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緣分
綁定打卡係統,我成了悠閑旅行家 作者:純純的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幾天以後,李悠南開著他的小酷正式踏上了去往金陵市的旅程。
他特意挑了一個晚上出發,和許多人的直覺相反,夜晚開車其實更加安全,一方麵,車流更少;另一方麵,因為有燈光的原因,更容易發現其他車輛。
夜色中,李悠南的小酷在高架路上奔馳,兩側燈火通明。
李悠南悠閑地看了看兩邊飛速流逝的燈光,一時間恍然如夢。就在不久前,他還在公司裏麵當牛馬,而現在,他卻成了光流中的小點,向著不知出口在哪裏的前方駛去。
而他對這樣的生活,竟然適應得極快,他覺得,他本來就屬於這樣的生活。
沿著導航,車速降低,前麵終於抵達金陵市的收費站了。直至此時,李悠南都覺得有些不真實。
他望著收費站的巨大招牌,想發出一聲感歎,可張張嘴,一向沒什麽文采的他,隻能吐出一句:“爽了!”
李悠南就近找了地方住下。
站在酒店的落地窗邊上往外望去,夜幕籠罩下的金陵市,車流如明亮的火花,行人匆匆,霓虹燈閃亮。
和濱海市不同,金陵市隻有一個打卡點,那就是金陵市博物院,但李悠南並不打算僅僅打卡就離開。
打卡是目標,可他更在意過程,他要在這裏待幾天,好好體驗這座城市的氛圍。
他打算等離開的那天再去打卡
說到氛圍,李悠南忽然想起那天在朵雲書院邂逅的女孩。
躺在床上,他有些好笑地想,會不會在這裏又碰到那個女生呢?隨後啞然一笑,這國家這麽大,人口那麽多,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再次見麵的概率幾乎約等於0了。
但如果真能在這裏再次遇到那個女生,那自己就……
就……
問問她叫什麽名字。
一夜無話。
第二天,李悠南將車子停在酒店,背著包就出發了。
白天,他沒有給自己劃定具體目的地,也沒查看攻略,漫無目的走到哪裏算哪裏。他去了幾個重要的博物館,包括遇難者同胞紀念館這些沉重的地方,他覺得這也是旅行的一部分。
結束白天的行程,吃過晚飯,李悠南計劃晚上去網上比較火爆的夫子廟步行街逛一逛。
他當然知道這種商業化重的地方,全國各地大同小異,但還是那句話,這也是旅行的一部分。
不得不說,這裏真的很熱鬧。
青石板路兩側的店鋪挨挨擠擠亮起招牌,鹽水鴨櫥窗泛著油光,奶茶店排隊的年輕人舉著手機拍簷角燈籠,烏衣巷口的指示牌下,導遊揮著小旗喊“這邊掃碼進王謝故居”,三輪車夫蹬著車鑽過人群,車鈴鐺混著“桂花糕”吆喝聲,見到城管又趕緊調轉方向騎走了。
李悠南饒有興趣地看著人流,默默感受這裏的氛圍,他在路邊買了一塊手抓餅,雖不屬於金陵的特色小吃,卻也吃得津津有味。正逛著,前麵忽然傳來音樂聲,不少人圍著一個歌手。
李悠南湊過去,站在人群中。
一個看上去還有些青澀的男大學生,一邊彈奏電鋼琴,一邊深情獻唱。
他的嗓音很不錯,周圍遊客紛紛拿起手機拍攝。
李悠南輕輕打著拍子點頭,自他有了鋼琴技能,音樂在他耳中仿佛有了形狀,和弦、織體、節奏、音色都成了他聆聽時關注的重點。
就在大家陶醉在歌手的嗓音中時,李悠南忽然聽到一聲輕輕的哼笑聲,這聲音有些熟悉,讓他心頭一驚。
他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望去,在距離他不過十幾米的地方,一個女孩緩緩蹲下,打開背著的琴盒。
看到女孩的臉,李悠南表情頓時僵住——正是那個在朵雲書院有過一麵之緣的人文旅行家女孩。
不過隨後,李悠南表情古怪地將目光放在琴盒裏的樂器上,那不是小提琴,而是二胡。
緊接著,女孩的操作讓他驚呆了,她把二胡提起來,將琴筒架在了肩膀上,這是什麽操作?二胡當小提琴拉嗎?
事實證明,二胡的潛力是無限的。
當所有人都在關注彈鋼琴的歌手時,某一個節拍,一聲清脆的樂音響起,完美地融合進了音樂之中。
大家都愣了一下,順著聲音望去,那個姑娘笑嘻嘻地用自創的姿勢拉二胡,旋律無縫融入和弦。
歌手自然也注意到了女孩。
很快,演奏者特有的默契顯現,兩人合奏一曲,在觀眾的掌聲中落下帷幕。
這種氛圍實在太棒了,很難不讓人被感染。
那姑娘似乎還不盡興,又拿起二胡試拉了幾個音。
可這一次,歌手的表情變得不太自然。
他的專業是唱歌,鋼琴隻是普通和弦伴奏的水平,要即興與他人合奏,實在有些為難。此時現場觀眾卻不明白,紛紛歡呼起哄,歌手的表情愈發尷尬。
姑娘也發現了問題,試拉幾個音都沒和上,眨了眨眼睛,遺憾地停了下來。
現場的起哄還在持續,不少人拿著手機來回拍攝歌手和姑娘,可音樂遲遲沒有響起。
就在這尷尬時刻,一個高大的身影走向歌手。
原本打算放下二胡的女孩看清來人後,臉上的表情也是一僵,眨了眨眼睛,又輕輕揉了揉,似乎有一些不敢相信。
嘈雜的聲音從四麵八方而來行人的腳步聲,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交談聲,周遭的燈光重疊在一起。
女孩安靜地看著李悠南。
這世界上真有這麽小概率的巧合事件嗎?
李悠南輕聲對歌手說了兩句,歌手欣然點頭,退到一旁。
……
其實,李悠南是一個五音不全的人,他上一次登上和音樂有關的舞台,是初中時參加合唱比賽。
那是一段痛苦的回憶,糟糕到幾乎記憶模糊。
當時,他們班上隻有五個男生,為了音色的統一,音樂老師讓幾個男生小聲地哼唱就行了,李悠南照做,一路跟著女生們躺贏,贏下了全校冠軍。
校領導一拍腦袋,說,這個節目不錯,又推薦他們去縣裏比賽,再次拿到冠軍。
元旦節的時候,每個縣要出一個節目上市裏的元旦晚會,縣裏又一次推薦了他們的合唱。
可以說是光宗耀祖,聚光燈拉滿了。
因為李悠南長得好看,一到市裏,彩排的時候,導演一拍腦袋,“他,就他,給我安排在第一排!”
晚會當晚,李悠南在最前麵一排,麥克風幾乎懟著他的嘴巴。
後麵的記憶就稀碎了,李悠南隻記得,那天唱完,台下的所有人都傻眼了。
後來他當然知道了,他當著全市人民的麵,代表父老鄉親,在c位,拉了一泡大的。
因為麥克風的原因,姑娘們甚至不能拯救一下他。
但眼下情況卻不同了。
我失去的,一定會拿回來!
鋼琴,和唱歌可以等量齊觀嘛。
此時,李悠南手輕輕撫上鋼琴,旋律再度響起。
李悠南沒有彈奏複雜高雅的曲子,而是彈起了《卡農》的前奏。
這個被人聽到耳朵起繭的曲子,每次前奏響起,還是會讓人不自覺安靜下來聆聽。
女孩拿起二胡,微微閉上眼,在旋律流淌到合適的位置時,輕輕拉動琴弦。
美好的樂聲流淌出來,有圍觀的大學生羨慕地望著中間的李悠南和女孩,忍不住感歎:“tmd真是太有感覺了,老子好羨慕啊!”
他特意挑了一個晚上出發,和許多人的直覺相反,夜晚開車其實更加安全,一方麵,車流更少;另一方麵,因為有燈光的原因,更容易發現其他車輛。
夜色中,李悠南的小酷在高架路上奔馳,兩側燈火通明。
李悠南悠閑地看了看兩邊飛速流逝的燈光,一時間恍然如夢。就在不久前,他還在公司裏麵當牛馬,而現在,他卻成了光流中的小點,向著不知出口在哪裏的前方駛去。
而他對這樣的生活,竟然適應得極快,他覺得,他本來就屬於這樣的生活。
沿著導航,車速降低,前麵終於抵達金陵市的收費站了。直至此時,李悠南都覺得有些不真實。
他望著收費站的巨大招牌,想發出一聲感歎,可張張嘴,一向沒什麽文采的他,隻能吐出一句:“爽了!”
李悠南就近找了地方住下。
站在酒店的落地窗邊上往外望去,夜幕籠罩下的金陵市,車流如明亮的火花,行人匆匆,霓虹燈閃亮。
和濱海市不同,金陵市隻有一個打卡點,那就是金陵市博物院,但李悠南並不打算僅僅打卡就離開。
打卡是目標,可他更在意過程,他要在這裏待幾天,好好體驗這座城市的氛圍。
他打算等離開的那天再去打卡
說到氛圍,李悠南忽然想起那天在朵雲書院邂逅的女孩。
躺在床上,他有些好笑地想,會不會在這裏又碰到那個女生呢?隨後啞然一笑,這國家這麽大,人口那麽多,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再次見麵的概率幾乎約等於0了。
但如果真能在這裏再次遇到那個女生,那自己就……
就……
問問她叫什麽名字。
一夜無話。
第二天,李悠南將車子停在酒店,背著包就出發了。
白天,他沒有給自己劃定具體目的地,也沒查看攻略,漫無目的走到哪裏算哪裏。他去了幾個重要的博物館,包括遇難者同胞紀念館這些沉重的地方,他覺得這也是旅行的一部分。
結束白天的行程,吃過晚飯,李悠南計劃晚上去網上比較火爆的夫子廟步行街逛一逛。
他當然知道這種商業化重的地方,全國各地大同小異,但還是那句話,這也是旅行的一部分。
不得不說,這裏真的很熱鬧。
青石板路兩側的店鋪挨挨擠擠亮起招牌,鹽水鴨櫥窗泛著油光,奶茶店排隊的年輕人舉著手機拍簷角燈籠,烏衣巷口的指示牌下,導遊揮著小旗喊“這邊掃碼進王謝故居”,三輪車夫蹬著車鑽過人群,車鈴鐺混著“桂花糕”吆喝聲,見到城管又趕緊調轉方向騎走了。
李悠南饒有興趣地看著人流,默默感受這裏的氛圍,他在路邊買了一塊手抓餅,雖不屬於金陵的特色小吃,卻也吃得津津有味。正逛著,前麵忽然傳來音樂聲,不少人圍著一個歌手。
李悠南湊過去,站在人群中。
一個看上去還有些青澀的男大學生,一邊彈奏電鋼琴,一邊深情獻唱。
他的嗓音很不錯,周圍遊客紛紛拿起手機拍攝。
李悠南輕輕打著拍子點頭,自他有了鋼琴技能,音樂在他耳中仿佛有了形狀,和弦、織體、節奏、音色都成了他聆聽時關注的重點。
就在大家陶醉在歌手的嗓音中時,李悠南忽然聽到一聲輕輕的哼笑聲,這聲音有些熟悉,讓他心頭一驚。
他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望去,在距離他不過十幾米的地方,一個女孩緩緩蹲下,打開背著的琴盒。
看到女孩的臉,李悠南表情頓時僵住——正是那個在朵雲書院有過一麵之緣的人文旅行家女孩。
不過隨後,李悠南表情古怪地將目光放在琴盒裏的樂器上,那不是小提琴,而是二胡。
緊接著,女孩的操作讓他驚呆了,她把二胡提起來,將琴筒架在了肩膀上,這是什麽操作?二胡當小提琴拉嗎?
事實證明,二胡的潛力是無限的。
當所有人都在關注彈鋼琴的歌手時,某一個節拍,一聲清脆的樂音響起,完美地融合進了音樂之中。
大家都愣了一下,順著聲音望去,那個姑娘笑嘻嘻地用自創的姿勢拉二胡,旋律無縫融入和弦。
歌手自然也注意到了女孩。
很快,演奏者特有的默契顯現,兩人合奏一曲,在觀眾的掌聲中落下帷幕。
這種氛圍實在太棒了,很難不讓人被感染。
那姑娘似乎還不盡興,又拿起二胡試拉了幾個音。
可這一次,歌手的表情變得不太自然。
他的專業是唱歌,鋼琴隻是普通和弦伴奏的水平,要即興與他人合奏,實在有些為難。此時現場觀眾卻不明白,紛紛歡呼起哄,歌手的表情愈發尷尬。
姑娘也發現了問題,試拉幾個音都沒和上,眨了眨眼睛,遺憾地停了下來。
現場的起哄還在持續,不少人拿著手機來回拍攝歌手和姑娘,可音樂遲遲沒有響起。
就在這尷尬時刻,一個高大的身影走向歌手。
原本打算放下二胡的女孩看清來人後,臉上的表情也是一僵,眨了眨眼睛,又輕輕揉了揉,似乎有一些不敢相信。
嘈雜的聲音從四麵八方而來行人的腳步聲,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交談聲,周遭的燈光重疊在一起。
女孩安靜地看著李悠南。
這世界上真有這麽小概率的巧合事件嗎?
李悠南輕聲對歌手說了兩句,歌手欣然點頭,退到一旁。
……
其實,李悠南是一個五音不全的人,他上一次登上和音樂有關的舞台,是初中時參加合唱比賽。
那是一段痛苦的回憶,糟糕到幾乎記憶模糊。
當時,他們班上隻有五個男生,為了音色的統一,音樂老師讓幾個男生小聲地哼唱就行了,李悠南照做,一路跟著女生們躺贏,贏下了全校冠軍。
校領導一拍腦袋,說,這個節目不錯,又推薦他們去縣裏比賽,再次拿到冠軍。
元旦節的時候,每個縣要出一個節目上市裏的元旦晚會,縣裏又一次推薦了他們的合唱。
可以說是光宗耀祖,聚光燈拉滿了。
因為李悠南長得好看,一到市裏,彩排的時候,導演一拍腦袋,“他,就他,給我安排在第一排!”
晚會當晚,李悠南在最前麵一排,麥克風幾乎懟著他的嘴巴。
後麵的記憶就稀碎了,李悠南隻記得,那天唱完,台下的所有人都傻眼了。
後來他當然知道了,他當著全市人民的麵,代表父老鄉親,在c位,拉了一泡大的。
因為麥克風的原因,姑娘們甚至不能拯救一下他。
但眼下情況卻不同了。
我失去的,一定會拿回來!
鋼琴,和唱歌可以等量齊觀嘛。
此時,李悠南手輕輕撫上鋼琴,旋律再度響起。
李悠南沒有彈奏複雜高雅的曲子,而是彈起了《卡農》的前奏。
這個被人聽到耳朵起繭的曲子,每次前奏響起,還是會讓人不自覺安靜下來聆聽。
女孩拿起二胡,微微閉上眼,在旋律流淌到合適的位置時,輕輕拉動琴弦。
美好的樂聲流淌出來,有圍觀的大學生羨慕地望著中間的李悠南和女孩,忍不住感歎:“tmd真是太有感覺了,老子好羨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