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施主有禮,貧僧等人乃是從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和尚。”
“如今路過貴寶地,不知為何郡內有這麽多的沿街乞討之人呢?”
“什麽,你們就是西天取經的唐三藏!”
“來人,速去稟告郡侯,就說唐三藏師徒到了!”
聽到無天的自我介紹,那統領直接對著身後的傳令兵就怒吼了起來。
而隨著統領的怒吼,那些原本被驅散的百姓再次將無天等人圍了起來。
“什麽,他們就是害我們這麽慘的唐三藏師徒?”
“就是他們害我們鳳仙郡十三年不下雨的罪魁禍首嗎?”
“不能放過他們,我們要讓他們償命!”
“殺了他們!”
“殺了他們!”
聽著圍堵百姓的謾罵喊殺之聲,統領也意識到了即將激起眾怒。
無天等人法力高強,自然無所畏懼。
但統領等人可是肉體凡胎,這要是與百姓們動起手來,還不被這群人直接碾成肉醬。
越想越害怕的統領直接讓官兵開路,帶著眾人就向著城內的鳳仙郡府衙走去。
當無天等人進入府衙時,鳳仙郡的郡侯已經在門口恭迎多時。
“唐朝聖僧到訪,鳳仙郡蓬蓽生輝。”
“本侯上官歐陽,恭迎唐朝聖僧禦弟光臨鳳仙郡!”
看著與百姓態度截然不同的鳳仙郡侯,無天等人詫異不已,但還是跟隨郡侯進入了府衙之中。
待侍女上茶上糕點之後,無天當即望向了鳳仙郡侯。
“敢問鳳仙郡侯,為什麽此地的百姓如此窮困潦倒,如此仇視貧僧等人,難道這鳳仙郡,真的十三年都沒有下過雨嗎?”
聽到無天的詢問,鳳仙郡麵露愧疚之色。
隻見他站起身來,彷徨了許久,又仰望蒼天,隨即這才講述了起來。
“聖僧有所不知,這鳳仙郡的確已經十三年沒有下過一滴雨了。”
“什麽!”
聽到此地十三年沒有下過一滴雨,六耳等人均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色。
要知道,倘若真的十三年滴雨未降,那此地的稻田恐怕早已赤地千裏,根本無法生長農作物了。
就連城內的百姓,也早已全部餓死了。
豈能有如今城內的這般景象呢?
看出了眾人的不信,鳳仙郡侯隨即講述了起來。
鳳仙郡侯表示,此地乃是天庭在佛域的行宮之地,本該受到天庭的庇佑,是個風調雨順的寶地才是。
可是自從十三年前,也就是東土大唐唐王李世民讓唐三藏西行拜佛求經開始,這裏便再也沒有下過一滴雨。
原本這裏乃是涇河龍王敖港的管轄之地。
下不下雨,行雲布雨,都是敖港的使命。
可是敖港因為在東土大唐之事,因為救助唐三藏的父親陳光蕊之事得罪了玉帝,被魏征睡夢中所斬。
雖然後來發生了那麽多變故,涇河龍王也變成了烏龍國的國君,成為了討伐天庭的扛旗之人。
可是這鳳仙郡卻再也沒有龍族之人敢於幹涉了。
因為西天取經的開始,天庭與佛域明爭暗鬥,佛域的臥榻之處又豈容他人酣睡。
於是乎,從那之後,鳳仙郡就成了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尷尬之處。
天庭天高皇帝遠,自然不會管鳳仙郡的死活,而四海龍族又與烏龍國大戰演戲佯攻,哪裏有功夫記得這遺忘之地的鳳仙郡。
佛門倒是有心要收服鳳仙郡。
可是鳳仙郡內的百姓,從小接受道門仙神的教誨,那是早已根深蒂固,想讓他們拋棄道門,信仰佛教又談何容易。
除非動用淨世佛液,要不然休想改變這群人的信仰。
可是為了這麽一群可有可無的人族百姓,動用那珍貴的淨世佛液,顯然是太浪費了。
於是乎,佛門就設下禁製,阻擋了鳳仙郡的信仰之力,令他們不得將信仰之力傳入天庭。
長時間接收不到鳳仙郡的信仰之力,天庭也以為鳳仙郡已經叛變,於是乎就降下天條,設下關口,更加不給鳳仙郡降雨,就連鳳仙郡連接的天庭氣運也被剝奪了。
這樣一來,天庭拋棄了鳳仙郡,而佛門卻想等鳳仙郡內信仰道門的百姓全部餓死之後,再發展下一代,讓他們信仰佛門,從而收服鳳仙郡。
可誰曾想,鳳仙郡百姓對道門和天庭的信仰何其堅定。
整整十年滴雨未降,鳳仙郡的百姓不受佛門的滴米寸糧,硬是靠著鳳仙郡外的恒河水灌溉土地,種植糧食作物來求得一絲生存的生機。
看到鳳仙郡的百姓冥頑不靈,奉命收服鳳仙郡的豹頭山虎頭洞的黃獅精幹脆讓人在三年前挖斷了恒河水。
導致三年來鳳仙郡內的恒河流域斷流,百姓再也無法灌溉,無法耕種,徹底淪為了沿街乞討的乞丐。
雖然鳳仙郡外時常有黃獅精派人設立施舍齋舍,隻要鳳仙郡內的百姓答應信仰佛門,就給他們提供衣食住行,讓他們衣食無憂。
可是心中信仰堅定的鳳仙郡百姓,又豈能為了五鬥米折腰。
整整三年,鳳仙郡內的百姓餓死了無數,但卻沒有一人願意拋棄自己的信仰,去接受佛門黃獅精的施舍。
對於他們來說,是黃獅精挖斷了恒河,斷了他們的生存之機,如今又來裝慈悲,當好人,這是可恥的。
三界內最可恥的事情就是斷了別人的生路,還站出來告訴別人,要堅強,要勇敢的麵對,這簡直太惡心,太可恥了。
麵對這樣的可恥,鳳仙郡的百姓寧死不屈,就算活活餓死,也絕不接受佛門這樣的欺辱。
一年前,鳳仙郡餓死了大批的人馬。
這個時候,黃獅精又來遊說鳳仙郡的百姓信仰佛門。
並表示唐三藏師徒即將到達他們鳳仙郡,整個南贍部洲,整個西牛賀洲都要投入佛門的懷抱了。
這是三界天地的大勢所趨,希望鳳仙郡的百姓不要冥頑不靈,要識時務為俊傑。
並且還將唐三藏師徒一路走來這十幾年的時機進行了大肆的宣揚。
黃獅精等人這一宣揚不要緊,頓時讓鳳仙郡的百姓聯想到了這十幾年發生的一切。
整整十三年的滴雨未降,正好與唐三藏師徒西行的開拔之日對應了起來。
百姓是愚昧的,他們很快就在煽動下,將這十三年的苦楚全部算到了唐三藏師徒的身上。
這才釀造了今天無天師徒所遇之事的後果。
“鳳仙郡百姓信仰如此堅定,難道天庭就真的一點都感覺不到嗎?”
“如今路過貴寶地,不知為何郡內有這麽多的沿街乞討之人呢?”
“什麽,你們就是西天取經的唐三藏!”
“來人,速去稟告郡侯,就說唐三藏師徒到了!”
聽到無天的自我介紹,那統領直接對著身後的傳令兵就怒吼了起來。
而隨著統領的怒吼,那些原本被驅散的百姓再次將無天等人圍了起來。
“什麽,他們就是害我們這麽慘的唐三藏師徒?”
“就是他們害我們鳳仙郡十三年不下雨的罪魁禍首嗎?”
“不能放過他們,我們要讓他們償命!”
“殺了他們!”
“殺了他們!”
聽著圍堵百姓的謾罵喊殺之聲,統領也意識到了即將激起眾怒。
無天等人法力高強,自然無所畏懼。
但統領等人可是肉體凡胎,這要是與百姓們動起手來,還不被這群人直接碾成肉醬。
越想越害怕的統領直接讓官兵開路,帶著眾人就向著城內的鳳仙郡府衙走去。
當無天等人進入府衙時,鳳仙郡的郡侯已經在門口恭迎多時。
“唐朝聖僧到訪,鳳仙郡蓬蓽生輝。”
“本侯上官歐陽,恭迎唐朝聖僧禦弟光臨鳳仙郡!”
看著與百姓態度截然不同的鳳仙郡侯,無天等人詫異不已,但還是跟隨郡侯進入了府衙之中。
待侍女上茶上糕點之後,無天當即望向了鳳仙郡侯。
“敢問鳳仙郡侯,為什麽此地的百姓如此窮困潦倒,如此仇視貧僧等人,難道這鳳仙郡,真的十三年都沒有下過雨嗎?”
聽到無天的詢問,鳳仙郡麵露愧疚之色。
隻見他站起身來,彷徨了許久,又仰望蒼天,隨即這才講述了起來。
“聖僧有所不知,這鳳仙郡的確已經十三年沒有下過一滴雨了。”
“什麽!”
聽到此地十三年沒有下過一滴雨,六耳等人均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色。
要知道,倘若真的十三年滴雨未降,那此地的稻田恐怕早已赤地千裏,根本無法生長農作物了。
就連城內的百姓,也早已全部餓死了。
豈能有如今城內的這般景象呢?
看出了眾人的不信,鳳仙郡侯隨即講述了起來。
鳳仙郡侯表示,此地乃是天庭在佛域的行宮之地,本該受到天庭的庇佑,是個風調雨順的寶地才是。
可是自從十三年前,也就是東土大唐唐王李世民讓唐三藏西行拜佛求經開始,這裏便再也沒有下過一滴雨。
原本這裏乃是涇河龍王敖港的管轄之地。
下不下雨,行雲布雨,都是敖港的使命。
可是敖港因為在東土大唐之事,因為救助唐三藏的父親陳光蕊之事得罪了玉帝,被魏征睡夢中所斬。
雖然後來發生了那麽多變故,涇河龍王也變成了烏龍國的國君,成為了討伐天庭的扛旗之人。
可是這鳳仙郡卻再也沒有龍族之人敢於幹涉了。
因為西天取經的開始,天庭與佛域明爭暗鬥,佛域的臥榻之處又豈容他人酣睡。
於是乎,從那之後,鳳仙郡就成了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尷尬之處。
天庭天高皇帝遠,自然不會管鳳仙郡的死活,而四海龍族又與烏龍國大戰演戲佯攻,哪裏有功夫記得這遺忘之地的鳳仙郡。
佛門倒是有心要收服鳳仙郡。
可是鳳仙郡內的百姓,從小接受道門仙神的教誨,那是早已根深蒂固,想讓他們拋棄道門,信仰佛教又談何容易。
除非動用淨世佛液,要不然休想改變這群人的信仰。
可是為了這麽一群可有可無的人族百姓,動用那珍貴的淨世佛液,顯然是太浪費了。
於是乎,佛門就設下禁製,阻擋了鳳仙郡的信仰之力,令他們不得將信仰之力傳入天庭。
長時間接收不到鳳仙郡的信仰之力,天庭也以為鳳仙郡已經叛變,於是乎就降下天條,設下關口,更加不給鳳仙郡降雨,就連鳳仙郡連接的天庭氣運也被剝奪了。
這樣一來,天庭拋棄了鳳仙郡,而佛門卻想等鳳仙郡內信仰道門的百姓全部餓死之後,再發展下一代,讓他們信仰佛門,從而收服鳳仙郡。
可誰曾想,鳳仙郡百姓對道門和天庭的信仰何其堅定。
整整十年滴雨未降,鳳仙郡的百姓不受佛門的滴米寸糧,硬是靠著鳳仙郡外的恒河水灌溉土地,種植糧食作物來求得一絲生存的生機。
看到鳳仙郡的百姓冥頑不靈,奉命收服鳳仙郡的豹頭山虎頭洞的黃獅精幹脆讓人在三年前挖斷了恒河水。
導致三年來鳳仙郡內的恒河流域斷流,百姓再也無法灌溉,無法耕種,徹底淪為了沿街乞討的乞丐。
雖然鳳仙郡外時常有黃獅精派人設立施舍齋舍,隻要鳳仙郡內的百姓答應信仰佛門,就給他們提供衣食住行,讓他們衣食無憂。
可是心中信仰堅定的鳳仙郡百姓,又豈能為了五鬥米折腰。
整整三年,鳳仙郡內的百姓餓死了無數,但卻沒有一人願意拋棄自己的信仰,去接受佛門黃獅精的施舍。
對於他們來說,是黃獅精挖斷了恒河,斷了他們的生存之機,如今又來裝慈悲,當好人,這是可恥的。
三界內最可恥的事情就是斷了別人的生路,還站出來告訴別人,要堅強,要勇敢的麵對,這簡直太惡心,太可恥了。
麵對這樣的可恥,鳳仙郡的百姓寧死不屈,就算活活餓死,也絕不接受佛門這樣的欺辱。
一年前,鳳仙郡餓死了大批的人馬。
這個時候,黃獅精又來遊說鳳仙郡的百姓信仰佛門。
並表示唐三藏師徒即將到達他們鳳仙郡,整個南贍部洲,整個西牛賀洲都要投入佛門的懷抱了。
這是三界天地的大勢所趨,希望鳳仙郡的百姓不要冥頑不靈,要識時務為俊傑。
並且還將唐三藏師徒一路走來這十幾年的時機進行了大肆的宣揚。
黃獅精等人這一宣揚不要緊,頓時讓鳳仙郡的百姓聯想到了這十幾年發生的一切。
整整十三年的滴雨未降,正好與唐三藏師徒西行的開拔之日對應了起來。
百姓是愚昧的,他們很快就在煽動下,將這十三年的苦楚全部算到了唐三藏師徒的身上。
這才釀造了今天無天師徒所遇之事的後果。
“鳳仙郡百姓信仰如此堅定,難道天庭就真的一點都感覺不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