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可讓處則讓,不可讓者不敢讓也
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 作者:瘋子在狂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徐氏當然是向著朱棣的,不過徐氏的哥哥是徐輝祖,弟弟是徐增壽。
以前我們就說過,徐增壽對於姐夫一家相當親近,疼愛外甥。因此,在朝中有什麽風吹草動,他都會一一告知。
與他不同的是,魏國公的繼承者徐輝祖確是堅實的保皇派。他不僅對於妹夫朱棣的一些做法不認同,而且極為反感這種以下犯上的行徑。
在弟弟將朝中消息源源不斷跟徐氏傳達時,他也從徐氏的口中不斷獲得朱棣的消息,並且密報給朱允炆。
當然了,如果鬥爭僅僅是這樣,那就顯得有些小家子氣。朱允炆作為一國之主,能動用的手段要比朱棣多上許多,而且朱棣目前還無法抗拒。
新皇登基,必定要有所作為。朱允炆派遣采訪使巡視天下,體察民情。匯總研究各地土地種植情況,為後麵幾年年的玉米推廣做準備。
其中派往北平的采訪使是劉伯溫的兒子劉景,劉伯溫名義上已經死了,但他的兒子在朝中仍然有官職。
劉景的工作除了體察民情之外,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搞起燕王的諜報工作。
為什麽選擇劉景,朱允炆也是經過考慮的。
首先,劉景此人受到劉伯溫的熏陶,比較淡泊名利,不容易被收買;
其次,讓劉景加入到這場鬥爭中,也是在為劉伯溫出山做準備。你的兒子都跟我是一條船上的人,你能眼睜睜看著朱棣推翻我?
劉景到達北平,當然得去拜會燕王。而此時的燕王還在‘瘋’中不能自拔,接待的人自然就是身份最為尊貴的朱高熾了。
不過劉景在此卻見到了一個他熟悉的人,準確來說應該是與他父親相熟的人。
“劉大人稍坐,我還要去看看父親,恕不能相陪,不過有你認識的人,他一會兒會來找你。你們可以敘敘舊。”朱高熾簡單接待後便借故離開,他跟劉景也著實沒有什麽可說的。
劉景覺得奇怪,自己在這裏還有相熟的人?獨自喝了幾口茶水,他也想要離開。
“阿彌陀佛,多年不見。”隻見姚廣孝從門外緩緩進來,微笑著說道。
劉景聞言滯住,抬頭看向來人,吃驚道:“師叔!您怎麽在這?”
姚廣孝不答,微笑著說道:“何時來的,家裏可還好啊。”
“我剛到,家裏都好。師叔,您這是......出家了?”劉景小心道。
“嗬嗬,世間紛雜,尋一片淨土,了卻餘生罷了。”姚廣孝道。
劉景並不知道姚廣孝的事兒,他隻是在小時候跟著父親見過此人幾回,那時的姚廣孝參加科舉,並未當和尚。
在姚廣孝的帶領下,劉景來到花園亭子中,桌上擺放著水果茶點以及一盤棋。二人對弈聊天。在此期間,姚廣孝明裏暗裏透漏著對劉景的拉攏。
經過百般暗示,劉景卻似乎一無所覺,不但沒有答應,反而有些告誡臣子忠君的言語。
“賢侄大才,棋藝精湛啊,當初你父親可沒你棋藝高,可不可以讓著貧僧一些。”在劉景落子後,棋盤山局勢對姚廣孝岌岌可危,姚廣孝一語雙關的說道。
劉景回敬道:“師叔繆讚了,可讓處則讓,不可讓者不敢讓也。”答得也是話中有言。
“師叔見諒,我有皇命在身,今日來是拜訪王爺,以表敬意。侄兒還需前往朝廷府衙例行公事,就先告辭了。待他日抽出時間,再來看望師叔。”劉景起身作揖告辭。
姚廣孝也是起身,臉上掛著慈善的笑容道:“阿彌陀佛!也好也好,那就不留賢侄了。
從姚廣孝的話語中,劉景也聽出了人家死了心,再沒有拉攏他的意思。不作多留,行禮
離去。
在劉景離去後,姚廣孝笑容不再,他看了看桌上的棋局,拿起黑子落在一處。隻見棋局瞬間轉換,原本被劉景逼到無路可走的黑棋反而連成一片,大有將白棋一並吃掉之勢。
而離開王府的劉景,臉色也是一變。他這次來本就是帶著朱允炆的秘密任務,沒想到燕王竟然察覺。這倒也罷了,誰會想到人家竟大膽到拉攏自己。
想到朝中這些時日關於藩王的風言風語,看來也不是毫無根據可言。自己來到北平,感受更深,朱棣的反意已是司馬懿之心,路人皆知啊。
感受到局勢的緊張,劉景在到達北平府衙後,便將此處情況悉數通過密線上報給朱允炆,斟酌後他還是在信尾附上了今日所發生的事,提醒朱允炆要特別注意姚廣孝。
要說劉伯溫與姚廣孝關係如何,其實不怎麽樣,要不然也不至於劉伯溫死後,姚廣孝都未曾去吊唁。二人雖說名義上是同門師兄弟,實質上理念大為不同。
劉伯溫主張大同,崇尚和平,為此淡泊名利,不為官職、名聲所爭;在這點上姚廣孝與之相同,不過不同的是此人不甘於人後。
他一直想要證明自己,隻不過造化弄人,科舉屢次未中,後來學藝期間,耽擱了時間,等到他想要在亂世發揮才能時發現世界已經和平了。可他已經魔怔了,因此不惜出家來接近朱棣,以求得展現自己才華的一個平台。為此劉伯溫與他沒少發生矛盾,以至於後來二人都不怎麽來往了。
以前我們就說過,徐增壽對於姐夫一家相當親近,疼愛外甥。因此,在朝中有什麽風吹草動,他都會一一告知。
與他不同的是,魏國公的繼承者徐輝祖確是堅實的保皇派。他不僅對於妹夫朱棣的一些做法不認同,而且極為反感這種以下犯上的行徑。
在弟弟將朝中消息源源不斷跟徐氏傳達時,他也從徐氏的口中不斷獲得朱棣的消息,並且密報給朱允炆。
當然了,如果鬥爭僅僅是這樣,那就顯得有些小家子氣。朱允炆作為一國之主,能動用的手段要比朱棣多上許多,而且朱棣目前還無法抗拒。
新皇登基,必定要有所作為。朱允炆派遣采訪使巡視天下,體察民情。匯總研究各地土地種植情況,為後麵幾年年的玉米推廣做準備。
其中派往北平的采訪使是劉伯溫的兒子劉景,劉伯溫名義上已經死了,但他的兒子在朝中仍然有官職。
劉景的工作除了體察民情之外,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搞起燕王的諜報工作。
為什麽選擇劉景,朱允炆也是經過考慮的。
首先,劉景此人受到劉伯溫的熏陶,比較淡泊名利,不容易被收買;
其次,讓劉景加入到這場鬥爭中,也是在為劉伯溫出山做準備。你的兒子都跟我是一條船上的人,你能眼睜睜看著朱棣推翻我?
劉景到達北平,當然得去拜會燕王。而此時的燕王還在‘瘋’中不能自拔,接待的人自然就是身份最為尊貴的朱高熾了。
不過劉景在此卻見到了一個他熟悉的人,準確來說應該是與他父親相熟的人。
“劉大人稍坐,我還要去看看父親,恕不能相陪,不過有你認識的人,他一會兒會來找你。你們可以敘敘舊。”朱高熾簡單接待後便借故離開,他跟劉景也著實沒有什麽可說的。
劉景覺得奇怪,自己在這裏還有相熟的人?獨自喝了幾口茶水,他也想要離開。
“阿彌陀佛,多年不見。”隻見姚廣孝從門外緩緩進來,微笑著說道。
劉景聞言滯住,抬頭看向來人,吃驚道:“師叔!您怎麽在這?”
姚廣孝不答,微笑著說道:“何時來的,家裏可還好啊。”
“我剛到,家裏都好。師叔,您這是......出家了?”劉景小心道。
“嗬嗬,世間紛雜,尋一片淨土,了卻餘生罷了。”姚廣孝道。
劉景並不知道姚廣孝的事兒,他隻是在小時候跟著父親見過此人幾回,那時的姚廣孝參加科舉,並未當和尚。
在姚廣孝的帶領下,劉景來到花園亭子中,桌上擺放著水果茶點以及一盤棋。二人對弈聊天。在此期間,姚廣孝明裏暗裏透漏著對劉景的拉攏。
經過百般暗示,劉景卻似乎一無所覺,不但沒有答應,反而有些告誡臣子忠君的言語。
“賢侄大才,棋藝精湛啊,當初你父親可沒你棋藝高,可不可以讓著貧僧一些。”在劉景落子後,棋盤山局勢對姚廣孝岌岌可危,姚廣孝一語雙關的說道。
劉景回敬道:“師叔繆讚了,可讓處則讓,不可讓者不敢讓也。”答得也是話中有言。
“師叔見諒,我有皇命在身,今日來是拜訪王爺,以表敬意。侄兒還需前往朝廷府衙例行公事,就先告辭了。待他日抽出時間,再來看望師叔。”劉景起身作揖告辭。
姚廣孝也是起身,臉上掛著慈善的笑容道:“阿彌陀佛!也好也好,那就不留賢侄了。
從姚廣孝的話語中,劉景也聽出了人家死了心,再沒有拉攏他的意思。不作多留,行禮
離去。
在劉景離去後,姚廣孝笑容不再,他看了看桌上的棋局,拿起黑子落在一處。隻見棋局瞬間轉換,原本被劉景逼到無路可走的黑棋反而連成一片,大有將白棋一並吃掉之勢。
而離開王府的劉景,臉色也是一變。他這次來本就是帶著朱允炆的秘密任務,沒想到燕王竟然察覺。這倒也罷了,誰會想到人家竟大膽到拉攏自己。
想到朝中這些時日關於藩王的風言風語,看來也不是毫無根據可言。自己來到北平,感受更深,朱棣的反意已是司馬懿之心,路人皆知啊。
感受到局勢的緊張,劉景在到達北平府衙後,便將此處情況悉數通過密線上報給朱允炆,斟酌後他還是在信尾附上了今日所發生的事,提醒朱允炆要特別注意姚廣孝。
要說劉伯溫與姚廣孝關係如何,其實不怎麽樣,要不然也不至於劉伯溫死後,姚廣孝都未曾去吊唁。二人雖說名義上是同門師兄弟,實質上理念大為不同。
劉伯溫主張大同,崇尚和平,為此淡泊名利,不為官職、名聲所爭;在這點上姚廣孝與之相同,不過不同的是此人不甘於人後。
他一直想要證明自己,隻不過造化弄人,科舉屢次未中,後來學藝期間,耽擱了時間,等到他想要在亂世發揮才能時發現世界已經和平了。可他已經魔怔了,因此不惜出家來接近朱棣,以求得展現自己才華的一個平台。為此劉伯溫與他沒少發生矛盾,以至於後來二人都不怎麽來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