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樹葉的難度,超出篆刻山石的難度百十倍!無風的時候還好,與篆刻山石大同小異!但山風乍起時,難度立刻倍增。樹葉的速度變化多端,擺動的角度無跡可尋,來回搖晃的力度時刻在變,來回的路徑瞬息萬變…
在篆刻山石的六個月中,黃宗早已將〈中國篆刻刀經〉基礎十五法練至滾瓜爛熟、得心應手之境!〈中國篆刻刀經〉基礎十五法無論是哪法哪式,他都可以隨心所欲的轉換銜接。於是他以為自己的〈中國篆刻刀經已經修煉至“刀死人活”的第二重境界!
誰知,當他篆刻了一天的樹葉後,黃宗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境界仍然是處於第一種:“刀死人死”的境界之中。
隻因他篆刻山石時,拆解隨心、銜接如欲的〈中國篆刻刀經〉基礎十八法,卻在篆刻樹葉時,不但拆解特意、力不從心,還銜接無方、錯漏百出,使出的〈中國篆刻刀經〉基礎十五法之後,無一法半式能稱心如意…
無奈,黃宗隻得再次將神識附在篆刻刀之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施展〈中國篆刻刀經〉的同時,全神貫注的注意著樹葉的變化…
埋刀法、澀刀法…補刀法,埋刀法、澀刀法…補刀法,一法接著一法,半式連著半招,在無盡的循環往複中練著刀,黃宗又陷入了瘋狂的魔怔之中…
六個月的時間便這樣過去,黃宗篆刻樹葉用的〈中國篆刻刀經〉基礎十五法,終於使得和篆刻山石一樣,達到拆解隨心,銜接隨欲的地步!
但即使是這樣,他仍然覺得自己沒有達到〈刀死人活〉的境界!自己距離那〈刀死人活〉的境界仍差了臨門一腳。
但怎麽跨過這臨門的一腳?黃宗心中也已隱隱感覺到:
“刀死人死,刀死人活!什麽是人死?什麽是人活?刀法是死的,人隻會照著刀譜一成不變的施展刀法,人就是死的。但人照刀譜之意,施展出與刀譜不同的刀法,則人是生!無意是死,有意則生,生生與死死,全在一“意”之間!
黃宗明了,就如一塊巨石聳立山中,自然是不會動的。但如果人有意將巨石以在天空上下翻飛的小鳥聯作為參照物,小鳥在動的同時,巨石何嚐不是在動?巨石動與不動,還不是在人的一意之間?
黃宗明了,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明了!這時山風乍起,無盡綠葉被吹得來回翻滾。
黃宗特意挑選一片隱藏在群葉深處、於刹那間乍現突隱的樹葉,在它乍現的瞬間,埋刀法倏然而出…
埋刀法、澀刀法、輕刀法、舞刀法,〈中國篆刻刀經〉基礎十五法按照刀譜的順序,如流水一般而出…
黃宗此時使出的〈中國篆刻刀經〉基礎十五法,與刀譜中記載的一樣一樣。一法一式,無半點增加,亦無半點減少!
雙刀法、單刀法、補刀法…
隨著篆刻刀的收回,一枚古樸、大氣,尊貴、威嚴,篆刻有“中國篆刻”的印章,躍然葉上。望著葉上“中國篆刻”四個古字,黃宗心中有種感覺,那片篆刻有“中國篆刻”的樹葉,一動一靜,全在自己一念之間!
黃宗明悟了,知道自己已領悟了動、靜刀意,徹徹底底跨入了“刀死人活”的境界!中國篆刻博大精深,此時的黃宗是深有體會…
一翻沐浴更衣之後,黃宗才想起因為練刀,自己竟然忘記去拜訪嶽揚了!
當黃宗急匆匆趕至嶽揚居住的揚眉吐氣閣時,卻丫鬟被告知,嶽揚已隨著嶽誠去黔州qdn的台江縣,參加台江每年農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舉行的姐妹節了!
對舉黃宗感到十分的歡喜!因為他對黔州台江縣姐妹節神往已久,卻一直沒有適當的借口與機會去一趟!現在終於被他找借口,可以一睹姐妹節的盛況了,怎能不歡喜?
誰知剛要下山,卻又被銅鼓派的大長老陸文叫住。
“你要下山去黔州台江縣參加那裏舉行的姐妹節?”
“是…主要去找大哥!”
“唔…十七歲的少年已到了多情的年紀,去參加姐妹節正是合適時!畢竟黔州台江縣的姐妹節又有東方情人節之稱。”
“大長老我…”
“不必解釋,因為解釋就是掩飾!老夫也曾年輕過,知道你的心思。你大膽的去,但老夫有個小小的要求,你一定要像你師妹一樣,在姐妹節上遇到心上人,再將其帶回家來!”
“還有,此去黔州qdn路途遙遠,你一定要小心自身的安全,切不可輕易與人走爭端!更不得學你大哥,亂入地底魔界!那裏混亂無序,凶險萬分。如果真的不小心進入地底魔界,不但要小心妖魔,更要防備人類,因為有時候人心惡毒更勝妖魔…”
走出銅鼓山,再回首,映入眼簾的已是高聳入雲、氣勢雄偉的梵淨山山脈!
山下的一切事物對於黃宗來說都是新鮮與新奇與!尤其是黔州眾多物美價廉的美食,更是讓他迷戀不已!
黃宗最近迷上了一種名為“酸湯魚”的美食!這酸湯魚是苗侗族的一道傳統菜肴,據考證此道菜肴最早源於黔州雷平縣雷鎮洞牙雙一帶。製作主要原材料有魚肉、酸湯、三倉子等香料。成菜後,略帶香味,幽香沁人,鮮嫩爽口開胃。是黔州“黔係”菜肴的代表作之一。這道菜通常先自製酸湯,之後將活魚去掉內髒,入酸湯煮製。
侗族人之所以能製造出這種美味的菜肴,是因為沿東南地處山區,受交通運輸條件和對外交流不便等因素影響,嚴重製約了商品的貿易交換。生活用品短缺,特別是生鹽的匱乏。促使人們不斷的去克服、去創造,不斷豐富自己的飲食文化。久而久之,這裏的人們便創製出一種以酸代鹽的飲食調味方法。以酸代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食鹽短缺的困境,也豐富了飲食的品種。特殊的地域條件,釀造了這獨一無二的美味菜肴。
因為迷戀美食,黃宗一路走走停停,一路逛逛吃吃,快活無比…
在篆刻山石的六個月中,黃宗早已將〈中國篆刻刀經〉基礎十五法練至滾瓜爛熟、得心應手之境!〈中國篆刻刀經〉基礎十五法無論是哪法哪式,他都可以隨心所欲的轉換銜接。於是他以為自己的〈中國篆刻刀經已經修煉至“刀死人活”的第二重境界!
誰知,當他篆刻了一天的樹葉後,黃宗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境界仍然是處於第一種:“刀死人死”的境界之中。
隻因他篆刻山石時,拆解隨心、銜接如欲的〈中國篆刻刀經〉基礎十八法,卻在篆刻樹葉時,不但拆解特意、力不從心,還銜接無方、錯漏百出,使出的〈中國篆刻刀經〉基礎十五法之後,無一法半式能稱心如意…
無奈,黃宗隻得再次將神識附在篆刻刀之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施展〈中國篆刻刀經〉的同時,全神貫注的注意著樹葉的變化…
埋刀法、澀刀法…補刀法,埋刀法、澀刀法…補刀法,一法接著一法,半式連著半招,在無盡的循環往複中練著刀,黃宗又陷入了瘋狂的魔怔之中…
六個月的時間便這樣過去,黃宗篆刻樹葉用的〈中國篆刻刀經〉基礎十五法,終於使得和篆刻山石一樣,達到拆解隨心,銜接隨欲的地步!
但即使是這樣,他仍然覺得自己沒有達到〈刀死人活〉的境界!自己距離那〈刀死人活〉的境界仍差了臨門一腳。
但怎麽跨過這臨門的一腳?黃宗心中也已隱隱感覺到:
“刀死人死,刀死人活!什麽是人死?什麽是人活?刀法是死的,人隻會照著刀譜一成不變的施展刀法,人就是死的。但人照刀譜之意,施展出與刀譜不同的刀法,則人是生!無意是死,有意則生,生生與死死,全在一“意”之間!
黃宗明了,就如一塊巨石聳立山中,自然是不會動的。但如果人有意將巨石以在天空上下翻飛的小鳥聯作為參照物,小鳥在動的同時,巨石何嚐不是在動?巨石動與不動,還不是在人的一意之間?
黃宗明了,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明了!這時山風乍起,無盡綠葉被吹得來回翻滾。
黃宗特意挑選一片隱藏在群葉深處、於刹那間乍現突隱的樹葉,在它乍現的瞬間,埋刀法倏然而出…
埋刀法、澀刀法、輕刀法、舞刀法,〈中國篆刻刀經〉基礎十五法按照刀譜的順序,如流水一般而出…
黃宗此時使出的〈中國篆刻刀經〉基礎十五法,與刀譜中記載的一樣一樣。一法一式,無半點增加,亦無半點減少!
雙刀法、單刀法、補刀法…
隨著篆刻刀的收回,一枚古樸、大氣,尊貴、威嚴,篆刻有“中國篆刻”的印章,躍然葉上。望著葉上“中國篆刻”四個古字,黃宗心中有種感覺,那片篆刻有“中國篆刻”的樹葉,一動一靜,全在自己一念之間!
黃宗明悟了,知道自己已領悟了動、靜刀意,徹徹底底跨入了“刀死人活”的境界!中國篆刻博大精深,此時的黃宗是深有體會…
一翻沐浴更衣之後,黃宗才想起因為練刀,自己竟然忘記去拜訪嶽揚了!
當黃宗急匆匆趕至嶽揚居住的揚眉吐氣閣時,卻丫鬟被告知,嶽揚已隨著嶽誠去黔州qdn的台江縣,參加台江每年農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舉行的姐妹節了!
對舉黃宗感到十分的歡喜!因為他對黔州台江縣姐妹節神往已久,卻一直沒有適當的借口與機會去一趟!現在終於被他找借口,可以一睹姐妹節的盛況了,怎能不歡喜?
誰知剛要下山,卻又被銅鼓派的大長老陸文叫住。
“你要下山去黔州台江縣參加那裏舉行的姐妹節?”
“是…主要去找大哥!”
“唔…十七歲的少年已到了多情的年紀,去參加姐妹節正是合適時!畢竟黔州台江縣的姐妹節又有東方情人節之稱。”
“大長老我…”
“不必解釋,因為解釋就是掩飾!老夫也曾年輕過,知道你的心思。你大膽的去,但老夫有個小小的要求,你一定要像你師妹一樣,在姐妹節上遇到心上人,再將其帶回家來!”
“還有,此去黔州qdn路途遙遠,你一定要小心自身的安全,切不可輕易與人走爭端!更不得學你大哥,亂入地底魔界!那裏混亂無序,凶險萬分。如果真的不小心進入地底魔界,不但要小心妖魔,更要防備人類,因為有時候人心惡毒更勝妖魔…”
走出銅鼓山,再回首,映入眼簾的已是高聳入雲、氣勢雄偉的梵淨山山脈!
山下的一切事物對於黃宗來說都是新鮮與新奇與!尤其是黔州眾多物美價廉的美食,更是讓他迷戀不已!
黃宗最近迷上了一種名為“酸湯魚”的美食!這酸湯魚是苗侗族的一道傳統菜肴,據考證此道菜肴最早源於黔州雷平縣雷鎮洞牙雙一帶。製作主要原材料有魚肉、酸湯、三倉子等香料。成菜後,略帶香味,幽香沁人,鮮嫩爽口開胃。是黔州“黔係”菜肴的代表作之一。這道菜通常先自製酸湯,之後將活魚去掉內髒,入酸湯煮製。
侗族人之所以能製造出這種美味的菜肴,是因為沿東南地處山區,受交通運輸條件和對外交流不便等因素影響,嚴重製約了商品的貿易交換。生活用品短缺,特別是生鹽的匱乏。促使人們不斷的去克服、去創造,不斷豐富自己的飲食文化。久而久之,這裏的人們便創製出一種以酸代鹽的飲食調味方法。以酸代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食鹽短缺的困境,也豐富了飲食的品種。特殊的地域條件,釀造了這獨一無二的美味菜肴。
因為迷戀美食,黃宗一路走走停停,一路逛逛吃吃,快活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