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城,地處大運河樞紐。故而,在這淮安城中,最有權勢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漕運總督衙門,另一個則是漕幫總舵。
現在雖是寒冬臘月,但這日漕幫總舵前的空地上卻是人聲鼎沸。
各路江湖英豪聚集在此,不管有沒有名號,名號響不響亮,都是來看那難得一遇的,公開挑戰二品高手的對決。
有頭有臉的人物都將旗號豎了起來,羅列在漕幫總舵門前,昭示著這些人的到來。而在所有旗幟中間,一杆大旗獨樹一幟,上麵寫著“交通天下”四個大字,正是漕幫旗號。
這是約好了的比武,沒有什麽劍拔弩張的氣氛。倒像是熱鬧無比的江湖聚會。一年甚至幾年都不見一麵的江湖遊人互相說著自己的故事。這幾日的淮安酒館與街頭端是好生熱鬧。
巳時一到,先是有漕幫弟子出來擺開場子維持秩序。之後便是有旗號的各位掌門大俠到自己旗下座位就坐。再之後漕幫尚在總舵的各個堂口大哥走了出來,亦有座位落坐。最後,一個身穿圓領袍的中年人,攜著兩個勁裝打扮的人物到場。正是大明武德會的主管會長與今日比武的兩位主角。
李俊傑今日一身青衣,麵色如常,但頗具氣度,大俠風範十足。而這邊漕幫幫主卻是眉眼間多有慈祥的笑意,像是見到了自己爭氣的子侄一般,是實心實意的高興。
該客氣的話在屋內都已經說完,此時出來,就是當眾一較高下,給天下人一個答案。
李俊傑長劍在手,此劍名為“秦廣”,正是原來李閻王佩劍。
杜五梅亮出兵刃,竟是一對雙鉤。左手長鉤直指李俊傑,右手長鉤卻橫置頭頂,正是攻防一體的架勢。
雙鉤者,短兵奇門最強,攻防同時,且善於繳人兵器。
李俊傑顯然早有準備,他劍尖直指杜五梅右手手腕,卻一直不與杜五梅兵刃相交。
杜五梅一見李俊傑架勢,便知遇到行家。這一架勢即封住了杜五梅右手變守為攻的劈砍路徑。又不給左手鉤卸掉兵器的機會。
兩人謹慎的以微小的步伐調整著兩人之間的距離和站位。正是高手架勢與距離的對攻。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現場的江湖人剛開始還是緊張的幾乎屏住呼吸,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人群中開始有了呱噪的聲音。
就在這時,李俊傑突然動了。
劍尖一道青芒,李俊傑整個人仿佛被劍尖拖著一樣,電光火石般刺向杜五梅咽喉。
對付杜五梅這樣的高手,隻能在等待中抓住那一絲絲不耐煩的機會,全力出手。
杜五梅也抓住了這個機會,左手鉤壓製刺擊,右手鉤自上而下劈落。
中了。瞬間的手感比視覺更快的將信號傳遞給大腦。
耳中聽到的卻是金屬相交的聲音。
杜五梅左手鉤確實壓製了刺擊,卻沒有成功勾住李俊傑長劍。而李俊傑變攻為守,長劍高高向上掤起了杜五梅的右手鉤。
反應過來的杜五梅立刻後拉右手鉤,試圖鉤掉對方長劍。李俊傑卻並未戀戰,而是快速退開。
兩人又回到了開始的對峙。
剛剛那一擊,看起來是李俊傑進攻被擋又險些被反擊,是李俊傑處了下風。但杜五梅卻不敢掉以輕心。李俊傑刺擊後立刻格擋,就代表著他那一刺還留有餘力。若是全力刺擊,速度定然是更快。若不全力防備,必然一擊得中。
兩人都變得謹慎,互相做了一個動作。都是剛有進攻的意識便被對方阻止了路線。在旁觀者看來,就是兩個人互相嚇唬了對方兩下。
如此又過了不知多久,觀眾中武藝普通的人又有不耐煩的呱噪時。李俊傑第二擊出手了。
又是一個刺擊,目標卻是杜五梅舉在上麵的右手。
杜五梅右手往後一拉,左手往前一頂。李俊傑隻得再次退開。
觀眾剛剛暗叫可惜,李俊傑又發起一波攻勢,動作卻又是同第一次一樣的刺喉。杜五梅依然用左手鉤壓製,右手鉤砍下時,李俊傑長劍棚起後,卻立刻轉腕斬向杜五梅頭部。而杜五梅左手鉤卻早已護住了頭部。
雙手武器,交替攻守。
李俊傑無奈跳開,觀眾正要鬆一口氣時,李俊傑又是一個刺擊。
在場高手無不搖頭。
這李俊傑怕是急躁了。
依李俊傑前邊展示出的實力來看,雙方倒有平手的可能。
可比武最忌急躁。李俊傑這急躁之態一現,眾人便都不再看好他能與杜五梅這種高手打成平手了。
李俊傑刺了不下五次,皆是在喉嚨位置,無非之後變式不同。杜五梅卻已經熟悉了李俊傑劍招。若在來一次,杜五梅定能抓住機會,反擊成功。
正此時,李俊傑卻陡然欺身而上,直刺而來。
然而這次卻與之前不同,之前是快,人隨劍走。這次卻是人先過來,劍刺在後。
杜五梅以不變應萬變,左手鉤壓製。卻見劍光一閃,李俊傑意圖終於暴露,青鋒直奔杜五梅右手。杜五梅立刻右手後拉,同時左手前頂。二品高手的架勢,怎麽會讓人輕易突破。兩人兵器長度相仿,李俊傑斷不敢頂著杜五梅鉤前尖刺刺擊。
然而,李俊傑這次卻並沒有退開,原本襲向杜五梅右腕的寒光鬥轉直下,竟改了軌跡向下點來,直取杜五梅身前的左腕。
杜五梅心中一驚,卻已然來不及格擋。眼看長劍就要刺穿手腕,杜五梅手腕一縮,棄了左手鉤,硬生生的躲過了這一擊。
同時原本後撤的右手也劈砍而下。
兩人幾乎同時退開。現場觀眾同時驚呼。
原本一直強攻的李俊傑終於有了收獲,竟逼的二品高手棄了左手兵刃。
杜五梅拉開距離,見對方沒有繼續進攻,便垂下拿著鉤的右手,歎氣道:“後生可畏啊。你如此年紀便有此等修為。咱們算平局吧。”
現場頓時議論紛紛。李俊傑得到了杜五梅的認可。看似隻是向二品境界邁出了三分之一步。但實際上,與一個二品高手達成平手,便已經說明此人跨過了三品與二品之間的鴻溝。所謂必須打平三個二品高手的說法,不過是大明武德會排除僥幸和放水可能的手段。
李俊傑並不言語,而是以持劍而立的傲然姿勢予以回應。
明白他意思的人無不一陣驚呼。
杜五梅難免咧嘴一笑:“你這是要和我決生死啊!”
杜五梅警惕著走到自己掉落的兵器旁,邊走邊說道:“小兄弟,你可知二品決生死靠的是什麽?”
李俊傑依然沒有開口。
杜五梅用腳一勾,便將兵器提了起來,穩穩地接在左手:“靠的是運氣。”
高手對決,實力相當,運氣便成了很重要的決勝因素。
但是李俊傑知道,杜五梅還有一點沒說。除了運氣,還有氣勢。
兩人之間的氣氛逐漸緊張。既然是決生死,那麽首先要有必死的決心,之後才能戰勝對手。
所謂勝算險中求。
杜五梅左手鉤在手中一轉變為反手。李俊傑卻是身形上前,杜五梅雙鉤一防一攻,卻又瞬間攻守互換。
李俊傑卻依舊挺身而上。
待在場眾人看清,兩人已經交錯身形站到對方身後。
眾人正是詫異,不知發生了什麽,杜五梅眉心竟潺潺流出鮮血,繼而倒地。
現場鴉雀無聲。
要知道,比武一事,旁觀者清。
對局中的雙方未必看得清,但旁觀者卻更容易觀察雙方動作。可若是旁觀者都看不清對決者動作,那麽可能隻有一種。那就是對決者實力高出旁觀者許多。
在場高手眾多,片刻後才終於反應過來。一片驚呼聲中,杜長林飛速的跑到台上,查看父親傷勢,卻見父親已然沒了氣息。但公平決鬥,他又說不出什麽。隻能抱著自己父親屍體,怔怔地看著李俊傑。
李俊傑長劍入鞘,對著杜五梅的屍體行了一禮。轉頭平靜地看著在場眾人,慢條斯理地問道:“諸位可有疑惑?”
李俊傑之前除太歲時曾經有過武藝無私的宣言,但是因為之後一係列更重大的事情消息鋪天蓋地,蓋過了他無私的宣言。好在在場也有不少人知道李俊傑主張,為身邊朋友解釋後,圍觀眾人又是一陣議論。最終還是有人大著膽子發問:“剛才一劍,李大俠又是如何取勝。”
此時杜五梅的屍首已經被幾名漕幫弟子抬了下去。李俊傑躬身相送,之後才站直了身子回答道:“杜幫主雙鉤變幻莫測,先以變反手持鉤引我出手,我知道是陷阱,但預判杜幫主必然以攻守互換對付我。便佯裝中計,直刺杜幫主咽喉。隻待杜幫主反手鉤上撩後變式截其左臂。然而杜幫主顯然預判了我的預判,反手鉤上撩改為以鉤的優勢上挑我劍。好在我參破劍之曲直,劈刺合一,擦著杜幫主雙鉤之間僅有的一絲空隙一擊得中。”
眾人消化李俊傑言語片刻,才有武藝頗高的人問道:“如此算來,杜幫主設計是成功的,為何卻敗了?”
李俊傑也沉思了一下,才說道:“我先不變而再變,杜幫主以變後又變。故而我以不變而應變,奇正相合,贏杜幫主奇妙變化。”
眾人又是一陣沉默,才又有人問道:“李大俠可是以快打慢?”
李俊傑立刻點頭,出口稱讚道:“兄長所說一語中的。剛剛一瞬,李某確實快於杜幫主。但不是功力之快。而是路線之快。”
“還請李大俠詳解。”
李俊傑毫不猶豫,拔出劍來。先是做了一個對著頭位的正斬動作,說:“此為曲線。”
眾人點頭。
李俊傑又做了一個對著相同位置刺的動作,說:“此為直線。”
眾人再次點頭。
李俊傑又繼續說道:“曲線自然是曲線,直線卻未必是真的直線。”
說完,又做了一個刺擊,結尾卻又像斬擊。說道:“此乃曲中直,又是直中曲。可謂斬擊最速,可謂刺擊變化最多。”
一時間眾人理解各有不同,終於一個江湖人站起來說道:“北直隸截殺花花太歲之時,李大俠對自己劍法奧義就是曲直的說法。此時又有不同,當是三品到二品技法上的重點。”
這話無疑提許多人解了惑,若是在後世網絡,當被選為課代表。
眾人又是一陣議論。又有人傳說李俊傑摒棄門派,共同衝擊一品的言論。
江湖人討論的過程中,漕幫卻一直沒有閑著,杜長林安頓好自己父親的屍身。便又上了台,手持長劍,對著李俊傑說道:“殺父之仇,沒有隔夜的道理。”
李俊傑還未說話,漕幫中卻又見一中年弟子走上台來,開口道:“公開比鬥,何談仇怨?”
杜長林聞聲望去,卻見是自己堂兄杜長風。便說道:“兄長,莫要攔我。今日我定要報仇。”
“你難道要毀了咱漕幫的名聲嗎?”杜長風便擺了擺手,立刻有漕幫弟子上前擋住杜長林。
杜長林臉色大變,他是漕幫堂堂的少幫主,哪裏受過自家人這般忤逆。竟挺劍向前,想要出手。杜長風卻一抬手,一枚飛蝗石瞬間打出,正中杜長林持劍手臂。杜長林長劍應聲脫手。漕幫弟子立刻上前將杜長林擒住。
杜長林又氣又急,卻也沒有奈何。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杜長風向李俊傑行禮賠罪。
李俊傑還禮,卻說道:“我之所圖,想來漕幫也應當聽說。不知漕幫英雄可願意與我一同摒棄門戶之見,追求武藝之巔峰。”
杜長風接話道:“某之前便知道李大俠曾與幫主談過此事。幫主一時猶豫並未下定決心。今日比武幫主不幸身故,但也證明李大俠之見確實高明。我等漕幫,自然認可李大俠高見。”
李俊傑點頭稱讚,又對在場眾人說道:“李某不才,家叔為奸人所害後,曾與朝廷合力追殺奸賊。期間有幸麵見當今聖上。”說著李俊傑抱拳對天拱手,“當今聖上乃是一代明主。便將心中所想和盤托出。得到聖君肯定。受了聖君詔安。現在聖天子已經委任李某為大明武德會會長,敕封武階正三品。按照我與聖天子謀劃,之後普天之下,大明王土,所謂江湖綠林,自應合為一家。天下武者,以忠君愛民為己任,交流武學,亦享朝廷封賞和俸祿。”
所謂大明武德會,之前一直是大明半官方組織,所謂會長也是由大明開國有戰功的勳貴兼任。現今按李俊傑的說法,卻是成了正式機構。會長那正三品也算是高官,江湖中人人談之色變的錦衣衛最高掌管也不過是此等品階。
總體來講,李俊傑給出的條件還是優渥的。畢竟戰場上出生入死,從普通士兵能混到個百戶已經是少之又少。現在隻是比武藝便能入了品階,對於渴望編製的人來說,幾乎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李俊傑的話一說完,在場江湖人中各有想法。有的人自然不服,有的人卻掂量起自身分量能討得幾品官身。
“怪不得,怪不得……”杜長林被人押著,卻有些瘋狂地掙紮起來,“我爹不會同意,你們就……”
他話還未說完,杜長風便走到他麵前,掄圓了一巴掌,打的他滿嘴是血,再也說不出話來。手下人立刻將杜長林拖了下去。
“莫再讓讓天下英雄恥笑了。”杜長風怒喝了一聲,才轉頭對李俊傑行禮,“如此好事,我漕幫第一個支持。”
李俊傑受了杜長風一禮,點頭道:“漕幫幫主新逝。正缺長風兄這等穩重持重之人主持。”言下之意竟然將漕幫幫主之位私相授受。
杜長風立刻再度行禮,道:“漕幫唯李會長馬首是瞻。”
李俊傑點頭應下,又道:“大明武德會既受皇命,便盡忠行事。凡大明習武之人,便都受大明武德會節製。”李俊傑將長劍入鞘,傲然掃視群雄,“李某話已至此,在座諸位,誰同意,誰反對?”
現在雖是寒冬臘月,但這日漕幫總舵前的空地上卻是人聲鼎沸。
各路江湖英豪聚集在此,不管有沒有名號,名號響不響亮,都是來看那難得一遇的,公開挑戰二品高手的對決。
有頭有臉的人物都將旗號豎了起來,羅列在漕幫總舵門前,昭示著這些人的到來。而在所有旗幟中間,一杆大旗獨樹一幟,上麵寫著“交通天下”四個大字,正是漕幫旗號。
這是約好了的比武,沒有什麽劍拔弩張的氣氛。倒像是熱鬧無比的江湖聚會。一年甚至幾年都不見一麵的江湖遊人互相說著自己的故事。這幾日的淮安酒館與街頭端是好生熱鬧。
巳時一到,先是有漕幫弟子出來擺開場子維持秩序。之後便是有旗號的各位掌門大俠到自己旗下座位就坐。再之後漕幫尚在總舵的各個堂口大哥走了出來,亦有座位落坐。最後,一個身穿圓領袍的中年人,攜著兩個勁裝打扮的人物到場。正是大明武德會的主管會長與今日比武的兩位主角。
李俊傑今日一身青衣,麵色如常,但頗具氣度,大俠風範十足。而這邊漕幫幫主卻是眉眼間多有慈祥的笑意,像是見到了自己爭氣的子侄一般,是實心實意的高興。
該客氣的話在屋內都已經說完,此時出來,就是當眾一較高下,給天下人一個答案。
李俊傑長劍在手,此劍名為“秦廣”,正是原來李閻王佩劍。
杜五梅亮出兵刃,竟是一對雙鉤。左手長鉤直指李俊傑,右手長鉤卻橫置頭頂,正是攻防一體的架勢。
雙鉤者,短兵奇門最強,攻防同時,且善於繳人兵器。
李俊傑顯然早有準備,他劍尖直指杜五梅右手手腕,卻一直不與杜五梅兵刃相交。
杜五梅一見李俊傑架勢,便知遇到行家。這一架勢即封住了杜五梅右手變守為攻的劈砍路徑。又不給左手鉤卸掉兵器的機會。
兩人謹慎的以微小的步伐調整著兩人之間的距離和站位。正是高手架勢與距離的對攻。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現場的江湖人剛開始還是緊張的幾乎屏住呼吸,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人群中開始有了呱噪的聲音。
就在這時,李俊傑突然動了。
劍尖一道青芒,李俊傑整個人仿佛被劍尖拖著一樣,電光火石般刺向杜五梅咽喉。
對付杜五梅這樣的高手,隻能在等待中抓住那一絲絲不耐煩的機會,全力出手。
杜五梅也抓住了這個機會,左手鉤壓製刺擊,右手鉤自上而下劈落。
中了。瞬間的手感比視覺更快的將信號傳遞給大腦。
耳中聽到的卻是金屬相交的聲音。
杜五梅左手鉤確實壓製了刺擊,卻沒有成功勾住李俊傑長劍。而李俊傑變攻為守,長劍高高向上掤起了杜五梅的右手鉤。
反應過來的杜五梅立刻後拉右手鉤,試圖鉤掉對方長劍。李俊傑卻並未戀戰,而是快速退開。
兩人又回到了開始的對峙。
剛剛那一擊,看起來是李俊傑進攻被擋又險些被反擊,是李俊傑處了下風。但杜五梅卻不敢掉以輕心。李俊傑刺擊後立刻格擋,就代表著他那一刺還留有餘力。若是全力刺擊,速度定然是更快。若不全力防備,必然一擊得中。
兩人都變得謹慎,互相做了一個動作。都是剛有進攻的意識便被對方阻止了路線。在旁觀者看來,就是兩個人互相嚇唬了對方兩下。
如此又過了不知多久,觀眾中武藝普通的人又有不耐煩的呱噪時。李俊傑第二擊出手了。
又是一個刺擊,目標卻是杜五梅舉在上麵的右手。
杜五梅右手往後一拉,左手往前一頂。李俊傑隻得再次退開。
觀眾剛剛暗叫可惜,李俊傑又發起一波攻勢,動作卻又是同第一次一樣的刺喉。杜五梅依然用左手鉤壓製,右手鉤砍下時,李俊傑長劍棚起後,卻立刻轉腕斬向杜五梅頭部。而杜五梅左手鉤卻早已護住了頭部。
雙手武器,交替攻守。
李俊傑無奈跳開,觀眾正要鬆一口氣時,李俊傑又是一個刺擊。
在場高手無不搖頭。
這李俊傑怕是急躁了。
依李俊傑前邊展示出的實力來看,雙方倒有平手的可能。
可比武最忌急躁。李俊傑這急躁之態一現,眾人便都不再看好他能與杜五梅這種高手打成平手了。
李俊傑刺了不下五次,皆是在喉嚨位置,無非之後變式不同。杜五梅卻已經熟悉了李俊傑劍招。若在來一次,杜五梅定能抓住機會,反擊成功。
正此時,李俊傑卻陡然欺身而上,直刺而來。
然而這次卻與之前不同,之前是快,人隨劍走。這次卻是人先過來,劍刺在後。
杜五梅以不變應萬變,左手鉤壓製。卻見劍光一閃,李俊傑意圖終於暴露,青鋒直奔杜五梅右手。杜五梅立刻右手後拉,同時左手前頂。二品高手的架勢,怎麽會讓人輕易突破。兩人兵器長度相仿,李俊傑斷不敢頂著杜五梅鉤前尖刺刺擊。
然而,李俊傑這次卻並沒有退開,原本襲向杜五梅右腕的寒光鬥轉直下,竟改了軌跡向下點來,直取杜五梅身前的左腕。
杜五梅心中一驚,卻已然來不及格擋。眼看長劍就要刺穿手腕,杜五梅手腕一縮,棄了左手鉤,硬生生的躲過了這一擊。
同時原本後撤的右手也劈砍而下。
兩人幾乎同時退開。現場觀眾同時驚呼。
原本一直強攻的李俊傑終於有了收獲,竟逼的二品高手棄了左手兵刃。
杜五梅拉開距離,見對方沒有繼續進攻,便垂下拿著鉤的右手,歎氣道:“後生可畏啊。你如此年紀便有此等修為。咱們算平局吧。”
現場頓時議論紛紛。李俊傑得到了杜五梅的認可。看似隻是向二品境界邁出了三分之一步。但實際上,與一個二品高手達成平手,便已經說明此人跨過了三品與二品之間的鴻溝。所謂必須打平三個二品高手的說法,不過是大明武德會排除僥幸和放水可能的手段。
李俊傑並不言語,而是以持劍而立的傲然姿勢予以回應。
明白他意思的人無不一陣驚呼。
杜五梅難免咧嘴一笑:“你這是要和我決生死啊!”
杜五梅警惕著走到自己掉落的兵器旁,邊走邊說道:“小兄弟,你可知二品決生死靠的是什麽?”
李俊傑依然沒有開口。
杜五梅用腳一勾,便將兵器提了起來,穩穩地接在左手:“靠的是運氣。”
高手對決,實力相當,運氣便成了很重要的決勝因素。
但是李俊傑知道,杜五梅還有一點沒說。除了運氣,還有氣勢。
兩人之間的氣氛逐漸緊張。既然是決生死,那麽首先要有必死的決心,之後才能戰勝對手。
所謂勝算險中求。
杜五梅左手鉤在手中一轉變為反手。李俊傑卻是身形上前,杜五梅雙鉤一防一攻,卻又瞬間攻守互換。
李俊傑卻依舊挺身而上。
待在場眾人看清,兩人已經交錯身形站到對方身後。
眾人正是詫異,不知發生了什麽,杜五梅眉心竟潺潺流出鮮血,繼而倒地。
現場鴉雀無聲。
要知道,比武一事,旁觀者清。
對局中的雙方未必看得清,但旁觀者卻更容易觀察雙方動作。可若是旁觀者都看不清對決者動作,那麽可能隻有一種。那就是對決者實力高出旁觀者許多。
在場高手眾多,片刻後才終於反應過來。一片驚呼聲中,杜長林飛速的跑到台上,查看父親傷勢,卻見父親已然沒了氣息。但公平決鬥,他又說不出什麽。隻能抱著自己父親屍體,怔怔地看著李俊傑。
李俊傑長劍入鞘,對著杜五梅的屍體行了一禮。轉頭平靜地看著在場眾人,慢條斯理地問道:“諸位可有疑惑?”
李俊傑之前除太歲時曾經有過武藝無私的宣言,但是因為之後一係列更重大的事情消息鋪天蓋地,蓋過了他無私的宣言。好在在場也有不少人知道李俊傑主張,為身邊朋友解釋後,圍觀眾人又是一陣議論。最終還是有人大著膽子發問:“剛才一劍,李大俠又是如何取勝。”
此時杜五梅的屍首已經被幾名漕幫弟子抬了下去。李俊傑躬身相送,之後才站直了身子回答道:“杜幫主雙鉤變幻莫測,先以變反手持鉤引我出手,我知道是陷阱,但預判杜幫主必然以攻守互換對付我。便佯裝中計,直刺杜幫主咽喉。隻待杜幫主反手鉤上撩後變式截其左臂。然而杜幫主顯然預判了我的預判,反手鉤上撩改為以鉤的優勢上挑我劍。好在我參破劍之曲直,劈刺合一,擦著杜幫主雙鉤之間僅有的一絲空隙一擊得中。”
眾人消化李俊傑言語片刻,才有武藝頗高的人問道:“如此算來,杜幫主設計是成功的,為何卻敗了?”
李俊傑也沉思了一下,才說道:“我先不變而再變,杜幫主以變後又變。故而我以不變而應變,奇正相合,贏杜幫主奇妙變化。”
眾人又是一陣沉默,才又有人問道:“李大俠可是以快打慢?”
李俊傑立刻點頭,出口稱讚道:“兄長所說一語中的。剛剛一瞬,李某確實快於杜幫主。但不是功力之快。而是路線之快。”
“還請李大俠詳解。”
李俊傑毫不猶豫,拔出劍來。先是做了一個對著頭位的正斬動作,說:“此為曲線。”
眾人點頭。
李俊傑又做了一個對著相同位置刺的動作,說:“此為直線。”
眾人再次點頭。
李俊傑又繼續說道:“曲線自然是曲線,直線卻未必是真的直線。”
說完,又做了一個刺擊,結尾卻又像斬擊。說道:“此乃曲中直,又是直中曲。可謂斬擊最速,可謂刺擊變化最多。”
一時間眾人理解各有不同,終於一個江湖人站起來說道:“北直隸截殺花花太歲之時,李大俠對自己劍法奧義就是曲直的說法。此時又有不同,當是三品到二品技法上的重點。”
這話無疑提許多人解了惑,若是在後世網絡,當被選為課代表。
眾人又是一陣議論。又有人傳說李俊傑摒棄門派,共同衝擊一品的言論。
江湖人討論的過程中,漕幫卻一直沒有閑著,杜長林安頓好自己父親的屍身。便又上了台,手持長劍,對著李俊傑說道:“殺父之仇,沒有隔夜的道理。”
李俊傑還未說話,漕幫中卻又見一中年弟子走上台來,開口道:“公開比鬥,何談仇怨?”
杜長林聞聲望去,卻見是自己堂兄杜長風。便說道:“兄長,莫要攔我。今日我定要報仇。”
“你難道要毀了咱漕幫的名聲嗎?”杜長風便擺了擺手,立刻有漕幫弟子上前擋住杜長林。
杜長林臉色大變,他是漕幫堂堂的少幫主,哪裏受過自家人這般忤逆。竟挺劍向前,想要出手。杜長風卻一抬手,一枚飛蝗石瞬間打出,正中杜長林持劍手臂。杜長林長劍應聲脫手。漕幫弟子立刻上前將杜長林擒住。
杜長林又氣又急,卻也沒有奈何。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杜長風向李俊傑行禮賠罪。
李俊傑還禮,卻說道:“我之所圖,想來漕幫也應當聽說。不知漕幫英雄可願意與我一同摒棄門戶之見,追求武藝之巔峰。”
杜長風接話道:“某之前便知道李大俠曾與幫主談過此事。幫主一時猶豫並未下定決心。今日比武幫主不幸身故,但也證明李大俠之見確實高明。我等漕幫,自然認可李大俠高見。”
李俊傑點頭稱讚,又對在場眾人說道:“李某不才,家叔為奸人所害後,曾與朝廷合力追殺奸賊。期間有幸麵見當今聖上。”說著李俊傑抱拳對天拱手,“當今聖上乃是一代明主。便將心中所想和盤托出。得到聖君肯定。受了聖君詔安。現在聖天子已經委任李某為大明武德會會長,敕封武階正三品。按照我與聖天子謀劃,之後普天之下,大明王土,所謂江湖綠林,自應合為一家。天下武者,以忠君愛民為己任,交流武學,亦享朝廷封賞和俸祿。”
所謂大明武德會,之前一直是大明半官方組織,所謂會長也是由大明開國有戰功的勳貴兼任。現今按李俊傑的說法,卻是成了正式機構。會長那正三品也算是高官,江湖中人人談之色變的錦衣衛最高掌管也不過是此等品階。
總體來講,李俊傑給出的條件還是優渥的。畢竟戰場上出生入死,從普通士兵能混到個百戶已經是少之又少。現在隻是比武藝便能入了品階,對於渴望編製的人來說,幾乎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李俊傑的話一說完,在場江湖人中各有想法。有的人自然不服,有的人卻掂量起自身分量能討得幾品官身。
“怪不得,怪不得……”杜長林被人押著,卻有些瘋狂地掙紮起來,“我爹不會同意,你們就……”
他話還未說完,杜長風便走到他麵前,掄圓了一巴掌,打的他滿嘴是血,再也說不出話來。手下人立刻將杜長林拖了下去。
“莫再讓讓天下英雄恥笑了。”杜長風怒喝了一聲,才轉頭對李俊傑行禮,“如此好事,我漕幫第一個支持。”
李俊傑受了杜長風一禮,點頭道:“漕幫幫主新逝。正缺長風兄這等穩重持重之人主持。”言下之意竟然將漕幫幫主之位私相授受。
杜長風立刻再度行禮,道:“漕幫唯李會長馬首是瞻。”
李俊傑點頭應下,又道:“大明武德會既受皇命,便盡忠行事。凡大明習武之人,便都受大明武德會節製。”李俊傑將長劍入鞘,傲然掃視群雄,“李某話已至此,在座諸位,誰同意,誰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