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傑合上堂妹傳來的信箋,打開客棧的窗戶,夜色裏的冷氣頓時撲麵而來,他毫不畏懼的扶手立於窗前,任憑冷氣沾染他的正麵。
盲劍,他也練過。
年少時練功,心血來潮之際,曾蒙了眼睛單靠其他感知練功。不說練到能戰的程度,就是保持平衡演練套路也並不簡單。之後縱然有些心得,但畢竟事倍功半,便沒有堅持下來。
竟讓那工於奸計的陳岩練成了?
看來背水一戰、絕境逢生還是有些道理的。
人隻有被逼到一定的地步才能激發出無限的潛力。
李俊傑難免自省,現今他水漲船高,周圍恭維的聲音愈多,李俊傑暗暗告誡自己且莫懈怠。
走神片刻,又想回陳岩。原本李俊傑必殺陳岩,陳岩可以說是現今知道他隱秘的唯一一人。可是現在李俊傑卻並不著急滅口。
陳岩也知道皇帝的一個秘密,皇帝卻也沒把他放在眼裏。
有時候,紅口白牙一碰就可以汙蔑一個人致死。有時候,即便掏心掏肺、磨破了嘴皮也沒人相信分毫。此乃時也、勢也。
現在的陳岩,即便再說自己是殺害李閻王的凶手,滿世界的人也隻會認為他是在信口雌黃。
皇帝不重視的人,連養寇自重的價值都沒有。
現在,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李俊傑合上窗戶,估算了一下時辰,便匆匆地出了客棧,騎馬疾馳了兩刻鍾的時間,終於到了郊外約定的地點。
此地荒郊野嶺,還好今夜月色明亮,即便不用火把,大地也是一片亮色。
李俊傑剛到這處荒野,便見一行隊伍舉著燈籠前來。那隊伍有六個護衛,四個轎夫,轎夫抬了一個軟轎。
轎夫步伐輕盈,軟轎很快來到李俊傑跟前,落轎後,一個肥胖的身影從轎子裏緩緩的擠了出來。
還未看清麵容,憨厚的笑聲先傳到了李俊傑耳邊:“李會長單刀赴會,當真是盡顯英雄氣度。”話音落了,李俊傑才看到一個大腹便便的和尚出現在自己麵前。
即便現在將近年關,天氣寒冷,那和尚卻穿了一件單薄的黃色僧衣。大耳垂肩,圓潤的臉上總是帶著和善的笑容,讓眼睛幾乎眯成一條縫,和廟裏的彌勒佛有七八分的相似。
李俊傑下馬行禮:“久聞佛子大名,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來人竟是當世僅存的五大二品高手之一,白蓮佛子張俊。
張俊還禮,態度甚是親和:“久聞李會長少年英雄,今日一見果不其然。如此年紀便躋身二品高手,當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
李俊傑連忙客氣了幾句,靠近張俊便聞到一股刺鼻的檀香味,立刻控製呼吸,話鋒一轉,問道:“佛子既來,想必是漕幫把話傳過去了。”
張俊卻沒有說話,張俊隨從卻立刻會意向遠處走去,等那些人打的燈籠隻能看到星星般的光點,張俊才再度開口:“我等供奉佛爺的人不打誑語,你既然收服了漕幫,對我教的外強中幹也應該有所了解。”
李俊傑連忙口稱“佛子過謙。”
白蓮教最早出自佛教淨土宗,隻有佛子一派,教主以佛子自居,供奉彌勒佛,講的是明王出世、彌勒下生。自永樂朝聖女唐賽兒造反聲勢浩大,雖被鎮壓,但聖女勢力逐漸壯大,到本屆聖女,便有了聖母一派,供奉無生老母,講的是無生老母、真空家鄉。但不論哪一派,都是百姓造反的溫床。
江湖之人對白蓮教自然都有所了解,李俊傑知道從外部努力把白蓮教納入到大名武德會的管轄是不可能的,於是采取了同對付漕幫一樣的策略。
兩人見麵之前,自然有雙方代表達成了初步意向。如今兩人見麵不過就是履行訂立密約程序,形式大於內容。
張俊接著說道:“實則到了本座這個地位,對名望、權力種種已經不再過分追求。我聽說李會長素有成為一品高手之誌,可能理解本座意思?”
李俊傑答道:“晚輩的理解就是,為了武藝精進一切皆可拋棄。不知是否正解。”
張俊一怔,隨即點頭道:“李會長有如此決心,便是正解。”
李俊傑又問:“佛子所圖也是一品境界嗎?”
張俊答道:“不知李會長將所想公之於眾,可曾有人笑話?”
“一品之誌,晉升二品之前,江湖人多有說我不自量力的。”
“不過世俗之人耳。”張俊哈哈大笑幾聲,宛如彌勒開口,“要說可笑,本座之野望倒是更加被俗人恥笑。”
“佛子所想不是晉升一品嗎?”
見張俊搖了搖頭,李俊傑不由失望。若是有二品高手願意與自己攜手共同研究晉升一品的方法該有多好。
張俊借著月光都能感受到李俊傑的失望,沉默一會兒說道:“本座沒有李會長的勇氣,不敢將自己目標說出來,現在想想倒是念頭不夠通達。常人往往不講目標,便是怕達不到目標被人笑話,此事是我落了俗套。”
李俊傑立刻謙虛道:“隻是晚輩年少輕狂罷了。”
張俊未接他話茬,隻是自顧自地說道:“我之信徒,皆以死後升入彌勒淨土為夢想,修行之人都以成佛、成仙為目標。我之野望便是肉身成聖、另立一門。”
即便時常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李俊傑,也被這一語震驚。心中第一個想法就是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所謂肉身成聖、另立一門,就是他張俊成為釋迦牟尼一樣的人物,三教創教聖人距今都已千年以上,幾千年比肩者也是寥寥無幾。當真是一個難以完成的夢想。
李俊傑一時失態,但很快的調整好心緒,一臉正色地對著張俊施了一禮:“晚輩自愧弗如。”
張俊見他鄭重,沒有譏笑之意,便也鄭重回禮。同時說道:“我之所圖,需要做兩件事。隻要李會長答應幫我做到。我也能如李會長一般,不惜一切。”
“願聞其詳。”
“第一,我要李會長幫我從孫小芸手中搶到無字天書。”
李俊傑未加思索便點頭答應。
相傳無字天書是白蓮教密寶,書中自有修仙法門。
“第二,我要李會長幫忙引薦我麵聖。”
李俊傑一時猶豫,白蓮教素有反誌,引白蓮教人去見皇帝,萬一白蓮教借機行刺,那李俊傑也脫不了幹係。
見李俊傑猶疑,張俊卻笑道:“本座聽聞皇帝喜歡奇珍異寶,到時候我可以獻出無字天書與皇帝共同參詳。”
李俊傑對正德有一些了解,知道他是一個好奇心極重之人。於是再次權衡利弊,終於點頭。
“如此,白蓮教願意奉大明武德會為江湖正統。”
兩人便達成合作,擊掌為誓。合作細節自有手下接洽。
完成了談判,兩人之間也輕鬆了許多。話題便漸漸的說到武藝上。
李俊傑自然還是開誠布公的講了自己的武藝和一些想法,張俊對李俊傑的坦誠早有準備,但親眼所見之後還是稍有驚訝。此時大明百姓還是偏向保守的,李俊傑與正德這種人都算是異類,即便是混跡宗派的張俊也是很少見到,稍加驚訝之後,張俊迅速調整了自己的節奏,也開誠布公的談論了自己的想法。
“孫子兵法有雲: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張俊道,“但當事武者,多遵循正法。譬如走一條路,即便走不通也認為是自己程度不夠,隻知道苦練,卻未必懂得變通。”
李俊傑卻不敢苟同:“晚輩知道一個東瀛人,其招式以正為要義,雖用倭刀,卻號稱正劍必勝。單以刀法論,此人也可達二品。晚輩卻沒有見過一味求奇而成高手的。”
這樣直接的質疑隻是被張俊一笑帶過:“你的意思是隻有守正的能成高手,出奇製勝的難成大器?”
李俊傑毫不客氣地點頭:“習武之路如逆水行舟,但凡有取巧之心都難成大器。”
張俊道:“李會長可知道我之絕學?”
李俊傑一怔,盡管白蓮教二位高手早就名動江湖,但江湖中人對他們了解卻是不多。
見李俊傑沉默不語,張俊指了指自己彌勒佛般的肚腩:“李會長打一拳試試。”
習武之人雖然多是注重兵器,但是主流也是把拳法當做兵器的基礎來練。李俊傑長於劍法,可拳法的勁力也足以輕鬆擊倒別人,張俊這樣大刺刺的讓李俊傑攻擊,李俊傑反倒怕打傷了他,不知如何下手。
張俊向前一步挺了挺肚子,笑道:“你盡管出手,我心裏有數。”
李俊傑雖然狐疑,但大概知道張俊也是為了展示武藝,便用了五成勁力,一個撐拳打在了張俊的肚子上。李俊傑武藝千錘百煉,早已練成合身整勁。縱然隻有五成的力道,但也不是常人能夠承受的。打在張俊肚子上先是感覺到一陣柔軟,之後又是硬如磐石。
李俊傑一拳打完,立刻後退兩步,難以置信的揉了揉自己出拳的手腕。
張俊卻依然輕鬆淺笑,竟是絲毫不受影響一般:“再來?”
張俊肚子先軟後硬,讓李俊傑發力點錯位,險些導致他手腕受傷。可李俊傑又怎麽是輕言放棄之人,於是把力量加到七成又是一拳。
還是同樣的擊打感,但這次李俊傑已經調整好發力點,一拳下去,張俊還是紋絲未動,將李俊傑的力道全部承受下來,卻依然輕笑。
“再來。”張俊知道李俊傑依然未盡全力,便開口催促。
李俊傑不再客氣,全力一拳,張俊也麵露認真之色,硬抗李俊傑拳法。一拳之後,張俊依然紋絲不動。
李俊傑自然知道所謂鐵布衫之類,被打之時要麽後退卸力,要麽向前改變對方發力點,要麽就左右移動改變對方勁力貫穿方向。而張俊卻是實打實的一動不動。這已經超出了李俊傑固有認知。於是忍不住問道:“這有什麽什麽武藝?”
張俊眯眼笑道:“此乃內功,名曰金剛無相功。”
盲劍,他也練過。
年少時練功,心血來潮之際,曾蒙了眼睛單靠其他感知練功。不說練到能戰的程度,就是保持平衡演練套路也並不簡單。之後縱然有些心得,但畢竟事倍功半,便沒有堅持下來。
竟讓那工於奸計的陳岩練成了?
看來背水一戰、絕境逢生還是有些道理的。
人隻有被逼到一定的地步才能激發出無限的潛力。
李俊傑難免自省,現今他水漲船高,周圍恭維的聲音愈多,李俊傑暗暗告誡自己且莫懈怠。
走神片刻,又想回陳岩。原本李俊傑必殺陳岩,陳岩可以說是現今知道他隱秘的唯一一人。可是現在李俊傑卻並不著急滅口。
陳岩也知道皇帝的一個秘密,皇帝卻也沒把他放在眼裏。
有時候,紅口白牙一碰就可以汙蔑一個人致死。有時候,即便掏心掏肺、磨破了嘴皮也沒人相信分毫。此乃時也、勢也。
現在的陳岩,即便再說自己是殺害李閻王的凶手,滿世界的人也隻會認為他是在信口雌黃。
皇帝不重視的人,連養寇自重的價值都沒有。
現在,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李俊傑合上窗戶,估算了一下時辰,便匆匆地出了客棧,騎馬疾馳了兩刻鍾的時間,終於到了郊外約定的地點。
此地荒郊野嶺,還好今夜月色明亮,即便不用火把,大地也是一片亮色。
李俊傑剛到這處荒野,便見一行隊伍舉著燈籠前來。那隊伍有六個護衛,四個轎夫,轎夫抬了一個軟轎。
轎夫步伐輕盈,軟轎很快來到李俊傑跟前,落轎後,一個肥胖的身影從轎子裏緩緩的擠了出來。
還未看清麵容,憨厚的笑聲先傳到了李俊傑耳邊:“李會長單刀赴會,當真是盡顯英雄氣度。”話音落了,李俊傑才看到一個大腹便便的和尚出現在自己麵前。
即便現在將近年關,天氣寒冷,那和尚卻穿了一件單薄的黃色僧衣。大耳垂肩,圓潤的臉上總是帶著和善的笑容,讓眼睛幾乎眯成一條縫,和廟裏的彌勒佛有七八分的相似。
李俊傑下馬行禮:“久聞佛子大名,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來人竟是當世僅存的五大二品高手之一,白蓮佛子張俊。
張俊還禮,態度甚是親和:“久聞李會長少年英雄,今日一見果不其然。如此年紀便躋身二品高手,當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
李俊傑連忙客氣了幾句,靠近張俊便聞到一股刺鼻的檀香味,立刻控製呼吸,話鋒一轉,問道:“佛子既來,想必是漕幫把話傳過去了。”
張俊卻沒有說話,張俊隨從卻立刻會意向遠處走去,等那些人打的燈籠隻能看到星星般的光點,張俊才再度開口:“我等供奉佛爺的人不打誑語,你既然收服了漕幫,對我教的外強中幹也應該有所了解。”
李俊傑連忙口稱“佛子過謙。”
白蓮教最早出自佛教淨土宗,隻有佛子一派,教主以佛子自居,供奉彌勒佛,講的是明王出世、彌勒下生。自永樂朝聖女唐賽兒造反聲勢浩大,雖被鎮壓,但聖女勢力逐漸壯大,到本屆聖女,便有了聖母一派,供奉無生老母,講的是無生老母、真空家鄉。但不論哪一派,都是百姓造反的溫床。
江湖之人對白蓮教自然都有所了解,李俊傑知道從外部努力把白蓮教納入到大名武德會的管轄是不可能的,於是采取了同對付漕幫一樣的策略。
兩人見麵之前,自然有雙方代表達成了初步意向。如今兩人見麵不過就是履行訂立密約程序,形式大於內容。
張俊接著說道:“實則到了本座這個地位,對名望、權力種種已經不再過分追求。我聽說李會長素有成為一品高手之誌,可能理解本座意思?”
李俊傑答道:“晚輩的理解就是,為了武藝精進一切皆可拋棄。不知是否正解。”
張俊一怔,隨即點頭道:“李會長有如此決心,便是正解。”
李俊傑又問:“佛子所圖也是一品境界嗎?”
張俊答道:“不知李會長將所想公之於眾,可曾有人笑話?”
“一品之誌,晉升二品之前,江湖人多有說我不自量力的。”
“不過世俗之人耳。”張俊哈哈大笑幾聲,宛如彌勒開口,“要說可笑,本座之野望倒是更加被俗人恥笑。”
“佛子所想不是晉升一品嗎?”
見張俊搖了搖頭,李俊傑不由失望。若是有二品高手願意與自己攜手共同研究晉升一品的方法該有多好。
張俊借著月光都能感受到李俊傑的失望,沉默一會兒說道:“本座沒有李會長的勇氣,不敢將自己目標說出來,現在想想倒是念頭不夠通達。常人往往不講目標,便是怕達不到目標被人笑話,此事是我落了俗套。”
李俊傑立刻謙虛道:“隻是晚輩年少輕狂罷了。”
張俊未接他話茬,隻是自顧自地說道:“我之信徒,皆以死後升入彌勒淨土為夢想,修行之人都以成佛、成仙為目標。我之野望便是肉身成聖、另立一門。”
即便時常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李俊傑,也被這一語震驚。心中第一個想法就是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所謂肉身成聖、另立一門,就是他張俊成為釋迦牟尼一樣的人物,三教創教聖人距今都已千年以上,幾千年比肩者也是寥寥無幾。當真是一個難以完成的夢想。
李俊傑一時失態,但很快的調整好心緒,一臉正色地對著張俊施了一禮:“晚輩自愧弗如。”
張俊見他鄭重,沒有譏笑之意,便也鄭重回禮。同時說道:“我之所圖,需要做兩件事。隻要李會長答應幫我做到。我也能如李會長一般,不惜一切。”
“願聞其詳。”
“第一,我要李會長幫我從孫小芸手中搶到無字天書。”
李俊傑未加思索便點頭答應。
相傳無字天書是白蓮教密寶,書中自有修仙法門。
“第二,我要李會長幫忙引薦我麵聖。”
李俊傑一時猶豫,白蓮教素有反誌,引白蓮教人去見皇帝,萬一白蓮教借機行刺,那李俊傑也脫不了幹係。
見李俊傑猶疑,張俊卻笑道:“本座聽聞皇帝喜歡奇珍異寶,到時候我可以獻出無字天書與皇帝共同參詳。”
李俊傑對正德有一些了解,知道他是一個好奇心極重之人。於是再次權衡利弊,終於點頭。
“如此,白蓮教願意奉大明武德會為江湖正統。”
兩人便達成合作,擊掌為誓。合作細節自有手下接洽。
完成了談判,兩人之間也輕鬆了許多。話題便漸漸的說到武藝上。
李俊傑自然還是開誠布公的講了自己的武藝和一些想法,張俊對李俊傑的坦誠早有準備,但親眼所見之後還是稍有驚訝。此時大明百姓還是偏向保守的,李俊傑與正德這種人都算是異類,即便是混跡宗派的張俊也是很少見到,稍加驚訝之後,張俊迅速調整了自己的節奏,也開誠布公的談論了自己的想法。
“孫子兵法有雲: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張俊道,“但當事武者,多遵循正法。譬如走一條路,即便走不通也認為是自己程度不夠,隻知道苦練,卻未必懂得變通。”
李俊傑卻不敢苟同:“晚輩知道一個東瀛人,其招式以正為要義,雖用倭刀,卻號稱正劍必勝。單以刀法論,此人也可達二品。晚輩卻沒有見過一味求奇而成高手的。”
這樣直接的質疑隻是被張俊一笑帶過:“你的意思是隻有守正的能成高手,出奇製勝的難成大器?”
李俊傑毫不客氣地點頭:“習武之路如逆水行舟,但凡有取巧之心都難成大器。”
張俊道:“李會長可知道我之絕學?”
李俊傑一怔,盡管白蓮教二位高手早就名動江湖,但江湖中人對他們了解卻是不多。
見李俊傑沉默不語,張俊指了指自己彌勒佛般的肚腩:“李會長打一拳試試。”
習武之人雖然多是注重兵器,但是主流也是把拳法當做兵器的基礎來練。李俊傑長於劍法,可拳法的勁力也足以輕鬆擊倒別人,張俊這樣大刺刺的讓李俊傑攻擊,李俊傑反倒怕打傷了他,不知如何下手。
張俊向前一步挺了挺肚子,笑道:“你盡管出手,我心裏有數。”
李俊傑雖然狐疑,但大概知道張俊也是為了展示武藝,便用了五成勁力,一個撐拳打在了張俊的肚子上。李俊傑武藝千錘百煉,早已練成合身整勁。縱然隻有五成的力道,但也不是常人能夠承受的。打在張俊肚子上先是感覺到一陣柔軟,之後又是硬如磐石。
李俊傑一拳打完,立刻後退兩步,難以置信的揉了揉自己出拳的手腕。
張俊卻依然輕鬆淺笑,竟是絲毫不受影響一般:“再來?”
張俊肚子先軟後硬,讓李俊傑發力點錯位,險些導致他手腕受傷。可李俊傑又怎麽是輕言放棄之人,於是把力量加到七成又是一拳。
還是同樣的擊打感,但這次李俊傑已經調整好發力點,一拳下去,張俊還是紋絲未動,將李俊傑的力道全部承受下來,卻依然輕笑。
“再來。”張俊知道李俊傑依然未盡全力,便開口催促。
李俊傑不再客氣,全力一拳,張俊也麵露認真之色,硬抗李俊傑拳法。一拳之後,張俊依然紋絲不動。
李俊傑自然知道所謂鐵布衫之類,被打之時要麽後退卸力,要麽向前改變對方發力點,要麽就左右移動改變對方勁力貫穿方向。而張俊卻是實打實的一動不動。這已經超出了李俊傑固有認知。於是忍不住問道:“這有什麽什麽武藝?”
張俊眯眼笑道:“此乃內功,名曰金剛無相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