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他身邊安插人,京裏自然也有他的眼線。還未進城就得了消息,佟大總管受命治水,且期限隻有三個月,已經受命上任去了。
頌銀方驚覺自己闖了大禍,她高估皇帝的涵養了,他發現後果然半點也沒有按捺,全力一擊,幾乎擊碎她的心肝。她掩麵哭起來,“是我做錯了,我沒想到……”
其實都想到了,不過心存僥幸,以為皇帝最後大不了問她的罪,豈料他隔山打牛,終於開始在她的親人身上動刀了。她掀起簾子跳下車,“我這就進宮領罪,請他赦免我阿瑪。“
容實拉住了她的手腕,“這會子去沒有半點用,已經發出的成命,收不回來了。你先別急,容我想想法子。他這麽做,無非是想把你逼出來,你去正著了他的道,他好借機同你談條件。”
頌銀慌得厲害,被逼到這個份上,唯有麵對。她抽回手說:“他既然都已經知道了,還有什麽條件可談?他對我有恨,要殺要剮悉聽尊便,隻求他別動我阿瑪。”
滿人對貞潔並不像漢人那麽執著,否則就不會有小叔子娶嫂子的收繼婚事例了。她去找皇帝,他不能放心,強行把她拉回車裏,因為不想讓她跟著顛躓,有些事他一直瞞著她,時間久了,見他坐以待斃,她心裏也缺乏安全感吧!他緊緊抱住她,“你聽我說,如果他對你仍舊割舍不下,就不會把你阿瑪怎麽樣,了不得敲山震虎,給咱們個警醒罷了。他算計得再好,卻還不夠狠,他留下了郭主兒的阿哥,隻要孩子在,咱們就沒輸。禦前雖換了他信得過的人,畢竟有限。我在侍衛處十餘年了,各處都比他熟,他的皇位沒有三年坐不穩,三年已經夠咱們行動的了。你知道恭親王嗎?”
頌銀怔怔望他,“五爺?”
他點了點頭,“他原和先帝感情最深,當初同住阿哥所,一道念書一道打架,隻因幾次宗室事務上太後針對他,他才漸漸和先帝遠了。我把先帝駕崩前後的詳情告訴他,他差點進宮找皇上拚命,我瞧在眼裏,知道妥了一大半。他的正藍旗和鑲藍旗雖在下五旗,卻是實戰頂勇猛的,加上肅親王、簡親王,哥兒幾個聯合起來,絕對能和當今抗衡。”
她沒想到他不聲不響的,居然在謀劃這個。想起那幾位王爺的大名,她覺得發虛,“都是玩籠子放風箏的好手,這個辦得了嗎?”
他輕輕一笑,“他們是一根藤上下來的,性情各有不同,骨子的血性卻一樣。小時候秋a,哪個也不孬,後來先帝即位,太後逐個打壓,他們是不得已,才對朝政淡了。都是聖/祖爺的子孫,誰願意庸庸碌碌一輩子當閑散親王?隻要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就能揭竿而起。”
她漸漸冷靜下來,細琢磨可不可行,“單是幾位親王,恐怕還不夠。”
他轉過頭掀窗上垂簾,一束光打在他胸前的麒麟補子上,龍鱗虎眼,從來不是凡品。他遠眺群山,平心靜氣道:“別低估了那些皇親國戚渾水摸魚的能耐,誰沒有三兩個交心的門人奴才。這滿朝文武就像一片菜園,隨便提溜起一棵,沒準就牽出大大小小一串土豆來。那些王爺自己不參政,各人門下的旗奴當著章京要員的卻不在少數,到時候人家主子奴才的,畢竟骨肉親,匯集起來也是個氣候。”
剛剛塵埃落定的政局,沒想到又要起波瀾了。頌銀提起了心,“有幾分把握?”
他說五分,“還差一步,就是陸潤手裏的遺旨。”
頌銀覺得不可行,“那旨意皇上必定是知道的,還會留到現在嗎?”
容實牽唇一笑,“以我對陸潤的了解,他不會不給自己留後路。人心叵測,用得上的時候一副嘴臉,用不上了又是另一副嘴臉,他要是不留心眼兒,譚瑞就是前車之鑒。當年先帝禦極,譚瑞的功勞不小,結果又怎麽樣?他是審慎的人,再怎麽當人心腹,也不會把命交到人家手上,皇上必然也知道這點,才不能把他怎麽樣吧。”
頌銀頓時五味雜陳,這就是政治,每個人都要步步牽製,連防身的最後一手都沒有,最後連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她不像讓玉,遇著事一味慌,她心裏有了數,會照著他的軌跡走好。
“阿哥爺不能留在宮裏了,留著終究是禍。”她思忖著說,“五爺的福晉病逝後弄了一大幫子側福晉庶福晉,生一窩閨女,隻有一個藥罐子做的兒子,三天兩頭回內務府請禦醫瞧病。我琢磨著,找個機會見一見太後,和她提提過繼。要是能把小阿哥送進恭王府養著,至少能放心些,找幾個人好好看護,比在宮裏安全。”
這是個辦法,隻不過不一定能成,畢竟阿哥在手上便於掌握,出了宮要拿捏就難了。
容實轉過頭來看她,一點笑意在唇角綻放,她永遠是這樣,鮮煥獨立的個體,不是柔弱的菟絲花,不需要依附男人,必要時候反倒可以助他一臂之力。他伸手來牽她,“我原想暗中和幾位大員商議,請他們上疏皇上為阿哥開衙建府的,如今你的主意更有說服力,那就照你的意思辦。我和五爺通個氣,讓他上陳條,內廷我說不上話,還得勞煩你。我一直沒告訴你,就是怕把你牽扯進來,萬一我壞了事,不至於連累你,誰知到最後還是得靠你。”
她悵然看著他,“你以為不牽扯我,我就會感激你嗎?到時候你死你的,我嫁我的人,我就光剩下恨了。眼下告訴我,我心裏反倒安定,至少有個盼頭,又有事兒幹了,用不著撅著屁股挨揍。”
他攏起她的手,緊緊合在掌心,“還有阿瑪的事兒,你別擔心。銅山和錢塘的官員都是兩黃旗人,我悄悄命人去辦,把他們拉進來。再送密函知會阿瑪,讓他在賬目上動動手腳。橫豎工期完不成上頭肯定要責難,到時候把罪都推到那些人頭上,先保住命再說。”
她忽然對他刮目相看了,一直以為他就是個居家好男人,職上盡力辦差,下了值做做木匠,帶帶孩子,簡單快樂,沒有任何心機和戾氣。現在看來完全不是這樣,大大咧咧隻是表麵文章,他分明有謹慎的一麵,沒有做成的事不願意告訴她,因為身邊不是個個靠得住,愈發的警敏提防。
她緊緊抓住他的手,“二哥……”
“別怕,有我。”他在她額上親了一下,“我要保護妻小,我是個爺們兒。”
她臉上笑著,鼻子卻發酸,有意揶揄他,“難為你這麽傻的人,花那麽多心思,真叫我心疼。”
他擰身別扭起來,“我隻在你跟前傻罷了,外人誰敢笑話我?”說著見車已經入了城,吩咐長隨直去佟府,“阿瑪離京了,我去給老太太、太太磕頭,見見長輩們。家裏預先打發人回去通知了,今兒就把親定下,我倒要瞧瞧那位主子爺能把我怎麽樣。”
頌銀有些心慌,“今兒就定嗎?”
他笑了笑,“你都是我的人了,還拖著,不給你個說頭?你願意等,我還不樂意呢!”
橫豎要有這一天,總算盼來了,怕什麽?她頰上滾燙,眼睛裏有堅定的光。原不打算一塊兒進門的,阿瑪絕不會對老太太說她去了承德,她從角門上溜回院子,好留幾分臉麵。現在想想,不叫家裏人知道,也許到後頭又會多生枝節。索性破罐子破摔了,兩邊大人沒了退路,也就消停了。
門房見有人到,站在台階上觀望,車裏下來個容實,他們喲了聲,掃袖打千兒,“給二爺請安。”
容實嘴裏吩咐:“替我回稟老太太、太太,容實求見。”一頭說著,一頭把頌銀扶了下來。
門房看見二姑娘吃了一驚,麵麵相覷著,匆忙進二門傳話去了。
佟家是大戶人家,人本來就多,他們兩個一道回來的消息傳開,頓時一片嘩然。另外幾個府邸的太太也來了,聚在老太太房裏聽下文。容實進門沒旁的,盡磕頭了,“長遠沒見老太太、太太們,容實給長輩們行大禮。”
滿人講究打千兒,也就是單腿跪,不那麽隆重,適用於一般請安。雙膝跪是大禮,這意義就不一樣了。容實是一品大員,容老太太的誥命也不過二品,論理受不起他這一跪。今天不問青紅皂白的磕頭,想來肯定有說法,心裏雖明白了七八分,還是不能安然生受,“這怎麽話兒說的,萬萬當不起。”吩咐左右,“快把二爺攙起來,起來好說話。”
容實婉拒了攙扶,恭恭敬敬兩拜六叩,磕完才起身,垂手說:“我今兒來不為旁的,就為登門求親。我和頌銀的事不敢瞞著長輩,原本早就該提的,隻因這樣那樣的事,總被耽擱。我和她經曆的波折不小,可是兩個人的心思從來沒變過。到如今實在是忍無可忍,我要娶她,不管上刀山下油鍋,一定要娶她。老太太和太太答應是我的福氣,要是不答應,容實打一輩子的光棍,請老太太和太太瞧著我,瞧我能不能說到做到。”
在座的人聽了都很覺驚訝,紛紛瞧老太太的反應。老太太半天沒說話,垂著眼皮慢條斯理撫她膝頭上臥著的波斯貓,間或打量他們兩個,最後將貓推走了,寒著嗓子道:“二爺今兒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你們兩個好,我上年就知道了,我不是個古怪老太婆,願意看見兒孫稱心遂意。可是上回出的事兒,她瞧著你的麵子能原諒,我這個當祖母的卻不能。你們太太過於厲害了,這樣的婆婆將來伺候不起。咱們是包衣出身,在宮裏給皇上當奴才,回了家還要接著當奴才,憑咱們二妞的人才,犯不上。那次的事兒你是沒瞧見,她回來的時候眼都直了,我和她額涅心裏疼得刀割似的,她一向要強,何嚐受過這種委屈?咱們明說吧,對你,絕沒有半點挑揀,挑揀的是你們家老太太和太太,這麽不講人情,拿我們當什麽了?佟家的閨女不愁嫁,就是做姑子,也不能進你容家門。再者……”她帶著責難的意思看著頌銀,“眼下的局勢瞧準沒有?宮裏能放你們成婚?你們小孩兒家,喜歡上了就想長相廝守,這是人之常情,我也不怪你們。可你們都是做官的,審時度勢還要我老太太教麽?你阿瑪給派出去做河監了,為什麽,你想過沒有?”
頌銀被說得抬不起頭來,她這回辦事是太不靠譜了,阿瑪上外地治水分明是皇帝的刁難,自己膽大任性才害了阿瑪。可她如今都交代給了容實,難道就這麽放棄了嗎?已經到了這步,因為外界的種種幹擾,果然不要他了嗎?
她陷入兩難,容實著急起來,慌忙叫老太太,“您是最慈悲的人,能眼睜睜瞧著咱們自苦嗎?當初容緒和金墨結親,也是奔著底下兄弟姊妹能長遠走動的意思。上回家母找頌銀,我心裏一直對她有愧,不敢怨怪母親,錯都在我,要不是我和當今聖上置氣,也不會引出那件事來。老太太不答應,我來前也想到了,我這樣貿貿然登門委實亂了規矩。隻因才從外頭回來,來不及置辦什麽,已經傳話回去了,家裏籌備的東西都抬進府裏,老太太不願接著,送到廟裏接濟窮苦人就是了。我對頌銀的一片心,隻要做到便問心無愧,日後再多的難事都由我一力承擔,求老太太成全。”
他不能把自己的打算和盤托出,所以說的話難免顯得空泛。老太太哼了聲,“你一力承擔,拿什麽承擔?東西萬萬不要送來,就算進了門,我也著人扔出去。別鬧將起來,回頭大家臉上不好看。”
頌銀知道老太太是勸不動了,她對容家的成見已經完全轉移到容實身上,這會兒容實就是金子做的,也入不了她的眼了。
她瞧瞧她額涅,太太在旁邊插不上話,臉上神情一直處於驚訝的狀態。大概是不明白,宣稱傷寒閉門謝客的人,怎麽上外頭和容實遇上了。與其等她來問,還不如自己招供,她橫下了一條心,“老太太,太太,我這兩天壓根兒沒在家,我上熱河,找他去了。”
又是四座驚惘,這是什麽意思?一個姑娘家,奔波那麽遠的路,找爺們兒去了?太太目瞪口呆,老太太簡直恨鐵不成鋼,拍著炕桌道:“真是個能耐人兒,你竟還有臉說,我都替你臊得慌!你知不知羞?上趕著貼人家,知道人家家裏怎麽想?你是瞧我活了一把歲數還不死,盤算著送我一程麽?佟家什麽家教,養出你這麽個孽障來!”
頌銀從沒被罵得這麽凶過,羞愧得恨不得挖個地洞鑽下去。可她知道終歸要經受這個過程的,說出口,反倒覺得輕鬆了。她和容實並肩跪下磕頭,“老太太罵我打我我都認,隻求準了我和容實。咱們並不立時完婚,就是想讓家裏知道咱們的決心,沒有操辦,也拿他當女婿看待。至於宮裏的事兒,我會處置妥當的,請老太太別憂心。目下咱們艱難,慢慢會好起來的。萬歲爺是圖一時新鮮,眼看八旗要選秀了,這份新鮮用不了多會兒就到別人那裏去了。咱們家已經折了個讓玉,還讓我充後宮,就算當了皇後,家裏不過得個名頭,骨肉分離,是老太太想要的嗎?”
老太太雖氣得厲害,她這一番話也不是胡謅,想起讓玉確實叫人心疼,先帝要還在,總算有個盼頭。如今先帝駕崩了,她成了太妃,十八歲的寡婦,這一輩子就交代在紫禁城裏了。
長房統共四個孫女,死了一個,兩個進宮,剩下個不知人事的桐卿,有什麽用!頌銀身上承載了一大家子的希望,原就打算留她在家,找個上門女婿的。要是進了宮,又白扔進冷水缸裏,涼得透透的了。
老太太轉頭問太太,“這是你的閨女,你說怎麽辦?”
太太對阿瑪厲害,在老太太跟前唯唯諾諾不敢拿主意。她看了看容實,向老太太欠身,“一切但憑老太太做主。”
這時候朋來媳婦進二門傳話,說:“容太太請娘家舅爺送聘禮來了,香炮鐲金、喜餅盒子菜滿滿裝了一車,請老太太定奪。”
怎麽辦呢,話到了這份上,人家也登門了,不好往外轟,老太太長歎一口氣,“你們這是要坑死全家啊。”
眼看有鬆動,兩個人交換了眼色,心裏歡喜起來。容實道:“老太太放心,我也知道現下不宜聲張,事先囑咐舅舅留神,咱們暗裏過定。等時機成熟了,再風光操辦一回,絕不委屈了頌銀。”
關於皇帝會不會發作,他心裏有成算,登基不滿三個月,正是韜光養晦的時候,以燕綏的老謀深算,不可能扒下臉皮不管不顧。不過真要就此鬧起來,倒也好,他越是方寸大亂,他們越有可乘之機。當初先帝要不是畏懼太後,又存了私心怕兄弟們奪位,早早起複那幾位王爺,也許就不會有燕綏的今天了。可惜,一步走錯,步步皆錯,聯合眾親王,也隻能在他升遐之後了。
頌銀方驚覺自己闖了大禍,她高估皇帝的涵養了,他發現後果然半點也沒有按捺,全力一擊,幾乎擊碎她的心肝。她掩麵哭起來,“是我做錯了,我沒想到……”
其實都想到了,不過心存僥幸,以為皇帝最後大不了問她的罪,豈料他隔山打牛,終於開始在她的親人身上動刀了。她掀起簾子跳下車,“我這就進宮領罪,請他赦免我阿瑪。“
容實拉住了她的手腕,“這會子去沒有半點用,已經發出的成命,收不回來了。你先別急,容我想想法子。他這麽做,無非是想把你逼出來,你去正著了他的道,他好借機同你談條件。”
頌銀慌得厲害,被逼到這個份上,唯有麵對。她抽回手說:“他既然都已經知道了,還有什麽條件可談?他對我有恨,要殺要剮悉聽尊便,隻求他別動我阿瑪。”
滿人對貞潔並不像漢人那麽執著,否則就不會有小叔子娶嫂子的收繼婚事例了。她去找皇帝,他不能放心,強行把她拉回車裏,因為不想讓她跟著顛躓,有些事他一直瞞著她,時間久了,見他坐以待斃,她心裏也缺乏安全感吧!他緊緊抱住她,“你聽我說,如果他對你仍舊割舍不下,就不會把你阿瑪怎麽樣,了不得敲山震虎,給咱們個警醒罷了。他算計得再好,卻還不夠狠,他留下了郭主兒的阿哥,隻要孩子在,咱們就沒輸。禦前雖換了他信得過的人,畢竟有限。我在侍衛處十餘年了,各處都比他熟,他的皇位沒有三年坐不穩,三年已經夠咱們行動的了。你知道恭親王嗎?”
頌銀怔怔望他,“五爺?”
他點了點頭,“他原和先帝感情最深,當初同住阿哥所,一道念書一道打架,隻因幾次宗室事務上太後針對他,他才漸漸和先帝遠了。我把先帝駕崩前後的詳情告訴他,他差點進宮找皇上拚命,我瞧在眼裏,知道妥了一大半。他的正藍旗和鑲藍旗雖在下五旗,卻是實戰頂勇猛的,加上肅親王、簡親王,哥兒幾個聯合起來,絕對能和當今抗衡。”
她沒想到他不聲不響的,居然在謀劃這個。想起那幾位王爺的大名,她覺得發虛,“都是玩籠子放風箏的好手,這個辦得了嗎?”
他輕輕一笑,“他們是一根藤上下來的,性情各有不同,骨子的血性卻一樣。小時候秋a,哪個也不孬,後來先帝即位,太後逐個打壓,他們是不得已,才對朝政淡了。都是聖/祖爺的子孫,誰願意庸庸碌碌一輩子當閑散親王?隻要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就能揭竿而起。”
她漸漸冷靜下來,細琢磨可不可行,“單是幾位親王,恐怕還不夠。”
他轉過頭掀窗上垂簾,一束光打在他胸前的麒麟補子上,龍鱗虎眼,從來不是凡品。他遠眺群山,平心靜氣道:“別低估了那些皇親國戚渾水摸魚的能耐,誰沒有三兩個交心的門人奴才。這滿朝文武就像一片菜園,隨便提溜起一棵,沒準就牽出大大小小一串土豆來。那些王爺自己不參政,各人門下的旗奴當著章京要員的卻不在少數,到時候人家主子奴才的,畢竟骨肉親,匯集起來也是個氣候。”
剛剛塵埃落定的政局,沒想到又要起波瀾了。頌銀提起了心,“有幾分把握?”
他說五分,“還差一步,就是陸潤手裏的遺旨。”
頌銀覺得不可行,“那旨意皇上必定是知道的,還會留到現在嗎?”
容實牽唇一笑,“以我對陸潤的了解,他不會不給自己留後路。人心叵測,用得上的時候一副嘴臉,用不上了又是另一副嘴臉,他要是不留心眼兒,譚瑞就是前車之鑒。當年先帝禦極,譚瑞的功勞不小,結果又怎麽樣?他是審慎的人,再怎麽當人心腹,也不會把命交到人家手上,皇上必然也知道這點,才不能把他怎麽樣吧。”
頌銀頓時五味雜陳,這就是政治,每個人都要步步牽製,連防身的最後一手都沒有,最後連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她不像讓玉,遇著事一味慌,她心裏有了數,會照著他的軌跡走好。
“阿哥爺不能留在宮裏了,留著終究是禍。”她思忖著說,“五爺的福晉病逝後弄了一大幫子側福晉庶福晉,生一窩閨女,隻有一個藥罐子做的兒子,三天兩頭回內務府請禦醫瞧病。我琢磨著,找個機會見一見太後,和她提提過繼。要是能把小阿哥送進恭王府養著,至少能放心些,找幾個人好好看護,比在宮裏安全。”
這是個辦法,隻不過不一定能成,畢竟阿哥在手上便於掌握,出了宮要拿捏就難了。
容實轉過頭來看她,一點笑意在唇角綻放,她永遠是這樣,鮮煥獨立的個體,不是柔弱的菟絲花,不需要依附男人,必要時候反倒可以助他一臂之力。他伸手來牽她,“我原想暗中和幾位大員商議,請他們上疏皇上為阿哥開衙建府的,如今你的主意更有說服力,那就照你的意思辦。我和五爺通個氣,讓他上陳條,內廷我說不上話,還得勞煩你。我一直沒告訴你,就是怕把你牽扯進來,萬一我壞了事,不至於連累你,誰知到最後還是得靠你。”
她悵然看著他,“你以為不牽扯我,我就會感激你嗎?到時候你死你的,我嫁我的人,我就光剩下恨了。眼下告訴我,我心裏反倒安定,至少有個盼頭,又有事兒幹了,用不著撅著屁股挨揍。”
他攏起她的手,緊緊合在掌心,“還有阿瑪的事兒,你別擔心。銅山和錢塘的官員都是兩黃旗人,我悄悄命人去辦,把他們拉進來。再送密函知會阿瑪,讓他在賬目上動動手腳。橫豎工期完不成上頭肯定要責難,到時候把罪都推到那些人頭上,先保住命再說。”
她忽然對他刮目相看了,一直以為他就是個居家好男人,職上盡力辦差,下了值做做木匠,帶帶孩子,簡單快樂,沒有任何心機和戾氣。現在看來完全不是這樣,大大咧咧隻是表麵文章,他分明有謹慎的一麵,沒有做成的事不願意告訴她,因為身邊不是個個靠得住,愈發的警敏提防。
她緊緊抓住他的手,“二哥……”
“別怕,有我。”他在她額上親了一下,“我要保護妻小,我是個爺們兒。”
她臉上笑著,鼻子卻發酸,有意揶揄他,“難為你這麽傻的人,花那麽多心思,真叫我心疼。”
他擰身別扭起來,“我隻在你跟前傻罷了,外人誰敢笑話我?”說著見車已經入了城,吩咐長隨直去佟府,“阿瑪離京了,我去給老太太、太太磕頭,見見長輩們。家裏預先打發人回去通知了,今兒就把親定下,我倒要瞧瞧那位主子爺能把我怎麽樣。”
頌銀有些心慌,“今兒就定嗎?”
他笑了笑,“你都是我的人了,還拖著,不給你個說頭?你願意等,我還不樂意呢!”
橫豎要有這一天,總算盼來了,怕什麽?她頰上滾燙,眼睛裏有堅定的光。原不打算一塊兒進門的,阿瑪絕不會對老太太說她去了承德,她從角門上溜回院子,好留幾分臉麵。現在想想,不叫家裏人知道,也許到後頭又會多生枝節。索性破罐子破摔了,兩邊大人沒了退路,也就消停了。
門房見有人到,站在台階上觀望,車裏下來個容實,他們喲了聲,掃袖打千兒,“給二爺請安。”
容實嘴裏吩咐:“替我回稟老太太、太太,容實求見。”一頭說著,一頭把頌銀扶了下來。
門房看見二姑娘吃了一驚,麵麵相覷著,匆忙進二門傳話去了。
佟家是大戶人家,人本來就多,他們兩個一道回來的消息傳開,頓時一片嘩然。另外幾個府邸的太太也來了,聚在老太太房裏聽下文。容實進門沒旁的,盡磕頭了,“長遠沒見老太太、太太們,容實給長輩們行大禮。”
滿人講究打千兒,也就是單腿跪,不那麽隆重,適用於一般請安。雙膝跪是大禮,這意義就不一樣了。容實是一品大員,容老太太的誥命也不過二品,論理受不起他這一跪。今天不問青紅皂白的磕頭,想來肯定有說法,心裏雖明白了七八分,還是不能安然生受,“這怎麽話兒說的,萬萬當不起。”吩咐左右,“快把二爺攙起來,起來好說話。”
容實婉拒了攙扶,恭恭敬敬兩拜六叩,磕完才起身,垂手說:“我今兒來不為旁的,就為登門求親。我和頌銀的事不敢瞞著長輩,原本早就該提的,隻因這樣那樣的事,總被耽擱。我和她經曆的波折不小,可是兩個人的心思從來沒變過。到如今實在是忍無可忍,我要娶她,不管上刀山下油鍋,一定要娶她。老太太和太太答應是我的福氣,要是不答應,容實打一輩子的光棍,請老太太和太太瞧著我,瞧我能不能說到做到。”
在座的人聽了都很覺驚訝,紛紛瞧老太太的反應。老太太半天沒說話,垂著眼皮慢條斯理撫她膝頭上臥著的波斯貓,間或打量他們兩個,最後將貓推走了,寒著嗓子道:“二爺今兒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你們兩個好,我上年就知道了,我不是個古怪老太婆,願意看見兒孫稱心遂意。可是上回出的事兒,她瞧著你的麵子能原諒,我這個當祖母的卻不能。你們太太過於厲害了,這樣的婆婆將來伺候不起。咱們是包衣出身,在宮裏給皇上當奴才,回了家還要接著當奴才,憑咱們二妞的人才,犯不上。那次的事兒你是沒瞧見,她回來的時候眼都直了,我和她額涅心裏疼得刀割似的,她一向要強,何嚐受過這種委屈?咱們明說吧,對你,絕沒有半點挑揀,挑揀的是你們家老太太和太太,這麽不講人情,拿我們當什麽了?佟家的閨女不愁嫁,就是做姑子,也不能進你容家門。再者……”她帶著責難的意思看著頌銀,“眼下的局勢瞧準沒有?宮裏能放你們成婚?你們小孩兒家,喜歡上了就想長相廝守,這是人之常情,我也不怪你們。可你們都是做官的,審時度勢還要我老太太教麽?你阿瑪給派出去做河監了,為什麽,你想過沒有?”
頌銀被說得抬不起頭來,她這回辦事是太不靠譜了,阿瑪上外地治水分明是皇帝的刁難,自己膽大任性才害了阿瑪。可她如今都交代給了容實,難道就這麽放棄了嗎?已經到了這步,因為外界的種種幹擾,果然不要他了嗎?
她陷入兩難,容實著急起來,慌忙叫老太太,“您是最慈悲的人,能眼睜睜瞧著咱們自苦嗎?當初容緒和金墨結親,也是奔著底下兄弟姊妹能長遠走動的意思。上回家母找頌銀,我心裏一直對她有愧,不敢怨怪母親,錯都在我,要不是我和當今聖上置氣,也不會引出那件事來。老太太不答應,我來前也想到了,我這樣貿貿然登門委實亂了規矩。隻因才從外頭回來,來不及置辦什麽,已經傳話回去了,家裏籌備的東西都抬進府裏,老太太不願接著,送到廟裏接濟窮苦人就是了。我對頌銀的一片心,隻要做到便問心無愧,日後再多的難事都由我一力承擔,求老太太成全。”
他不能把自己的打算和盤托出,所以說的話難免顯得空泛。老太太哼了聲,“你一力承擔,拿什麽承擔?東西萬萬不要送來,就算進了門,我也著人扔出去。別鬧將起來,回頭大家臉上不好看。”
頌銀知道老太太是勸不動了,她對容家的成見已經完全轉移到容實身上,這會兒容實就是金子做的,也入不了她的眼了。
她瞧瞧她額涅,太太在旁邊插不上話,臉上神情一直處於驚訝的狀態。大概是不明白,宣稱傷寒閉門謝客的人,怎麽上外頭和容實遇上了。與其等她來問,還不如自己招供,她橫下了一條心,“老太太,太太,我這兩天壓根兒沒在家,我上熱河,找他去了。”
又是四座驚惘,這是什麽意思?一個姑娘家,奔波那麽遠的路,找爺們兒去了?太太目瞪口呆,老太太簡直恨鐵不成鋼,拍著炕桌道:“真是個能耐人兒,你竟還有臉說,我都替你臊得慌!你知不知羞?上趕著貼人家,知道人家家裏怎麽想?你是瞧我活了一把歲數還不死,盤算著送我一程麽?佟家什麽家教,養出你這麽個孽障來!”
頌銀從沒被罵得這麽凶過,羞愧得恨不得挖個地洞鑽下去。可她知道終歸要經受這個過程的,說出口,反倒覺得輕鬆了。她和容實並肩跪下磕頭,“老太太罵我打我我都認,隻求準了我和容實。咱們並不立時完婚,就是想讓家裏知道咱們的決心,沒有操辦,也拿他當女婿看待。至於宮裏的事兒,我會處置妥當的,請老太太別憂心。目下咱們艱難,慢慢會好起來的。萬歲爺是圖一時新鮮,眼看八旗要選秀了,這份新鮮用不了多會兒就到別人那裏去了。咱們家已經折了個讓玉,還讓我充後宮,就算當了皇後,家裏不過得個名頭,骨肉分離,是老太太想要的嗎?”
老太太雖氣得厲害,她這一番話也不是胡謅,想起讓玉確實叫人心疼,先帝要還在,總算有個盼頭。如今先帝駕崩了,她成了太妃,十八歲的寡婦,這一輩子就交代在紫禁城裏了。
長房統共四個孫女,死了一個,兩個進宮,剩下個不知人事的桐卿,有什麽用!頌銀身上承載了一大家子的希望,原就打算留她在家,找個上門女婿的。要是進了宮,又白扔進冷水缸裏,涼得透透的了。
老太太轉頭問太太,“這是你的閨女,你說怎麽辦?”
太太對阿瑪厲害,在老太太跟前唯唯諾諾不敢拿主意。她看了看容實,向老太太欠身,“一切但憑老太太做主。”
這時候朋來媳婦進二門傳話,說:“容太太請娘家舅爺送聘禮來了,香炮鐲金、喜餅盒子菜滿滿裝了一車,請老太太定奪。”
怎麽辦呢,話到了這份上,人家也登門了,不好往外轟,老太太長歎一口氣,“你們這是要坑死全家啊。”
眼看有鬆動,兩個人交換了眼色,心裏歡喜起來。容實道:“老太太放心,我也知道現下不宜聲張,事先囑咐舅舅留神,咱們暗裏過定。等時機成熟了,再風光操辦一回,絕不委屈了頌銀。”
關於皇帝會不會發作,他心裏有成算,登基不滿三個月,正是韜光養晦的時候,以燕綏的老謀深算,不可能扒下臉皮不管不顧。不過真要就此鬧起來,倒也好,他越是方寸大亂,他們越有可乘之機。當初先帝要不是畏懼太後,又存了私心怕兄弟們奪位,早早起複那幾位王爺,也許就不會有燕綏的今天了。可惜,一步走錯,步步皆錯,聯合眾親王,也隻能在他升遐之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