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狼煙即起,朝廷很快收到了消息。
內閣首輔李公攜兵部尚書王京入豹房奏請陛見。
正德縱然驕橫,卻也沒有如見奸佞寵臣般在自己糟亂的大殿會見兩位國之重臣。而是請兩位大臣到了一處肅穆的偏殿。
兩人稟明事情“西南八大土司中的五名土司,久沐皇恩,卻不知感恩,於日前,在十萬大山中舉旗造反,並殺承宣布政使司衙門吏員一十六人祭旗。”
正德又問兩人意見。李公卻讓王京先言。
王京隻說出兵平亂,可到底何人為將,何處出兵卻是全未言及。
再問李公意見,李公隻請明日開大朝會商議。
實則自皇帝外禦韃靼、內平寧亂,又借機在朝堂中肅清通敵附亂官員之後,正德幾乎就不再早朝,大朝會幾乎也是沒有。所謂滿朝文武,自李公之下也是唯唯諾諾,全成了像王京一樣的聰明人。
正德明白這是讓文官閉嘴。不再對自己指手畫腳的代價。便答應二人朝會後送走二人。
之後立刻宣召司禮監掌印、提督西廠太監穀大用,司禮監秉筆、禦馬監掌印太監兼督十二團營張永,提督東廠、錦衣衛指揮使、平虜伯江彬,大明武德會會長李俊傑等一眾奸佞寵臣進豹房議事。
一幹人等很快齊聚豹房議事用的偏殿。正德便說出了西南土司造反之事,穀大用和江彬率先上前請罪,道:“奴婢\/臣事前未能探知情報,還請陛下降罪。”
正德擺擺手道:“別整這些沒用的,朕還要用你們,說說你們掌握的情報。”
李俊傑卻在此時上前說道:“此事是白蓮教所為。”
正德想了想,便吩咐身邊的吳明德:“讓人把張俊叫過來。”
吳明德領命出去,李俊傑又講了江湖上早有風聲的聖母轉世的事情。
“陳岩是還在白蓮峰上吧?”正德隨口問了一句,李俊傑便又將當日逼迫白蓮聖母的事情重新講了一遍。又道:“那陳岩肯定已是廢人,讓他活著便是讓他受罪,想來阿圖姑娘看他受盡痛苦後,便會回京。”
正德卻擺出不以為意的表情,說道:“造反的事情應該和陳岩沒什麽關係。陳岩不是蠢蛋,不會相信憑幾個土司造反就能撼動我的江山。”
幾個奸佞立刻說了一下“陛下江山永固”、“山河日月永昌”、“皇爺天命所歸”之類的恭維話。
張俊不多時就趕了過來,哭喪著臉對正德解釋:“皇爺明見,那個白蓮教和我們白蓮教可不是一回事。”
正德罵道:“我不是昏君。”
張俊嚇得連連叩首。正德才說:“說說吧。”
張俊便將自己的情報和盤托出:“原白蓮聖母孫小芸號稱轉世,托生在白蓮寨子弟、三聖女之一的林晨涵身上。三月初三當日,三聖女一死兩生,現在王鳳兒繼續做白蓮聖女,輔佐新任聖母林晨涵。林晨涵派王鳳兒遊說各寨土司,以白蓮降世為由舉旗造反。”
“些許宵小,也敢於皓月爭輝,當真是不自量力。”這是張俊最後的總結,也是近幾日他的真情實感。已經掌握了淨土輪回訣的他,也明白了當年孫小芸的一些動向、隱忍的目的。無非就是準備施法的材料種種。但那些對白蓮教異常珍貴的材料,對巴歐房背後的皇帝而言,簡直就是尋常物件。這讓張俊再次感受到了朝廷的實力。也同樣感覺自己投靠朝廷是正確的選擇。
正德聽完了眾人的匯報,又問了幾個問題。終於摸著自己嘴上絨毛,笑著問道:“你們有沒有覺得這是好事?”
眾人一臉驚愕,穀大用最先想明白皇帝的想法,但他還是保持著一臉驚愕的樣子。江彬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但還是裝作不解的問道:“皇爺這是何意?”
正德道:“朕雖軍功卓著,一掃三朝陰霾。也給了那些文臣狠狠地教訓。但是朝廷上下雖然對朕言聽計從,卻也多是消極湊合的幹活。是為什麽?”
江彬立刻道:“自然是那些大臣屍位素餐,食君之祿不能忠君之事。”
正德又問:“他們怎敢?”
東西兩廠和錦衣衛都有監察百官的職能,於是穀大用和江彬又出言請罪。
正德擺了擺手:“這群人不過是朋比為奸而已。”
話說到了這裏,在此處的人沒有傻子,朝中局勢也都多少清楚。所謂朋比為奸,不過是說大臣們結黨營私,正德許多想法都被拖延了而已。想來皇帝是有借此次土司之亂,打壓朋黨的計劃。
且不說正德與一眾親信如何計劃,單說李公和王京出了豹房,王京趕忙上前請教李公:“土司之亂,根本不在土司,此次平亂……”
李公卻伸手製止了他說話,頗有深意地對王京說道:“你與王守仁素有交情,此人能文能武,你可寫信與他商議一番。”
王京是能變通的人,雖然是文官中的一員,但覺得當今皇帝雖不是聖君,也算是能君。所以算是幹活出力的人。原本以為李公承受文臣壓力仍然留在內閣以及之前種種表現,與自己可能有相同的想法,但現在看來,卻不盡然。
王京對李公拱了拱手,算是領命。
回去便給王守仁寫信道:“江南素來文風鼎盛,食天子之俸者半壁於朝廷……”
次日朝會,不過是皇帝早已議好了的章程。太師、鎮國公、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朱壽親征西南。
驛間快馬消息頻傳,江湖飛鴿迅飛。陳岩很快就拿到了正德禦駕親征的消息。
笑著對阿圖說:“老套路了,一石二鳥。正德不會為了平亂一件事過來。我估計他會借著平亂的時候在江南停留,一是江南繁華迷人眼,他又是個愛玩的主。二是江南是文官老巢,那才是他的大敵。咱們就去江南等他如何?”
“咱們?”操勞於造反事業的阿圖有些驚訝,“那這邊打仗怎麽辦?”阿圖可是心心念念著指揮打仗的事情。
陳岩勸慰道:“我的公主,你也指揮打了幾次勝仗了。過了癮咱們還是忙正事吧。”
阿圖有些不解,打仗怎麽就不是正事了?
看出阿圖的疑惑,陳岩便問道:“你不想回草原了嗎?”
阿圖又是一怔,回草原?他竟然讓她回草原?阿圖實在是不知陳岩為何如此狠心,但還是強忍著無盡的憤怒和失望說了聲:“好。”
陳岩卻被阿圖這沒來由的憤怒搞得摸不著頭腦?打仗那麽好玩嗎?
有時候真的搞不懂這位公主大人是怎麽想的。
搞不懂就搞不懂吧。
陳岩帶著一臉不快的阿圖與林晨涵告了別,還惡趣味的留了個錦囊,囑咐林晨涵收到他刺殺成功的消息再打開。三人在白蓮寨門口告別,陳岩故作灑脫的如江湖兒女般抱拳行禮,轉身上馬,頭也不回的趕往江南。
目前來看,一切順利。
內閣首輔李公攜兵部尚書王京入豹房奏請陛見。
正德縱然驕橫,卻也沒有如見奸佞寵臣般在自己糟亂的大殿會見兩位國之重臣。而是請兩位大臣到了一處肅穆的偏殿。
兩人稟明事情“西南八大土司中的五名土司,久沐皇恩,卻不知感恩,於日前,在十萬大山中舉旗造反,並殺承宣布政使司衙門吏員一十六人祭旗。”
正德又問兩人意見。李公卻讓王京先言。
王京隻說出兵平亂,可到底何人為將,何處出兵卻是全未言及。
再問李公意見,李公隻請明日開大朝會商議。
實則自皇帝外禦韃靼、內平寧亂,又借機在朝堂中肅清通敵附亂官員之後,正德幾乎就不再早朝,大朝會幾乎也是沒有。所謂滿朝文武,自李公之下也是唯唯諾諾,全成了像王京一樣的聰明人。
正德明白這是讓文官閉嘴。不再對自己指手畫腳的代價。便答應二人朝會後送走二人。
之後立刻宣召司禮監掌印、提督西廠太監穀大用,司禮監秉筆、禦馬監掌印太監兼督十二團營張永,提督東廠、錦衣衛指揮使、平虜伯江彬,大明武德會會長李俊傑等一眾奸佞寵臣進豹房議事。
一幹人等很快齊聚豹房議事用的偏殿。正德便說出了西南土司造反之事,穀大用和江彬率先上前請罪,道:“奴婢\/臣事前未能探知情報,還請陛下降罪。”
正德擺擺手道:“別整這些沒用的,朕還要用你們,說說你們掌握的情報。”
李俊傑卻在此時上前說道:“此事是白蓮教所為。”
正德想了想,便吩咐身邊的吳明德:“讓人把張俊叫過來。”
吳明德領命出去,李俊傑又講了江湖上早有風聲的聖母轉世的事情。
“陳岩是還在白蓮峰上吧?”正德隨口問了一句,李俊傑便又將當日逼迫白蓮聖母的事情重新講了一遍。又道:“那陳岩肯定已是廢人,讓他活著便是讓他受罪,想來阿圖姑娘看他受盡痛苦後,便會回京。”
正德卻擺出不以為意的表情,說道:“造反的事情應該和陳岩沒什麽關係。陳岩不是蠢蛋,不會相信憑幾個土司造反就能撼動我的江山。”
幾個奸佞立刻說了一下“陛下江山永固”、“山河日月永昌”、“皇爺天命所歸”之類的恭維話。
張俊不多時就趕了過來,哭喪著臉對正德解釋:“皇爺明見,那個白蓮教和我們白蓮教可不是一回事。”
正德罵道:“我不是昏君。”
張俊嚇得連連叩首。正德才說:“說說吧。”
張俊便將自己的情報和盤托出:“原白蓮聖母孫小芸號稱轉世,托生在白蓮寨子弟、三聖女之一的林晨涵身上。三月初三當日,三聖女一死兩生,現在王鳳兒繼續做白蓮聖女,輔佐新任聖母林晨涵。林晨涵派王鳳兒遊說各寨土司,以白蓮降世為由舉旗造反。”
“些許宵小,也敢於皓月爭輝,當真是不自量力。”這是張俊最後的總結,也是近幾日他的真情實感。已經掌握了淨土輪回訣的他,也明白了當年孫小芸的一些動向、隱忍的目的。無非就是準備施法的材料種種。但那些對白蓮教異常珍貴的材料,對巴歐房背後的皇帝而言,簡直就是尋常物件。這讓張俊再次感受到了朝廷的實力。也同樣感覺自己投靠朝廷是正確的選擇。
正德聽完了眾人的匯報,又問了幾個問題。終於摸著自己嘴上絨毛,笑著問道:“你們有沒有覺得這是好事?”
眾人一臉驚愕,穀大用最先想明白皇帝的想法,但他還是保持著一臉驚愕的樣子。江彬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但還是裝作不解的問道:“皇爺這是何意?”
正德道:“朕雖軍功卓著,一掃三朝陰霾。也給了那些文臣狠狠地教訓。但是朝廷上下雖然對朕言聽計從,卻也多是消極湊合的幹活。是為什麽?”
江彬立刻道:“自然是那些大臣屍位素餐,食君之祿不能忠君之事。”
正德又問:“他們怎敢?”
東西兩廠和錦衣衛都有監察百官的職能,於是穀大用和江彬又出言請罪。
正德擺了擺手:“這群人不過是朋比為奸而已。”
話說到了這裏,在此處的人沒有傻子,朝中局勢也都多少清楚。所謂朋比為奸,不過是說大臣們結黨營私,正德許多想法都被拖延了而已。想來皇帝是有借此次土司之亂,打壓朋黨的計劃。
且不說正德與一眾親信如何計劃,單說李公和王京出了豹房,王京趕忙上前請教李公:“土司之亂,根本不在土司,此次平亂……”
李公卻伸手製止了他說話,頗有深意地對王京說道:“你與王守仁素有交情,此人能文能武,你可寫信與他商議一番。”
王京是能變通的人,雖然是文官中的一員,但覺得當今皇帝雖不是聖君,也算是能君。所以算是幹活出力的人。原本以為李公承受文臣壓力仍然留在內閣以及之前種種表現,與自己可能有相同的想法,但現在看來,卻不盡然。
王京對李公拱了拱手,算是領命。
回去便給王守仁寫信道:“江南素來文風鼎盛,食天子之俸者半壁於朝廷……”
次日朝會,不過是皇帝早已議好了的章程。太師、鎮國公、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朱壽親征西南。
驛間快馬消息頻傳,江湖飛鴿迅飛。陳岩很快就拿到了正德禦駕親征的消息。
笑著對阿圖說:“老套路了,一石二鳥。正德不會為了平亂一件事過來。我估計他會借著平亂的時候在江南停留,一是江南繁華迷人眼,他又是個愛玩的主。二是江南是文官老巢,那才是他的大敵。咱們就去江南等他如何?”
“咱們?”操勞於造反事業的阿圖有些驚訝,“那這邊打仗怎麽辦?”阿圖可是心心念念著指揮打仗的事情。
陳岩勸慰道:“我的公主,你也指揮打了幾次勝仗了。過了癮咱們還是忙正事吧。”
阿圖有些不解,打仗怎麽就不是正事了?
看出阿圖的疑惑,陳岩便問道:“你不想回草原了嗎?”
阿圖又是一怔,回草原?他竟然讓她回草原?阿圖實在是不知陳岩為何如此狠心,但還是強忍著無盡的憤怒和失望說了聲:“好。”
陳岩卻被阿圖這沒來由的憤怒搞得摸不著頭腦?打仗那麽好玩嗎?
有時候真的搞不懂這位公主大人是怎麽想的。
搞不懂就搞不懂吧。
陳岩帶著一臉不快的阿圖與林晨涵告了別,還惡趣味的留了個錦囊,囑咐林晨涵收到他刺殺成功的消息再打開。三人在白蓮寨門口告別,陳岩故作灑脫的如江湖兒女般抱拳行禮,轉身上馬,頭也不回的趕往江南。
目前來看,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