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經商挺好
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 作者:瘋子在狂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剛止住笑聲,曹震就跑了過來。“上位,我跟您說個事兒。”曹震到跟前便開口道。
朱元璋與藍玉對視了一眼,二人同時又大笑不止。這曹驢子果真巴巴的就上來解釋了。
曹震被二人笑的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這兩人怎麽了。
“啥事兒,你說。”朱元璋止住笑,問道。
“就是我家這個宅院的事兒。”曹震雖然不明白兩人為何見到他發笑,不過還是開口道。
“這院子挺不錯的啊,你要說啥。”朱元璋故意道。
“不瞞上位,從見到這個宅子,我啊心裏就慌的不行。您想想,我在京師住的宅子也算可以吧,可也比不上這座宅院啊。所以啊,從昨天進來我就一直心慌,生怕我這哥哥做出糊塗事。”
“因此昨天你們休息後,我跟他談了很長時間,這座宅子倒是沒啥問題。隻是吧,我哥那人目光短淺,他作賤自己與姓沈的商人合作生意,不過可都是正經生意啊,這個官府也都知曉。這不賺了錢,就修了這座宅子。”曹震不好意思道,不過卻不擔心。
在那個時代,士農工商階層劃分,人們骨子裏對於排行最底層的商人是看不起的,對於商人從事一些活動和衣著等都受到限製。
不過有上層的人士經商搞副業是不受限製的,你自甘墮落,當然沒人管了。
這也就是為什麽曹震提到曹家與商人合作會覺得不好意思了。堂堂侯爵世家,竟然與商人合作,可不就是掉了好幾個層次嗎。
這時朱允炆聽到他們的笑聲,也來到老爺子身邊,正好聽到曹震的話。
“這怎麽能是作踐呢,你景川侯隻有你家世子能襲爵位,其他人又沒有。他們不趁著現在發展一番,將來怎麽生活,著也是人家生存的一種選擇,我就覺得不錯,最起碼自食其力,不至於混吃等死。”朱允炆隨口說道。
這番話說的曹震熱淚盈眶,他作為曹家人當然知道自己家族的事兒,現在他活著尚且可以接濟整個家族。一旦他死後,就連自己的幾個兒子都會分離顧各,哪裏還會再管其他人。
正如曹響所言那樣,到了後輩手裏,或許他們就互不相識了。
因此,曹震對於曹家其他人這樣的謀生方式也隻能默許。總不能自己兒子不愁吃穿,其他人還得顧著你的名聲吃了上頓沒下頓吧。
朱元璋本來不置可否,人家願意淪落為商人他也不阻攔,但是要說他支持理解那就錯了。他不理解,再不濟你是個農民,有地可種,多好的身份,何必要去經商呢。
不過剛才朱允炆隨口的一句話卻讓他想到了自己家。皇帝隻有一個,藩王世襲也隻有一個,那麽自己孫子那麽多,將來還會有孫子的孫子,這些人怎麽辦呢?
朱元璋給子孫定下的規矩就是等著朝廷供養,不讓他們幹任何事。本來朱元璋經曆了痛苦的童年,他深知生活不易,所以他不想自己的子孫後代還要遭受這些苦難,便限製了他們的勞動權利,等著大明朝廷供養,做一個富貴人即可。
不過老朱同誌這方麵做錯了,家長對孩子的溺愛限製隻會剝奪他們生活的技能。如此一來,明中後期那些朱家子孫有些甚至連飯都吃不上。
小家與大家,道理都是相通的。
“大孫,你為什麽就覺得經商不錯呢,他們就算不經商,也可以種地或者學一門手藝,天下之大,難道還能沒有他們的謀生之路不成。”朱元璋藏著心中的想法,說道。
“爺爺,種地是可以,當匠人也不錯,可這些都是不容易的。太平盛世尚可,稍遇戰爭或者天災,飯碗就被打破了。再說有些人可以辛勞,有的人他還真受不了辛苦。”
“因人而異吧,從曹家做生意能到這種規模,可見他們著實適合經商,發揮優勢所在,所以孫兒才覺得挺好。”朱允炆答道。
“那要按你這麽說,豈不是所有農民都學做生意,地誰種呢,你可知道曆朝曆代都是以農為本,失了這個本,是要亡國的。”朱元璋道。
“嗬嗬,爺爺,您放心,別看人家賺錢了就覺得經商容易,這事兒可不是人人都能幹的,整不好把家底都能賠進去。”朱允炆看朱元璋擔心,笑著說道。
“咱發現你腦袋瓜裏裝的都是雜七雜八的東西,軍政、農業、政治,現在又對經商這麽熟悉。”朱元璋道。
“爺爺,這還不是您教導的好,帝王的繼承者,當然得對咱們大明所有的事兒要有所了解。”朱允炆道。
“嗯,是這麽個道理。”朱元璋道。
“爺爺,您看咱們也趕了這麽久的路,好不容易有這樣一個休息的好地方,要不咱多住幾日,您也緩緩身子,解解乏。鳳陽也不遠了,不差這幾天。”朱允炆道。
“嗯,也好,那就多住幾日。正好咱也好好看看這濠州城。”朱元璋道。
“哎,好,上位。我就等您這句話呢,哈哈。”曹震聽到朱元璋要多住幾日,高興道。
其實朱允炆有他自己的想法,剛才他就聽曹震說什麽姓沈的商人,他的腦子裏自然就想到了那個在曆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商人。
朱元璋與藍玉對視了一眼,二人同時又大笑不止。這曹驢子果真巴巴的就上來解釋了。
曹震被二人笑的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這兩人怎麽了。
“啥事兒,你說。”朱元璋止住笑,問道。
“就是我家這個宅院的事兒。”曹震雖然不明白兩人為何見到他發笑,不過還是開口道。
“這院子挺不錯的啊,你要說啥。”朱元璋故意道。
“不瞞上位,從見到這個宅子,我啊心裏就慌的不行。您想想,我在京師住的宅子也算可以吧,可也比不上這座宅院啊。所以啊,從昨天進來我就一直心慌,生怕我這哥哥做出糊塗事。”
“因此昨天你們休息後,我跟他談了很長時間,這座宅子倒是沒啥問題。隻是吧,我哥那人目光短淺,他作賤自己與姓沈的商人合作生意,不過可都是正經生意啊,這個官府也都知曉。這不賺了錢,就修了這座宅子。”曹震不好意思道,不過卻不擔心。
在那個時代,士農工商階層劃分,人們骨子裏對於排行最底層的商人是看不起的,對於商人從事一些活動和衣著等都受到限製。
不過有上層的人士經商搞副業是不受限製的,你自甘墮落,當然沒人管了。
這也就是為什麽曹震提到曹家與商人合作會覺得不好意思了。堂堂侯爵世家,竟然與商人合作,可不就是掉了好幾個層次嗎。
這時朱允炆聽到他們的笑聲,也來到老爺子身邊,正好聽到曹震的話。
“這怎麽能是作踐呢,你景川侯隻有你家世子能襲爵位,其他人又沒有。他們不趁著現在發展一番,將來怎麽生活,著也是人家生存的一種選擇,我就覺得不錯,最起碼自食其力,不至於混吃等死。”朱允炆隨口說道。
這番話說的曹震熱淚盈眶,他作為曹家人當然知道自己家族的事兒,現在他活著尚且可以接濟整個家族。一旦他死後,就連自己的幾個兒子都會分離顧各,哪裏還會再管其他人。
正如曹響所言那樣,到了後輩手裏,或許他們就互不相識了。
因此,曹震對於曹家其他人這樣的謀生方式也隻能默許。總不能自己兒子不愁吃穿,其他人還得顧著你的名聲吃了上頓沒下頓吧。
朱元璋本來不置可否,人家願意淪落為商人他也不阻攔,但是要說他支持理解那就錯了。他不理解,再不濟你是個農民,有地可種,多好的身份,何必要去經商呢。
不過剛才朱允炆隨口的一句話卻讓他想到了自己家。皇帝隻有一個,藩王世襲也隻有一個,那麽自己孫子那麽多,將來還會有孫子的孫子,這些人怎麽辦呢?
朱元璋給子孫定下的規矩就是等著朝廷供養,不讓他們幹任何事。本來朱元璋經曆了痛苦的童年,他深知生活不易,所以他不想自己的子孫後代還要遭受這些苦難,便限製了他們的勞動權利,等著大明朝廷供養,做一個富貴人即可。
不過老朱同誌這方麵做錯了,家長對孩子的溺愛限製隻會剝奪他們生活的技能。如此一來,明中後期那些朱家子孫有些甚至連飯都吃不上。
小家與大家,道理都是相通的。
“大孫,你為什麽就覺得經商不錯呢,他們就算不經商,也可以種地或者學一門手藝,天下之大,難道還能沒有他們的謀生之路不成。”朱元璋藏著心中的想法,說道。
“爺爺,種地是可以,當匠人也不錯,可這些都是不容易的。太平盛世尚可,稍遇戰爭或者天災,飯碗就被打破了。再說有些人可以辛勞,有的人他還真受不了辛苦。”
“因人而異吧,從曹家做生意能到這種規模,可見他們著實適合經商,發揮優勢所在,所以孫兒才覺得挺好。”朱允炆答道。
“那要按你這麽說,豈不是所有農民都學做生意,地誰種呢,你可知道曆朝曆代都是以農為本,失了這個本,是要亡國的。”朱元璋道。
“嗬嗬,爺爺,您放心,別看人家賺錢了就覺得經商容易,這事兒可不是人人都能幹的,整不好把家底都能賠進去。”朱允炆看朱元璋擔心,笑著說道。
“咱發現你腦袋瓜裏裝的都是雜七雜八的東西,軍政、農業、政治,現在又對經商這麽熟悉。”朱元璋道。
“爺爺,這還不是您教導的好,帝王的繼承者,當然得對咱們大明所有的事兒要有所了解。”朱允炆道。
“嗯,是這麽個道理。”朱元璋道。
“爺爺,您看咱們也趕了這麽久的路,好不容易有這樣一個休息的好地方,要不咱多住幾日,您也緩緩身子,解解乏。鳳陽也不遠了,不差這幾天。”朱允炆道。
“嗯,也好,那就多住幾日。正好咱也好好看看這濠州城。”朱元璋道。
“哎,好,上位。我就等您這句話呢,哈哈。”曹震聽到朱元璋要多住幾日,高興道。
其實朱允炆有他自己的想法,剛才他就聽曹震說什麽姓沈的商人,他的腦子裏自然就想到了那個在曆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