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落戶分屋地
帶著隨身空間重生70年代 作者:江中燕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早上幹完活後,在那個秋老虎發威陣陣的中午時分,熾熱的陽光毫無保留地灑在寧靜的村莊,給整個村子鍍上了一層金黃。村子中央曬場不遠處的那棵老樹下,一場生產會即將拉開帷幕。老樹粗壯的枝幹向四周伸展,枝葉繁茂,像一把巨大的綠傘,為前來參會的村民們遮擋著烈日的炙烤。
村民們陸陸續續從村子的各個角落趕來,有的手裏還拿著鋤頭、鐮刀等農具,顯然是剛從家裏過來,一會直接去田間勞作回來,這樣連回家拿工具的活都省了下來;有的則牽著自家的孩子,一邊走一邊叮囑著什麽。不一會兒,老樹周圍就聚集了不少人,大家或蹲或站,圍成了一個鬆散的圈,小聲地交談著,整個場麵熱鬧而嘈雜。
村長李誌站在人群中間,皮膚黝黑,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眼神中卻透著一股堅定與幹練。他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鄉親們呐,都安靜一下,聽我說。今天中午把大家召集到這兒開這個生產會,主要就說三件事兒。” 他的聲音洪亮而有力,瞬間蓋過了周圍的嘈雜聲,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他的身上。
“這第一件事,上頭有政策下來,咱們得給落戶到咱村的知青分個安家立身的地兒。這些知青響應國家號召,來到咱們這窮鄉僻壤,支援農村建設,咱們可不能虧待了人家。” 村長一邊說著,一邊用目光掃過眾人,試圖從大家的表情裏捕捉到一些態度。
“第二件事呢,鎮上發通知了,要求咱們各村都得擴大巡邏隊的人手。這巡邏隊可是關係到咱村子的安全呐,晚上得防著小偷小摸,還得留意有沒有啥意外情況。大家要是有誰願意為村裏出份力的,就趕緊報名。” 說到這兒,村長停頓了一下,似乎在給大家一些思考的時間。
“這第三件事,可就和咱們村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了,就是村長這個職務的問題。我在這個位置上幹了這麽多年,雖說不敢說做得多好,但也是盡心盡力。現在呢,我也想聽聽大夥的意見,大家心裏要是覺著誰幹得好,或者誰有能力、能勝任的,都可以報名。到時候,咱們就公開投票,讓大夥來決定下一任村長是誰。” 村長的話剛落音,人群裏就開始有了一些細微的騷動,大家交頭接耳,小聲地議論著。
“好了,咱先從第一件事說起!按照知青落戶政策,咱們得給江奔宇同誌分些屋地。大夥要是有啥意見,就跟生產隊長說,咱們先統一一下想法,再討論具體怎麽分。” 村長李誌補充道。
這話一出口,底下的村民們反應各異。有的人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神色,像是在為知青的到來感到高興;可也有人眉頭緊鎖,滿臉愁容,畢竟這分屋地的事兒,就像是在切他們自己的蛋糕。平日裏大家聊天時相處得再融洽,在實實在在的利益麵前,都變得不值一提了。更何況,江奔宇平日裏好吃懶做、偷奸耍滑的形象,早已深深印在了村民們的記憶裏。這不是給一點野豬肉,小恩小惠就能收賣的。在這個樸實的年頭,大家打心底裏都更欣賞那些踏實肯幹的人。
這時,人群裏有個聲音冒了出來:“分村頭林氏生產隊的屋地唄,他們那兒屋地多。” 這提議一出,林氏生產隊的人立馬就不幹了。
一個林氏生產隊的村民激動地反駁道:“怎麽能這麽說呢?你們村中央李隊的屋地,哪個不是又大又好的?要說屋地多,那村尾覃氏和村頂的何氏生產隊才是最多的。”
一時間,底下的眾生產隊員們紛紛開啟了相互推辭的模式。一會兒有人說誰誰誰的屋地位置好,就該分那兒;一會兒又有人抱怨自己生產隊的屋地位置不吉利,不適合分給知青。還有人說某個位置早就預留給自家誰誰誰的三個兒子分家用了,絕不能動。各種各樣的理由層出不窮,可歸根到底,就是村裏每個生產小隊都打心底裏不想把自家的屋地分給江奔宇。
站在一旁靜靜聽著的江奔宇,心裏不禁泛起一陣苦澀,暗暗想道:“果然,幾千年來百姓這狹隘的思想還是沒變,一遇到有好處的事兒就爭著往前衝,沒好處的時候誰都不想沾邊。” 想到這兒,他深吸一口氣,大聲說道:“各位!各位!先安靜一下,你們聽聽我的意見再討論吧!”
原本議論紛紛、吵吵嚷嚷的眾人,聽到江奔宇的聲音,慢慢都安靜了下來,大家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他。
江奔宇定了定神,緩緩說道:“我知道那些地方都是大家各組生產隊的自留屋地,都很寶貴,我也不想為難大家。這樣吧,我就要原來我住牛圈後麵的那片荒地,你們看怎麽樣?但是咱先把話說清楚,以後那牛圈以及牛圈後麵幾百米一直到山體的上坡地,就都歸我了。”
眾人聽了江奔宇的話,心裏都明白,那塊地方靠近海,海風特別大,根本種不了苗秧之類的農作物。而且那兒石頭又多,種地的時候一不小心用力砸下鋤頭,砸到石頭上,鋤頭的鐵刃立馬就會卷起來,讓人看著心疼。所以時間一長,就沒什麽人願意去那兒種地了。村子附近能開荒的地方都已經被開墾完了,剩下的就隻有又遠又難打理的邊角地。
既然江奔宇自己主動提出要那塊不出糧的爛地,眾人自然是求之不得。最擅長算計的林國勝一聽,趕忙急切地開口問道:“江知青同誌,你確定要那塊地嗎?可別後悔啊。”
“確定!我想好了。” 江奔宇回答得斬釘截鐵。
“那行!既然你確定了,這個問題就這麽辦。” 林國勝說道,在他看來,這個問題能這麽解決,可比他們村幹部之前討論的方案劃算多了。
“這樣吧,按照政策,咱們先把大院裏的知青宿舍給江知青單獨安排一個房間。” 村長李誌又提出了一個新的建議。
“我同意!” 立馬就有村民表態。
“就是暫住又不是永久分給他,我也同意。” 另一個村民附和道。
“我也是!”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表示讚同。
“那行吧!既然大家都沒意見,那就這麽定了。還有,每個生產隊出6個人,老人、中年人、青少年各2名,按照村裏的約定,大家一起見證簽個協議。這協議一簽,可就板上釘釘子的事了,誰都不能反悔。老中少三代人,都見證這事的!” 村長李誌有條不紊地安排著後續事宜。
各生產隊一聽,立馬派出了代表。老人們拄著拐杖,一步一步地走到前麵;中年人則步伐矯健,眼神中透著一股擔當;青少年們滿臉好奇,興奮地交頭接耳,但也記住這事。這裏江奔宇發現這地方範圍寫得模棱兩個,就加上了麵積範圍,眾人也不懂,江奔宇又得大概解釋了一下。最後在全村人的見證下,大家鄭重地簽下了這份協議,正式確定了江奔宇牛圈房和牛圈房後麵石頭荒地的歸屬。
簽字確認蓋章後,江奔宇仿佛感受到海風呼呼地吹著,吹得他的衣服獵獵作響。他心中回想起那片滿是石頭和荒草的土地,心中卻燃起了一股希望的火焰。他知道,那片荒地雖然貧瘠,但隻要時機成熟自己改造一下,建個房子不就妥妥的海景房嗎?種糧食?那是不可能的,海景別墅一定能讓它煥發出新的生機。
村民們陸陸續續從村子的各個角落趕來,有的手裏還拿著鋤頭、鐮刀等農具,顯然是剛從家裏過來,一會直接去田間勞作回來,這樣連回家拿工具的活都省了下來;有的則牽著自家的孩子,一邊走一邊叮囑著什麽。不一會兒,老樹周圍就聚集了不少人,大家或蹲或站,圍成了一個鬆散的圈,小聲地交談著,整個場麵熱鬧而嘈雜。
村長李誌站在人群中間,皮膚黝黑,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眼神中卻透著一股堅定與幹練。他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鄉親們呐,都安靜一下,聽我說。今天中午把大家召集到這兒開這個生產會,主要就說三件事兒。” 他的聲音洪亮而有力,瞬間蓋過了周圍的嘈雜聲,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他的身上。
“這第一件事,上頭有政策下來,咱們得給落戶到咱村的知青分個安家立身的地兒。這些知青響應國家號召,來到咱們這窮鄉僻壤,支援農村建設,咱們可不能虧待了人家。” 村長一邊說著,一邊用目光掃過眾人,試圖從大家的表情裏捕捉到一些態度。
“第二件事呢,鎮上發通知了,要求咱們各村都得擴大巡邏隊的人手。這巡邏隊可是關係到咱村子的安全呐,晚上得防著小偷小摸,還得留意有沒有啥意外情況。大家要是有誰願意為村裏出份力的,就趕緊報名。” 說到這兒,村長停頓了一下,似乎在給大家一些思考的時間。
“這第三件事,可就和咱們村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了,就是村長這個職務的問題。我在這個位置上幹了這麽多年,雖說不敢說做得多好,但也是盡心盡力。現在呢,我也想聽聽大夥的意見,大家心裏要是覺著誰幹得好,或者誰有能力、能勝任的,都可以報名。到時候,咱們就公開投票,讓大夥來決定下一任村長是誰。” 村長的話剛落音,人群裏就開始有了一些細微的騷動,大家交頭接耳,小聲地議論著。
“好了,咱先從第一件事說起!按照知青落戶政策,咱們得給江奔宇同誌分些屋地。大夥要是有啥意見,就跟生產隊長說,咱們先統一一下想法,再討論具體怎麽分。” 村長李誌補充道。
這話一出口,底下的村民們反應各異。有的人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神色,像是在為知青的到來感到高興;可也有人眉頭緊鎖,滿臉愁容,畢竟這分屋地的事兒,就像是在切他們自己的蛋糕。平日裏大家聊天時相處得再融洽,在實實在在的利益麵前,都變得不值一提了。更何況,江奔宇平日裏好吃懶做、偷奸耍滑的形象,早已深深印在了村民們的記憶裏。這不是給一點野豬肉,小恩小惠就能收賣的。在這個樸實的年頭,大家打心底裏都更欣賞那些踏實肯幹的人。
這時,人群裏有個聲音冒了出來:“分村頭林氏生產隊的屋地唄,他們那兒屋地多。” 這提議一出,林氏生產隊的人立馬就不幹了。
一個林氏生產隊的村民激動地反駁道:“怎麽能這麽說呢?你們村中央李隊的屋地,哪個不是又大又好的?要說屋地多,那村尾覃氏和村頂的何氏生產隊才是最多的。”
一時間,底下的眾生產隊員們紛紛開啟了相互推辭的模式。一會兒有人說誰誰誰的屋地位置好,就該分那兒;一會兒又有人抱怨自己生產隊的屋地位置不吉利,不適合分給知青。還有人說某個位置早就預留給自家誰誰誰的三個兒子分家用了,絕不能動。各種各樣的理由層出不窮,可歸根到底,就是村裏每個生產小隊都打心底裏不想把自家的屋地分給江奔宇。
站在一旁靜靜聽著的江奔宇,心裏不禁泛起一陣苦澀,暗暗想道:“果然,幾千年來百姓這狹隘的思想還是沒變,一遇到有好處的事兒就爭著往前衝,沒好處的時候誰都不想沾邊。” 想到這兒,他深吸一口氣,大聲說道:“各位!各位!先安靜一下,你們聽聽我的意見再討論吧!”
原本議論紛紛、吵吵嚷嚷的眾人,聽到江奔宇的聲音,慢慢都安靜了下來,大家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他。
江奔宇定了定神,緩緩說道:“我知道那些地方都是大家各組生產隊的自留屋地,都很寶貴,我也不想為難大家。這樣吧,我就要原來我住牛圈後麵的那片荒地,你們看怎麽樣?但是咱先把話說清楚,以後那牛圈以及牛圈後麵幾百米一直到山體的上坡地,就都歸我了。”
眾人聽了江奔宇的話,心裏都明白,那塊地方靠近海,海風特別大,根本種不了苗秧之類的農作物。而且那兒石頭又多,種地的時候一不小心用力砸下鋤頭,砸到石頭上,鋤頭的鐵刃立馬就會卷起來,讓人看著心疼。所以時間一長,就沒什麽人願意去那兒種地了。村子附近能開荒的地方都已經被開墾完了,剩下的就隻有又遠又難打理的邊角地。
既然江奔宇自己主動提出要那塊不出糧的爛地,眾人自然是求之不得。最擅長算計的林國勝一聽,趕忙急切地開口問道:“江知青同誌,你確定要那塊地嗎?可別後悔啊。”
“確定!我想好了。” 江奔宇回答得斬釘截鐵。
“那行!既然你確定了,這個問題就這麽辦。” 林國勝說道,在他看來,這個問題能這麽解決,可比他們村幹部之前討論的方案劃算多了。
“這樣吧,按照政策,咱們先把大院裏的知青宿舍給江知青單獨安排一個房間。” 村長李誌又提出了一個新的建議。
“我同意!” 立馬就有村民表態。
“就是暫住又不是永久分給他,我也同意。” 另一個村民附和道。
“我也是!”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表示讚同。
“那行吧!既然大家都沒意見,那就這麽定了。還有,每個生產隊出6個人,老人、中年人、青少年各2名,按照村裏的約定,大家一起見證簽個協議。這協議一簽,可就板上釘釘子的事了,誰都不能反悔。老中少三代人,都見證這事的!” 村長李誌有條不紊地安排著後續事宜。
各生產隊一聽,立馬派出了代表。老人們拄著拐杖,一步一步地走到前麵;中年人則步伐矯健,眼神中透著一股擔當;青少年們滿臉好奇,興奮地交頭接耳,但也記住這事。這裏江奔宇發現這地方範圍寫得模棱兩個,就加上了麵積範圍,眾人也不懂,江奔宇又得大概解釋了一下。最後在全村人的見證下,大家鄭重地簽下了這份協議,正式確定了江奔宇牛圈房和牛圈房後麵石頭荒地的歸屬。
簽字確認蓋章後,江奔宇仿佛感受到海風呼呼地吹著,吹得他的衣服獵獵作響。他心中回想起那片滿是石頭和荒草的土地,心中卻燃起了一股希望的火焰。他知道,那片荒地雖然貧瘠,但隻要時機成熟自己改造一下,建個房子不就妥妥的海景房嗎?種糧食?那是不可能的,海景別墅一定能讓它煥發出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