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光照設想上來說,這事兒挺嚇人。和皇嗣有牽扯,弄得不好就動搖社稷根基。可一旦下了決心,就如人在船上,邁前一步是汪洋,退後一步是瀚海,別無選擇,反倒可以一門心思去辦了。
頌銀對自己的評斷,其實不像她阿瑪說的那樣是什麽深謀遠慮,她不否認,骨子裏就是有野心。既然坐上了這個位置,她必須要把佟佳氏發揚光大,讓那些對她繼承家業頗有微詞的人看看,她能夠做得很好,能把佟家帶到一個新的的高度。
脫花煎的方子上隻有五味藥,全配齊不過拳頭大的一把。她自己到府裏的藥櫃上拿戥子稱,小心翼翼包了一包揣在懷裏,第二天上值後,借著查檔的名頭進了永和宮。
因為有孕可以晏起1,頌銀入同順齋時,惠嬪剛坐在窗口的妝台前梳頭。兩邊的宮女張著黃布接她的掉發,她有專門的梳頭太監,手藝相當好,壓完了燕尾戴鈿子,即便身子越來越沉,漂亮還是要兼顧的。她對著銅鏡端詳,一閃眼看見她進來了,忙揮手把人都趕了出去。
“你阿瑪怎麽說?”她拉她到南炕上坐下,“答應沒有?”
頌銀偷偷掏出藥包兒掖到了引枕底下,“煎的時候要留神,別讓人拿住把柄。”
惠嬪喜笑顏開,“你可真是我的福星,這回我有救了。代我謝謝你阿瑪,你們幫我這回,我記在心裏頭了。你放心,太醫院開的方子我們也拿回來自己煎的,煎成了把藥渣子扔到井裏,沒人知道。”
頌銀點了點頭,“這是冒著大風險幹的事兒,千萬不能出岔子。害我不要緊,別牽累佟家。”
惠嬪一疊聲說知道了,“害了你,我不也露陷兒了嘛,自然要神不知鬼不覺的。”
頌銀還是不太放心,“你打算什麽時候用?離臨盆還有一個月,太早了不好。”
惠嬪說:“再略等兩天,夾生的出了鍋也沒用。”
頌銀笑著啐她,“有你這麽當媽的嗎,你說他夾生,他可是龍種!”轉頭拉她的手,“惠主兒,這不是鬧著玩的,你自己千萬要小心。我這陣子天天在內務府值夜,你著了床好有照應。如果有事兒,你打發人來找我,夜裏過門禁要請鑰匙也不打緊,反正都是內務府查檔。後頭我就不常進來了,過從甚密了不好,別落人口實。”邊說邊起身,“我還要上儲秀宮一趟,禧貴人那裏也要照看照看。”
惠嬪送她到廊下,小心眼兒地撅撅嘴,“人家有皇後主子護著呢,不像咱們爹不疼娘不愛的。要是生個阿哥,皇後必定抱過去養,又比咱們拔尖兒。”
女人吃起味兒來叫人受不了,頌銀順嘴一說:“沒準她生個格格呐,白操一回心。”
從永和宮辭出來,轉過交泰殿上儲秀宮,儲秀宮是皇後的寢宮,人都以為皇後是坤極,該住坤寧宮的,其實不是。坤寧宮隻作大婚和祭祀用。大婚住上三天,第四天皇帝回養心殿,皇後就在東西六宮隨意擇一處喜歡的地方住下。一般宮掖並不隻住一位妃嬪,通常是一個主位,捎帶上三四個貴人以下的從位。皇後本來可以獨住,因為禧貴人和皇後娘家沾著親,因此皇後特特兒把她遷到儲秀宮,大有保駕護航的意思。
頌銀進了宮門先遞牌子等通傳,見一個貴人用不著這麽麻煩,但因為是皇後寢宮,就必須樣樣照著規矩來。
儲秀宮總管夏太監出來相迎,見了她紮地打個千兒,“小總管來了?天兒漸熱,您受累。”
她笑了笑,“諳達辛苦。”
“不辛苦。”夏太監滿臉堆笑把她引進門,司禮監在內務府旗下,太監對下呼呼喝喝的,對上司可不敢拿腔拿調,隻管躬著身,曲著膝蓋頭子,亦步亦趨引她上中路,說:“主子娘娘剛禮完佛,您來得正是時候。禧貴人在跟前伺候著呢,才剛坐下。”
她轉頭看了夏太監一眼,想問沒問出口。貴人位分雖然低,懷了八個月的身孕早就該免了那套俗禮了。大概是在眼皮子底下,架著兩手怕皇後以為她自抬身價,所以不敢安心作養。惠嬪還眼熱她,其實人家的日子才真不好過。
她斂神進了正殿,皇後在炕上坐著,歪著身子把一片花樣遞到窗戶底下看,見她進來方收回手端正身子。皇後長得很一般,方方正正的臉,就如她肩頭方方正正的墊片一樣,內容直白。頌銀蹲身請安,她叫免了,問:“三月初五換春袍,這會兒都籌備妥當了?”
頌銀應個是,“萬歲爺的金龍褂定了式樣,昨兒交造辦處織造了。上用的繡工多且精細,得花上一陣子,後宮主兒們,以及宮女太監的都已經分派下去了,請娘娘放心。”
皇後嗯了聲,“你從哪兒來?”
頌銀道:“才從東六宮查了關防記檔,去瞧了惠嬪娘娘,這會兒來給主子請安,再問禧主兒吉祥。”
禧貴人在一旁低眉順眼地坐著,聽見她提她,頷首回了個禮,“我這裏都好,謝謝佟大人關心。”
頌銀笑了笑,“小主在娘娘這裏自然是沒什麽可憂心的,今早上內務府開始征選乳母了,各選了八個在衙門裏候著,阿哥一落草就派遣進來。小主兒要是短了什麽,隻管差人吩咐臣,臣即刻命人去辦。”
禧貴人慢吞吞的聲氣兒,隻說什麽都有,什麽都不缺,然後就閉嘴陪坐,再也不開口了。
對於頌銀來說,宮裏這些女主兒沒什麽善惡之分,隻有性格上的差異。她對別人要求不多,自己守著自己的規矩,哪怕有瞧不上的,心裏嫌棄兩句就過去了。關於那位禧貴人,原來倒不是這樣的,在景仁宮時也屬於愛拔尖的那類,三句話不對給雙小鞋穿,幾個內府佐領都領教過。現在搬到儲秀宮就消停了,也是礙於皇後跟前不敢造次,野馬上了馬韁隻有做小伏低,世上到底一物降一物。
頌銀的衙門生活呢,一如既往地忙碌著,雞毛蒜皮的事很多,反正離不開衣食住行。沒來這裏前她不知道紫檀、楠木做下來的零料必須建回殘檔,還有宮裏用剩的檀香頭,收集起來拿到宮外能賣高價。這裏的差事就是一分一毫的算計,要做上大總管,更是得摳到骨頭縫裏。不過她阿瑪屬於比較殊異的,隻當皇上的家,自己家裏的事一概不過問。說“大老爺,佃戶租子收上來了”,他擺擺手,“回太太去”;說“大雪壓塌了三間祖屋,開春要修葺”,他別開了臉,“問二姑娘去”……他下值後基本還原成個地道的旗人,喜歡玩兒,油瓶倒了不扶一把,得閑就逗他那隻紅子,聽它叫個“唧唧棍、旗個嗆”。
頌銀以前不理解他,老覺得阿瑪諸事不上心,不像一家之主。等她到了這個職務上,才能懂得他們這行的煩悶。底下辦事的得管束著,一個疏忽就有人偷奸耍滑。上頭呢,還得絞盡腦汁敷衍,惹主子不高興,後脖子隨時有可能離縫。所以神費得過多,得了空閑情願養花遛鳥,再不願意動腦子了。頌銀有時候也喜歡找個沒人的地方靜靜坐上一陣,可惜宮裏人多,時時刻刻能聽見一聲嘹亮的高呼——回事!躲到哪兒都不太平。
隻有上慈寧宮花園,瞧準了太後和太妃們都不在,一般是午時過後有個閑暇,主子們歇午覺了,除了攬勝門上的兩個守門太監,花園裏就沒別人了。
算不算逾越,不好說。內務府什麽都管,哪兒都去,找個地方坐一會兒,誰也不敢多嘴。於是頌銀常趁職務之便給自己謀私利,萬物生發的時候聽聽鬆濤,聽聽鳥鳴,能讓繃緊的弦兒放鬆放鬆,隻有那時候才覺得自己還活著。
不過進了花園也不敢往北,北邊有主殿,供太妃們禮佛,中段是臨溪亭,來往的人也不少。隻有最南端的太湖石疊山極少有人光顧,頌銀在那裏發現了個好去處,一塊石頭很有睡榻的風姿,平整,還兼具枕頭的起勢。她悄悄潛過去,到跟前就走不動道兒了,一崴身躺下去,渾身躁動的血都平順下來了。她舒坦地長出一口氣,兩臂枕在腦後,眯起眼看上方稠密的枝葉。有光從其間照下來,落在她的腰帶上,鏤空的素金鑲上了一圈微芒,喜鵲登枝紋也變得生動可愛起來。
今天是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花園裏靜謐,連樹葉婆娑的聲音都沒有。她閉上眼小憩,將將要睡著時隱約聽見腳步聲,由遠及近,大約在臨溪亭那裏停住了,有人喁喁低語,問太醫檔,問兩位小主宮裏守喜的人是哪幾個,收生姥姥又是誰。
頌銀的瞌睡一下被衝散了,心頭突突跳起來,這也算是機密了,怎麽有人敢打聽這個?聽聲音似乎很耳熟,但卻想不起來是誰。
“奴才前兩天搭上了線,那頭沒什麽可憂心的……誰讓她使歪心思,萬歲爺問起來,催生是好玩兒的……全是咎由自取,怨得了誰……”
因為離得稍遠,斷斷續續聽到一些,但僅是這麽一點兒就嚇破了她的膽。催生,說的是惠嬪?不過緊接著又聽到了底下的話,那人說:“儲秀宮裏出了事,皇後眼皮子底下發生的,連她也難逃罪責……這個主意很好,將計就計,一石二鳥……”
頌銀口幹舌燥,心裏擂鼓似的,雖然不是算計永和宮,但他們的計劃也夠叫人驚惶的了。她用力攥緊雙拳迫使自己冷靜,得先要弄清這兩個人是誰。躡手躡腳靠過去,借著石頭的遮擋往臨溪亭看,一個頂著張大白臉,是慈寧宮總管太監馮壽山。另一個背對她站著,著絳紫的綢袍,身形修長,但看不清麵孔,隻見耳朵和脖頸處的那截皮膚白淨明媚,加上肩頭的五爪行龍,估摸是位親王。
她開始猜測這人是不是豫親王,皇嗣問題隻和他有密切的關係,太後一意要他傳繼宗祧,如果說勾結,馮壽山必定是經太後默許的。想到這裏寒氣由腳底下往上竄,宗室傾軋真可怕,皇帝再多的心眼子,也招架不住身邊處處陷阱。況且都是最親的人,刀槍劍戟尚能躲避,口蜜腹劍防不勝防,這麽一想,那位九五之尊實在可憐。
但同情歸同情,自己現在的情況不容樂觀。彼此相距不過四五丈遠,這樣關乎性命的事落了她的耳,難保對方沒有殺人滅口的心。阿彌陀佛,但願他們合計完快點兒散夥,她這會子後悔得要命,要不是貪清靜,哪裏會遇上這個!可她一邊後悔著,一邊卻又忍不住窺探,那位負手的王爺終於偏過頭來了,也用不著正臉,一個側麵就足夠了,果然是豫親王。
她再不敢看了,悄悄往後縮,恨不得自己化成一粒棗核,好歹別讓他們發現。可是不留神踩到一顆石子,石子與石頭之間摩擦,咯愣一聲輕響。她駭得毛發直豎,僵立在那裏大氣不敢喘,心想這回交代了,雖然是被動攪進來的,這種時候人家也不會和你講什麽理了。正恐慌得不知怎麽好,恰聽一個尖細的聲音傳來,氣喘籲籲地叫著六爺,說宗人府裏出了點小岔子,請王爺回去主持。
腳步聲又漸漸遠了,頌銀扒著假山石看,他們一行人已經過了鹹若館,這刻不走還等什麽?她貓起腰,慌裏慌張從隨牆門上溜了出去。
頌銀對自己的評斷,其實不像她阿瑪說的那樣是什麽深謀遠慮,她不否認,骨子裏就是有野心。既然坐上了這個位置,她必須要把佟佳氏發揚光大,讓那些對她繼承家業頗有微詞的人看看,她能夠做得很好,能把佟家帶到一個新的的高度。
脫花煎的方子上隻有五味藥,全配齊不過拳頭大的一把。她自己到府裏的藥櫃上拿戥子稱,小心翼翼包了一包揣在懷裏,第二天上值後,借著查檔的名頭進了永和宮。
因為有孕可以晏起1,頌銀入同順齋時,惠嬪剛坐在窗口的妝台前梳頭。兩邊的宮女張著黃布接她的掉發,她有專門的梳頭太監,手藝相當好,壓完了燕尾戴鈿子,即便身子越來越沉,漂亮還是要兼顧的。她對著銅鏡端詳,一閃眼看見她進來了,忙揮手把人都趕了出去。
“你阿瑪怎麽說?”她拉她到南炕上坐下,“答應沒有?”
頌銀偷偷掏出藥包兒掖到了引枕底下,“煎的時候要留神,別讓人拿住把柄。”
惠嬪喜笑顏開,“你可真是我的福星,這回我有救了。代我謝謝你阿瑪,你們幫我這回,我記在心裏頭了。你放心,太醫院開的方子我們也拿回來自己煎的,煎成了把藥渣子扔到井裏,沒人知道。”
頌銀點了點頭,“這是冒著大風險幹的事兒,千萬不能出岔子。害我不要緊,別牽累佟家。”
惠嬪一疊聲說知道了,“害了你,我不也露陷兒了嘛,自然要神不知鬼不覺的。”
頌銀還是不太放心,“你打算什麽時候用?離臨盆還有一個月,太早了不好。”
惠嬪說:“再略等兩天,夾生的出了鍋也沒用。”
頌銀笑著啐她,“有你這麽當媽的嗎,你說他夾生,他可是龍種!”轉頭拉她的手,“惠主兒,這不是鬧著玩的,你自己千萬要小心。我這陣子天天在內務府值夜,你著了床好有照應。如果有事兒,你打發人來找我,夜裏過門禁要請鑰匙也不打緊,反正都是內務府查檔。後頭我就不常進來了,過從甚密了不好,別落人口實。”邊說邊起身,“我還要上儲秀宮一趟,禧貴人那裏也要照看照看。”
惠嬪送她到廊下,小心眼兒地撅撅嘴,“人家有皇後主子護著呢,不像咱們爹不疼娘不愛的。要是生個阿哥,皇後必定抱過去養,又比咱們拔尖兒。”
女人吃起味兒來叫人受不了,頌銀順嘴一說:“沒準她生個格格呐,白操一回心。”
從永和宮辭出來,轉過交泰殿上儲秀宮,儲秀宮是皇後的寢宮,人都以為皇後是坤極,該住坤寧宮的,其實不是。坤寧宮隻作大婚和祭祀用。大婚住上三天,第四天皇帝回養心殿,皇後就在東西六宮隨意擇一處喜歡的地方住下。一般宮掖並不隻住一位妃嬪,通常是一個主位,捎帶上三四個貴人以下的從位。皇後本來可以獨住,因為禧貴人和皇後娘家沾著親,因此皇後特特兒把她遷到儲秀宮,大有保駕護航的意思。
頌銀進了宮門先遞牌子等通傳,見一個貴人用不著這麽麻煩,但因為是皇後寢宮,就必須樣樣照著規矩來。
儲秀宮總管夏太監出來相迎,見了她紮地打個千兒,“小總管來了?天兒漸熱,您受累。”
她笑了笑,“諳達辛苦。”
“不辛苦。”夏太監滿臉堆笑把她引進門,司禮監在內務府旗下,太監對下呼呼喝喝的,對上司可不敢拿腔拿調,隻管躬著身,曲著膝蓋頭子,亦步亦趨引她上中路,說:“主子娘娘剛禮完佛,您來得正是時候。禧貴人在跟前伺候著呢,才剛坐下。”
她轉頭看了夏太監一眼,想問沒問出口。貴人位分雖然低,懷了八個月的身孕早就該免了那套俗禮了。大概是在眼皮子底下,架著兩手怕皇後以為她自抬身價,所以不敢安心作養。惠嬪還眼熱她,其實人家的日子才真不好過。
她斂神進了正殿,皇後在炕上坐著,歪著身子把一片花樣遞到窗戶底下看,見她進來方收回手端正身子。皇後長得很一般,方方正正的臉,就如她肩頭方方正正的墊片一樣,內容直白。頌銀蹲身請安,她叫免了,問:“三月初五換春袍,這會兒都籌備妥當了?”
頌銀應個是,“萬歲爺的金龍褂定了式樣,昨兒交造辦處織造了。上用的繡工多且精細,得花上一陣子,後宮主兒們,以及宮女太監的都已經分派下去了,請娘娘放心。”
皇後嗯了聲,“你從哪兒來?”
頌銀道:“才從東六宮查了關防記檔,去瞧了惠嬪娘娘,這會兒來給主子請安,再問禧主兒吉祥。”
禧貴人在一旁低眉順眼地坐著,聽見她提她,頷首回了個禮,“我這裏都好,謝謝佟大人關心。”
頌銀笑了笑,“小主在娘娘這裏自然是沒什麽可憂心的,今早上內務府開始征選乳母了,各選了八個在衙門裏候著,阿哥一落草就派遣進來。小主兒要是短了什麽,隻管差人吩咐臣,臣即刻命人去辦。”
禧貴人慢吞吞的聲氣兒,隻說什麽都有,什麽都不缺,然後就閉嘴陪坐,再也不開口了。
對於頌銀來說,宮裏這些女主兒沒什麽善惡之分,隻有性格上的差異。她對別人要求不多,自己守著自己的規矩,哪怕有瞧不上的,心裏嫌棄兩句就過去了。關於那位禧貴人,原來倒不是這樣的,在景仁宮時也屬於愛拔尖的那類,三句話不對給雙小鞋穿,幾個內府佐領都領教過。現在搬到儲秀宮就消停了,也是礙於皇後跟前不敢造次,野馬上了馬韁隻有做小伏低,世上到底一物降一物。
頌銀的衙門生活呢,一如既往地忙碌著,雞毛蒜皮的事很多,反正離不開衣食住行。沒來這裏前她不知道紫檀、楠木做下來的零料必須建回殘檔,還有宮裏用剩的檀香頭,收集起來拿到宮外能賣高價。這裏的差事就是一分一毫的算計,要做上大總管,更是得摳到骨頭縫裏。不過她阿瑪屬於比較殊異的,隻當皇上的家,自己家裏的事一概不過問。說“大老爺,佃戶租子收上來了”,他擺擺手,“回太太去”;說“大雪壓塌了三間祖屋,開春要修葺”,他別開了臉,“問二姑娘去”……他下值後基本還原成個地道的旗人,喜歡玩兒,油瓶倒了不扶一把,得閑就逗他那隻紅子,聽它叫個“唧唧棍、旗個嗆”。
頌銀以前不理解他,老覺得阿瑪諸事不上心,不像一家之主。等她到了這個職務上,才能懂得他們這行的煩悶。底下辦事的得管束著,一個疏忽就有人偷奸耍滑。上頭呢,還得絞盡腦汁敷衍,惹主子不高興,後脖子隨時有可能離縫。所以神費得過多,得了空閑情願養花遛鳥,再不願意動腦子了。頌銀有時候也喜歡找個沒人的地方靜靜坐上一陣,可惜宮裏人多,時時刻刻能聽見一聲嘹亮的高呼——回事!躲到哪兒都不太平。
隻有上慈寧宮花園,瞧準了太後和太妃們都不在,一般是午時過後有個閑暇,主子們歇午覺了,除了攬勝門上的兩個守門太監,花園裏就沒別人了。
算不算逾越,不好說。內務府什麽都管,哪兒都去,找個地方坐一會兒,誰也不敢多嘴。於是頌銀常趁職務之便給自己謀私利,萬物生發的時候聽聽鬆濤,聽聽鳥鳴,能讓繃緊的弦兒放鬆放鬆,隻有那時候才覺得自己還活著。
不過進了花園也不敢往北,北邊有主殿,供太妃們禮佛,中段是臨溪亭,來往的人也不少。隻有最南端的太湖石疊山極少有人光顧,頌銀在那裏發現了個好去處,一塊石頭很有睡榻的風姿,平整,還兼具枕頭的起勢。她悄悄潛過去,到跟前就走不動道兒了,一崴身躺下去,渾身躁動的血都平順下來了。她舒坦地長出一口氣,兩臂枕在腦後,眯起眼看上方稠密的枝葉。有光從其間照下來,落在她的腰帶上,鏤空的素金鑲上了一圈微芒,喜鵲登枝紋也變得生動可愛起來。
今天是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花園裏靜謐,連樹葉婆娑的聲音都沒有。她閉上眼小憩,將將要睡著時隱約聽見腳步聲,由遠及近,大約在臨溪亭那裏停住了,有人喁喁低語,問太醫檔,問兩位小主宮裏守喜的人是哪幾個,收生姥姥又是誰。
頌銀的瞌睡一下被衝散了,心頭突突跳起來,這也算是機密了,怎麽有人敢打聽這個?聽聲音似乎很耳熟,但卻想不起來是誰。
“奴才前兩天搭上了線,那頭沒什麽可憂心的……誰讓她使歪心思,萬歲爺問起來,催生是好玩兒的……全是咎由自取,怨得了誰……”
因為離得稍遠,斷斷續續聽到一些,但僅是這麽一點兒就嚇破了她的膽。催生,說的是惠嬪?不過緊接著又聽到了底下的話,那人說:“儲秀宮裏出了事,皇後眼皮子底下發生的,連她也難逃罪責……這個主意很好,將計就計,一石二鳥……”
頌銀口幹舌燥,心裏擂鼓似的,雖然不是算計永和宮,但他們的計劃也夠叫人驚惶的了。她用力攥緊雙拳迫使自己冷靜,得先要弄清這兩個人是誰。躡手躡腳靠過去,借著石頭的遮擋往臨溪亭看,一個頂著張大白臉,是慈寧宮總管太監馮壽山。另一個背對她站著,著絳紫的綢袍,身形修長,但看不清麵孔,隻見耳朵和脖頸處的那截皮膚白淨明媚,加上肩頭的五爪行龍,估摸是位親王。
她開始猜測這人是不是豫親王,皇嗣問題隻和他有密切的關係,太後一意要他傳繼宗祧,如果說勾結,馮壽山必定是經太後默許的。想到這裏寒氣由腳底下往上竄,宗室傾軋真可怕,皇帝再多的心眼子,也招架不住身邊處處陷阱。況且都是最親的人,刀槍劍戟尚能躲避,口蜜腹劍防不勝防,這麽一想,那位九五之尊實在可憐。
但同情歸同情,自己現在的情況不容樂觀。彼此相距不過四五丈遠,這樣關乎性命的事落了她的耳,難保對方沒有殺人滅口的心。阿彌陀佛,但願他們合計完快點兒散夥,她這會子後悔得要命,要不是貪清靜,哪裏會遇上這個!可她一邊後悔著,一邊卻又忍不住窺探,那位負手的王爺終於偏過頭來了,也用不著正臉,一個側麵就足夠了,果然是豫親王。
她再不敢看了,悄悄往後縮,恨不得自己化成一粒棗核,好歹別讓他們發現。可是不留神踩到一顆石子,石子與石頭之間摩擦,咯愣一聲輕響。她駭得毛發直豎,僵立在那裏大氣不敢喘,心想這回交代了,雖然是被動攪進來的,這種時候人家也不會和你講什麽理了。正恐慌得不知怎麽好,恰聽一個尖細的聲音傳來,氣喘籲籲地叫著六爺,說宗人府裏出了點小岔子,請王爺回去主持。
腳步聲又漸漸遠了,頌銀扒著假山石看,他們一行人已經過了鹹若館,這刻不走還等什麽?她貓起腰,慌裏慌張從隨牆門上溜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