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找東王合作
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 作者:瘋子在狂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鄭和這次的航行與曆史上真正的航海有所區別。
曆史上他不僅帶著友好與和平,而且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使命——尋找朱允炆的下落。並且武器裝備沒有此時先進,隨船人數也隻有兩萬多人,比現在少一半。
而此時,不僅僅航海的任務有些區別,自身實力也大不相同,並且朱允炆給他配備這麽多人,就是讓他遇到不公待遇時可以無後顧之慮的出手。
朱允炆深知一個道理,隻有拳頭硬,才能讓別人跟你講道理,否則一味的忍讓隻會讓別人感覺你軟弱可欺。
鄭和決定要對西王出手了,他也沒想明白這個西王哪來的勇氣挑戰大明,或許是因為他的無知吧。
不過直接拉著自己的人上岸去火拚,雖然必勝無疑,但畢竟自己這邊也會有傷亡。而且重要的一點是自己打敗西王後也不會在此地久留,最終的受益者是誰,相信所有人都知道。
鄭和不願意看到自己人再出現不必要的傷亡,因此他並未貿然出擊,而是派人事先與東王取得聯係,言明自己願幫助東王攻打西王,不要酬勞。
唯一的條件就是將此地開放一大片港口區域,作為大明的船舶停放於貨物存貯之地,由大明管轄。
因為鄭和想著自己開通了這條航線,今後大明或許會經常由此地運送物資,沒有個停靠休息和中轉貨物的港口還真不行。
或許他自己也沒認識到,他的這一行為會帶給大明今後航海多大的幫助,猶如清末的租界一樣,大明不經意間已將觸角伸向了世界。
東王此時已被西王逼到絕境,手下的士兵在接連的敗仗後,大部分已經四散逃亡或者投降對方。現在他可用的人也僅有兩萬左右,控製的城池和土地僅剩三個縣。
如果不是西王在最後關頭惹上了明人,暫時停止了對他的攻打,恐怕自己現在早就被趕下海了。
接到西王與明人起衝突的消息後,東王先是驚愕,他怎麽想的,難道是腦子被驢踢了?不過在驚愕過後是驚喜,他終於有了喘口氣的機會了。
‘哼,最好讓這些明人把西王打殘打廢,自己好坐收漁翁之利。可惜的是西王殺得明人有些少,要是再多幾百人就更好了。’東王心中想著。
不過事情最初似乎與他預料的有所偏差,明人僅僅是停下了航行,但沒有急於進攻。據探子回報說明人準備在港口與西王洽談,這可把東王愁壞了。
因為按他的想法,不,應該說一個正常人應該都不會拒絕這個可以化幹戈為玉帛的機會。更何況還是明人主動搭台,隻等你來唱戲。
可是事情的發展總是超乎意料,西王不僅沒有接受明人的相邀,反而聽說派了一個不知從哪冒出來的明人當使者,妄想著以此來拖明人下水。
這就是在玩火自焚,要論計謀策略,西王好比小孩過家家,玩的都是人家剩下的。
果不其然,聽說那明使並未與那漢人相談,反倒是氣勢逼人,驚的西王派去的漢人兩股戰戰、跪地求饒。
“沒談成?”東王緊張的再次跟手下探子確認。
“沒談成,王上。而且聽說明使很生氣。”探子回道。
“哈哈哈,好!好!好!真是天助我也。”東王高興地連連叫好。
東王這次是真高興,他仿佛看到了西王自己走向覆滅的道路,到時候自己就可帶著大軍收複失地,並且不費吹灰之力將西王的土地納入自己統治之下,整個爪哇,他將是獨一無二的王,爪哇王!
當東王在等著明人與西王大戰之時,卻有明使找上門來。
東王有些摸不著頭腦,明使找自己幹嘛。他連忙跟手下再三確認,確定並無冒犯明人之舉,這才疑惑的接待了來人。
“不知明使來找本王,是有何事啊。”東王拿出他當王的氣勢,慢條斯理的問道。
爪哇島這群猴子都是這麽能裝嗎?你一個被打的抱頭鼠竄的窩囊廢還拿什麽東王的架子。來人心中暗道。
“我奉使節鄭大人之令,前來與東王商議。我家大人見此地百姓苦於連年戰爭,心生憐憫,為救百姓於水火,推翻西王暴政,特詢問東王對此有何意見?”來人不卑不亢道。
“哦?本王對於明使能認清西王的暴政深感欣慰,同時也大力支持你們攻打西王,本王備下酒宴,等待你們凱旋。”東王按捺住心中的激動說道。
“東王誤會了,我大明一向以德名揚四海,怎會對一弱小島國動武呢。我家大人說了,這是東王自己的家事,如果東王願意為你的子民一戰,可向我家大人求援,我家大人必定會傾囊相助。”
東王此時已經知道明人的意思了,就是讓自己去求明人幫忙,然後自己打頭陣,明人在後掠陣,當自己打不過的時候,明人幫忙壓一下。
可是這樣一來,自己不僅損失會慘重,而且領著外邦人打同族的人,難免會讓部分人對他有意見,位子還是不穩呐。
並且請神容易送神難,萬一這些明人到時候賴著不走,提出苛刻的條件要求自己,那該如何是好。
“明使說笑了,本王何需幫忙。據本王所知,那西王可是對明使犯下血案,此仇想必明使應當要報。你們明人報仇,本王也不好插手呐。”東王推辭道。
“如東王並無此意,那我家大人也不強求,相信這諾大的爪哇島還是有人願意率領人民,結束這場可惡的戰爭。告辭!”來人並不廢話,直接說道。
說實話要不是鄭大人要求,他甚至懶得跟這個所謂的‘東王’廢話,就剩那麽丁點兒人,戰鬥力弱的爆表,自己帶上幾千人不出兩個時辰就能滅掉,還在這裝什麽大尾巴狼。
而且就東王的這種戰鬥力,明軍壓根兒就沒看上。也就是鄭和為了名正言順出兵,顧及的多一些,要是按下麵這幫人意見,管球你東王西王,反正這群猴子每一個好東西,誰惹咱咱就幹誰。
曆史上他不僅帶著友好與和平,而且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使命——尋找朱允炆的下落。並且武器裝備沒有此時先進,隨船人數也隻有兩萬多人,比現在少一半。
而此時,不僅僅航海的任務有些區別,自身實力也大不相同,並且朱允炆給他配備這麽多人,就是讓他遇到不公待遇時可以無後顧之慮的出手。
朱允炆深知一個道理,隻有拳頭硬,才能讓別人跟你講道理,否則一味的忍讓隻會讓別人感覺你軟弱可欺。
鄭和決定要對西王出手了,他也沒想明白這個西王哪來的勇氣挑戰大明,或許是因為他的無知吧。
不過直接拉著自己的人上岸去火拚,雖然必勝無疑,但畢竟自己這邊也會有傷亡。而且重要的一點是自己打敗西王後也不會在此地久留,最終的受益者是誰,相信所有人都知道。
鄭和不願意看到自己人再出現不必要的傷亡,因此他並未貿然出擊,而是派人事先與東王取得聯係,言明自己願幫助東王攻打西王,不要酬勞。
唯一的條件就是將此地開放一大片港口區域,作為大明的船舶停放於貨物存貯之地,由大明管轄。
因為鄭和想著自己開通了這條航線,今後大明或許會經常由此地運送物資,沒有個停靠休息和中轉貨物的港口還真不行。
或許他自己也沒認識到,他的這一行為會帶給大明今後航海多大的幫助,猶如清末的租界一樣,大明不經意間已將觸角伸向了世界。
東王此時已被西王逼到絕境,手下的士兵在接連的敗仗後,大部分已經四散逃亡或者投降對方。現在他可用的人也僅有兩萬左右,控製的城池和土地僅剩三個縣。
如果不是西王在最後關頭惹上了明人,暫時停止了對他的攻打,恐怕自己現在早就被趕下海了。
接到西王與明人起衝突的消息後,東王先是驚愕,他怎麽想的,難道是腦子被驢踢了?不過在驚愕過後是驚喜,他終於有了喘口氣的機會了。
‘哼,最好讓這些明人把西王打殘打廢,自己好坐收漁翁之利。可惜的是西王殺得明人有些少,要是再多幾百人就更好了。’東王心中想著。
不過事情最初似乎與他預料的有所偏差,明人僅僅是停下了航行,但沒有急於進攻。據探子回報說明人準備在港口與西王洽談,這可把東王愁壞了。
因為按他的想法,不,應該說一個正常人應該都不會拒絕這個可以化幹戈為玉帛的機會。更何況還是明人主動搭台,隻等你來唱戲。
可是事情的發展總是超乎意料,西王不僅沒有接受明人的相邀,反而聽說派了一個不知從哪冒出來的明人當使者,妄想著以此來拖明人下水。
這就是在玩火自焚,要論計謀策略,西王好比小孩過家家,玩的都是人家剩下的。
果不其然,聽說那明使並未與那漢人相談,反倒是氣勢逼人,驚的西王派去的漢人兩股戰戰、跪地求饒。
“沒談成?”東王緊張的再次跟手下探子確認。
“沒談成,王上。而且聽說明使很生氣。”探子回道。
“哈哈哈,好!好!好!真是天助我也。”東王高興地連連叫好。
東王這次是真高興,他仿佛看到了西王自己走向覆滅的道路,到時候自己就可帶著大軍收複失地,並且不費吹灰之力將西王的土地納入自己統治之下,整個爪哇,他將是獨一無二的王,爪哇王!
當東王在等著明人與西王大戰之時,卻有明使找上門來。
東王有些摸不著頭腦,明使找自己幹嘛。他連忙跟手下再三確認,確定並無冒犯明人之舉,這才疑惑的接待了來人。
“不知明使來找本王,是有何事啊。”東王拿出他當王的氣勢,慢條斯理的問道。
爪哇島這群猴子都是這麽能裝嗎?你一個被打的抱頭鼠竄的窩囊廢還拿什麽東王的架子。來人心中暗道。
“我奉使節鄭大人之令,前來與東王商議。我家大人見此地百姓苦於連年戰爭,心生憐憫,為救百姓於水火,推翻西王暴政,特詢問東王對此有何意見?”來人不卑不亢道。
“哦?本王對於明使能認清西王的暴政深感欣慰,同時也大力支持你們攻打西王,本王備下酒宴,等待你們凱旋。”東王按捺住心中的激動說道。
“東王誤會了,我大明一向以德名揚四海,怎會對一弱小島國動武呢。我家大人說了,這是東王自己的家事,如果東王願意為你的子民一戰,可向我家大人求援,我家大人必定會傾囊相助。”
東王此時已經知道明人的意思了,就是讓自己去求明人幫忙,然後自己打頭陣,明人在後掠陣,當自己打不過的時候,明人幫忙壓一下。
可是這樣一來,自己不僅損失會慘重,而且領著外邦人打同族的人,難免會讓部分人對他有意見,位子還是不穩呐。
並且請神容易送神難,萬一這些明人到時候賴著不走,提出苛刻的條件要求自己,那該如何是好。
“明使說笑了,本王何需幫忙。據本王所知,那西王可是對明使犯下血案,此仇想必明使應當要報。你們明人報仇,本王也不好插手呐。”東王推辭道。
“如東王並無此意,那我家大人也不強求,相信這諾大的爪哇島還是有人願意率領人民,結束這場可惡的戰爭。告辭!”來人並不廢話,直接說道。
說實話要不是鄭大人要求,他甚至懶得跟這個所謂的‘東王’廢話,就剩那麽丁點兒人,戰鬥力弱的爆表,自己帶上幾千人不出兩個時辰就能滅掉,還在這裝什麽大尾巴狼。
而且就東王的這種戰鬥力,明軍壓根兒就沒看上。也就是鄭和為了名正言順出兵,顧及的多一些,要是按下麵這幫人意見,管球你東王西王,反正這群猴子每一個好東西,誰惹咱咱就幹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