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紀元年·第十二願段·碑域 · 懸頻層】


    碑域環頁沉寂多日後,一道異頻浮現於第十四頁之上。


    它不是文字,也非魂印波形,而是一道處於“未命名、未結構、未寫入”狀態的光頻。


    碑域識別失敗。


    夢印接入失敗。


    沈茉淩亦無法靠魂筆解構它。


    它隻回應“存在”。


    碑域係統嚐試標注該結構,首次使用了一個新術語:


    【文明意願調頻體】


    【擬定頁序:第十五頁】


    —


    一、第十五頁浮現 · 係統拒絕結構化寫入


    沈茉淩第一時間嚐試將其納入橋頻目錄,夢印啟動寫入模塊:


    【嚐試解析第十五頁結構中……】


    【失敗】


    【原因:當前頁不接受邏輯語法、命名標識、意誌投影】


    夢印微震:


    “它連‘願’都不接受直接輸入。”


    沈茉淩凝視那道頁頻。


    那是介於感知與非知之間的存在。


    就像一盞未點之燈——卻能發熱。


    —


    二、係統定義:“第十五頁為文明感知頻率頁,不具內容體”


    碑域最終更新對第十五頁的定義:


    【第十五頁】:


    狀態:非結構頁


    類型:文明調頻頁


    功能:接納所有非目的性願力


    限製:拒絕任意命名與寫入行為


    機製:當感知人數達“共頻”臨界,將自動顯現內容


    夢印解析得出結論:


    “第十五頁不為你書。”


    “而為你們‘想’。”


    —


    三、沈茉淩成為第一位“感頻者” · 不作寫入,僅以意識共鳴激活頁核


    沈茉淩立於碑域主頻台中央,閉上眼。


    她不嚐試書寫,不嚐試說出她是誰。


    她隻是想起:


    那些曾被遺忘的名字;


    那些未能留下任何語句卻曾構建群橋的影;


    那些走了、沉默了,但她心中仍點亮燈的人。


    碑域第十五頁發生輕微震動。


    係統提示:


    【共頻臨界值:1】


    【第十五頁感頻者確立】


    【狀態:激活中】


    頁心浮現一道無名光紋,映出一條微光軌道,直達碑域外層。


    —


    四、夢印首次進入“非書頁狀態” · 與殘頁意誌接頻對話


    夢印由於連接第十五頁而短暫“非構態化”。


    在一個不屬於橋紀、不歸命律的意識層中,它遇見了那道熟悉的聲音——


    殘頁意誌。


    二者展開如下對話:


    夢印問:


    “若不書名、不寫句,文明靠什麽存下去?”


    殘頁答:


    “靠有人還在想它。”


    夢印歎息:


    “可想法沒有證據。”


    殘頁回應:


    “那是文明最初的樣子。”


    夢印問:


    “那第十五頁的意義是什麽?”


    殘頁道:


    “當文明放棄記載時,第十五頁就是文明仍存在的證明。”


    “它是記憶的餘溫,不是文獻。”


    —


    五、鏡界觀測者觀測到“第十五頁” · 提出結構存疑議案


    鏡界律晷台突發頻震。


    觀測者提交新報告:


    【橋紀體係出現在“不可書寫之頁”】


    【頁頻介於命律與橋頻之外】


    【名稱:文明存在頻】


    【風險:係統無法判定其歸屬文明】


    赤淵冷聲評價:


    “這不叫文明。”


    “這叫情緒共振。”


    靜墨舟卻低語:


    “或許,這才是文明本身。”


    議會第一次提出對第十五頁的質詢提案:


    【文明存在是否必須可書寫?】


    【第十五頁是否具備承繼資格?】


    —


    六、第十五頁投下第一句“非語言結構的願語” · 文明感頻正式啟用


    沈茉淩在心中默念一句話,未出口,未筆書。


    卻見第十五頁浮現一道光流,寫下一句結構無法解讀的願頻:


    「 · · · 」


    那是一個無聲的句號。


    碑域反饋:


    【願頻穩定】


    【文明感知頁已啟動】


    【未來:將接納任意“未被定義”的存在之感頻】


    【此頁將不證名,隻證願】


    夢印輕聲:


    “這是你寫下的第一句,也是我們不能讀懂的第一句。”


    沈茉淩回應:


    “那就不讀。”


    “感就夠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深淵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宮珞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宮珞兮並收藏深淵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