的都被皇帝砍了頭,這都是輕的,有的甚至給滅了九族。


    魏征和唐太宗的君臣關係為啥能被後世的人所稱頌,就是因為這樣的事情太少了,不光是魏征值得後來的臣子學習,這唐太宗能聽取魏征的直言進諫的事情更加的值得後人稱頌,隻有這兩個人都忠於職守,這樣完美的君臣關係才能維持。


    中國曆史上不缺乏直言進諫的大臣,更缺乏的是想唐太宗這樣能有包容心的帝王,能真的去聽取大臣的建議,並且能對大臣提出的反對意見,能不生氣。


    唐太宗可是出了名的明君,那比宋徽宗差的可不是一個檔次,那能甩宋徽宗好幾十條街呢,宋徽宗什麽貨色,那就是政治弱智。


    什麽樣的人吸引什麽樣的人,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是什麽樣的人,你身邊的朋友就是什麽樣的人,皇帝也一樣,是明君的身邊圍繞的都是敢於直言覲見的大臣,要是昏君的,那身邊都是些奸佞小人。


    非常簡單的道理,要是你是個昏君,這直言覲見的大臣根本就得不到你的喜歡,就會被邊緣化,根本靠近不了皇帝的身邊。


    要是明君,一眼就看出來奸佞小人的那些小伎倆,根本就不會給他們機會靠近自己,這大臣們也是投皇帝的所好的,那些佞臣,也都不是天生就想當壞人的,他們也是投皇帝所好罷了。


    比如宋徽宗,他本身就是個喜歡搞藝術的,藝術家啥性格,那就是不吃苦,喜歡吃喝玩樂的享樂主義。


    所以你要是和宋徽宗討論繁瑣複雜的朝政,他很是煩躁,連同和他說這個問題的大臣也就一起煩了。


    像是童貫和蔡京這樣的,摸準了宋徽宗就是喜歡吃喝玩樂 ,那他們就在皇帝麵前說,皇帝就是應該吃喝玩樂,享受生活,帝王都不奢華,寒酸的話,那麽他們下邊的這些人,就更加的不能享受生活了。


    宋徽宗本來對自己的奢靡生活還是有些愧疚的,畢竟他從小在皇宮裏受到的教育都是要勤儉,勤政,愛民。


    所以他奢侈的話,心裏多少有些負罪感,這個時候,如果有大臣還向他提出,皇帝你這做的不對,那做的不對,皇帝應該節儉,他雖然自己消費者,奢靡著,但是心裏也不開心。


    童貫和蔡京就不一樣,這倆人算是研究宋徽宗的心思,研究的明明白白的了,他們就是讓宋徽宗奢侈。


    有一次宋徽宗去蔡京的家裏玩,看到蔡京的家極度的奢華,大家可能以為蔡京會害怕宋徽宗降罪自己呢,那你就錯了,你就沒有了解宋徽宗,宋徽宗不但沒有怪罪蔡京,而且回去之後還反思自己,這一個臣子家裏都這麽奢華,我堂堂一國之君可不能被比下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我祖父是亡國之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爆炸的蒼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爆炸的蒼耳並收藏大宋:我祖父是亡國之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