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正題,爺孫倆商議著春耕的事項。


    “你是說,咱從鄉紳手中要農具?”朱元璋問道。


    “是的,皇爺爺。”朱允炆答道。


    “不行,朝廷何時能求著鄉紳了。再說這項措施本就是要搜刮他們兜裏的錢,他們還能願意賣給你?強取又容易激起矛盾,不好收場。”朱元璋否定道。


    “不,皇爺爺,咱們不直接收購,而是減稅,鄉紳們農具、耕牛眾多,土地卻無人耕種,隻能把地吐出來,但他們想的是不給農具、耕牛,逼著百姓再把土地抵給他們,這樣他們地沒變,稅卻少了一大截,最終苦的還是百姓。同時,長時間的喂養耕牛消耗也甚大(朝廷不允許吃牛),農具也生鏽,這些損耗沒法長時間堅持。咱們可以由官府出麵,協調百姓替他們免費耕種土地,但作為條件,他們必須將耕牛和農具借由百姓使用。如果有願意用耕牛農具頂抵酬勞的,朝廷也可以給予他們家相應的減稅政策。如此一來,百姓雖然辛苦點,但得到了實惠。”朱允炆說道。


    “這倒是個辦法,不過有些明顯了,是個人也能看明白怎麽回事,如果地主強撐著怎麽辦?這還不是要看人家臉色。”朱元璋又問道。


    “這就需要我們給加一把火,把地主們放上麵烤,他門自然會做出選擇的。”朱允炆道。


    “哈哈,自家孫子跟咱還打啞謎,啥時候學會讀書人那一套了。”朱元璋笑道。


    “皇爺爺恕罪,孫兒是這樣想的,把每個州縣的土地種植跟當地官員及朝庭主管官員的升遷、俸祿掛鉤,同時讓人放出風聲,朝廷為對付北元的侵擾,準備收集鐵具,製造兵器,且需要百姓支持,閑置鐵具一律收歸朝廷使用。有了這一政策和虛無似真的消息,雖不敢保證耕種全部覆蓋,但起碼八成以上。”朱允炆道。


    “咱明白了,他娘的這些當官的沒一個好東西,根子還在他們這,那些鄉紳跟當地官員聯係緊密,甚至許多當官的就是鄉紳,他們想辦法對抗咱,咱也給他來一下,順便再加一條,耕種未達標的地方官員,按律問罪。咱養著他們,可不是讓他們吃咱的飯,還要砸咱的鍋。”朱元璋想明白了其中門道,狠狠的說道。


    “那種子一事如何解決?你剛才沒來,戶部、工部在那扯皮,呂昶咱知道,幹了多年了,還算老實,他是不可能想出什麽點子的,工部咱讓二虎去查了,狗日的威脅咱。”朱元璋道。


    “種子之事就要朝廷處理了,不可逼得太緊,物極必反。咱們可以將國庫存糧拿出一部分作種子,畢竟種子所需不多,朝廷也能負擔的起。”朱允炆道。


    “負擔倒是可以,可那些錢糧咱們是用來打北元的,這一動何時才可積攢上來。”朱元璋皺眉道。


    “不,皇爺爺,先不說北元現在並無大舉南下的實力,咱們拿出種子是‘借’給百姓種植,到豐收時再讓他們還回來,不要利息,如此既解決了百姓生存問題,也充盈了府庫。”朱允炆分析道。


    “你這麽一說還真是,哈哈,好,如此棘手的問題到咱大孫這就解決了。”朱元璋高興道。


    其實朱允炆並無太好的主意,不過他記得後世的脫貧攻堅,那可是全國大工程,政府貼息、惠農補助等一係列措施,新聞上天天在講,就算七八十歲的老太太也知道怎麽回事。剛好用來解決眼下麵臨的問題,雖然一些具體做法上有所出入,但大體方向是不會錯的。


    次日,朱元璋在早朝時宣布了這個措施,著手戶部、工部去辦理。另外,工部尚書嚴震直被錦衣衛收押,據說其貪汙受賄、賬冊造假,朱元璋大怒,下令徹查,一時間工部人心惶惶。


    工部沒了尚書當然不行,要是平日裏估計爭搶之人很多,但在這個節骨眼上,那個位置可不好坐,要知道接下來需要麵對的是整個大明百姓的耕種生存,所以李善長在朱允炆的示意下擔任了工部尚書一職,朝中眾人均沒有絲毫意見,人家曾經幹過宰相的好吧,區區一個部門尚書,還能難倒他。再說他任工部尚書,也能給工部幹事兒的官員一粒定心丸,朱皇上的親家。


    接著,就是朝會上討論一些重要的事項,其中包括民生、預防今年的災禍、物資儲備、對北元的戰略防禦,當然,最重要的是接下來的科舉。在這一點上,朱元璋也是極為重視的,畢竟這些都是大明官場的新鮮血液。朱允炆也是很感興趣,來到大明,他還是第一次遇見科舉,不知跟後世高考如何。同時,他也想要通過科舉來尋找自己心中的那幾位人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瘋子在狂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瘋子在狂奔並收藏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