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我的抖音通古代,古人徹底瘋狂! 作者:花鳥風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謝陛下不殺之恩!”
這位侍衛聞言後,感激不盡地說道。
他去年冬天知道這件事後,一度非常糾結。
報給皇帝就會得罪魏王李泰,不報給皇帝又是欺君之罪。
於是,他隻好假裝不知道,仿佛這件事沒有發生過。
這次,趁著天幕的這首詩,再加上皇帝氣憤的態度,他才鼓足勇氣說了出來。
還好李二陛下僅僅罰他五十大板,並沒有要他的性命。
這才是千古一帝,這才是皇帝的榜樣!
【白居易當上左拾遺之後,曾言:“有闕必規,有違必諫”,所以他的那些詩,也因鋒芒太露遭權貴忌恨。】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白居易上書請求嚴緝凶手,卻被誣“越職言事”,貶為江州司馬,此事件成為其人生轉折點。】
【貶謫期間,他寫下長篇敘事詩《琵琶行》,借琵琶女身世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悲慨,標誌其詩風從諷喻轉向感傷與自省。】
【我們來欣賞一下這首詩!】
【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
輕攏慢撚抹複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
我聞琵琶已歎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好一首《琵琶行》!”
“全詩結構嚴謹,錯落有致,情節曲折,波瀾起伏,當為佳作!”
李白一邊讀著詩,一邊打著節拍,一口氣讀完,隻覺得通暢無比。
“此詩生動地描繪了琵琶的悅耳之音,以及樂曲的起伏跌宕,乃是音樂詩的巔峰之作!”
杜甫看完這首詩,也是很滿意,讚不絕口地說道。
“好詩!”
“朕仿佛聽到了詩中那動人的琵琶聲!”
漢武帝劉徹閉上眼睛,腦海中仿佛浮現出琵琶那跌宕起伏的聲音。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這一句太絕了!”
陳子昂看到這句詩,很是驚豔地說道。
【白居易借琵琶女身世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悲慨,標誌其詩風從諷喻轉向感傷與自省。】
【他開始尋求仕途與個人生活的平衡,提出“中隱”理念,既不遠離朝堂,亦不卷入政治漩渦,為晚年閑適詩風奠定思想基礎。】
“這個中隱理念,很不錯!”
陶淵明看到這裏,眼睛一亮,覺得這個理念很有意思。
和白居易不同,他是完全斷絕和官場的聯係,隱居廬山南麓。
【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疏浚西湖,築堤蓄水灌溉農田,也就是現在杭州的“白堤”。】
【白居易在任期間,深受百姓愛戴,離任時作《錢塘湖春行》記錄西湖美景。】
【我們來欣賞一下白居易筆下的西湖春景!】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麵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好一個亂花漸欲迷人眼!”
曹操端起酒杯,露出一個猥瑣的笑容,開口說道。
我曹阿瞞,也被天下的美人迷了眼啊!
“切!一般般!”
“不如我的《江南春》!”
杜牧看到這裏,撇了撇嘴,不屑地說道。
他打心眼裏討厭白居易,這老頭不是好人,詩也不是好詩!
【825年,白居易調任蘇州刺史,他簡化賦稅、賑濟災民,後因病辭官。
【杭州和蘇州的地方官經曆讓他更關注民生,詩中多現務實精神。】
【829年,白居易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洛陽,遠離政治中心,定居香山,自號“香山居士”。】
【他晚年與劉禹錫等人交遊,詩風轉向閑適淡泊,如《問劉十九》:“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這首詩同樣是經典,我們來欣賞一下!】
【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好詩!”
“寥寥幾句,竟讓我產生了喝酒的衝動!”
李白端起一杯從天幕商城購買的果酒,一飲而盡。
“人生在世,能得三五好友,聚眾小酌,乃是人間樂事啊!”
陶淵明飲下一杯菊花酒,搖晃著腦袋,緩緩說道。
【此後,白居易潛心佛學,修習禪宗,捐資重修洛陽香山寺,自編《白氏長慶集》,整理畢生詩作。】
【846年,白居易病逝於洛陽,享年七十五歲,葬於香山。】
【唐宣宗李忱悼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可見其詩名遠播。】
“七十五歲,也算古來稀了!”
中年白居易站在杭州官府中,看著天幕露出了笑容。
看來自己後半生過得也還好,目前被貶的境遇也不算太糟糕。
【長恨曲,也就是《長恨歌》,這是白居易最著名的一首詩,咱們來欣賞一下。】
【長恨歌】
【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複止,西出都門百餘裏。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這是在寫朕和愛妃的詩!”
“豈有此理!這白居易竟然如此膽大包天?!”
天幕下,唐玄宗李隆基愣住了,隨即惱羞成怒地說道。
這位侍衛聞言後,感激不盡地說道。
他去年冬天知道這件事後,一度非常糾結。
報給皇帝就會得罪魏王李泰,不報給皇帝又是欺君之罪。
於是,他隻好假裝不知道,仿佛這件事沒有發生過。
這次,趁著天幕的這首詩,再加上皇帝氣憤的態度,他才鼓足勇氣說了出來。
還好李二陛下僅僅罰他五十大板,並沒有要他的性命。
這才是千古一帝,這才是皇帝的榜樣!
【白居易當上左拾遺之後,曾言:“有闕必規,有違必諫”,所以他的那些詩,也因鋒芒太露遭權貴忌恨。】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白居易上書請求嚴緝凶手,卻被誣“越職言事”,貶為江州司馬,此事件成為其人生轉折點。】
【貶謫期間,他寫下長篇敘事詩《琵琶行》,借琵琶女身世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悲慨,標誌其詩風從諷喻轉向感傷與自省。】
【我們來欣賞一下這首詩!】
【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
輕攏慢撚抹複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
我聞琵琶已歎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好一首《琵琶行》!”
“全詩結構嚴謹,錯落有致,情節曲折,波瀾起伏,當為佳作!”
李白一邊讀著詩,一邊打著節拍,一口氣讀完,隻覺得通暢無比。
“此詩生動地描繪了琵琶的悅耳之音,以及樂曲的起伏跌宕,乃是音樂詩的巔峰之作!”
杜甫看完這首詩,也是很滿意,讚不絕口地說道。
“好詩!”
“朕仿佛聽到了詩中那動人的琵琶聲!”
漢武帝劉徹閉上眼睛,腦海中仿佛浮現出琵琶那跌宕起伏的聲音。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這一句太絕了!”
陳子昂看到這句詩,很是驚豔地說道。
【白居易借琵琶女身世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悲慨,標誌其詩風從諷喻轉向感傷與自省。】
【他開始尋求仕途與個人生活的平衡,提出“中隱”理念,既不遠離朝堂,亦不卷入政治漩渦,為晚年閑適詩風奠定思想基礎。】
“這個中隱理念,很不錯!”
陶淵明看到這裏,眼睛一亮,覺得這個理念很有意思。
和白居易不同,他是完全斷絕和官場的聯係,隱居廬山南麓。
【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疏浚西湖,築堤蓄水灌溉農田,也就是現在杭州的“白堤”。】
【白居易在任期間,深受百姓愛戴,離任時作《錢塘湖春行》記錄西湖美景。】
【我們來欣賞一下白居易筆下的西湖春景!】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麵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好一個亂花漸欲迷人眼!”
曹操端起酒杯,露出一個猥瑣的笑容,開口說道。
我曹阿瞞,也被天下的美人迷了眼啊!
“切!一般般!”
“不如我的《江南春》!”
杜牧看到這裏,撇了撇嘴,不屑地說道。
他打心眼裏討厭白居易,這老頭不是好人,詩也不是好詩!
【825年,白居易調任蘇州刺史,他簡化賦稅、賑濟災民,後因病辭官。
【杭州和蘇州的地方官經曆讓他更關注民生,詩中多現務實精神。】
【829年,白居易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洛陽,遠離政治中心,定居香山,自號“香山居士”。】
【他晚年與劉禹錫等人交遊,詩風轉向閑適淡泊,如《問劉十九》:“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這首詩同樣是經典,我們來欣賞一下!】
【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好詩!”
“寥寥幾句,竟讓我產生了喝酒的衝動!”
李白端起一杯從天幕商城購買的果酒,一飲而盡。
“人生在世,能得三五好友,聚眾小酌,乃是人間樂事啊!”
陶淵明飲下一杯菊花酒,搖晃著腦袋,緩緩說道。
【此後,白居易潛心佛學,修習禪宗,捐資重修洛陽香山寺,自編《白氏長慶集》,整理畢生詩作。】
【846年,白居易病逝於洛陽,享年七十五歲,葬於香山。】
【唐宣宗李忱悼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可見其詩名遠播。】
“七十五歲,也算古來稀了!”
中年白居易站在杭州官府中,看著天幕露出了笑容。
看來自己後半生過得也還好,目前被貶的境遇也不算太糟糕。
【長恨曲,也就是《長恨歌》,這是白居易最著名的一首詩,咱們來欣賞一下。】
【長恨歌】
【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複止,西出都門百餘裏。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這是在寫朕和愛妃的詩!”
“豈有此理!這白居易竟然如此膽大包天?!”
天幕下,唐玄宗李隆基愣住了,隨即惱羞成怒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