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秦臻便早早來到朝堂。


    待朝會結束,眾人紛紛散去,他便神色匆匆地找到了嬴政。


    “大王,臣有要事啟奏。”秦臻躬身道。


    “先生免禮,有何事但說無妨。”嬴政見狀,連忙擺手道。


    秦臻直起身子,緩緩說道:“大王,近日在下邳楚墨的墨社,即將再度舉辦百家大會。屆時,各方賢能、諸子百家皆會齊聚一堂,共商天下大勢與治國之道。”


    “哦?百家大會?”嬴政聽聞此言,不禁微微挑眉,原本目光中瞬間閃過一絲驚訝之色。


    他微微前傾身體,追問道,“先生提及此事,莫不是想去參加?”


    “正是,如今我大秦欲掃六合,天下歸一,此乃千古未有之大業。


    方今天下,諸侯紛爭已久,百姓苦不堪言,唯有我大秦有實力、有決心結束這亂世之局,使四海升平,萬民安康。


    然,百家學說繁雜,各執一詞,致使人心不一,眾說紛紜。


    儒家倡導仁義禮智信;


    墨家主張兼愛非攻;


    道家推崇無為而治;


    各家之說雖有可取之處,但於這亂世之中,唯有我大秦之法,方能以嚴明之紀、強大之力,迅速整合各方,實現天下大統。


    臣承蒙秦王厚愛,忝為秦王師資,當代表大秦,前往下邳參加這百家大會,以正我大秦之聲,以明天下大道。


    屆時,臣定當在百家齊聚之所,據理力爭,宣揚大秦律法之公正、國力之雄厚,以及一統天下之必然趨勢。


    讓天下人知曉我大秦統一天下的決心與治國理念,為日後的大業奠定人心基礎。”秦臻言辭懇切道。


    聞言,嬴政緩緩點了點頭,陷入了短暫的沉思。


    少頃,他抬起頭,眼神堅定而明亮。


    目光堅定地看著秦臻,開口道:“先生所言甚是,此百家大會,實乃我大秦宣揚國威、闡明大道之良機。


    如今,列國皆對我大秦虎視眈眈;


    且列國百姓,因地域之隔、輿論誤導,對大秦之法,亦多有誤解,以為嚴苛冷酷,不通人情。


    若能借這百家大會,讓天下賢能之士真正了解大秦之法的精髓,明白其旨在強國富民、維護公正,知曉大秦統一天下乃是順應民心所向、大勢所趨之舉,此於我大秦霸業而言,實乃大有益處。”


    “那先生準備何時啟程?”嬴政又關切地問道。


    “兩日後。臣需這幾日時間,梳理我大秦治國之要,事無巨細,皆需一一理清。以便在大會之上,能準確無誤地闡述我大秦理念,讓四方賢能之士皆能心服口服。”


    嬴政聞言,點了點頭:“還是先生考慮得如此周全!如此甚好,那便依先生所言。兩日後,寡人定會親臨學苑,為先生送行。願先生此去一帆風順,早日凱旋而歸。”


    “謝大王!臣定會在百家大會上,讓大秦之聲響徹天下。”秦臻拱手道。


    回到居所後,秦臻便開始籌備此次出行。


    他將平日裏記錄的治國理念一一整理出來,反複翻閱,查漏補缺。


    .........


    兩日後,陽光明媚,學苑外早已停滿了各式各樣的馬車,好不熱鬧。


    秦臻身著一襲黑色長袍,腰佩長劍,整個人顯得英姿颯爽。


    嬴政親自率領著一眾朝臣,浩浩蕩蕩地前來為秦臻送行。他身後的朝臣們都身著朝服,個個神色莊嚴肅穆。


    這陣仗,可謂是給足了秦臻排場,彰顯出嬴政對他此次出行的極度重視。


    嬴政走到秦臻麵前,親自將一樽酒遞給他,目光中滿是期許:“先生此去,肩負大秦之重任,那百家大會乃天下賢才匯聚之所,望先生能在會上縱橫捭闔,盡顯大秦之雄威,讓天下人皆聞我大秦之聲,見識我大秦之風采。”


    秦臻先是躬身行禮,隨後雙手接過酒樽,然後仰頭一飲而盡。


    他看著嬴政,鄭重說道:“大王放心,臣定當不負所托,為大秦爭得無上榮光。”


    說罷,秦臻挺直腰杆,轉身麵向鬼穀學苑的眾人以及嬴政帶來的一眾朝臣們,拱手作揖,向他們一一辭行。


    眾人紛紛回禮,有的高聲呼喊:“祝願左庶長此去一路順風。”


    有的目光關切地點頭示意,聲聲祝願交織,飽含著對秦臻的殷切祝福,願他此去一路順遂。


    隨後,秦臻登上馬車,涉英揮動馬鞭,馬車漸行漸遠,在眾人的注視下,緩緩駛向遠方。


    此次聽聞秦臻將奔赴下邳,若離聽聞後,如孩童般哭鬧著執意要一同前往。


    秦臻向來對若離心軟,見她這般模樣,終究還是拗不過,隻得應允,帶著她一同踏上行程。


    除此之外,秦臻此次出行還帶上了涉英。


    他一直就對墨學頗感興趣,時常研讀墨家典籍,與學苑內的夫子探討墨學要義。而此次目的地下邳,正是楚墨的大本營所在。


    對於這樣一個墨學聖地,涉英自然是渴望一探究竟。


    另外,此次出行有若離相伴,嬴政也考慮到秦臻與若離的安全考量,特意從中尉軍中抽調了百餘名精壯士卒,命他們一路隨行,務必確保秦臻與若離的安全無虞。


    一路上,山川壯麗,眾人在欣賞著風景的同時,涉英還與秦臻探討著即將到來的百家大會上,可能出現的爭論焦點。


    涉英微微皺眉,神色認真地分析道:“此次百家大會,儒墨之爭恐將再起。


    儒家主張克己複禮,以仁政治國;墨家則倡導兼愛非攻,節用節葬,二者理念大相徑庭,怕是會引發激烈爭論。”


    秦臻目光望向遠方,若有所思地回應:“你所言極是,不過百家爭鳴,本就是思想碰撞。”


    當他們穿越魏國,踏入楚國境內後,秦臻頓時覺得周遭的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楚國獨特的風土人情撲麵而來,與列國全然不同。


    這是三人初次踏上楚國的土地,眼前的景象讓他們目不暇接。


    秦臻看到街道上熙熙攘攘,行人的服飾色彩斑斕,與秦國那簡約質樸、以黑色為主調的風格大相徑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哀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癲叁捯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癲叁捯肆並收藏大秦哀歌最新章節