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取得天書後,馬不停蹄的趕到京城。期間他也不斷嚐試破解天書中的蝌蚪文,可越是著急越是難以看懂。
張俊投靠皇帝就是想依靠皇帝的力量破解天書,同時也可以依靠皇帝的力量完成天書中的大型法式。所以對於自己難以破解天書一事,他倒也有心理準備。
一路上,他除了鑽研天書幾乎不做別的事情。在最開始不能參破天書後,他就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做舊書冊,將天書原本不動的臨摹了一份。真跡自然藏了起來。
入京後,張俊直入豹房,將臨摹本天書奉給了皇帝。
正德依舊在他那頗為寬敞的大殿裏接見了張俊。
張俊畢恭畢敬地奉上臨摹本天書。正德拿在手裏,簡單翻看了一下,就高聲問道:“有懂金石學的嗎?”
大殿裏忙碌在書案後的人都停下手來,兩三個頗有年紀的書生站了出來。
正德叫出幾人名字,並將手中天書給幾人傳閱。幾人看過天書都沉思了些許,互相之間也交流了一些,最終有一人為代表對正德行禮說道:“書上這種蝌蚪文,我等卻是平生未見。”
張俊不由失望,卻聽那人又說道:“金石一道所涉龐雜,就蝌蚪文一種來講,白雲觀明生道長當屬天下第一。”
張俊心中又燃起希望,卻見正德大手一揮:“叫過來。”
說完幾人邊看那天書邊等道士前來,張俊也湊在幾人之中,時而插嘴幾句說出自己想法,卻都被幾個老書生否定。
約摸過了半個多時辰,一個老道風塵仆仆而來,身後跟著一個道童背了一個沉重的書匣。
老道依規矩對正德見禮,之後便認真研究起天書來。
又是一番討論,老道士才對正德做出解說:“蝌蚪文因筆畫形似蝌蚪而得名。這麽看來這本天書中的文字可以被稱之為蝌蚪文。蝌蚪文中有漢代以後的,多與隸書相關,內容倒是好理解。而秦以前則與篆書類似,有一部分也能理解。但也有一部分類似古篆,卻不容易解釋,解釋起來也容易出現謬誤。”
正德耐心的聽著老道士的科普,時不時還發問:“那這本天書中所寫為何種蝌蚪文?”
“這裏麵怕是比古篆還早的蝌蚪文了。而且此種蝌蚪文與之前所見皆有不同。以前所見,無論是寫的還是刻的,要麽全是陰文、要麽全是陽文,這書上的卻是陰陽混雜。理解起來幾乎就是不可能。”老道士倒是開誠布公的給天書的破譯工作判了死刑。
所謂陰文陽文是篆刻時的手法,可以理解為實心字和空心字的區別。
正德臉上難掩失望之色。張俊卻說道:“絕非不可能。”
老道士便問道:“何出此言?”
“因為有人曾翻譯過其中文字。”
“何人?”
“錦衣衛陳青山。”
老道士頗為震驚,錦衣衛中竟有比自己還厲害的金石家,於是向正德說道:“那便請這位陳青山過來,老夫還可以跟他請教一番。”
“死了。”正德歎了口氣,不願意談及打賭贏過自己的人。
老道士也是有些眼力見的,沒有繼續追問,隻是低頭再度認真翻看。正德掃視一圈認真思索的金石家們,卻發現老道士身後的道童欲言又止。於是出口詢問道:“在我的巴歐房裏,人人皆可暢所欲言。”
老道士這才發現自己道童的異常。麵聖之前,老道士怕道童年幼君前失儀還特意囑咐他少說話。現在這種情況,老道士卻不好再約束道童。隻得說道:“有什麽想法就說出來,看你年幼,便是說錯了我們也隻當個笑話。”老道士素來聽聞當今聖上不是好相與的主,隻求道童別觸了黴頭。
道童得了師父應允,便開口說道:“小的對金石雖然不懂,但是覺得這字的筆畫和觀裏平時常見的陰陽魚有些相似。”
眾人聞言都是一怔,再低頭看去,卻發現那筆畫越看越像太極圖上的陰陽魚。明生老道一拍手,有些激動地說道:“著啊,我修道幾十年,卻是一葉障目了。隻以為它是蝌蚪文,卻從未想過這個。”
幾個懂金石的也點頭附和:“細看這蝌蚪頭部確實有一圓點,原本隻以為是新發現的蝌蚪文,卻沒想到是陰陽魚。”
正德隻關心結果:“如此可能破解?”
老道捋了捋胡須:“如此,倒需要易學高深者一起參悟了。”
正德立刻高聲問道:“懂易學的過來。”
便又有幾個人走了過來共同研究。
正德又對張俊說:“你既然說有人破解,那可有破解後的文字?”
張俊立刻拿出一張紙來,穀大用接過,奉到正德麵前,正德拿過一看,那字隻有一小段,卻有一個碩大的標題——淨土輪回訣。那段文字大體介紹了淨土輪回訣是用來施法將自己靈魂輪回入別人軀體當中的法術。
正德愈發好奇,便下令搬來幾個桌子拚在一起,眾人鋪了紙墨,按照翻譯一一對應淨土輪回訣原本與翻譯。確有幾個重複出現的陰陽魚文字與翻譯出來的文字能夠對應驗證。
“有意思。”正德摸了摸自己嘴上絨毛,“幾個陰陽魚便能拚成一個文字。如果掌握了其中規律,便可暢讀了。”說完又問張俊:“他是怎麽破譯的?”
張俊立刻答道:“當年錦衣衛去十萬大山中調查阿達土司造反的事情。陳青山機緣巧合下誤入白蓮教總舵。按照白蓮聖母孫小芸的意思,自然是不能放走錦衣衛。”
“孫小芸此人殘忍狠毒、獨斷專行。正好當時我和幾個教中長老謀劃偷出了傳教天書,意圖帶領教眾推翻孫小芸,走上正途大道。卻不知為何被陳青山察覺。陳青山幫孫小芸找回了天書,卻並未公開我等隱秘。為了脫困,陳青山翻譯了這篇淨土輪回訣,還將開頭給了我等。最終我等也幫助陳青山逃脫,同時帶領部分迷途知返的教眾出走。隻是後來陳青山回京後並未履行和我等的約定,不再與我等聯絡。”
正德聽後點點頭,問穀大用:“可有此事?”
穀大用哪裏知道,隻能讓人去找現任錦衣衛指揮使江彬查證。倒是一直跟在正德身邊的吳明德說道:“應該是有這個事情,我爹曾經跟我講過陳青山被困白蓮教,不但全身而退,還讓白蓮教分裂的故事。”
正德點點頭:“你爹是想叫你身陷困境用智慧自救。可是陳青山正趕上白蓮教中風雲際會,哪是常人學得來的?”
吳明德深以為然。
江彬不多時便捧著一份卷牘趕了過來。正德打開案卷,正是阿達土司叛亂的錦衣衛記錄。跳過不重要內容,到了陳青山脫困白蓮教的記錄卻隻有數行,也是著重寫的陳青山利用白蓮教內亂左右逢源的事情。天書雖有提到,卻也隻是寥寥一語與破解無關。
正德生氣地講案卷扔到一旁,對穀大用和江彬吩咐道:“以後三廠一衛的案卷要事無巨細,別再學那文人臭毛病的春秋筆法。”
二人領命。
一個易學家卻突然驚呼:“沒錯,這個字就是周易。”
眾人連忙湊過去,此時的幾個出現重複的字已經被單獨抄錄,那名驚呼的易學家正在一個字旁邊寫注解。
眾人看到希望立刻全書翻找。片刻後,卻又失望的向正德稟報:“我等找到那位錦衣衛翻譯這篇淨土輪回訣的原因了。整部天書隻有這篇淨土輪回訣中文字符合周易規律的最多,所以能夠勉強翻譯出內容。”
“也就是說,陳青山也隻能翻譯出這一篇?”
“沒錯,按照大家推想,這部天書應該是個散集,裏麵的內容很可能不是一個人所寫,甚至不是一個時期的人所寫。”
正德再次難掩失望之色。
明生老道趕緊補充道:“不過既然文字相同,其中規則大概都是易學,隻是未必是我等擅長的周易。”
正德連忙問道:“易學還分幾種?”
老道答道:“正是,除了最常見的周易,還有連山、歸藏等等,隻是幾近失傳。”
正德追問:“失傳了還有什麽用?”
老道繼續答道:“幾乎失傳卻還有人在研究。歸藏的話,武當山全真龍門俞清遠、龍虎山正一道天師府張兆能、大茅山上清派常洛山、北直隸開平玉清觀李大慶。連山比較少,武當山散修道人邱甄、嶗山太清宮主持紫霄道人。”
老道如數家珍,正德卻頗為不滿地說道:“下次能不能把話一次說清楚。我這裏不用搞那麽多虛詞。”
明生老道立刻驚出一身冷汗,腦子裏組織的語言被打亂,一時不知說什麽好。支支吾吾半天,終於想起一件還沒有說清楚的事情。於是連忙稟報道:“還有一事,淨土輪回訣這幾個字,我們按照周易推論不出來,也不符合整篇行文。這篇的名字應該是陳青山瞎編的。”
“啊?”張俊聽了差點一口老血吐出來。
張俊投靠皇帝就是想依靠皇帝的力量破解天書,同時也可以依靠皇帝的力量完成天書中的大型法式。所以對於自己難以破解天書一事,他倒也有心理準備。
一路上,他除了鑽研天書幾乎不做別的事情。在最開始不能參破天書後,他就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做舊書冊,將天書原本不動的臨摹了一份。真跡自然藏了起來。
入京後,張俊直入豹房,將臨摹本天書奉給了皇帝。
正德依舊在他那頗為寬敞的大殿裏接見了張俊。
張俊畢恭畢敬地奉上臨摹本天書。正德拿在手裏,簡單翻看了一下,就高聲問道:“有懂金石學的嗎?”
大殿裏忙碌在書案後的人都停下手來,兩三個頗有年紀的書生站了出來。
正德叫出幾人名字,並將手中天書給幾人傳閱。幾人看過天書都沉思了些許,互相之間也交流了一些,最終有一人為代表對正德行禮說道:“書上這種蝌蚪文,我等卻是平生未見。”
張俊不由失望,卻聽那人又說道:“金石一道所涉龐雜,就蝌蚪文一種來講,白雲觀明生道長當屬天下第一。”
張俊心中又燃起希望,卻見正德大手一揮:“叫過來。”
說完幾人邊看那天書邊等道士前來,張俊也湊在幾人之中,時而插嘴幾句說出自己想法,卻都被幾個老書生否定。
約摸過了半個多時辰,一個老道風塵仆仆而來,身後跟著一個道童背了一個沉重的書匣。
老道依規矩對正德見禮,之後便認真研究起天書來。
又是一番討論,老道士才對正德做出解說:“蝌蚪文因筆畫形似蝌蚪而得名。這麽看來這本天書中的文字可以被稱之為蝌蚪文。蝌蚪文中有漢代以後的,多與隸書相關,內容倒是好理解。而秦以前則與篆書類似,有一部分也能理解。但也有一部分類似古篆,卻不容易解釋,解釋起來也容易出現謬誤。”
正德耐心的聽著老道士的科普,時不時還發問:“那這本天書中所寫為何種蝌蚪文?”
“這裏麵怕是比古篆還早的蝌蚪文了。而且此種蝌蚪文與之前所見皆有不同。以前所見,無論是寫的還是刻的,要麽全是陰文、要麽全是陽文,這書上的卻是陰陽混雜。理解起來幾乎就是不可能。”老道士倒是開誠布公的給天書的破譯工作判了死刑。
所謂陰文陽文是篆刻時的手法,可以理解為實心字和空心字的區別。
正德臉上難掩失望之色。張俊卻說道:“絕非不可能。”
老道士便問道:“何出此言?”
“因為有人曾翻譯過其中文字。”
“何人?”
“錦衣衛陳青山。”
老道士頗為震驚,錦衣衛中竟有比自己還厲害的金石家,於是向正德說道:“那便請這位陳青山過來,老夫還可以跟他請教一番。”
“死了。”正德歎了口氣,不願意談及打賭贏過自己的人。
老道士也是有些眼力見的,沒有繼續追問,隻是低頭再度認真翻看。正德掃視一圈認真思索的金石家們,卻發現老道士身後的道童欲言又止。於是出口詢問道:“在我的巴歐房裏,人人皆可暢所欲言。”
老道士這才發現自己道童的異常。麵聖之前,老道士怕道童年幼君前失儀還特意囑咐他少說話。現在這種情況,老道士卻不好再約束道童。隻得說道:“有什麽想法就說出來,看你年幼,便是說錯了我們也隻當個笑話。”老道士素來聽聞當今聖上不是好相與的主,隻求道童別觸了黴頭。
道童得了師父應允,便開口說道:“小的對金石雖然不懂,但是覺得這字的筆畫和觀裏平時常見的陰陽魚有些相似。”
眾人聞言都是一怔,再低頭看去,卻發現那筆畫越看越像太極圖上的陰陽魚。明生老道一拍手,有些激動地說道:“著啊,我修道幾十年,卻是一葉障目了。隻以為它是蝌蚪文,卻從未想過這個。”
幾個懂金石的也點頭附和:“細看這蝌蚪頭部確實有一圓點,原本隻以為是新發現的蝌蚪文,卻沒想到是陰陽魚。”
正德隻關心結果:“如此可能破解?”
老道捋了捋胡須:“如此,倒需要易學高深者一起參悟了。”
正德立刻高聲問道:“懂易學的過來。”
便又有幾個人走了過來共同研究。
正德又對張俊說:“你既然說有人破解,那可有破解後的文字?”
張俊立刻拿出一張紙來,穀大用接過,奉到正德麵前,正德拿過一看,那字隻有一小段,卻有一個碩大的標題——淨土輪回訣。那段文字大體介紹了淨土輪回訣是用來施法將自己靈魂輪回入別人軀體當中的法術。
正德愈發好奇,便下令搬來幾個桌子拚在一起,眾人鋪了紙墨,按照翻譯一一對應淨土輪回訣原本與翻譯。確有幾個重複出現的陰陽魚文字與翻譯出來的文字能夠對應驗證。
“有意思。”正德摸了摸自己嘴上絨毛,“幾個陰陽魚便能拚成一個文字。如果掌握了其中規律,便可暢讀了。”說完又問張俊:“他是怎麽破譯的?”
張俊立刻答道:“當年錦衣衛去十萬大山中調查阿達土司造反的事情。陳青山機緣巧合下誤入白蓮教總舵。按照白蓮聖母孫小芸的意思,自然是不能放走錦衣衛。”
“孫小芸此人殘忍狠毒、獨斷專行。正好當時我和幾個教中長老謀劃偷出了傳教天書,意圖帶領教眾推翻孫小芸,走上正途大道。卻不知為何被陳青山察覺。陳青山幫孫小芸找回了天書,卻並未公開我等隱秘。為了脫困,陳青山翻譯了這篇淨土輪回訣,還將開頭給了我等。最終我等也幫助陳青山逃脫,同時帶領部分迷途知返的教眾出走。隻是後來陳青山回京後並未履行和我等的約定,不再與我等聯絡。”
正德聽後點點頭,問穀大用:“可有此事?”
穀大用哪裏知道,隻能讓人去找現任錦衣衛指揮使江彬查證。倒是一直跟在正德身邊的吳明德說道:“應該是有這個事情,我爹曾經跟我講過陳青山被困白蓮教,不但全身而退,還讓白蓮教分裂的故事。”
正德點點頭:“你爹是想叫你身陷困境用智慧自救。可是陳青山正趕上白蓮教中風雲際會,哪是常人學得來的?”
吳明德深以為然。
江彬不多時便捧著一份卷牘趕了過來。正德打開案卷,正是阿達土司叛亂的錦衣衛記錄。跳過不重要內容,到了陳青山脫困白蓮教的記錄卻隻有數行,也是著重寫的陳青山利用白蓮教內亂左右逢源的事情。天書雖有提到,卻也隻是寥寥一語與破解無關。
正德生氣地講案卷扔到一旁,對穀大用和江彬吩咐道:“以後三廠一衛的案卷要事無巨細,別再學那文人臭毛病的春秋筆法。”
二人領命。
一個易學家卻突然驚呼:“沒錯,這個字就是周易。”
眾人連忙湊過去,此時的幾個出現重複的字已經被單獨抄錄,那名驚呼的易學家正在一個字旁邊寫注解。
眾人看到希望立刻全書翻找。片刻後,卻又失望的向正德稟報:“我等找到那位錦衣衛翻譯這篇淨土輪回訣的原因了。整部天書隻有這篇淨土輪回訣中文字符合周易規律的最多,所以能夠勉強翻譯出內容。”
“也就是說,陳青山也隻能翻譯出這一篇?”
“沒錯,按照大家推想,這部天書應該是個散集,裏麵的內容很可能不是一個人所寫,甚至不是一個時期的人所寫。”
正德再次難掩失望之色。
明生老道趕緊補充道:“不過既然文字相同,其中規則大概都是易學,隻是未必是我等擅長的周易。”
正德連忙問道:“易學還分幾種?”
老道答道:“正是,除了最常見的周易,還有連山、歸藏等等,隻是幾近失傳。”
正德追問:“失傳了還有什麽用?”
老道繼續答道:“幾乎失傳卻還有人在研究。歸藏的話,武當山全真龍門俞清遠、龍虎山正一道天師府張兆能、大茅山上清派常洛山、北直隸開平玉清觀李大慶。連山比較少,武當山散修道人邱甄、嶗山太清宮主持紫霄道人。”
老道如數家珍,正德卻頗為不滿地說道:“下次能不能把話一次說清楚。我這裏不用搞那麽多虛詞。”
明生老道立刻驚出一身冷汗,腦子裏組織的語言被打亂,一時不知說什麽好。支支吾吾半天,終於想起一件還沒有說清楚的事情。於是連忙稟報道:“還有一事,淨土輪回訣這幾個字,我們按照周易推論不出來,也不符合整篇行文。這篇的名字應該是陳青山瞎編的。”
“啊?”張俊聽了差點一口老血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